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koreana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葡聚糖凝胶LH-20、大孔树脂柱、制备高效液相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解析和化学方法 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朝鲜白头翁根茎中得到11种化合物,分别为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Ⅱ)、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Ⅲ)、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Ⅳ)、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Ⅴ)、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Ⅵ)、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Ⅶ)、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Ⅷ)、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Ⅸ)、常春藤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Ⅹ)、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Ⅺ).结论 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3.
4.
白头翁汤沉淀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白头翁汤沉淀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的分离精制方法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结果:沉淀中分得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鉴定了其结构,并与汤剂中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论:沉淀中化学成分为汤剂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5.
白头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述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国内外对白头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含有三萜皂苷、三萜酸、木脂素、白头翁灵、白头翁英、白头翁素、原白头翁素、胡萝卜苷以及糖蛋白等成分。其中对三萜皂苷成分已有深入研究,分离鉴定十九种,分属于羽扇豆烷型和齐墩果烷型。白头翁药理活性显著,值得深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6.
美味猕猴桃根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美味猕猴桃根中分离有活性的化合物。采用溶剂提取法和多种柱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分析和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共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19,23-四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Ⅰ),2,α3,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Ⅱ),2,α3,β19,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Ⅲ),正十一酸(Ⅳ),beta-si-tosterol(Ⅴ)。Ⅰ、Ⅳ、Ⅴ为首次从猕猴桃根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8.
怀牛膝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河南省武陟县怀牛膝水溶性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7个化合物 ,分别为正丁基吡喃果糖苷 (Ⅰ ) ,尿囊素 (Ⅱ ) ,齐墩果酸(Ⅲ ) ,3-O-(β-D 吡喃葡萄糖醛酸 ) 齐墩果酸 -28-O-(β-D-吡喃葡萄糖 ) (Ⅳ ) ,蜕皮甾酮 (Ⅴ ) ,谷氨酸 (Ⅵ ) ,3-O-(β-D-吡喃葡萄糖 ) 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 ) (Ⅶ )。 结论 :Ⅲ~Ⅶ化合物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白头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对白头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主要含有三萜皂苷、三萜酸、木脂素、白头翁灵、白头翁英、白头翁素、原白头翁素、胡萝卜苷以及糖蛋白等成分。其中对三萜皂苷成分已有深入研究 ,分离鉴定十九种 ,分属于羽扇豆烷型和齐墩果烷型。白头翁药理活性显著 ,值得深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0.
白头翁汤汤剂化学成分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的分离精制方法,对白头翁汤汤剂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结果表明,汤剂主含4类化学成分。分别为;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皂甙类;柠檬苦素类。分离并研究确定了其中14个化合物的结构。通过与单味药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确定了化合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淡黄香茶菜Isodon flavid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色谱材料及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淡黄香茶菜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线纹香茶菜酸(1)、isopimara-7,15-dien-19-oic acid(2)、isopimara-7,15-dien-3β-ol(3)、rubesanolide D(4)、乌索酸(5)、β-谷甾醇(6)、齐墩果酸(7)、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索酸(8)、芝麻素(9)。结论化合物1~5、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13.
14.
白头翁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和ODS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各种波谱技术(UV、IR、MS、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白头翁地上部分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菊苣酸(Ⅰ)、银椴苷(Ⅱ)、芹菜素-7-O-β-D-(3"-反式对羟基肉桂酰氧基)葡萄糖苷(Ⅲ)、4,6,7-三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Ⅳ)、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V)、myo-肌醇(Ⅵ)、莽草酸(Ⅶ)、1,4-丁二酸(Ⅷ)、5-羟基-4-氧代戊酸(Ⅸ).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5.
白头翁为临床常用中药,主治热毒血痢、阴痒带下、肛门灼热等。本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源,发现白头翁含有很多种化学成分,例如三萜皂苷类、三萜酸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脂肪酸类以及小分子类等,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肠炎、肺炎、肿瘤、流感以及肝损伤等,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阴道毛滴虫、抑菌杀菌、杀精、抗氧化、抗诱变、保护肝脏、增强免疫功能以及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等作用。但白头翁除三萜皂苷类以外的其他化学成分并未得到深入的研究,部分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杀精以及对免疫功能和细胞调控的影响等方面并未在临床上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北美刺人参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北美刺人参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北美刺人参叶6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九烷醇(Ⅰ),正二十二烷酸(Ⅱ),3α-羟基羽扇豆-20(29)-烯-23,28-二酸(Ⅲ)和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Ⅳ)。结论: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北美刺人参叶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