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负性情绪是影响恶性肿瘤形成、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癌毒驱动”和七情郁结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曾普华教授结合“癌毒”理论、“态靶医学”理论及阴阳学说,从“癌毒驱动-态靶同调-阴阳复衡”探讨肿瘤相关负性情绪干预新策略和新方法,即运用中药方剂、药膳、针灸、耳穴压豆、推拿、传统功法(如六字诀、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和五行音乐等传统中医治疗手段针药并举、内外兼治、“杂合以治”,旨在实现和完善对肿瘤患者的身心全程管理和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精准分层、靶向治疗是淋巴瘤新药时代主要治疗模式;耐药复发、并发症、不良反应管理是真实世界的主要挑战;减毒增效是中西整合的优势和目标。癌毒病机学说是周仲瑛国医大师倡导的肿瘤辨治体系;“态靶理论”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现代中医辨治新模式,即“以病为参,以态为基,以症为靶,以因为先,以果为据”。通过中医辨证“宏观调态”,借助现代医学“微观打靶”,最终实现更高层次的中西整合。导师倪海雯教授以癌毒病机理论指导淋巴瘤临床实践,结合态靶理论的核心理念,创新提出“癌毒-态靶”结合的淋巴瘤中西整合临床辨治新模式,紧扣“正虚癌毒”的核心病机,以“消癌解毒方”作为核心靶方,扶正抗癌,贯穿全程;癌毒易损正,把握正邪交争,邪正消长的规律,区分不同阶段;癌毒多夹杂,多因复合,辨析“痰、热、瘀、虚”之夹杂,谨守病机,分别投以化痰、清热、化瘀、益气、养阴以调偏态;针对淋巴瘤常见症状施以对症靶药,结合分子机制进展,针对关键靶点投以相应“标靶”药以精准打靶。构建新药时代“癌毒-态靶”辨治模式,“态靶同调,病证结合”,优化中西整合淋巴瘤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探讨曾普华教授“癌毒致虚”和“态靶辨证”治疗胰腺癌的临证经验。胰腺癌的恶性程度极高,其总体五年生存率不到5%。外因多为湿邪入侵,内因多为长期七情郁结或饮食不节导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进而导致湿热互结、瘀毒内蕴,形成癥瘕。中医药联合手术、放化疗能发挥减毒增效、抗复发和转移作用,实现“带瘤生存”,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曾普华教授在恶性肿瘤防治领域经验丰富,对中医药治胰腺癌有独特见解。曾师认为“癌毒”大多是由大量尼古丁摄入、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急慢性胰腺炎等多种病理因素胶结而成的,进而导致机体多功能紊乱,抵抗力低下。癌毒与正虚互结变生诸证,导致恶病质的发生,形成恶性循环。基于“癌毒致虚”和“态靶辨证”理论指导,曾普华教授总结胰腺癌常见临床证型可分为湿阻态、瘀毒态、正虚态,治疗上将整体调态与微观打靶相结合,以茵陈五苓散、膈下逐瘀汤、十全大补汤为基本方。固本消积饮可作为胰腺癌肝郁脾虚,瘀毒内结证的靶方,紧扣恶心呕吐、黄疸、腹胀腹痛、恶性腹水、恶液质等常见并发症以及术后、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导致的相关症状,参考现代药理研究选用态靶同调药物,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在结直肠癌防治过程发挥作用的3个主要阶段包括癌前病变期、协同治疗期、临床康复期。癌毒病机理论认为,“虚、毒、湿、热、瘀”是结直肠癌的主要病理因素。脾虚毒蕴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脾气亏虚是发病之本,癌毒内蕴是病机关键。癌前病变期的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脾气亏虚”,协同治疗期的基本病机为“湿热瘀毒、脾气亏虚”,临床康复期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两虚、湿热瘀毒”。针对结直肠癌3个主要阶段的病机及其证候特点,制定相应治则治法,构建基于癌毒病机理论的结直肠癌全程防治体系,对指导中医药在防治结直肠癌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仝小林院士提出的“以病为先,以态为基,以靶为参”这一全新的中医特色辨治模式的内涵,探索将态靶辨证理论应用于肾病的辨证与治疗,以期提高临床治疗肾病疗效的精确性、靶向性。参照现代医学对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把握本病整个发展阶段中的核心病因病机,提出肾病中医态的发展演变规律即邪结态→肾虚态→络瘀态。邪结态可分为风热郁结证、水湿蕴结证;肾虚态可分为肾气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两虚证;络瘀态可分为瘀热阻络证、瘀毒阻络证、痰瘀阻络证。并据此确立治法处方,同时结合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筛选出针对症靶、标靶的多种靶药,辨态识靶,态靶同调,标本兼治,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伴发肝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结合中医药治疗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态靶结合”理论的辨证组方思想是将中医传统辨证思维与现代医学科技成果结合,将宏观“调态”和微观“打靶”有机结合。本文在“态靶结合”辨治理论的指导下,从宏观上辨别早期态、中期态和晚期态,根据不同“态”确立针对性的调治法则,同时在微观上辨病靶、症靶及标靶,依此选定靶方并精准结合辨靶用药,通过“态靶结合”、标本同治,构建结直肠癌肝转移中西医结合辨治新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归属于中医学“血积”“ 髓实”“ 积聚”的范畴。作为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单纯的分证论治不足以构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中医诊疗体系。本文基于“态靶因果”的诊治思路,即根据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整体证候特征”(“态”)及其具体症状或异常指标(“靶”),通过当前的 “态”推测其发生的原因(“因”),并预测将来会出现的病理结果(“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前预防,达到 “治未病”效果。通过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分期与分型的辨证论治思路,认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以热毒、痰湿、瘀血、寒凝、肾虚5型论治,可分别选用靶方犀角地黄汤、导痰汤、通脉活血汤、阳和汤和大补阴丸来调整患者内环境,同时可选用主要由大血藤、猕猴桃根、冬凌草、八角莲、瓦楞子、海藻、昆布、水蛭、土鳖虫、全蝎、肉桂、墨旱莲等组成的靶药组合。  相似文献   

8.
中医古籍中“肠覃”、“便血”、“锁肛痔”、“脏毒”、“癥瘕”、“积聚”等描述与现代医学结直肠癌的描述相近.基于中医传统理论的中医药治疗,也逐渐成为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辨证论治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强调“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宗旨,提示证候在中医药治疗中无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中医汪候的临床研究是结直肠癌中医药治疗选方用药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疗效的优劣和稳定程度.但由于结直肠癌的中医证候并未统一,辨证的角度也是因人而异,这让临床工作者难以准确学习和把握.近年来临床研究者借助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结直肠癌中医证候辨证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从研究方法人手对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总结蒋益兰教授基于“体寒瘤热”治疗结直肠癌的经验。蒋益兰教授在中医肿瘤“正虚邪实”的理论基础上,认为结直肠癌患者存在整体阳虚,局部痰瘀毒邪实,整体为寒,局部热盛,虚实夹杂,寒热并见的病理变化,即“体寒瘤热”,并提出“调整阴阳”的总体治疗原则,在温阳的基础上根据邪实的轻重灵活用药,抑阴扶阳,以达治疗目的。附1则医案佐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消癌方治疗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FOLFOX6方案行全身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健脾消癌方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60.00%(18/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提高,CEA和CAl99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扶正消积法拟定的健脾消癌方可有效提高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并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凌  鲍婷婷  罗金丽  王涵 《吉林中医药》2022,(12):1449-1452
骨转移癌痛是癌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以WHO阶梯镇痛法为主,但受限于耐药与药物不良反应。仝小林院士从态靶同调角度出发,围绕一则前列腺癌骨转移癌痛病例,提出此患者以“虚、老态”为本,兼郁热,癌毒、瘀血为标,故发诸症。治疗时首治其标,缓求其本,将中医传统临床诊疗思路与现代医学中的疑难问题有机结合,拨开表象,揭示疾病本质,把握病机核心,态靶同调、量效并举,展现了态靶理论指导下的疑难病辨治过程。  相似文献   

12.
“态靶理论”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现代中医临床辨治新策略,将传统中医的辨证与现代医学的疾病认识相结合,将中医的宏观调态与现代医学的微观打靶相结合,针对疾病、症状、临床指标选取靶方靶药,建立整体观和精准化相融合的中西医整合新模式。导师倪海雯基于癌毒病机及态靶理论指导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疗,认为该病以肾虚癌毒为核心病机,夹杂“痰、热、瘀、虚”,多因复合;以补肾解毒、宣痹通络为治则,贯穿始终,创立验方宣痹消瘤方作为疾病之“靶方”;辨析“痰、热、瘀、虚”之夹杂病机,分别投以化痰、清热、消瘀、补虚以调态;针对骨痛、肾损等并发症分别施以对症之靶药;针对高黏滞血症、单克隆球蛋白增高结合施以标靶药物。探索“癌毒-态靶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创新模式契合多发性骨髓瘤新药时代的诊疗实践。  相似文献   

13.
张涛  丁宁  罗吉  罗宏标  罗燕  何永恒 《陕西中医》2022,(11):1596-1599
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息肉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病变。痰是结直肠息肉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癌化的主要因素,更是大肠癌转移的核心病机。基于中医学基础理论及结直肠息肉的特点,笔者发现痰与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并且参与普通良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为此提出将“普通息肉-腺瘤性息肉”的病机演变过程概括为“痰饮-痰湿-痰核-痰毒”,“腺瘤性结直肠息肉-腺癌”的演变病机为“痰毒凝结成癌”,即“痰毒-癌”。从痰探讨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的定义、病因病机、癌化、转移以及治疗方法,以阐述“痰”在结直肠息肉中的重要作用,丰富中医痰病学说,同时为临床治疗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在此基础上合并新冠病毒感染者较一般新冠感染患者更易进展为重症肺炎。仝小林院士认为此类患者在治疗时应明确“寒湿疫”之“病-期-证”体系,依据“郁-闭-脱-虚”四期定位病程,并在此基础上调态打靶,综合论治。本案患者为高龄伴多发基础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属“闭”证期,邪盛正虚,湿、热、痰、瘀、毒交织盘踞上焦,宜从分期分证及态靶结合角度探讨诊疗方案,选用子龙宣白承气汤,扶正益气,透邪外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有效,现析其病因并总结其经验,以期为临床诊治此类患者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腹盆腔内活体征象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通过术前中医辨证,将112例行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5型:湿热内蕴、瘀毒结阻、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肝肾阴虚型,收集术中患者腹盆腔内活体征象,分析患者腹盆腔内活体征象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湿热内蕴型患者肠管或肿块以红色为主;瘀毒结阻型患者以紫暗色泽为主;气血两虚型患者多以淡红为主;脾肾阳虚型患者表现以苍白为主;肝肾阴虚型患者以浅白或红白相间为主。肠管水肿,与脾肾阳虚型相关;腹盆腔积液以湿热内蕴患者多见,多为淡黄色,量少;腹盆腔内粘连以瘀毒结阻患者多见;肿块最大径与各证型无相关性。结论结直肠癌腹盆腔内活体征象与中医证型分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寿命。仝小林院士提出“态靶辨证”学术思想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其独特优势,能有效减少蛋白尿,延缓透析时间。基于仝小林院士“态靶辨证”学术思想,临床观察到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入中晚期时,属于“虚”态,多辨为“阴阳两虚证”。现结合导师崔云竹教授临床经验,观察发现应用“金匮肾气丸”为调态方,可以调“阴阳两虚”证糖尿病肾病之“虚”态,同时加黄芪、葛根、水蛭为靶药精准打靶,态靶结合,效如桴鼓,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谭锴  曾普华  郜文辉  张长慧 《陕西中医》2022,(11):1585-1588
癌痛是影响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癌痛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西医学治疗癌痛疗效欠佳。现通过“癌毒学说”确定癌痛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 依靠“态靶理论”全方面把握癌痛全过程,精准制定靶方靶药; 挖掘具有安全性、疗效性和多样性的生物碱类天然药物的镇痛作用; 探讨生物碱类天然药物在中医药内治、外治法中如何配伍成镇痛制剂,同时查阅药理研究、临床试验等保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凸显中药药效显著、无成瘾性、不良反应少及资源丰富等天然优势,从而更好地应用中医药内外兼治、提高癌痛缓解率、改善癌痛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使其成为癌痛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色诊角度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阴毒内结证和/或阳毒内盛证的色诊特点。方法采用数码摄像技术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面部、唇部、手掌、舌象(舌质、舌苔、舌下络脉)拍照,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中检测其RGB值(R为红色,G为绿色.B为蓝色).进行各证型均数比较。结果面色、唇部、手掌及舌质RGB值比较,阳毒内盛证〉阴阳兼证〉阴毒内结证;阴阳兼证与阴毒内结比较.面色、唇部RGB值及舌质R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阳毒内盛与阴毒内结比较,面色R值、唇部RGB值及舌质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阴毒内结证与阴阳兼证舌苔G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色、唇部、舌象RGB值特点,可作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阴毒内结证和/或阳毒内盛证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不同中医证型间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分析结直肠癌中医证型与粪便多配体聚糖2(SDC2)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183例,按相关标准将其分为湿热内蕴、瘀毒内阻、脾肾阳虚、气血两虚和脾虚气滞5种证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等信息。统计分析结直肠癌的中医证型特点,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中医证型与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结果:(1)18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湿热内蕴证51例(27.87%)、脾肾阳虚证49例(26.78%)、脾虚气滞证36例(19.67%)、瘀毒内阻证27例(14.75%)、气血两虚证20例(10.93%),各证型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在脾肾阳虚证、气血两虚证中占比均高于湿热内蕴证(P<0.05)。(2)18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SDC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79.78%,脾肾阳虚证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湿热内蕴证和脾虚气滞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毒内阻证中,不...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是常见癌症之一,西医对大肠癌防治的手段有限。通过探讨“脾为之卫”的理论内涵,以此为切入点讨论大肠癌前病变的中医病机。大肠癌前病变的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虚为本,痰湿、瘀血、气滞、癌毒为标。充分认识大肠癌前病变的中医病机,可为防治结直肠癌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