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庆发 《现代养生》2022,(3):339-341
目的 探讨分级康复运动对成人髌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来医院就诊的76例成人髌骨骨折患者,均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按照组间性别、年龄、骨折至就诊时间、身体质量指数(BMI)、骨折原因均衡匹配的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常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及运动耐量。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LVEF、6-MWT均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指标,提高其运动耐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吞咽治疗仪联合运动想象疗法(MI)在卒中吞咽障碍(DAS)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医院就诊的88例D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吞咽治疗仪联合MI干预,比较两组生命质量、吞咽功能及鼻饲管拔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运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到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102例,分为两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51例试验组采用运动康复护理,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个指标的状况、护理后的护理成效等.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经护理后患者各个指标的状况、护理成效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运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现代康复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现代康复,比较两组的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分级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现代康复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痉挛状态和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学科康复小组及分级运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74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组建多学科康复小组并对患者采取分级运动方式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后MRC评分、FIM评分、MBI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后CD4+、CD4+/CD8+显著高于干预前,CD8+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ICU获得性肌无力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多学科康复小组及分级运动可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获得性肌无力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通过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后在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方面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入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为运动想象疗法治疗.针对临床治疗前后FMA和MBI评分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FMA评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MBI评分情况,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通过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后在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方面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恢复,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后对运功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106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取康复护理模式,两组均进行3个月的护理。采用运动功能评分表(FMA)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价表(ADL)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后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后FMA及ADL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康复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83,P=0.03)。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康复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与分析康复运动对于心肌梗塞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进行治疗的心肌梗塞患者共66例,该66例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随机性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33例患者在治疗的初期对其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并且实行科学的合理的运动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则采用绝对卧床的方式,每天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而不进行运动治疗。根据患者的生活能力、住院天数、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进行对比,并且比较经过治疗2年后患者的心肌梗塞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的减少,且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改善,心率失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两年后2组的复发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运动对于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改善有利,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个体化康复运动对不同面积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心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186例ST段抬高型前壁心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标准的运动方案,观察组根据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方案.随访12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LVEF、室性心律失常、再住院率、再梗死率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个体在康复运动过程中不适症状更少,动态心电图监测平均心率较慢、室性早搏较少.12周时,观察组LVEF显著高干对照组.观察组因心血管疾病的再住院率显著低干对照组.2组患者的再梗死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不同面积的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方案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运动疗法在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2月~2016年7月,筛选医院康复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观察组联合运动疗法,并督促患者日常训练,持续4周.结果:观察组控制率、控制+显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颈椎曲度屈伸合值分别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运用运动疗法,可增进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平 《慢性病学杂志》2015,(1):61-62,65
目的 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徐州市丰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中医康复护理,60 d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及Barthel评分法评价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80.6±18.4)分,对照组为(51.7±1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2.3±9.2)分,对照组为(53.1±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20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一组为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MoCA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MoCA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运动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其上肢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1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3个月后比较2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及上肢肌张力量表(MAS).结果:2组MBI、FMA、M A S值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辅助训练可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与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对照组分别为(13.36±2.11)、(59.98±7.23)分,观察组分别为(10.07±2.04)、(64.43±7.4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神经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应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对照组应用康复锻炼治疗。1个疗程为10天,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进行治疗,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邓小渝 《医疗装备》2021,(1):131-132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在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76例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运动康复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疗法,疗程8周,比较两组肢体运动能力及平衡功能.结果 干预前,两组Fug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心脏瓣膜术后患者Ⅰ期心脏运动康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就诊于福建省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入住心脏外科并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干预组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采用Ⅰ期心脏运动康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和出院当天的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s walk test,6MWT)距离以及相应的自觉用力程度分级、心功能及并发症、二次入ICU发生率及二次入院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与干预组术前1 d 6MWT距离、自觉用力程度分级(Borg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对比无统计学价值;出院当天干预组6MWT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Borg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对比有统计学价值。干预前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  相似文献   

19.
林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12):1384-1387
目的 分析悬吊运动训练系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康复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悬吊运动训练系统,连续康复治疗3个月。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评价两组患儿平衡及粗大运动功能,记录步长、步宽以及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价步行能力,并比较不同年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对步行能力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 评分、B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7、3.543,P<0.01);两组治疗前步行能力相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步宽显著降低,步长、MWS显著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步长、MWS显著高于对照组,步宽显著低于对照组(t=4.767、3.985、4.221,P<0.001);治疗后不同年龄及GMFCS分级患儿步宽、步长、MW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t=3.986、2.8782.986,P<0.001;GMFCS分级:t=4.043、4.173、3.875,P<0.001)。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悬吊运动训练系统能提升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及平衡能力,降低步行宽度,提升步速及步长,也能显著提升其康复效果,同时患儿年龄及GMFCS分级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赵美丽 《医疗装备》2020,(7):179-180
目的探讨康复器械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不同训练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康复器械训练,比较两组的恢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器械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