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 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12 h内行头CT平扫、CTP、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CT表现,计算灌注缺损区CBF、CBV、MTT各参数值,与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进行比较,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并于发病2~7 d复查CT平扫。结果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C T平扫未发现异常,14例可见腔隙梗死灶或软化灶,1例可见脑梗死早期低密度改变。10例C T P未见明显异常,20例C T P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大小不等的灌注减低区,18例可见不同范围缺血半暗带。CTA 显示12例未见明显异常,18例可见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 CTP、CTA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显示缺血半暗带,判断闭塞血管,对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和指导溶栓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04—2015-12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给予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检查,并根据CT、MRI检查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2组,分析2组患者的发病情况及血管成像检查结果、CT灌注成像参数。结果 CI组患者的CBV、CBF较健侧明显下降(P0.05),TTP和MTT较健侧明显延长(P0.05);TIA组与健侧相比仅有TTP及MTT明显延长(P0.05),CBV和CBF无明显变化(P0.05);总血管狭窄发生率为66.23%;发生血管狭窄患者CTPI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出现血管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能够为临床医师及时诊断、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CT灌注成像(CTP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发病24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头颅CT平扫与CTPI检查,计算缺血半暗带区及梗死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峰值时间(rTTP)、相对峰值增强(rPE)的灌注参数及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结果 CT平扫显示脑缺血性改变29例,其中为责任病灶21例,未见异常16例,未见责任病灶24例;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46.67%(21/45),特异性为72.41%(21/29)。CTPI显示灌注异常44例,均为责任病灶;灌注正常1例,后经头颅MRI证实为急性脑干梗死;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7.78%(44/45),特异性为100%(44/44)。CTPI较CT平扫对急性脑缺血性病灶更敏感(P〈0.01)。缺血半暗带区及梗死区各个灌注参数相对值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CTPI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CTPI能够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定量分析可区分中心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有助于早期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CT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发病6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头部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检查,计算各灌注参数值。结果 44例患者中38例头部CT灌注成像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应的低灌注区,进行了溶栓治疗;6例患者头部CT灌注成像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应的低灌注区,后MR I证实为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于发病后24h内行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观察CT平扫表现及灌注图像、VCTDSA重建图像结果。测定相应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结果 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头部CT平扫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脑缺血区,CT灌注图上可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脑缺血区。CT灌注成像表现为CBF下降、CBV下降、MTT延长、TTP延长或无TTP出现。VCTDSA可见23例患者相应责任血管的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余7例患者未检出相应责任血管狭窄。结论 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中有很重要的价值。VCTDSA能发现缺血病变的原因,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发病6h内)完成急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总结,探讨早期MRA检查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3h)患者行CTP检查组15例:见缺血半晴带应用rt-PA静脉溶栓组(见IP)10例,无缺血半暗带常规治疗组(无IP)5例.未行CTP检查应用rt-PA静脉溶栓组(对照组)10例.评价CTP指导下见IP组、无IP组和对照组患者疗效和预后.结果 见IP组rt-PA静脉溶栓后各时间段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01),而对照组NIHSS评分于24h、7d均无明显变化,直到30d后明显改善(P<0.01),而两组相比于24h后见IP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IP组未出现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且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颅内出血率44%,死亡率11%.无IP组常规抗栓治疗NIHSS评分于24h、7d均无明显变化,30d后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3h内,经CTP检查见IP者应用rt-PA溶栓安全、效果可靠;无IP者不予溶栓治疗而给予常规抗栓治疗,即能避免盲目溶栓所带来的出血及死亡风险,还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超早期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一弥散成像(DWI)不匹配对预测缺血半暗带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发病6h内完成MRA、DWI及灌注成像(PWI)检查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MRA—DWI桓Ⅱ体女不匹配定义为MRA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DWI的梗死体积〈25ml;MRA—DWI梗Ⅱ部&不匹配定义为M1段闭塞,DWI的梗死部位评分(以Alberta梗死早期CT评分评价)≥7。结果共入选78例患者,MRA—DWI梗死体积不匹配预测:PWI—DWI不匹配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仅为46%。MRA—DWI梗Ⅱ部&不匹配预测:PWI—DWI不匹配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42.9%。结论AIS超早期MRA.DWI不匹配预测缺血半暗带有很高的特异度,可作为筛选进行溶栓治疗患者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CTPI)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ICVD患者,在发病6h内进行头颅CT平扫、CTPI及CTA检查。结果 (1)CT平扫:显示低密度灶5例,未见异常41例;(2)CTPI:脑血流灌注正常16例,异常30例;(3)CTA:27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不同程度狭窄,2例MCA明显变细,17例CTA图像正常;(4)25例大、中体积脑梗死患者CTPI图像均显示相应灌注缺损区,CTA均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9例小体积脑梗死患者中,CTPI显示灌注缺损区5例,正常4例;CTA显示血管狭窄2例,正常7例。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CTPI均正常,2例CTA显示MCA明显变细,远侧血管网增多;其余10例正常。结论 CTPl联合CTA能够超早期诊断ICVD,并可鉴别TIA及不同梗死体积的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CT灌注成像及CT减影血管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评价CT灌注成像(CTPI)及CT减影血管成像(CTSA)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发病24h内的AICVD患者进行常规CT、CTPI及CTSA检查,部分行CTPI、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等复查。结果 24例患者中,11例首次CT平扫未见异常,其中3 ̄6h6例,6 ̄12h3例,12 ̄24h2例;10例由CTPI检出病灶,2例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其中1例CTPI阴性,临床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另13例首次CT平扫阳性者9例,由CTPI检出的闰灶比平扫范围大,其中1例为MCAO、1例为预内动脉闭塞(ICAO),4例CT平扫与CTPI基本相符者为腔隙性脑梗死。有4例发现2个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对176例病人进行观察。方法:我们对经体检及CT或MRI证实为该病的176例病人进行了MRA检测,部分做MRI检测。结果:其中87例TIA中69例发现腔隙梗死、58例血管狭窄;89例脑梗死中82例血管明显狭窄。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选择介入治疗的初步筛选方法。明显优于普通CT检测。安全、方便、较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能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血管内治疗后早期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AIS血管内治疗患者50例,术后2 h内均实施头颅双能CT检查,实施后处理,获取IOM(碘覆盖图)、VNC(虚拟屏扫图),以术后24~48 h常规CT以及SWAN(MR敏感加权血管成像)诊断为参考标准,若SWAN图像显示低信号或常规CT显示梗死区域伴有高密度影,则表示为出血,评价双能CT图像对AIS血管内治疗后早期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30.00%的AIS患者诊断存在早期颅内出血合并对比剂外渗,未发现早期颅内出血者实施常规随访检查均被证实。70.00%的患者诊断为对比剂外渗,其中30例患者实施随访检查被证实,SWAN证实者4例,常规CT证实者26例,5例随访显示颅内高密度灶,其范围扩大,显示为出血性病灶。结论 双能CT在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早期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可为颅内出血的确诊提供参考依据,以此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灌注及弥散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估磁共振 (MRI)弥散加权成像 (DWI)及灌注加权成像 (P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指导溶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4例急性 (≤ 6h)缺血性卒中患者行DWI、PWI扫描 ,DWI及PWI的不匹配区为缺血半暗带 ,根据半暗带是否存在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结果 脑梗死患者 33例 ,其中 2 3例 (52 3 % )有明显半暗带存在 (PWI >DWI) ;1 0例 (2 2 7% )无明显半暗带 (PWI=DWI)。临床表现为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者 1 1例 (2 5 0 % )。结论 PWI及DWI对照研究有助于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半暗带 ,指导溶栓治疗 ;临床表现结合DWI有助于除外TI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头部CT、CTA、CTP3项联合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价值。方法 对70例患者进行3项联合检查。结果 12例TIA患者中,半球腔隙性梗死3例,9例血管病变,4例CTP显示血流灌注异常。2 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患者,1例枕叶梗死,4例基底节腔隙性梗死,椎基底动脉系血管病变2 7例,6例血流灌注异常。2 9例脑梗死患者中,2例超早期CT未见异常,检出MCA闭塞和供血区血流灌注减低,余2 7例(含腔隙性脑梗死12例)中,检出动脉病变2 5例,血流灌注减低区15例。结论 对TIA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患者,3项联合检查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资料,并能指导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脑灌注(CTPI)与血管造影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东芝Aquilion 64排CT行头颈部CTA及CTPI检查,观察两者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情况,分析CTPI与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一致性。结果①29例患者CT灌注图上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共25例,阳性率为86.2%(25/29),高于普通CT扫描的27.6%(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灌注异常区的CBF、CBV、MTT三组参数值与镜像健侧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③CTA血管检查结果发现单纯颈内动脉狭窄5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0处;颈内动脉及颅内动脉均狭窄4例。④病例组CTPI联合CTA检查结果比较,病例组存在责任血管的患者CTPI检查阳性率为65.51%(19/29)高于无责任血管者的20.69%(6/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与CTA可以清晰的显示缺血性脑卒中脑内病灶及责任动脉,能够提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采用CT血管成像(CTA)与CT灌注成像(CTPI)相结合的技术探讨对脑动脉狭窄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及超早期治疗的价值。方法:3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行CT平扫,CTA和CTPI检查。对比观察梗死区和对侧对照区,梗死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数值;分析AICVD与CTA变化的关系。结果:30例AICVD患者,CT平扫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均未见异常,20例脑梗死(CI)患者有1例有小灶性低密度。CTA显示10例TIA患者中正常8例,狭窄2例;20例CI患者中1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1例正常,为脑干梗死。CTPI显示未见异常者12例,其中10例TIA,2例CI(1例基底节区腔隙梗死,1例脑干梗死)。灌注异常者18例中,梗死侧与健侧、病灶中心与周边区rCBF、rCBV、T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A联合CTPI对早期AICVD有诊断价值,并能指导临床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在前循环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2例经头MRI DWI证实大脑半球有新发梗死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具备头CTA及CTP检查,分析责任血管病变程度与病灶大小、病灶部位血流灌注异常情况的关系.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责任血管多见于大脑中动脉(58.6%),其次是颈内动脉颅外段(32.9%).不同的责任血管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及其支配区灌注异常情况,其梗死灶的大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15、0.000和0.000),其中以大脑中动脉病变、血管闭塞或中重度以上的狭窄以及灌注程度低的病例梗死灶相对大(> 15mm).但仍有28例(12.6%)责任血管为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此外,337例CTP异常患者中,86例(25.5%)存在低灌注区大于梗死灶.结论 本研究显示前循环脑梗死的责任血管多见于大脑中动脉.影像学显示的梗死灶的大小并不完全与血管病变程度一致.此外,约25%患者存在梗死面积与灌注降低不匹配现象.因此,对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CTA联合CTP检查,对临床缺血性脑卒中的综合性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P300与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预测价值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中的P300值与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CA)患者认知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急性期做P300与CT检测,并用量表做动态随访。结果 P300,CT均是评估AICA患者认知预后的较好指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评估认知预后的指标依次是P300,病灶个数,病灶部位。结论 P300较CT更能反映AICA患者的认知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A、TCD检测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血流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与MR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在发病5天内同时行TCD、MRI及MRA检查,并分析TCD、MRA的结果与MRI以及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资料显示MRI与TCD及MRA均有较好相关性,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急性脑梗死患的MRI、MRA、TCD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别,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例组中MRA阳性率较低。结论TCD检查操作简便,与MRI、MRA有较好的符合率,可做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血管血流情况检查的首次筛选,MRA可直观、全面显示颅内血流、血管情况,且为无创性检查技术,是TCD后合适的后续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慢性脑供血不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取CCCI患者47例,正常对照45例,均在相同技术参数下完成CTA及CTPI检查,对2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段前循环动脉狭窄比例最高57.4%(27/47);其次是颅内段后循环动脉狭窄、颅外段后循环动脉狭窄及颅外段前循环动脉狭窄,分别为34.0%(16/47)、31.9%(15/47)和27.7%(13/47)。观察组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供血区的(TTP)值较对照组有明显延长(t=8.92,P=0.01)。结论 CTPI可早期发现CCCI患者的异常低灌注,TTP能为早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