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并探析《中华医典》中所载的肺络病有关医案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中治疗肺络病的医案,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肺络病有关方剂信息,组建《中华医典》肺络病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所包含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数据挖掘功能,归纳出治疗肺络病方剂的常用中药、组合规则、显性与隐性药对并发现新方。结果 共筛选出103首有效处方,使用中药208味,得出频次大于10次的中药共有36味,常用药物组合模式共14条,10对关联规则组合,1个新处方。结论 挖掘《中华医典》中治疗肺络病医案处方的隐性规律得出半夏、茯苓、陈皮、当归、白术、人参新方,体现肺络病益气活血、祛痰通络之治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探索《中华医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心悸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华医典》中治疗心悸的方剂,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统计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方剂620首,涉及中药264味,古代文献中治疗心悸的药物使用频次在前十位的依次为茯神、人参、甘草、远志、当归、麦冬、酸枣仁、白芍、茯苓、熟地黄.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人参-甘草,演化出药物的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个.结论 古代医家治疗心悸时以益气补虚、养心安神为主,兼清热化痰、温阳化饮、活血祛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筋病外用方剂的用药与组方规律,以期对筋病的中药外用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中华医典》单机版(V5.0)中治疗筋病共63首外用方剂,涉及136味中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核心算法、熵层次聚类,统计单药、对药、角药出现频次,并分析关联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历节病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历节病的所有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的方法,分析历节病用药频次、组方规律和新方组成。结果对筛选出的187首方剂进行分析,使用频次≥14次的药物有42味,以当归为核心药物,演化得到3~4味核心组合69组、新处方6首。结论历节病组方规律和聚类新处方的分析显示,治疗历节病以调肝养脾、补益肝肾法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服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从国家专利数据库筛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服中药复方专利。提取数据后,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中的“数据分析”模块,进行用药频次统计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1)用药频次统计结果。共筛选到207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服中药复方专利,专利发表时间为2002年7月至2021年4月。纳入的207项中药复方专利共涉及207首中药复方、225味中药。出现频次≥30的中药共34味,其中当归、牛膝、杜仲出现频次较高。药性统计结果显示,温性药、平性药、寒性药出现频次较高。药味统计结果显示,辛味药、苦味药、甘味药出现频次较高。药物归经统计结果显示,归肝经、肾经、脾经、心经的药物出现频次较高。(2)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结果显示,“牛膝-当归”“牛膝-杜仲”“杜仲-当归”等药对出现频次较高,“牛膝-杜仲-当归”“没药-乳香-当归”“牛膝-当归-独活”等角药出现频次较高;共得到7条关联规则,分别为“乳香、当归→没药”“乳香→没药”“乳香、牛膝→没药”“没药、杜仲→乳香”“没药、牛膝→乳香”“牛膝、续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分析治疗失眠经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自1955年以来文献中治疗失眠的仲景经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失眠经方中常用的药物、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根据73首方剂的分析,明确治疗失眠经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27个,核心组合29个,及演化新处方4个。结论:初步揭示了治疗失眠经方的组方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可应用于分析方剂组方规律和新方发现。  相似文献   

7.
邓琼  张敏 《辽宁中医杂志》2023,(10):183-186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古代香衣香体方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第5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中医古籍知识库”数据库中古代香衣香体方剂,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抽取方剂编号、方剂名称、药物组成、药物组成、制法与药量、方剂来源、记载书目朝代、备注等项目等关键信息,对中药名称进行规范,构建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性味归经、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候选新方的分析。结果 按照纳入和剔除标准筛选收录方剂66首,涉及中药100味。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多归脾胃经,前5名高频药物为丁香、麝香、沉香、甘松、檀香,并演化得到候选新处方8首。结论 揭示了香衣香体方组方规律,选方用药多以辛温芳香、健补脾胃药物,以达到养生保健、防疫抗病作用,为新方的研发提供了线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0),分析《中华医典》中以中医药治疗头晕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头晕经验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及频次统计、新方分析等。结果:通过对治疗头晕的293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306味,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7首。结论:研究表明,古代中医治疗头晕的方剂以健脾化痰、平肝潜阳、养阴柔肝、滋阴益气、重镇安神等功效为主,药性多偏于温凉并举、药味多苦甘辛,体现了"补泻兼施"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华医典》中收录的所有治疗小儿淋证的古方用药规律,包括高频药物、药对及新方组合等,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和创制新方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整理《中华医典》(第5版)中历代治疗小儿淋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治疗小儿淋证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101首治疗小儿淋证的处方进行分析,显示使用频次均在10次以上有19味,其关联系数均在0.035以上的常用药对7个,获得8个核心组合,4个新处方。结论高频药物的配伍体现了治疗小儿淋证多采用清热利湿,通淋止痛,兼以凉血止血、温阳散寒、理气化湿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15-319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剂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1985~2014年中国知网中关于原发性痛经文献中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1),进行用药频次、组方规律、核心组合、新方分析。结果:对筛选的55首治疗痛经的处方分析,以当归的用药频率为最高(45次),得到核心组合18组,新处方9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阐明了治疗原发性痛经处方用药规律,并且新处方为痛经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通过中医药外用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搜索相关文献,建立中医药外用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方剂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整理出163首方剂,涉及156味药物,通过分析,发现念珠菌性阴道炎外用处方中的药物药性偏寒,药味偏苦,出现频次较高的前3味中药依次是苦参、黄柏、蛇床子,挖掘出核心组合28个,演化得到新处方14首。研究表明,中医药外用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方剂以清热燥湿,止痒杀虫为主。客观呈现了念珠菌性阴道炎外用药的处方规律,为指导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药外治法对乳腺增生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乳腺增生病外治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共筛选纳入175组方药,其中乳香、没药、冰片是乳腺增生病中药外治法中使用频次最高的3味药;得到核心组合25个,演化18个治疗乳腺增生病中药外治法组方。结论:所分析数据库中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外用组方中,多以活血药为主,兼以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等,挖掘得到的新方可以认为由类方化裁而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和Excel软件,归纳分析《中国药典》(2015版)中以中医药治疗跌打损伤的组方规律。方法:统计《中国药典》(2015版)中具有治疗跌打损伤的单味中药和中成药,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和Excel软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跌打损伤中成药方剂29首,涉及中药149种。方中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出现频次最高,其中乳香-没药为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占总方剂的51.7%。进而得到核心组合3个,新处方3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和Excel软件对《中国药典》(2015版)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跌打损伤的单味中药以及中成药组方进行分析,得出组方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进而揭示其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华医典》中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为挖掘中医药治疗泄泻临床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医典》中历代治疗泄泻的内服方剂,构建治疗泄泻的古代文献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治疗泄泻的方剂427首,涉及中药358味。频次≥43次的中药有1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位药物为:甘草、黄连、干姜、当归、人参,补虚药使用最多,药性主要为温性药,其次为寒性药、平性药,药味主要为苦味,其次为甘味、辛味,主要归脾、胃二经。最常用的药对为干姜-甘草。核心药物组合以黄连、黄柏、阿胶为主的类似处方最多。结论:古代医家治疗泄泻的药味选择上以“寒温并用”为特点,治法以“清补兼施”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眩晕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提取治疗眩晕病证的方剂,将数据录入软件系统,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信息技术对239首方剂进行分析,得出治疗眩晕方剂的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统计,提取出古代治疗眩晕的核心组合,得出新方。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眩晕方剂以性温、味辛、归脾经药物为主,甘草、茯苓、人参、白术、陈皮等健脾燥湿药物及半夏、细辛、羌活、防风等祛风化痰药物应用较多,体现了燥湿健脾、祛风化痰的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陈可冀《清宫配方集成》中治疗骨关节炎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从《清宫配方集成》中筛选出124首治疗骨关节炎的方剂,利用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每味药物的出现频次及按功效、性味、归经分类后药物的累积出现频次;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所选数据采用关联分析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常见组方规律,采用聚类分析法演化出核心组方及新方组合。结果:124首方剂中出现频次居于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当归、牛膝、防风、独活、羌活、杜仲、乳香、没药、熟地黄、木瓜,按功效分类后出现频次居于前5位的依次为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肝肾药、强筋骨药、解表药,药性以温、平多见,药味以辛、苦、甘多见,归经以肝、肾、脾经为主;分析出常用中药组合25个,挖掘出24个核心组合、12个新方组合。结论:陈可冀《清宫配方集成》中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方,多用性温、平,味辛、苦、甘,入肝、肾、脾经的中药;其功效多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多以独活寄生汤为核心进行加减组方;核心组方和新方组合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治疗口疮外用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中主治口疮的外用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口疮的外用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213首口疮外用方剂进行分析,确定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7个、新处方7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能很好的应用于方剂用药规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总结张伟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1.1),通过构建中医药治疗COPD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85首治疗COPD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次、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结果:在研究的85首处方中,确定了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4个、新处方7个。结论:张伟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治则为健脾化痰、补肺活血、化痰止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中华医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志"异常状态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华医典》中主治"志"异常状态的方剂,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志"异常状态的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97个治疗"志"异常状态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并获得新处方15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以用于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1):201-206
目的:探讨《景岳全书·血证》组方用药规律及张景岳治疗血证的学术思想。方法:收集《景岳全书·血证》中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分析方剂中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收录方剂136首,涉及中药157味,使用频次较高药物31味(频次≥7),排名前5位分别为:甘草(65)、人参(42)、茯苓(36)、当归(32)、熟地黄(30),药物四气以温、寒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脾经最多,功效以补虚类药最高,核心药物组合26组,药物关联规则9条,K-means聚类得到新方4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揭示了《景岳全书·血证》用药规律,治法上重视调补气血,亦不忽视祛除火热外邪,擅补脾肺元气,滋养肝肾命门精血,体现了张景岳论治血证的学术思想,为现代临床治疗出血性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