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象思维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一种重要思维模式,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对于中医学的发展以及对中医学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象思维,通过象化,阐述了络的含义、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和辛味药、虫类药、藤类药、补虚药通络的作用原理,为临床应用络病理论辨治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太极学说是道家的基本思想,强调动静之间、阴阳中和等理念。太极学说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根基,例如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体现了中焦气机平衡的太极思想。故在脾胃病的治疗中,气机的通畅、阴阳寒热的平衡十分重要。新安医学历来重视太极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与实践中的指导作用。该文结合新安医学思想以及作者对于泄泻、胃脘痛的实际临证经验,对太极学说在脾胃病治疗中的指导意义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源头之一,对中医学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在秦汉时期,易学中对"象"与"阴阳"观念的认识,以及"取象比类"的认知方法在中医藏象学理论体系形成过程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至金元时期,刘完素等医家在宋代理学太极思想影响下创立了新的藏象学理论模型,并在明代促进了命门学说的发展成熟。明代以后,出现以《周易》卦象来解释藏象学理论的倾向,尤其常用于对"心"、"肾"与"心肾相交"理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太极是易学的内容之一。中医学理论发展中受易学的哲学思想影响较深。文章从太极的阴阳和谐与人体健康模式、太极全息观与中医诊法、太极图与命门学说三个方面,阐述了太极与中医学理论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5.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原创性思维,对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以“象”为工具,通过直观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这三种象思维方式对脾藏象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象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否具有良好的象思维将直接影响人们对中医学的正确传承和深入发展,故培养学生良好的象思维便成为中医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在象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近取譬"式的启发式教学,贯穿于从天地之象的辨识到人体之象诊察、调节的整个过程,不但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象思维,使他们形成运用象思维的良好习惯,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理论,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中医知识,思悟天人之道。  相似文献   

7.
通过寻根太极,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和六经都统一在一个太极之内。五行是由天体演化而形成的人类生存空间的最基本物质,由于四时寒暑的变化而又赋予其非物质的理性化概念。仲景以土有二元分阴阳的太极思维方法,还原了五行的太极模式,因而确立了厥阴的位置,创立了六经学说。《辅行诀》“汤液图”的五“除×”字样,就是仲景六经证治大法的雏形,是“论广”的起点。六经具有五行特性。五行是太极之气,六经是太极之质。明此则知阴阳、五行、六经究为何物,以及它们之间有何联系,明此则能破解《伤寒论》的未解疑团.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074-2076
象思维是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种重要的具有原创性的中医思维,是古代人在科技发展水平极其艰苦而有限的条件下,认识自然界万事万物时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对中医学以及其他邻近学科的形成、发展与创新,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剖析中医象思维在脾脏象理论构建中的相关内容,使象思维这一重要的思维方法引起广大医者的兴趣与重视,从而回归象思维,进而回归经典,在保持中医特色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中医、发挥中医的优势特色。  相似文献   

9.
从象思维谈中医证本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同样是中医理论形成的源头,其贯穿于中医理论形成的始终。证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也是象思维的产物。因此,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不能忽略证的“象”思维特性,一味地运用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寻求证的特异性指标,而必须追根溯源,在深刻了解象思维对中医证理论发生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医学证理论自身特点的科研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华传统思维模式的代表,其源于《周易》,并在卦象分析过程中形成了爻位分析法、取象分析法和取义分析法3种不同的取象比类思维及非定义性、相似性、感悟性和对立发展性的思维特性,影响着中医对人体及疾病的认知形式和阴阳理论、五行理论、藏象理论等核心理论体系的构建及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诊疗特色的形成,并在中医发展中推动中医学形成了重关系轻实体、重经验轻实验的思维特征及走向。在医易同源思想指引下充分认识取象比类思维,有助于从思维模式上扭转当前中医思维西化现象,推动中医药从思维训练到人才培养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从象数、象数与中医理论以及象数在中医临床中的运用三方面论述了中医与易学象数的关系密不可分。说明中医受(周易)象数的影响非常大,中医学不仅是一门以太极象数模式为基础的整体动态医学,而且也是一门统括天、地、人的宏观宇宙学。  相似文献   

12.
象思维是《黄帝内经》的主要思维方式和说理工具,对传统中医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象思维贯穿于中医学始末。对《内经》象思维特点进行诠释和解读,抽提《内经》象思维的表述方式和认知过程,从科学视角对象思维的特点和具体体现予以分析,《内经》象思维特点具有有象性、关联性、时空性、可知性,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分析《内经》中象思维,在理论、诊法、药物、治疗方面"天人合一"均有体现。研究象思维可以阐明中医学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探知中医理论的认知方法 ,恢复中医原貌,实现理论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今医疗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医疗卫生中的分歧却不断凸显,因而医学人文再次被重视和关注。叙事医学于此背景下诞生,并在故事性思维的影响下展现其优势和可行性。中医学的人文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中并指导中医临床实践,而象思维是指导着植根于中国国学的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式,同时也影响着中医学人文思想。通过探讨在故事思维和象思维影响下的叙事医学和中医学人文思想的特点,以及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分别对叙事医学和中医学人文思想和实践的积极作用,体现二者在医学人文方面的所长,以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类象推演思维的内涵、类象推演思维与中医学的紧密关系及类象推演思维对,临床用药的指导等几个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认为类象推演思维归纳中药的性质功用及其作用规律形成了特有的中医药理学理论。并最终认为主动运用类象推演思维方法指导临床用药和理论创新,将会为中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以中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象思维为切入点,阐明象思维在中医学思维中的核心地位,结合中医学分析"象"的分类,确立五行与五味、五脏的关系,明确象思维在五味标定中的作用,以及从象思维分析五味标定的困惑,为更科学阐释五味理论内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象思维”浅谈对中医针灸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大明  路玫 《中国针灸》2013,33(1):75-78
目的:借助“天人合一”“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重新认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针灸理论产生的渊源及其内涵,努力从对“象”的认知过程中寻找中医理论研究的突破点,使其有所创新和发展.方法:从“象思维”的角度,结合现代解剖学对经络、腧穴理论以及针刺手法等进行分析、阐述.结果:通过分析、对比,认为“象思维”与经络的发现有着密切的联系,“象思维”与十二经脉(脏腑)表里关系的建立有一定关联,用“象思维”可以阐释腧穴的主治原理,“象思维”对针刺手法的操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结论:“象思维”在中医针灸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贯穿于中医学的方方面面,对于中医理论包括针灸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昆文 《国医论坛》2011,26(2):45-47
中医治病靠什么?不是靠仪器,不是靠理化数据,而是靠人的大脑,靠象思维,靠智慧。那么,中医的象思维又是何时建立的呢?应当说是“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的《内经》。这是毫无疑义的,《内经》就是中医象思维的代表作。《内经》所建立的藏象理论、经络理论、气血理论、体质理论、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理论,都是象思维的结晶。可以说,没有象思维,这些理论就不可能建立,中医学就可能仍然停滞在“形而下”的阶段。正是象思维,才使中医学上升为“形而上”的“道”。“提携天地,把握阴阳”,你看中医学的视野是何其阔大!正是有了这样的视野和思维,它对人体的生命现象包括疾病的观察和认识才可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8.
邸冠球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2):130-131
中医学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规律,以象思维为中医特征性的思维已深入贯穿到中医学的理、法、方、药之中,但在西医学的冲击之下,中医象思维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更甚者已摒弃了中医"象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所以,笔者有必要就中医象思维的理论及临床运用进行研究,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论反向思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来认识事物,从对立面中去寻求统一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克服了思维的单一性,促使人们多角度地认识事物、开启思维的能力。中医学的认识特点是整体思辨,强调实用与经验,注重直观思悟。与现代医学相比,常表现出不确定性,难以重复性,缺乏严格系统化。那么中医如何在复杂的防治疾病的认识过程中,进行自我完善呢?除了经验的积累和直觉,弥补自身的缺陷,主要赖于医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中医学常常利用非常规的思维形式作为开发思维的动力。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与学术的发展,无不渗透着反向思维。1 反向思维对中医理论形成的意义中医理…  相似文献   

20.
意象思维是以客观物象为基础,以主观情感为主导,两者相互交融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形象,用以抒发自我情感及实现对事物认知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医学发生于古代中国,通过一定理论指导和方式方法来调节人体机能,使其达到阴平阳秘状态的医学。中医学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与西医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如意象思维。从意象思维的含义和整个思维过程入手,从中医气机、藏象、辨证等方面展现了意象思维在中医理论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为中医理论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