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谢华  杨春华 《当代护士》2022,(10):96-100
目的 探讨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在医院行脑卒中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状况。结果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上、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及肢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双心护理联合运动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双心护理联合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心功能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心护理联合运动康复护理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预防肌痉挛、防治并发症及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偏瘫肢体的发展规律及各期特点予以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常见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Barthel指数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防治偏瘫肢体的肌张力增高,减少并发症,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脑卒中偏瘫治疗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路径护理,有助于加快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功能关节运动配合认知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入住开封市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9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给予多功能关节运动配合认知训练康复干预。对比两组神经系统发育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智力商数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大运动、适应能力、社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细运动、语言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智力商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功能关节运动配合认知训练康复可促进脑瘫患儿神经康复,改善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智力商数,加强认知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宇馨 《妇幼护理》2023,3(3):669-671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 年 1 月到 2022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100 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通过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应用无缝隙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神经功 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 4 周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运动功能、日 常生活能力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更低,而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更高(P<0.05)。护理前,两 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 4 周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下降(P<0.05)。观察组 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血栓患者康复期间应用无缝隙护 理,可有效改善神经、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负面情绪,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三位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结合共情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共情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三位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康复指标及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L)、下肢部分(FMA-L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至负重站立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位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联合共情护理不仅能促进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缩短恢复时间,还能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联合情绪疗法在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者76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预防性护理基础上实施情绪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遵医行为、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结果 预防性护理联合情绪疗法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及遵医行为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及遵医行为总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屈服、回避3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屈服维度、回避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中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4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以上4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问卷(HADS)中的抑郁(HADS-D)、焦虑(HADS-A)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HADS-D、HADS-A、FMA的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ADS、HAD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FMA的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GOS评分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21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干预6周。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及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2.75%,与对照组的79.7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价量表各项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横死...  相似文献   

12.
姜丽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20):3135-3137
目的 分析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盆底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于产后6周后开始干预,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最大电压、平均电压、盆底肌力等级、盆底功能、阴道肌张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盆底肌最大电压和平均电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盆底肌力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阴道肌张力大于对照组,PFDI-20评分和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康复护理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利于改善盆底功能和提升盆底肌力,促进阴道肌张力恢复,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4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脑卒中偏瘫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脑卒中偏瘫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中的肢体锻炼依从性、锻炼监测依从性、主动寻求建议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康复护理路径护理措施,可提升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预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经筋理论中医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卒中偏瘫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基础上给予基于经筋理论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干预, 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基于经筋理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神经功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运动功能上肢、下肢评分、生命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经筋理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急性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 提升运动功能水平, 提高生命质量, 为患者获取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于某院接受治疗的88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4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功能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感觉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触觉阈值、两点辨别觉相比对照组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B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感觉功能、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序贯式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12月开展常规护理的54例脑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月~6月期间开展序贯式护理的53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存质量量表中心理、环境、生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实施序贯式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0年3月就诊的168例高血压脑出血伴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消肿、降压、抗感染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也较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458-4460
目的研究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肌力和运动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脑梗塞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肌力、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1月后的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的肌力和运动功能,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叙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命质量[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睡眠质量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肿瘤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肿瘤术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效果、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脑肿瘤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