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心动过缓患者分为RVOTS起搏观察组(38例)和RVA起搏对照组(30例),起搏植入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心电图QRS波宽度,比较心室收缩同步性.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2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做功指数(Tei指数),评价对心室功能的影响.结果:起搏植入后观察组QRS波宽度为0.14±0.04 s,对照组QRS波宽度为0.17±0.03 s,较植入前均有所增加,但观察组QRS波宽度比对照组窄(P<0.01).随访6个月后2组LVEDD及LVESD均无显著变化;第6月时LVEF对照组较观察组低(P<0.05);Tei指数在术后随访的第1月、第3月、第6月时对照组均较观察组高(P<0.01);对照组Tei指数第6个月与第1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VOTS起搏对维持心室收缩同步性及保护心室功能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点组合再同步心脏起搏治疗伴有心室传导阻滞的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抗心力衰竭药物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病情,分别植入右心房、有心室和冠状静脉左心室分支电极导线,以行房室顺序双心室同步起搏.分别记录治疗前后QRS时限、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6 min步行试验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QRS时限为(187±13)ms,对照组为(188±15)ms;观察组患者的NYHA分级为(3.7±0.5),对照组为(3.7±0.5),2组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QRS时限为(131 ±11)ms,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0±1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NYHA分级在治疗后为(2.3±0.5),对照组为(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64 ±6) mm、(34±7)%、(398±147)m,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 ±8) mm、(25±8)%、(256±136)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多点组合再同步心脏起搏的方法治疗伴有心室传导阻滞的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患者心功能明显好转,心脏射血分数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患者左心功能及同步性。方法 连续入选2021年1—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进行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50%,且术后第1天程控心室起搏比例>70%的患者60例。依据心室起搏电极位置分为LBBP组、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组,各30例。比较2组临床及手术资料,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12周二维超声心动图、RT-3DE指标及同步性指标。结果 术前及术后12周,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前向血流频谱E峰和A峰(心房收缩期和舒张晚期)速度比值、二尖瓣环侧壁和室间隔处舒张早期最大速度平均值(e′)、E/e′比值、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三维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步性指标方面,术后12周,LBBP组左心室16节段、12节段、6节段经R-R间期校正的从QRS波起点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均低于RV...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6例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进行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二尖瓣反流量(MR)和6min步行试验的变化。结果6例患者顺利完成三腔双心室起搏器植入术.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双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由术前(3.7±0.5)改善为(2.6±0.5)、(2.2±0.6),P均〈0.05;QRS时限由术前(150.8±21.5)ms减少到(120.2±21.4)m、(118.6±20.2)ms,P均〈0.05;LVEF由术前(0.28±0.06)增加到(0.46±0.08)、(0.51±0.10),P均〈0.05;LVEDD由术前(70.5±8.3)mm减少到(64.6±8.1)mm、(61.8±10.2)mm,P〈0.05);MR由术前(27.8±13.6)ml减少到(16.7±8.7)ml、(10.9±9.2)ml,P〈0.05;6min步行试验由术前(170.6±123.7)m增加到(326.8±112.4)m、(440.2±172.1)m,P〈0.05。结论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9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应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未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SD、LVE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LVESD、LVE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P水平为(3285.26±152.07)ng/L,治疗后为(2452.71±123.82)ng/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P水平为(3308.18±169.95)ng/L,治疗后为(2934.42±119.58)ng/L。治疗前,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91.11%高于对照组的75.56%,复发率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以有效防治心室重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进而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的起搏参数的稳定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心脏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为RVSP组(155例)和LBBP组(106例)。收集并比较2组基线临床资料,术后和1年随访时程控参数(心室感知、心室阈值、心室阻抗)。结果 LBBP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大于RVSP组(均P=0.002)。2组患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LBBP组QRS波宽度较RVSP组明显缩窄[(110±21)ms比(140±29)ms](t=8.204,P<0.001)。术后,2组心室感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4),LBBP组心室阈值高于RVSP组[(0.86±0.33)V比(0.69±0.22)V],心室阻抗低于RVSP组[(734±200)Ω比(913±276)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术后1年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 P)的短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住院行起博器植入术患者31例,尝试行LBBa P,分析与LBBa P相关的心电图特征、起搏参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1例患者中,23例LBBa P成功,成功率为74.2%。患者术前及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患者中,15例术中记录到左束支电位;8例尽管起搏电极已经达到左侧室间隔心内膜下,但起搏QRS波无右束支传导阻滞形态。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术后QRS时限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非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术后QRS时限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分别为(0.7±0.12)V/0.4 ms、(13.1±4.7)m V和(602.0±124.0)Ω。在6个月的随访中,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参数均稳定。术中,5例发生室间隔穿孔,1例损伤右束支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LBBa P对于有起搏器指征的患者是可行且安全的。该起博技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稳定的电极参数,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应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各25例。对比组应用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实验组应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峰值(E峰)与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峰值(A峰)的比值(E/A)、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压、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炎症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利钠肽(BNP)]、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肱动脉峰值流速变化率]及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比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
单和英  骆海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1994-1996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延长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及其超声心动图参数,并按照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将其分为QRS≥120 ms组和QRS< 120 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参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年内病死率,以探讨QRS波群时限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QRS≥120 ms组和QRS<120 ms组患者的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10、0.11,P>0.05).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组患者的LVEDd值明显高于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组患者(t=3.31,P<0.05),而LVFS值和LVEF值明显低于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组患者(t=17.05、3.54,均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L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05).40例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恶性心律失常8例,心源性死亡6例,合并肺部感染死亡2例.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组在住院期间出现恶性心律失常4例,心源性死亡3例,感染性休克1例,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组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1年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组患者(x2=4.01,P<0.05).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组6例心源性死亡患者中LVEDd均大于70 mm,LVEF均小于30%.结论 QRS波群时限延长(≥120 ms)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级别、性别、年龄无关,但是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1年内病死率有关,可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指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接收的3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155)与对照组(n=155),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NT-proBNP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LVEDD、LVESD及NT-proBN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更高,治疗后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再入院率、不良心血管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杨微  蔚宏 《中国实用医药》2022,(27):159-161
目的 研究冠心病(CHD)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2例CHD心力衰竭患者,参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实施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效果,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6MWD),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SD、LVEDD、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SD(42.16±4.35)mm、LVEDD(49.30±4.78)mm均小于对照组的(48.72±4.75)、(54.53±5.26)mm, LVEF(46.52±4.51)%高于对照组的(41.09±4.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CHF患者为观察组,另选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小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规范治疗,共28 d.比较治疗前后NT-proBNP浓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对照组NT-proBNP为(87±23)ng/L,观察组NYHAⅡ、Ⅲ、Ⅳ级患者(分别为27、40、13例)治疗后NT-proBNP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13±707)ng/L比(2657±368) ng/L,(3403±1003) ng/L比(6037±1742 )ng/L,(6429±1348) ng/L比(8324±679) ng/L,均P<0.01],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②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和LVEF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9)mm比(53±8)mm,(33±9)mm比(39±10)mm,(58±9)%比(53±10)%,均P<0.01];③NT-proBNP与LVEDD及LVES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0、0.694,均P<0.01),与LVEF呈负相关(r=- 0.652,P<0.01).结论 NT-pro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DD、LVESD等有良好的相关性,NT-proBNP可用于CHF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特征及与心脏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298例的临床资料, 根据心力衰竭类型分为舒张性心衰组(158例)和收缩性心衰组(140例);根据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97例)和未发生组(201例)。另选择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心电图QRS波时限和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比较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QRS波时限和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舒张性心衰组和收缩性心衰组QRS波时限和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QRS波时限和心功能指标变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QRS波时限对心脏不良事件预测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QRS波时限和心功能与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QRS波时限[(125.42±14.35)ms]长于对照组[(78.82±6.49)ms], 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156.24±21.42)mL]和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78.28±9.43)mL]均高于对照组的(107.48±19.23)mL和(45.6...  相似文献   

14.
目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影响的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伴有QRS波时限延长和明显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入选标准:(1)窦性心律;(2)心功能Ⅱ~Ⅳ(NYHA分级),并且已接受最大耐受量的药物治疗左室射血分数(LVEF)≤35%;(3)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150 ms。(4)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于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测定6min步行距离(MHW)、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血浆脑钠肽(BNP)。结果 30者均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6 min步行距离增加,QRS波时限缩短,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减小,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室重构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治疗疗效,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室重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90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每组各45例。试验组患者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97.78%vs. 86.67%,P=0.049)、心力衰竭治疗总有效率(95.56%vs. 82.22%,P=0.0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心室重构指标(MMP-9、LV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心室重构指标(MMP-9、LVMI)均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贝那普利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及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加服贝那普利,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WT(6 min步行试验距离)及血浆BNP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6.6%,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予对症治疗基础之上采用贝那普利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可迅速促进心功能恢复,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满意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室结构参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和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LVESD(31.8±2.7)mm、LVEDD(46.2±3.4)mm、IVSD(10.3±1.7)mm、LVPWD(10.9±2.6)mm、LVESV(178.6±19.7)ml、LVEDV(204.8±25.3)ml、LVEF(56.7±12.1)%、CO(4.1±1.2)L/min均优于对照组的(38.8±3.6)mm、(52.3±3.7)mm、(12.4±1.6)mm、(13.7±2.5)mm、(164.4±17.6)ml、(228.4±27.4)ml、(45.3±14.2)%、(5.1±1.4)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前壁心肌梗死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对心脏重构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药物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早期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早期入院治疗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53.56±5.02)%大于对照组的(45.52±5.31)%, LVESD(34.31±7.02)mm、LVEDD(52.02±4.44)mm小于对照组的(37.56±5.24)、(58.59±4.6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早期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2导联心电图(ECG)参数预测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发生超反应的意义.方法 采用ECG记录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设备植入前基线水平及植入后即刻心电活动,分析基线ECG参数(QRS波时限、束支形态、电轴、PQ间期、QT间期)及植入后起搏QRS时限,并计算QRS时限的相对变化.超反应定义为12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降低≥30%.结果 本组101例患者,32例(31.7%)出现超反应.超反应组与非超反应组之间ECG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超反应组起搏QRS时限短于非超反应组[(148±22)ms vs(162±28)ms;P=0.010].CRT植入后超反应组出现QRS波显著降低.超反应组出现相对QRS波缩短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超反应组[12.1%(6.8~22.2)vs 1.7%(-11.9~11.8);P=0.005].采用多变量分析得出,NYHAⅡ级、起搏QRS时限及相对QRS波缩短是预测CRT患者发生超反应的因素.结论 起搏QRS时限及相对QRS波缩短是与CRT患者发生超反应相关的参数.  相似文献   

20.
朱琳 《中国医药》2022,(2):183-185
目的分析右心室心尖部(RVA)及右心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患者起搏诱导心肌病(PICM)发生情况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心脏起搏器治疗的351例患者,筛选其中心脏收缩功能正常且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154例,按照起搏部位不同分为RVA起搏组81例(RVA组)和RVOT间隔部起搏组73例(RVOT组)。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即刻的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和术前及术后1、2、3年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2组PICM发生率,分析发生PICM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即刻RVA组QRS波群时限明显长于RV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3年,RVA组LAD、LVEDD均高于术前且高于RVOT组,LVEF均低于术前且低于RV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VA组术后1、2、3年PICM发生率均高于RVOT组[6.2%(5/81)比0(0/73)、11.1%(9/81)比0(0/73)、17.3%(14/81)比0(0/73)],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