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旭  许建中  刘雪梅  葛宝丰 《中国骨伤》2015,28(12):1117-1120
目的:探讨胸腰段神经鞘膜瘤的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管内神经鞘膜瘤17例,其中男11 例,女6 例;年龄46~67 岁,平均53 岁;病程3~5 年,平均3.3 年。胸段患者表现为胸背痛,逐渐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或行走不稳;腰段表现为腰背痛,下肢放射痛或感觉麻木,以及间歇性跛行。术前VAS评分 (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 5~8分,平均6.12分。11例患者神经功能受损,Frankel C级4例,D级5例,E级2例。CT和MRI检查提示病变部位:胸段3例,胸腰段5例,腰段3例,腰骶段6例;硬膜外5例,髓外硬膜下12例。6例单纯行椎管减压、肿瘤切除术,11例行椎管减压、肿瘤切除及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术中未发生大血管或脊髓损伤,术后伤口均正常愈合。17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60 个月,平均32个月。胸背痛、腰背疼痛和下肢放射痛等显着改善,下肢麻木感明显缓解。末次随访VAS评分 0~3分,平均1.5分。神经功能受损患者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D级5例,E级6例。结论:MRI 是胸腰段神经鞘膜瘤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影像学表现决定具体手术方法,手术目的是椎管有效减压、肿瘤彻底切除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经后路单侧椎板切除病灶清除、潜行扩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慨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4年1月,采用一期后路单侧椎板部分切除潜行扩大椎管减压术治疗35例腰骶段结核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23~68岁,平均(50.54±12.65)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20.80±18.4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203.29±41.74) min,出血(686.00±225.21) ml。33例切口I期愈合,2例切口感染,给予充分引流、冲洗换药、二次清创缝合,最终愈合。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72个月,平均(30.11±14.69)个月。35例患者腰痛和下肢神经症状逐渐减轻,结核中毒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无结核复发。ASIA神经损害分级由术前C级5例、D级12例、E级18例,改善为末次随访时D级2例,E级33例(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20±0.47),ODI评分(3.77±3.66),ESR(7.83±1.52) mm/h,CRP (2.43±0.98) mg/1,腰骶角(26.86±2.00)°,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根据Bridwell分级标准,33例I级骨性愈合,2例Ⅱ级骨性愈合。[结论]一期经后路单侧椎板切除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固定融合术可以有效清除病灶、保留更多腰椎后柱结构、重建腰椎曲度并维持腰骶段的稳定性,是腰骶段结核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Scheuermann病引起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因Scheuermann病所致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共3例.均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术后1例出现下肢神经症状加重,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相应处理后获得治愈.平均随访20个月,获得较好的植骨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伤椎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伤椎椎体内自体植骨、椎管减压(或不减压)及相邻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26例。根据AO分型,A2型18例,A3型8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标准:A级2例,B级2例,C级5例,D级7例,E级10例。观察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患者椎管狭窄率、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以及ASIA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椎管狭窄率、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随访期间伤椎高度和矫正角度均无明显丢失。全组无术后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及随访期间患者ASIA评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和内固定松动迹象。结论伤椎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由于椎体高度丢失所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胸腰段椎管狭窄症资料21例,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6例、全椎板切除+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12例、前路手术+内固定3例;分析其病理类型及术后疗效.[结果]胸腰段椎管狭窄病理类型包括关节突关节内聚增生、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Scheuermann病或非典型Scheuermann病伴椎间盘突出.术后随访1~3年,平均2.1年,采用JOA评分评价疗效:优9例,良7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76.2%.[结论]胸腰段椎管狭窄症神经压迫症状较重,应尽早明确诊断,根据不同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针对的进行减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化疗后二期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固定治疗胸腰段结核的疗效。方法对13例胸腰段(T8~L5)结核合并单侧或双侧腰大肌脓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化疗后二期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固定治疗。术前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C级9例,D级4例。采用Birdwell分级评价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ASIA分级评定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无大血管或脊髓损伤。术后随访13~40(23.5±10)个月,所有患者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复查血沉结果正常。植骨融合良好,术后6~10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Birdwell分级:Ⅰ级11例,Ⅱ级2例;内固定位置正常。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C级5例,D级6例,E级为2例。5例胸腰段结核伴有后凸畸形者术前后凸Cobb角为32°~43°(38.5°±1.3°),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为6°~10°(7.3°±1.1°),较术前明显好转(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化疗后二期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固定治疗胸腰段结核病灶清除彻底,椎管减压可靠,复发率低,创伤小,不破坏后方韧带复合体,能够最大限度保留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临床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4年1月收集23例胸腰段脊柱结核并有后突畸形的患者,伴有椎管及椎旁脓肿形成。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0~69岁,平均(46.48±12.01)岁。脊柱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为17°~40°,平均(30.43±5.74)°。术前ASIA分级:B级2例,C级10例,D级7例,E级4例。均采用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通过研究患者ASIA分级、脊柱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术后并发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疼痛评分、植骨融合时间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21~41个月,平均(29.30±4.97)个月,无脊髓损伤加重及脑脊液漏,无窦道形成。1例术后伤口延迟愈合,1例出现皮下局部脓肿。术前有神经症状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至末次随访,根据ASIA分级,2例由B级恢复至D级,8例由C级恢复至E级,2例由C级恢复至D级,7例由D级恢复至E级。术后测量后凸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ODI、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本组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所有患者均在术后5~8个月达到植骨融合,疗效满意。[结论]对于有适应证的脊柱结核,一期后路单侧椎板开窗、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安全有效且手术创伤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评价非椎板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非椎板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全部病例病椎均存在后凸畸形,角度15~45度,椎管内骨块突入,椎管容积减少程度20%~65%.术前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分级:C级5例,D级8例,E级3例.结果 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年.全部病例恢复满意,植骨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非椎板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损伤小,操作简便,维持了原椎体稳定结构,避免了直接椎板减压引起的继发的医源性椎管狭窄所致的并发症,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脊柱后凸畸形及脊髓压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及脊髓压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分别采用单纯后路植骨融合3例,后路椎弓根螺丝钉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8例,椎体侧前方椎管减压6例,其中行单纯椎体侧方植骨融合术3例,辅以椎体侧方钢板内固定3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个月~7a6个月,平均4.2a。后路植骨平均骨融合时间为2.8个月,椎体侧方植骨平均骨性融合时间为3.3个月,椎管侧前方减压6例中1例神经根刺激症状完全消失,3例大部分改善,2例症状加重并伴单侧下肢肌力1~2级减退。[结论]胸腰段病变治愈型脊柱结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临床上有时并不合并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外科治疗目的在于防止脊柱后凸畸形进一步加重及避免继发性截瘫,而过分强调椎管完全减压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会导致严重的脊髓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减压与不减压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1例无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根据是否行椎管减压分为减压组(采用椎管减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37例)和不减压组(采用椎管不减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44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后凸Cobb角等。结果 81例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不减压组均明显少于减压组(P 0. 001);两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无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减压或不减压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不减压手术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后路钉棒系统加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均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管减压,横突及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其中男37例,女13例。骨折部位:T114例、T1221例、L117例、L28例。按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A级5例,B级18例,C级14例,D级9例,E级4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无继发脊柱后凸畸形。术中植骨50例,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融合30例,术前术后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结论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加植骨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治疗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合的疗效。方法:1998年5月至2006年5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71例。结果:椎体高度由术前46%恢复到术后的97.3%。二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随访19个月,瘫患者中有1-2级恢复,无远期疼痛。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使胸腰段骨伤椎椎体复位,牢靠固定,并使椎管有效减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腰椎骨盆固定术在治疗累及S_1椎体腰骶段脊柱结核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1—2015-01行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的累及S_1椎体的腰骶段脊柱结核17例。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腰骶角、L_5S_1椎间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观察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65(125~170)min,术中失血量1 070(700~1 650)ml。17例均获得随访12~32个月,平均16.8个月。植骨融合时间6~9个月,平均6.8个月。术后ASIA分级:1例C级恢复至D级,1例C级、10例D级恢复至E级。术后腰骶角、L5S_1椎间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腰骶角、L_5S_1椎间高度与术后比较无明显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ESR、CRP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ESR、CRP较术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腰椎椎弓根钉联合髂骨钉固定治疗累及S_1的腰骶段脊柱结核有效、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5-06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21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采用VAS评分、ODI指数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8~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时所有植骨均融合。术后2周、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伤椎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VAS评分、ODI指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在重建前中柱高度、改善椎管容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进展性后凸畸形及预防内固定失效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取后路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三柱骨折伴不全瘫的疗效。方法采取后入路,FRESH钉棒复位内固定加病椎及相邻上下椎板、关节突间自体髂骨或加人工骨植骨治疗13例胸腰段骨折伴不全瘫患者,术后卧床2~3个月,指导功能锻炼。结果经平均12月随访,12例神经症状消失,骨折复位、愈合良好。1例患者术后残留排尿困难,会阴部感觉麻木,4个月后症状渐消失。结论 FRESH后路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三柱骨折伴不全瘫方法可行,技术操作不复杂,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河南省罗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为经伤椎组(n=46,行经伤椎固定术)和跨伤椎组(n=40,行跨伤椎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伤椎矢状位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椎管侵占率变化以及脊髓神经损伤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5~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9.7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6个月脊髓神经损伤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矢状位前缘高度较术前显著升高,矢状位Cobb角和伤椎对应椎管侵占率显著降低(P 0.05);组间比较,经伤椎组术后6个月、取钉后3个月矢状位前缘高度比明显高于跨伤椎组,矢状位Cobb角、椎管侵占率均显著低于跨伤椎组(P 0.05)。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继发性神经根损伤不良事件,仅跨伤椎组发生1例伤口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经伤椎固定术在改善伤椎矢状位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和椎管侵占率方面优于跨伤椎固定术,脊柱矫正良好,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近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管间接减压术治疗退变性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从2004年6月~2008年12月连续收治因退变因素导致下肢神经根症状的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7人,对患者采用后路椎管间接减压矫形融合术治疗。详细记录其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各项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平均30.8个月(24~78个月),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所有患者神经根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统计学结果表明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角、侧滑距离、胸段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段前凸角、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采用经后路椎管间接减压矫形融合手术治疗伴有下肢神经根症状且合并椎体侧方滑移和(或)椎间孔狭窄的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可取得良好疗效。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引流联合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伴巨大脓肿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自2007-05—2012-04诊治胸腰段脊柱结核伴巨大脓肿9例。所有患者先行CT引导下穿刺,灌洗引流1~2周后再行后路开放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血沉(ESR)、后凸角度、神经功能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9例均获得随访18~56个月,平均35个月。手术时间120~260 min,平均165 min;术中失血量300~1 600 ml,平均650 ml。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术后3个月ESR恢复正常,平均21 mm/h。术后后凸角度3°~16°,平均7°。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4例,E级4例。植骨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结核伴巨大脓肿者采用经皮穿刺引流联合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腔镜辅助、超声刀处理节段血管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伴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在腔镜辅助下取长5~7 cm切口行病灶清除术,应用超声刀处理节段血管,同时进行脊髓减压、植骨、钉棒固定术。结果术后无一例出现结扎的节段血管渗漏,随访8个月~4年,CT复查显示结核病灶清除彻底。Frankel分级:3例由术前的B级恢复至D级,1例由B级恢复至E级,18例由C级恢复至E级,2例由C级恢复至D级,2例D级恢复至E级。1例T12L1结核并腰大肌脓肿出现窦道,经换药治疗后愈合。结论小切口腔镜辅助治疗胸腰椎结核,应用超声刀结扎节段血管,疗效确切,具有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4年10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内固定治疗7例腰骶段结核。男5例,女2例;年龄18~65岁,平均41.6岁。病程5~21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有腰骶部疼痛、下肢单侧或双侧放射性疼痛、肌力及浅感觉障碍等症状和体征;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3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提示L_(5)、S_(1)病变,符合结核病变表现;腰骶角16.4~28.5°,平均18.6°。红细胞沉降率为28~105 mm/1 h,平均61 mm/1 h。手术前后联合四联抗结核治疗。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70个月,平均25.6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术前3例Frankel D级患者均恢复至E级,1例C级恢复至D级。2例术后出现腰骶部疼痛、取骨区疼痛,1例出现上腹部不适、纳差,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末次随访时腰骶角为23.4~34.2°,平均28.6°;根据Bridwell标准,5例植骨达Ⅰ级骨融合、2例Ⅱ级骨融合;未发生植骨块移位及钛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单枚自锁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安全、有效,可获得良好骨融合,腰骶段稳定性重建及畸形矫正维持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