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律失常是以心脏的起搏和(或)传导功能紊乱导致的心脏节律、频率、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少阴枢机不利是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本文深刻剖析了“少阴为枢”理论的来源、含义及其枢利气机、枢转水道和血脉的临床意义。少阴枢机不利通过影响水火、阴阳交通互济及太阴与厥阴之开合导致的心肾不交、水饮内停和心脉不通等病理变化是引起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伤寒论》方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多从调畅少阴枢机切入,对于少阴枢机不利致阳气下行受阻而从少阴寒化者以四逆汤温通少阴枢机、交通心肾,若致阴精不能上滋而从少阴热化者则以黄连阿胶汤滋清并用以调畅少阴枢机、交通心肾;对于少阴枢机不利致太阴开之不及而水气内停者以苓桂术甘汤调畅少阴枢机、温阳化饮;对于少阴枢机不利致厥阴阖之不及而心脉不通者可用桂枝汤类或四逆散以运转少阴枢机、温通心脉。“少阴枢机”理论为灵活运用《伤寒论》方治疗心律失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筛选、整理《伤寒论》中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的条文,以探索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六经病证的关系,阐明《伤寒论》中对围绝经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特点。《伤寒论》中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常见六经证型有太阳中风证、阳明经热证、少阳腑证、太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厥阴寒热错杂证,常用经方有桂枝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栀子豉汤、小建中汤、附子汤、黄连阿胶汤、乌梅丸等。采取六经辨证法能为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枢"之本义,是指运转门户之枢轴,又称"枢机",为气血阴阳升降出入之关键所在。"少阴为枢"出自《素问.阴阳离合论》,原文曰:"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有学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基于顾植山先生提出的“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进行探讨,从阴阳开阖枢的角度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将围绝经期对应厥阴阖至少阳、少阳、少阳枢转至太阴开三个阶段。从少阳、少阴枢机不利,厥阴阖之不利,太阴开之不利四个方面论述,探究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的发生机制及用药思路,以期对围绝经期的治疗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少阴包括手少阴心与足少阴肾。少阴病为伤寒六经传变过程之危重阶段,下利是少阴常见症。宋本《伤寒论》少阴篇四十四条条文中,明言下利之条文有十五条,尚有数条少阴下利证者散于厥阴篇中。  相似文献   

6.
仲景著《伤寒》示人以六经辨证之大法。然其医理奥博难解,三阴篇最为难读,而少阴病更易使人迷惑;如呕吐下利与太阴者无殊,腹胀不大便与阳明者略同,始可发汗似太阳之在表,咽痛用和法似少阳之有热上炎。“脉微  相似文献   

7.
少阴病多发于外感病后期,病位多在心、肾两脏,病情危重,为全身性里虚证。所以正确诊断、治疗该阶段疾病对于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少阴病禁汗之原理、误汗之原因,针对少阴病误汗变证后的处理,及如何避免此类误诊、误治等方面入手来共同探讨少阴病误汗,为临床诊断治疗相关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曦霞  祝轩  何泳谦  张春燕 《河南中医》2023,(11):1621-1624
慢性肾功能衰竭根本病机为脾肾阳虚,湿浊邪毒壅塞三焦,日久则耗心阳,阴寒内盛,《伤寒论》少阴病病机为心肾阳虚、阴寒内盛,二者病机一致。少阴病可从阴化寒,发为少阴病寒化证,又可从阳化热,发为少阴病热化证。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邪毒壅塞三焦,湿浊可化寒,亦可瘀阻化热,二者的病机变化也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脾肾阳虚甚者,可从少阴病寒化证论治,方选真武汤、附子汤等;湿浊瘀阻重者,可从少阴病热化证论治,方选黄连阿胶汤、猪苓汤等;晚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时,可从少阴病死证论治,采用大剂量参麦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少阴病预后有三:一为正复欲愈证;二为阳回可治证;三为正衰危重证,少阴病后期,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神志,舌象,脉象,提前防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兼发心脏病或年老体弱患者,易发生阴阳衰竭的危候,应防阴阳离决。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六经辨证要点,将经脉脏腑与六经整体进行对比,认为少阴病之"渴"以脏腑理论之肾阳不足、蒸化无力做解释有悖于仲景思想,应联系三阴经的生理、病理特点整体考虑。少阴病之"渴"乃由其经气所导致。  相似文献   

10.
陈修园认为少阴标寒本热,其从化规律为从标而寒化,为阳虚里寒证,治以回阳法(附子汤);或从本而热化,为阴虚本热证,治以补正救阴法(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猪肤汤、黄连阿胶汤、猪苓汤、桃花汤)或攻邪救阴法(三急下证);或得中气太过,为热证,则阴阳能交通,手足不冷而温,预后尚佳;或不得中气而成病,为寒证,且在上为君火而在下为肾水,主阴枢,可灸太溪等穴。少阴枢病有四种:上火证以咽痛为主要表现,有四证;下水证以虚寒下利为主要表现,有三证;急症中少阴本热证有三急下证,少阴标寒证有二急温证。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中少阴病急下证承气三法,一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二曰:"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曰:"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急下证承气三法是伤寒六经辨证的最后阶段,其病机为"阳明失下而成"。有鉴于此,因阳明燥屎内结,热迫少阴,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1081-1083
通过文献检索及查阅书籍的方法 ,收集《伤寒论》中方药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并进行整理归纳,从六经辨证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六经与脏腑相连,探索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六经之间的关系,阐明伤寒论方能够治疗围绝经期的原因及特点,从而为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参考文献23篇。  相似文献   

13.
何新慧教授为江南中医世家何氏传人,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肾虚为本,阴虚为主,阴阳失衡,治疗同理先后天,平衡阴阳;肝郁贯始终,治肾不忘调肝;知犯何逆,随症治之。同时本病为典型的身心疾病,在临证时必须注意和患者交流沟通,要嘱咐患者注意生活、工作的调节,以缓解身心上的不适。  相似文献   

14.
刘弘文 《光明中医》2016,(2):200-201
以"阴阳辨证"为纲,通过对《伤寒论》少阴篇的相关原文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少阴病的基本病理特点是阴阳俱虚,而从"水火不济""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三个不同的病理层次进行研究,能更清晰的认识少阴病的病机及证治特点。  相似文献   

15.
少阴病危重证概有三类,即难治证、不治证、死证。一、难治证《伤寒论》第294条(以下省略《伤寒论》,只注条文号)曰:“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少明病,但厥,无汗”,因于阳气衰微,既不能温煦四肢而为暖,复不能蒸腾化气而作汗,治当扶阳消阴而严禁发汗,即使外兼表证,也只能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之类温经解表。今却“强发”少阴阳虚之汗,不仅阳气更伤,而且营血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综合征预防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子津  陈德清 《河北中医》2007,29(8):765-767
围绝经期妇女出现的一系列性激素减少,包括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和体征,如月经紊乱、情志异常、烘热汗出、眩晕耳鸣、心悸失眠、水肿便溏等,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学经断前后诸症范畴,发病率为85%左右,10%~30%的妇女可出现严重症状[1]。近年来对该疾病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现将本病的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1.1现代医学病因病机围绝经期的最早变化是卵巢功能衰退,然后表现为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退化[1]。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不能产生足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首先是丧失排卵功能,缺少孕激素成为无排卵月经周期,继之卵泡发育逐渐停止,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当减少到不能刺激子宫内膜时即出现绝经。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对脑垂体反馈机制消失,使丘脑下部、脑垂体和卵巢之间平衡关系发生改变,产生丘脑下部和脑垂体功能亢进的现象,表现为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这些内分泌环境的变化导致脑内β-内啡肽及5-羟色胺水平异常,从而使精神、情绪变化失调,交感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血管舒缩平衡失调,出现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1.2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月经与肾关系密切。本病的病因以肾虚为主[3],因肾...  相似文献   

17.
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应着眼于整体治疗,从脏腑论治更是关键的一点;以补肾为主,兼顾养心、疏肝、健脾;心、肝、脾、肾同治,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综合征,原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处于围绝经期妇女在绝经前后或手术摘除卵巢或其它原因造成卵巢功能低下,在临床学、内分泌学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  相似文献   

19.
少阴三急下证是《伤寒论》中的一个难点,因仲景对斯证叙述简略,又未提及阳明,故历代医家对此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脏邪传腑,由虚转实;有的认为非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有的认为是因虚致实,既有阳明之实,又有少阴之虚;有的认为非脏邪传腑,由虚转实,因其是证情向好的方面转化,而无  相似文献   

20.
傅金英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位在肾,与肝脾关系密切,其早期表现为肾阴虚,后期阴损及阳,出现肾阴阳皆虚;治疗上以滋补肾阴为主,稍稍扶助肾阳,并注意调理脾胃,此外还特别注重患者日常自身调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