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挖掘和分析古今医家诊治郁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建立古今医家治疗郁病的数据库,运用相关软件使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频数分析:古籍用药频次前10依次是甘草、香附、陈皮、茯苓、川芎、栀子、苍术、半夏、生姜、当归;当代文献依次是柴胡、白芍、甘草、当归、香附、郁金、丹参、白术、茯苓、陈皮。2)聚类分析:古籍文献中黄芩与黄连,青皮与枳壳,白术与人参,白芍与柴胡,香附与川芎,苍术与神曲,茯苓与半夏等各聚为一类。当代文献中枳壳与川芎,白术与茯苓,白芍与当归,郁金与丹参等各聚为一类。3)关联分析:古籍文献主要相关联的药物是香附、川芎、半夏、甘草、茯苓、苍术、陈皮、栀子。当代文献中相关联的药物是柴胡、白芍、当归、甘草、茯苓、香附、白术。[结论]古今医家都认为肝气郁结是郁病主要病机,疏肝理气健脾是主要治法。但古代医家更侧重理气,且用药成分更为丰富,当代医家更侧重疏肝。古代医家以香附、川芎、半夏、甘草、茯苓、苍术、陈皮、栀子为主药,体现了越鞠丸的组方精髓。当代医家则以柴胡、白芍、当归、甘草、茯苓、香附、白术为核心处方,与逍遥散一致。对于郁病的诊治,无论古籍文献还是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都具有临证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程茜 《江苏中医药》2016,48(8):82-85
近二十年,国内研究江苏医家(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治咳医案的文献层出不穷。归纳对比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江苏特定医学流派或特定医家,研究对象未能覆盖大部分江苏医家;研究方法多为频数统计、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常规方法,缺少创新。为此,从所有江苏医家存世医案入手,建立江苏医家咳嗽医案数据库,运用关联、聚类之外的新技术方法来挖掘医案中的治咳有效信息,以期发现江苏医家治咳方剂的遣药配伍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江苏与其他地区咳嗽证治的差异性,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之一,中医古籍记载了大量有关慢性肾脏病相关的经验。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为古籍挖掘经方验方提供了新的方法,但是目前古籍知识挖掘存在诸多有待提高之处。方法 本研究通过知识图谱对肾系水肿进行古籍挖掘,并对其中最关键药物茯苓进行深度关联,从“核心药物归纳总结——药物-疾病知识地图与网络构建——药症关联聚类分析——隐性知识发现”几个方面整理出古今医家运用茯苓治疗肾系水肿的经验。为茯苓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提供新的思路。结果 药物特征分布地图中发现茯苓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其临床使用与“腰以下肿”、“喘”、“语謇”、“蹇”、“怔忪”5个症状最为密切。除了已知的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外,对茯苓相关症状进一步挖掘发现,其在古籍挖掘和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中亦作为药物搭配用于临床,以达到祛除风邪的目的。结论 基于语义网络的肾系疾病中医古籍本体知识库及辅助挖掘系统,对于挖掘发现隐性知识,拓宽茯苓的临床再认识有其独特的优势。其可通过知识图谱进一步探索古籍隐性知识,将古代医家辨证使用茯苓的思维与用药经验进一步显性知识可视化,有助于古籍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御医的诊疗经验是研究燕京地区医学流派传承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借助《中医人物词典》《中医人名大辞典》《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工具书考查明代御医所著医学文献的存佚、类别等。梳理得知,明代御医群体当中有97位医家所著医学文献237部,存世99部,亡佚138部,种类繁富,覆盖了《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的12个类别,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临证各科、方书、诊法、本草、医案医话医论、针灸推拿、医经、伤寒金匮、基础、综合性著作、养生、医史,具有进一步研究和挖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域特色鲜明的新安医学对中医学多个学术领域和临床各科贡献突出,影响深远,在推动中医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代代有重要学术贡献的新安医家。从着力学术创新,倡导寒温统一;善于轻以去实,用药轻清灵动;运用苦寒清热,每有独到见解;推崇叶氏理论,常有补充发明等四个方面对近现代新安名医程门雪论治温病的贡献和特色进行了总结,其对温病学的学术见解和临床治疗特色对于学习和研究温病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贡献,值得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5):7-14,后插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比分析各地区以及专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诊疗方案与中医古籍疫病专著中治疫方剂的用药规律,为COVID-19进一步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国及23个省市自治区和11位专家的COVID-19中医诊疗方案并梳理中医古籍疫病专著中的治疫方药,建立"Excel"标准化数据库,统计药物性味归经、频次、致病邪气特征,使用SPSS Statistics 22.0和SPSS Clementine 12.0数据挖掘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对比古今治疫用药特点并寻找潜在配伍规律。结果经数据挖掘分析得到现代诊疗方案高频药物杏仁、麻黄等20味,性味以温、寒、苦为主,主要归肺、脾、胃经,致病邪气多为毒、热、湿;古代诊疗方案高频药物甘草、白芍、当归等14味,性味以寒、苦为主,主要归脾、肺、胃经,致病邪气多为毒、热、湿。通过二阶聚类法分别将古今诊疗方案中涉及药物根据其性味归经、频次、致病邪气分成四个集群。经关联分析得到核心致病邪气湿、毒、热中现代诊疗方案核心药对草果-槟榔、石膏-葶苈子-麻黄、杏仁-麻黄-石膏等31对,古代诊疗方案核心药对泽泻-猪苓、甘草-柴胡、黄芩-栀子等19对,以及高频药物之间的关联强弱关系。结论古今治疫用药规律具有一定相似性,现代诊疗方案更针对COVID-19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相对平和,强调药物之间的制约平衡。古籍治疫用药更注重清热解毒、扶正祛邪。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得到古今诊疗方案潜在的治疫药对配伍,为COVID-19中医临床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孟河医家马培之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孟河医家马培之治疗咳嗽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孟河医家马培之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57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8个核心组合和9首新处方。结论孟河医家马培之治疗咳嗽经验丰富,多用疏风宣肺、化痰止咳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恶性极高,素有“癌王”之名,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持续上升。因其进展迅速,生存期普遍较短,临床诊治极具挑战性。中医药作为多学科协作背景下胰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及良好的兼容性,既可与其他治疗方式协同作用于胰腺癌进展全程,亦可成为高龄及晚期患者主要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古医籍中胰腺癌相关专项记载较少,多以黄疸、腹痛、癥瘕、积聚等病证散载,未能形成系统的中医药诊疗体系,当代医家基于对医学古籍及自身临床经验的总结,也进行了一系列基础及临床研究,形成了多种胰腺癌的中医治疗思路,其各有侧重但又有内在统一之处,为中医药在临床胰腺癌多学科治疗模式中的应用提供经验借鉴。本文结合古籍及多位临床胰腺癌专家的研究成果,系统归纳总结中医药在胰腺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9.
岳冬辉  王键 《中医杂志》2012,53(17):1446-1448
地域特色鲜明的新安医学对中医学各个领域、临床各学科贡献突出,影响深远.论述了明清时期新安医家方广、汪机、叶桂及现代新安医家程门雪和王乐匋对温病学的贡献.深入挖掘新安医家在中医学各学科领域的贡献,更能体现新安医学的学术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孟河医派发源于江苏常州,是以地域划分的医学流派。经过长期的发展,孟河医家以兼收并举、博采众长的学术特色有别于其他医学流派。在学习众家之长的同时,孟河医人兼具革新精神,提出了"和法缓治""寒温统一"等诊疗思想,在近代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赵馥  林新锋  赵锋利 《新中医》2019,51(7):298-300
简版:正文: 岭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域、气候、人群、文化等特点而呈现出独有的医疗特色和医家风格,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历代岭南医家结合本地区气候、地域和人群体质,三囚制宜而发展出独特的岭南医学,成为一支独特的医学流派及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脓毒症是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据挖掘的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治法及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治法及用药规律。方法:基于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对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237例医案中,治法以通络与养营为最常用,药物以当归、秦艽、桑枝、牛膝应用最多,药物间关联分析以当归与牛膝、秦艽与桑枝、秦艽与牛膝的支持度最高,续断对当归的置信度最高。结论:阐释了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治法和用药基本规律,为痹证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研究孟河医派开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东垣、黄元御、彭子益三医家都以脾胃中气为中心研究脏腑的生理病理,然而其理论视角却有所不同。李东垣侧重于探讨内伤脾胃而引起的脏腑功能的失常,黄元御侧重于探讨脾胃中气与肝心肺肾之间气机及功能的和调,彭子益则侧重于探讨脾胃中气与其它脏腑、经络在生理功能上相互的影响。把三医家的特色理论加以互参、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各医家的理论特色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急性睾丸炎的发生机制尚不明晰,中医也缺少其系统的用药规律认识。故本文将探讨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结合各医家经验及急性睾丸炎的临床表现,应用现代文献检索的方法对中药煎剂治疗急性睾丸炎用药规律进行探讨,追溯中医治疗急性睾丸炎的古籍记载,从中梳理临床常见的证型、治法和中药复方,从而更好地为临床医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对不寐有着完整的认识与诊疗体系.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立论,梳理古代医家治疗本病的思路、用药特点及各流派的医学风格,为不寐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依据,拓展对本病诊疗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从清代医家林佩琴的《类证治裁》着手,归纳整理中风相关内容,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以及文献分析挖掘,强调诊疗中风时要重视疾病发病的地域性、季节性,并且要关注情志致病。从用药规律可以看出主张标本兼治,行气祛风;配伍规律侧重健脾利水以化痰,理气化痰以祛风,从而总结其发病机制以及诊疗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肺痈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多变,诊疗特点颇具特色,历代医家均有自己的临证心得,立足于"热""痰""瘀"三个方面阐述肺痈的病因病机,从古籍及现代中医学家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寻求线索;治法上谈及经典治法与现代中医学者的临证经验;关于肺痈的用药特点主要阐述组方原则及特色药物的选用。现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总结肺痈的诊疗路径,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8.
清代医家尤在泾在对内科杂病的诊疗方面多有建树,其对于血证的诊疗更是详于辨证、精于用药。本文以尤氏诊疗血证经验特色为着眼点,将尤氏治疗血证特色归纳为:止血以祛邪为先、用药无畏甘温、气逆则行气以止血、制方巧用佐助、服药方法灵活多变、注重日常调护等六个方面,以求与同道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组方理论是方剂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学文献探讨的重点之一。由于古今医家对组方的指导思想不同,以致组方名词术语缺乏统一的标准,不仅不利于医家之间交流,也不利于指导临床实践,更不利于近代学科向中医学渗透~([1])。目前组方理论侧重于组方用药规律的研究~([2]),而对"组方"概念的内涵涉及甚少。课题组认为任何理论的建立,须基于概念的规范与明确概念之间的联系/因此,笔者  相似文献   

20.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论治多立足于肝肾而略于脾胃,现代医家已渐趋认识到中焦脾胃在中风的诊治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从时间医学及现代医学生物研究等方面得到启发,由此探析脾胃与中风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