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结膜外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我们51例(66眼),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接受结膜外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6眼)接受标准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第1天前房正常;观察组25眼,占83.33%,对照组19眼,占52.78%,随访3月 ̄3年,观察组眼压下沉率为89.47%,结论 此术式安全、有效,可减少青光眼滤过术的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俞秋丽  刘文斌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162-2163
目的:探讨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12/2010-06于我院治疗的各型青光眼45例57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29眼采用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滤过道及结膜下注入适量HealonGV),对照组21例28眼并与同期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眼压、前房、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30mo,观察组眼压控制率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滤过道及结膜下注入适量Healon GV)是治疗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文山  杜成玲 《眼科》1997,6(1):54-55
目的:为研究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联合眼球按摩在小梁切除术后防治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54例(54只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青光眼随机分5-FU联合眼球按摩组34只眼和对照组20只眼,5-FU联合眼球按摩组术后结膜下注射5-FU5mg并行眼球按摩2~3分钟。对照组Ⅰ10只眼术后结膜下注射5-FU5mg,对照组Ⅱ10只眼行眼球按摩。追踪观察10个月~3年,平均2年。结果:5-FU联合眼球按摩组术前平均眼压为4.54kPa(1kPa=7.5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2.23kPa,成功率为97%。对照组Ⅰ术前平均眼压为4.43kPa,术后平均眼压为3.43kPa,成功率为60%,对照组Ⅱ术前平均眼压为4.34kPa,术后平均眼压为4.04kPa,成功率为50%,P<0.0001。治疗组2只眼出现角膜混浊,1只眼出现低限压。对照组未见角膜损害及伤口渗漏。结论:5-FU联合眼球按摩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能起到防治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89眼)青光眼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做穹隆部或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常规的梯形巩膜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两侧做可拆缝线。球结膜切口连续紧密缝合。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眼内组织反应与并发症。当手术后前房形成稳定或眼压回升大于10mmHg时,拆除巩膜调整缝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术后第一天前房形成良好74只眼,术后巩膜瓣缝线松解时间5-30天,平均11天,缝线松解后,结膜滤过泡明显增大。60例患者术后随访眼压3-18mmHg,平均(9.1±2.75)mmHg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所有患者随访中均未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呈现血管少、弥散而微隆起的功能性结膜滤过泡。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促进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的形成,减少前房形成迟缓所致的并发症。有利于小梁切除术后长期滤过作用,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58例(58眼)难治性青光眼采取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并应用MMC。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状体、眼底、眼压等。随访6~18月。结果术后有50眼(86.21%)的眼压≤21mmHg;3眼(5.17%)加用眼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30mmHg;5眼(8.62%)的眼压无改善。结论在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联合应用MM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80只眼)青光眼患者做常规的三角形巩膜瓣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两侧做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当手术后前房形成稳定或眼压回升大于10 mm Hg时,拆除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结果术后第1天全部前房形成良好,术后巩膜瓣可调整缝线2周内拆除,平均7 d,可调整缝线拆除后,结膜滤过泡明显增大。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促进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的形成,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术后2周内拆线对眼压具有调节作用,提高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将65例(80只眼)施行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的青光眼患者与常规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发生浅前房5只眼,对照组发生12只眼.实验组、对照组术后1周内眼压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术后第2天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分别为82.5%和7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可调节缝线的应用能明显提高青光眼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有效降低早期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5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在巩膜瓣下放置浸有0.2mg/mL丝裂霉素的棉片3~5min,缝合巩膜瓣时作两根可拆除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进行随访4~27月。结果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控制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很好的控制眼压、能形成长期有效的滤过道,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羊膜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顽固性青光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种羊膜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手术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1例(22只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及结膜瓣下置丝裂霉素C浸泡棉片后,将羊膜植入巩膜床,并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及降眼压作用。结果:22只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9只眼,无功能滤过泡3只眼,术后降眼压效果良好。结论:羊膜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能有效防止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用于治疗顽固性青光眼切实用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对20例22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了抗青光眼手术,手术方式;作以穹隆部为基底球结膜瓣,剥离成3×6mml/2厚度巩膜瓣,用巩膜咬切器切除小梁组织约2.smm,虹膜作12点时位根切除,巩膜瓣作两对角处缝合,球结膜作连续缝合.术后随机分为;5一氟尿嘧啶组10例11只眼球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3mg,对照组10例11只眼,术后不注射5-氟尿嘧啶.观察结果5-氟尿嘧啶组术后12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占总数92%,对照组为刀%(P(005).5一氟尿呼唤组眼压控制率为97%,对照组为78%,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讨论:5一氟尿吨院是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11.
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147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闭角型青光眼辅助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47例(159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施行辅助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简称松解缝线组),同期162例(174眼)PACG行常规小梁切除法(对照组),术后观察两组视力、眼压、前房形成、结膜滤泡、眼内反应等,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结果术后早期前房形成时间(d),松解缝线组短于常规小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松解缝线组出院时眼压(11.77±3.37)mmHg与术前眼压(31.63±9.45)mmHg比较,差异显著(t=25.86,P=0.000)。术后长期随访眼压(14.74±2.71)mmHg低于常规小梁切除组(17.96±2.45)mmHg,差异显著(t=11.22,P=0.000)。随访中无眼部感染与恶性青光眼发生。结论辅助巩膜瓣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中能促进术后早期前房形成。增强长期眼压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在初次小梁切除术中分别应用丝裂霉素C(MMC)、5-氟尿嘧啶(5-FU)或生物羊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1例(49只眼),随机分为3组,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应用抗代谢药物者,在完成板层巩膜瓣后接受结膜瓣下放置浸渍浓度为0.2 mg/ml的MMC棉片3min,或25 mg/ml的5-Fu棉片5 min,取出后用200 ml生理盐水冲洗结膜下及巩膜瓣下。应用生物羊膜者,在巩膜瓣下及结膜瓣下分别置单层羊膜。其他步骤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随访半年以上,3组病例在眼压控制及手术成功率上均未见显著差异。MMC组滤过泡以微囊型为主(68.8%);5-Fu及羊膜组以弥漫扁平型占优(分别为53.3%和61%),但羊膜组较易发生包裹型滤泡倾向。MM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主要为浅前房、结膜瓣渗漏、低眼压和黄斑水肿。结论三种方法均可应用于首次小梁切除患者,但需注意应用MMC者并发症较多;使用羊膜者需注意滤过泡的无功能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86例92眼。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制作4mm×4mm的巩膜瓣,将沾有0.25mg/ml丝裂霉素C液的棉片(5mm×5mm)置于巩膜瓣上,用结膜瓣遮盖棉片5分钟后取出。用平衡盐溶液100ml充分冲洗,用2ml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在角膜缘内0.5mm作1前房穿刺口。作常规小梁切除及虹膜周边切除。10-0尼龙线作改良可拆式缝线缝合巩膜瓣的两个边。术后5~10天视前房及眼压情况拆除巩膜可拆式缝线。结果 92眼术毕前房即形成,拆除缝线后,眼压7.10~18.86mmHg,平均12.53mmHg(1mmHg=0.133kPa)。滤过泡呈弥漫微隆起,术后未见脉络膜脱离或浅前房。结论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疗效更确实,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调节缝线技术应用于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107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48例56只眼行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B组)44例51只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术后前房、眼压、住院日等情况。结果术后一周内浅前房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6.1%(9只眼),对照组为31.4%(16只眼);术后半年,眼压的控制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技术,可减少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缩短平均住院日,但对眼压的长期控制并不优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54例(64眼)青光眼的治疗情况。观察组26例(32眼)采用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8例(32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平均眼压为(16.2±4.2)mmHg,对照组平均眼压为(19.8±6.2)mmHg,(P〈0.01),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安全性均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闭角型青光眼巩膜隧道下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巩膜隧道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44例(55眼),施行巩膜隧道下小梁切除术。对照组58例(70眼),施行三角形板层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观察组平均0.45,对照组平均o.38。术后眼压观察组出院时平均12mmHg,对照组出院时平均12mmHg。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13眼(23.64%),对照组21眼(28.57%),卡方检验x2=0.63,P〉0.05。术后包裹性滤过泡,观察组无,对照组5眼(7.14%),卡方检验x2=4.09,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巩膜隧道下小梁切除术后视力稳定,眼压控制良好,浅前房发生率不高,包裹性滤过泡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经结膜下松解巩膜瓣缝线对眼压的影响。方法对23例23眼小梁切除后滤过泡扁平、前房较深、眼压偏高者,用0.4%奥布卡因(倍诺喜)或2%利多卡因点眼两次表麻,在滤过泡的结膜面放置复方托品酰胺或盐酸肾上腺素浸湿的棉片2min,夹持10—0进口缝线的缝针避开血管经结膜的表面进针达到巩膜瓣要拆除的缝线处轻轻摆动针刃,缝线即可断开。结果按摩眼球结膜滤过泡隆起,结膜面无房水渗漏,眼压降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安全、有效解除房水引流的外周阻力,增加滤过功能,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可重复操作,不需设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可拆除巩膜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87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拆除巩膜缝线,术后观察前房、滤过泡形成情况,测量眼压、视力。结果术后Ⅰ度浅前房4只眼,Ⅱ度浅前房1只眼,其发生率是5.75%;术后随访3~16个月,眼压的控制率是97. 70%。结论术后加用可拆除巩膜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可降低术后前浅房的发生,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密缝巩膜瓣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密缝巩膜瓣对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58例69眼中闭角型青光眼57眼,开角型青光眼12眼。随机分为常规小梁切除术组(34眼)和密缝巩膜瓣组(35眼)。后者系在常规小梁切除术中,严密缝合巩膜瓣4针,手术结束后恢复前房,术后根据滤过泡情况进行眼球按摩及结膜下注射5-FU。结果:术后浅前房:常规组12眼,发生率35.29%;密缝组3眼,发生率8.57%。二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7.24,P<0.01)。术后眼压:随访6-12月,常规组眼压控制者31眼,占91.18%;密缝组眼压控制者33眼,占94.29%。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25,P>0.05)。结论:密缝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既可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又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小梁切除术后第3天始,每日球结膜下注射氟尿嘧啶,总剂量5~35mg不等。3~12个月随访中,25只眼眼压无需抗青光眼药物维持≤21mmHg(86.2%)。4只眼发生角膜上皮损害(13.8%),4只眼浅前房(13.8%)。未发生结膜漏液及伤口愈合不良。认为氟尿嘧啶的用量应依青光眼类型、术后情况及个体差异灵活掌握。本文的小剂量、延迟用药方法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