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探讨中药注射液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的应用中药注射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正确评价双黄连、清开灵、刺五加、茵栀黄和鱼腥草5种常用中药注射液在临床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指导合理用药。方法:收集1994~2008年国内文献报道的1 056例中药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出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特征。结论:临床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临床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也在逐年增加.笔者收集了1991~2001年9种临床常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865例进行汇总分析,旨在了解中药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五种常用中药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以及生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间使用常见的五种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90例患者,分析各科室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临床症状以及发生时间.结果 使用中药注射液科室较多,排名前三的为消化内科、心内科和皮肤科,发生率前三位的分别是呼吸内科17例(18.89%)、儿科15例(16.67%)和心内科13例(14.44%);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主要在用药后0~30 min内,发生比例达66.66%;皮肤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占比35.56%.结论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液,应重视患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保证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浅谈我院神经科几种中药注射液的辨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中药注射液的辨证论治依据,增强其临床应用。方法:分析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原理。结果: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应辨证使用,结合病症的临床表现谨慎应用。结论:合理辨证使用中药注射液,可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5种常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蔡泳 《医药导报》2006,25(4):370-371
目的分析常用中药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99~2004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期刊,对收集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中药注射液引起的ADR与机体、药物、配伍禁忌、反复用药等因素有关,根据相关因素制订相应防范措施。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液的ADR,尤其应加强对年老、婴幼儿患者ADR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和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对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进行总结。结果诱发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因素有个体差异、药物因素、药物的相互作用、给药方法、原材料和制作工艺等。结论在临床和生产上都要加强对其监测与研究,及时报告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亚芳 《抗感染药学》2008,5(4):254-255
近年来,中药注射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与丸、散、膏、丹相比,中药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的历史还很短。关于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不断增加,在数量上已占中药制剂的1/2。因此,中药注射液的疗效和安全性问题,已引起临床的质疑,也严重阻碍了我国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笔者对中药注射液的ADR发生原因分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 (ADR)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关注用药安全.方法:对该院 2003 - 2004年临床上报的 ADR病例 (105例 ),依照药品种类和临床表现归纳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种中药注射液 ADR发生率较高的药品依次为清开灵注射液 (23例 )、刺五加注射液 (18例 )、七叶皂苷钠注射液 (15例 )、双黄连注射液 (13例 ); ADR多为变态 (过敏 )反应,最严重的为过敏性休克,但无死亡病例.结论:中药注射液易发生 ADR,临床上应慎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其临床不良反应 (ADR)的报道也在逐年增加。笔者收集了1991~ 2 0 0 1年 9种临床常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 86 5例进行汇总分析 ,旨在了解中药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 资料来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系统[1](CBM ) ,该数据库收录了 1983至今的 6 0 0多种期刊、汇编、论文题录约 6 0万条。本文重点检索 1991~ 2 0 0 1年双黄连等 9种中药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文献报告共计病例 86 5例。按设定标准对涉及到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类统…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康鲁平 《医药导报》2004,23(12):0988-0989
中药注射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成分复杂、生产工艺不同、不同药物配伍等因素以及个体差异引发的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该文作者综合分析了中药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表现和原因,列举了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和表现,以期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三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华 《齐鲁药事》2005,24(9):573-574
近年来,应用中药提取加工制成的注射剂大量应用于临床,在抗病毒治疗中使用较多的有: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粉针剂)、穿琥宁注射剂等。民间一般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但随着近年来中药的大量使用,中药不良反应开始呈上升趋势。现将此类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临床常用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振伟 《中国药事》2010,24(2):200-202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中药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根据相关因素制订相应防范措施。方法检索1999-2007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期刊,收集有关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其机体、药物、配伍禁忌、反复用药等因素的关系。结果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与机体、药物、配伍禁忌、反复用药等因素有关,其中相当一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并未完全清楚。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尤其应加强对年老、婴幼儿患者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实践》2015,(12):928-929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应用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80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药物种类等。结果:产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液主要有三种:活血化瘀类40例(50%),清热解毒类30例(37.5%),益气扶正类10例(12.5%)。结论:研究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对于其良好应用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重视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程度,并注重应对措施的整体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15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1996~2007年期间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159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涉及27种中药注射剂,其中居前三位的是:刺五加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和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通过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析,提醒临床医务人员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液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剂,以及供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起效快,疗效确切。但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液品种越来越多,中药注射液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频频发生,从“鱼腥草事件”到“刺五加事件”,再到最近的“茵栀黄事件”。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遭遇质疑,甚至有人认为应将之列为高风险药物。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析中药注射液静滴引发安全性问题的原因、不良反应特点、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措施几方面,加以综述,旨在呼吁行业内合理规范的生产与使用中药注射液,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地发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师有必要提高对中药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警惕性,避免盲目使用,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现就近几年来有关文献中关于常见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总结如下,以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178例香丹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露苗  赵胜利 《中国药物警戒》2006,3(6):353-355,364
目的了解香丹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对湖南省2003年12月1日-2006年7月19日使用香丹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香丹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心血管及多器官多系统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涉及药品本身和临床使用两个主要因素。结论生产企业应规范生产工艺,完善药品说明书;医生、患者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统计我院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对50例上报的ADR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不良反应以抗感染和心血管药物居多,均为静脉注射液,加强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5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琳  魏国义 《中国医药》2009,4(12):986-987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我院50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结果导致ADR的中药注射液有16种药物,心脑血管用药的ADR发生率最高,为78.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最常见,为28.0%。结论中药注射液的ADR发生比例较高,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ADR的监控,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