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霉素是治疗小儿恶性肿瘤不可缺少的药物,然而其心脏毒性使人感到忧虑。辅酶Q_(10)有调整细胞内线粒体电子传递酶的作用:(1)提高缺氧组织对氧的利用率:(2)维持三磷酸腺苷(ATP)的产生;(3)减轻心肌损害;(4)使心搏出量的降低得以恢复。在试管内用兔的心肌实验证实辅酶Q_(10)有拮抗阿霉素的心脏毒性作用,能预防心脏损害的发生。但有关临床报告尚少。阿霉素产生心脏毒性阈值,因年龄而异,2~10岁为480mg/M~2,11~20岁为810mg/M~2。本文就辅酶Q_(10)预防阿霉素急性心脏毒性的效果进行了临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抗氧化剂对心肌炎患儿预后的影响,我科观察了辅酶Q_(10)、维生素C、丹参等药物治疗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测定血清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浓度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择近3年我科收治的病程在4个月以内新发病患儿50例。全部病例经临床和实验室及心电图检查均符合1994年5月威海修订的小儿心肌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抗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91年10月~1993年3月用酚妥拉明、阿拉明加辅酶Q_(10)治疗小儿肺炎并心衰24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抗炎、强心、利尿、给氧、镇静、对症等,治疗组加酚妥拉明1 mg/(kg·  相似文献   

4.
中低温体外循环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低温体外循环(CPB)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的肺损伤.方法 选择本院经CPB行CHD手术的患儿40例,分别在气管插管后10 min(T1)、转流后5 min(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 h(T4)、术后24 h(T5)采集动脉血3 mL,离心取血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HD患儿血浆炎细胞因子IL-6、IL-8水平,在T1、T3、T4测定肺功能参数:肺静态顺应性(Csmt)、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CPB前后取其肺组织,光镜、电镜下观察其结构变化.结果 与术前测定值比较,CPB后IL-6、IL-8、RI均显著升高(Pa<0.05),Cstat、OI均显著降低(Pa<0.01),且致炎细胞因子与肺功能参数变化存在相关性:IL-8与RI呈正相关(r=0.585 P<0.05),与Cstat、OI均呈负相关(t=-0.413,-0.697 Pa<0.01);IL-6与OI呈负相关(r=-0.528 P<0.05),手术前后在光电镜下观察肺组织有明显病理改变:光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轻度充血,肺泡破坏及肺局部不张.电镜下Ⅰ型肺泡上皮细胞破坏,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绒毛减少,细胞内线粒体肿胀,肺泡腔内渗出,肺间隔水肿.结论 中低温CPB能明显引起婴幼儿CHD术后肺损伤,并可能与IL-6、IL-8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5.
聚肌胞、辅酶Q_(10)、地塞米松治疗乙型脑炎11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6~1988年用聚肌胞、辅酶Q_(20)、大剂量地塞米松组成免疫调整疗法治疗乙脑11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随机将临床确诊的乙脑患儿分为治疗组115例,对照组61例。年龄9月~15岁。参照实用内科学进行诊断及分型。两组年龄、病程、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0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的特点。方法对近3年来实施的52例10kg以下婴幼儿CPB进行总结。结果全组婴幼儿CPB过程平稳。结论CPB转流过程中,对婴幼儿应选择合理的管道,制定合理的预充计划,注意心脏保护,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缓慢地降温和复温,加强利尿与超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10 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和术后的管理资料,探讨低体重患儿CPB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22例年龄1.5个月~2岁、体重3~10kg的婴幼儿在浅低温或中低温CPB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22例患儿,转流时间13 ~118 min,平均(62.69 ±21.4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 ~ 86 min,平均(35.47±19.51) min;心脏全部自动复跳,转流过程平稳,停机顺利,未发现与CPB相关的严重并发症.3例患儿术后死亡(2.46%,3/122).结论 对10 kg以下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CPB时,应使用预充量尽可能少的膜式氧合器、管道及微栓过滤器,转流过程保持较高灌注流量,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合理的红细胞压积和胶体渗透压,提供良好的心肌保护,并且应用超滤技术减轻术后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对儿童体外循环后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CPB)后细胞因子释放及肺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肺保护机制.方法 心功能Ⅱ~Ⅲ级的50例先心病(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乌司他丁组予乌司他丁2万U·kg-1,1/3量用于CPB前麻醉后,1/3加入预充液,另1/3复温时给予.对照组用等容积9 g·L-1盐水代替.记录术中呼吸道峰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主动脉开放后30 min、2 h、24 h采集动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其血浆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二组呼吸道峰压在停CPB和术后均有升高,但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a<0.05);CPB后患儿TNF-α、MMP-9生成明显增加(Pa<0.05),乌司他丁组在主动脉开放30 min、24 h MMP-9、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a<0.01).结论 CPB前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TNF-α、MMP-9释放,降低呼吸道压力,减轻CPB后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例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相关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学特征并文献复习。方法收集3例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的临床资料、基因测序,并通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中2例诊断为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3型,1例为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6型。病例1为PDSS2基因突变,c.544C>T(p.Q182X)和c.349C>T(p.L117F)的复合杂合;病例2系PDSS2基因突变,C.629A>G(p.K210R)和C.50C>A(p.S17X)复合杂合;病例3为COQ6基因突变,c.1176_1177insCGTC(p.Q392fs)和c.707C>T(p.P236L)的复合杂合。除c.707C>T,其余5个突变在HGMD数据库均未有报道,为新突变。2例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3型放弃治疗后死亡;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6型经补充大剂量辅酶Q10治疗,病情好转。通过万方数据、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14篇,检索到PDSS2、COQ6基因突变导致的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相关肾病,发病年龄早,表现为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病理多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已报道的病例早期给辅酶Q10治疗有效。结论对于小年龄的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需考虑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相关肾病综合征;积极行基因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原因,总结治疗体会。方法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共行TOF根治术161例,发生ALI5例。记录5例ALI患儿术前经皮氧饱和度(SpO2)、红细胞压积比(HCT)、McGoon比值、肺动脉指数(PAI)和手术、体外循环(CPB)资料,以及ALI发生时间、ALI发生后各项治疗措施、各治疗阶段肺功能指标、计算其肺损伤分数。结果5例ALI患儿,年龄7~24(13.8±3.1)个月,体重7.0~9.5(8.2±0.5)kg,均在静吸复合麻醉CPB下进行,术毕给予改良超滤,平均CPB时间(67.2±5.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3.6±2.4)min,ALI发生率为3.1%,发生时间为术后8~60h,死亡2例。5例均施行腹膜透析术(PD),2例给予一氧化氮吸入,1例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各治疗阶段肺功能指标逐步改善,至治疗后期,肺功能指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OF术后ALI治疗困难,合理机械通气、尽早维持体液平衡、改善肺通气和氧合功能有利于及时阻断低氧酸中毒导致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PB)中间断肺通气对婴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1岁以内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n=30)于CPB开始后停止通气;处理组(n=30)于CPB开始心脏停跳后膨肺[用手挤压气囊,使气道压力升到15~20 cm H2O(1 cmH2O=0.098 kPa),维持3~5 s,重复5次],将肺内血液排出,然后静态膨肺(3~5 cm H2O),并每隔10 min膨肺5次.两组患儿均于腔静脉开放后恢复机械通气.检测CPB开始前及CPB结束后2、6、12、24和48 h共6个时点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和呼吸指数等肺功能指标.结果 在CPB后2、6、12 h,处理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在CPB后2、6、12、48 h,处理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低于对照组(P<0.05);在CPB后6、12 h,处理组呼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婴儿CPB过程中持续静态膨肺并间断压力膨肺,可以改善术后早期肺的氧合功能,有较好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心脏直视手术围体外循环(CPB)期肺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指导临床预防和减轻CPB急性肺损伤.方法 2007年3-9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VSD)婴儿68例.术前无肺炎及其他肺部疾病.CPB时间(66.04±18.6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8.46±13.76) min,术后应用定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通气,机械通气时间(11.44±9.63) h.分别于CPB前,CPB 2、6、12、24、48 h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吸氧体积分数(FiO2).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pa(O2)/pA(O2)]、呼吸指数(RI).结果 OI: CPB 2 h(393.20±189.03)、6 h (385.35±175.09)较CPB前(517.17±86.29)均显著降低(t=4.955,5.569 Pa<0.01),CPB 12 h(481.58±239.72)、24 h(488.94±244.26)、48 h(476.02±227.85)与CPB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1.152,0.899,1.393 Pa>0.05).pa(O2)/pA(O2):CPB 2 h(0.54±0.26)、6 h(0.69±0.32)较CPB前(0.79±0.13)均显著降低(t=2.837 P<0.01,t=2.387 P<0.05),CPB 12 h(0.74±0.31)、24 h(0.82±0.42)、48 h(0.76±0.39)与CPB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1.227,0.563,0.602 Pa>0.05).(A-aDO2):CPB 2 h(156.10±148.48)、6 h(141.46±133.52)与CPB前(125.53±70.8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1.532,0.869 Pa>0.05), CPB 12 h(96.33±76.09)、24 h(98.63±75.73)、48 h(100.77±69.48)较CPB前(125.53±70.85)均显著降低(t=2.316,2.139,2.058 Pa<0.05),且差异有扩大趋势.RI:CPB后2 h(0.90±0.73)、6 h(0.86±0.69)均较CPB前(0.41±0.20)显著升高(t=5.338,5.165 Pa<0.01),CPB后12 h(0.49±0.41)、24 h(0.51±0.46)、48 h(0.53±0.49)与CPB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1.446,1.644,1.870 Pa>0.05).结论 CPB对婴儿肺功能有明显损伤,且在术后早期较为严重,随着时间的延续肺功能逐渐恢复.加强CPB后早期的呼吸循环管理是减轻肺损伤、促进肺功能恢复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茶碱与乌司他丁合用对体外循环(CPB)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体重≤7kg的单纯室间隔缺损新生儿及低体重婴幼儿60例,采用随机化分组表分为氨茶碱组(A组)、乌司他丁组(U组)、联合组(A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15例。A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氨茶碱5mg/kg,并在体外循环过程中按每小时0.5mg/kg维持;U组在CPB过程中应用10000U/k乌司他丁;AU组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C组未给予氨茶碱及乌司他丁。选取CPB启动前(t1)、CPB结束后1h(t2)和CPB结束后24h(t3)计算胸肺顺应性(Cs)、动态肺顺应性(Cd)以及呼吸指数(RI)。结果术后对照组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乌司他丁组1例因严重心律失常死亡。手术后1h,AU组Cs优于A组、C组,RI优于A组、U组;手术后24h,AU组Cs和RI优于其他组,Cd优于A组、U组。结论氨茶碱和乌司他丁可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和CPB导致的肺损伤;两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指数(CSI)监测在低温体外循环(CPB)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先心病患儿15例。心功能Ⅱ~Ⅲ级。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枸橼酸芬太尼20μg/kg、乙托咪酯0.3 mg/kg及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维持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异丙酚6 mg/(kg.h),切皮前静脉注射枸橼酸芬太尼10μg/kg及维库溴铵0.1 mg/kg。转机后CPB机内加入枸橼酸芬太尼10μg/kg及维库溴铵0.05 mg/kg,异丙酚维持原注射剂量不变。CPB采用高流量100 mL/(kg.min)非搏动性血流灌注。记录各个时间点CSI、鼻咽温度、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结果麻醉诱导后患者各时间点CSI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CPB期间各时间点CSI指数均低于CPB前即刻(P<0.05),鼻咽温度均低于基础值及CPB前即刻(P<0.05);气管插管、CPB前即刻及CPB期间各时点MAP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或0.01),CPB期间各时点MAP低于CPB前即刻(P<0.05);阻断前即刻HR明显高于基础值及CPB前即刻(P<0.05)。结论CSI监测可有效反映低温CPB下先心病手术中麻醉深度,但小儿CSI变化有其自身特点,低温与CPB对CSI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是近年发现体内最强的血管舒缩活性肽.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时血浆CGRP和AⅡ含量的变化对心脏有影响.本研究在这方面进行了临床探讨,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全组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岁~12岁,平均(6.38±2.68)岁;体重(12~29)kg,平均(16.26±4.78)kg.疾病:房间隔缺损(ASD)4例,室间隔缺损(VSD)11例.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使用美国百特膜式氧合器及宁波NAF-2型微栓过滤器.中度血液稀释(HCT 0.18~0.20),中度低温CPB,转流时间最长78分26秒,最短38分46秒,平均53分±11分25秒. 二、方法全组病例分别于术前(平卧)、心停跳、心复跳、术毕、术后24小时,抽静脉血3ml,即置于含35U 1%EDTA二钠和400kU抑肽酶的预冷试管中,全血混匀迅速离心(300r/min,10分钟),分离血浆置-20℃保存待测,CGRP和AⅡ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盒由天津洁瑞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与血液透析后凝血、止血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外循环(cardiopul monary bypass,CPB)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均需将血液导入体外,这就必须进行抗凝,而手术后的凝血、止血障碍是CPB与HD的严重并发症。此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而且诊治困难,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采用多种血液保护措施,可使CPB与HD后的出血率大大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临床资料,探讨有无改善预后的可调节因素。方法针对小儿先心病CPB手术后48 h内发生AKI的11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中手术后48 h后死亡的18例。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术前的紫绀型心脏病所占比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风险评估共识评分均较高;术中CPB时间和升主动脉阻断时间、采用全晶体液进行心肌保护的比例、术中平均血糖均较高;术后48 h内正性肌力药物分值(IS)、术后肌酐值、3级AKI所占比例、采用肾脏替代疗法进行治疗的比例、红细胞或其它血制品输注数量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死亡率随着术中平均血糖升高而增加,有线性关联(P0.05)。术中平均血糖8.3 mmol/L的患儿累积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期均低于血糖≤8.3 mmol/L者(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CPB术后合并AKI患儿的术中血糖水平与预后相关,术中严格控制血糖上升对改善CPB术后AKI患儿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辅助静脉引流在婴幼儿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的实施及临床安全性。方法对10kg以下婴幼儿CPB予无血预充,采用TERUMO RX05膜肺、动脉微栓过滤器及配套管道,并对膜肺硬质静脉贮血罐加以-20mmHg的微量负压吸引辅助静脉引流,维持贮血罐内低血液平面:结果有47例10kg以下的婴幼儿予无血预充CPB,其中11例术中补充浓缩红细胞0.75~1.5U,36例在无血预充CPB下完成心脏手术,CPB预充量为230~350mL,中位数为320mL;转流过程红细胞压积维持0.20—0.25,动脉血压维持30~60mmHg,所有患儿手术及CPB过程顺利,无一例手术死亡。结论膜肺硬质静脉贮血罐加以负压吸引辅助引流可减少CPB预充量,为无血预充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实施提供了条件,操作简便、安全,可应用于10kg以下婴幼儿CPB的无血预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术(CPB)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将30例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NO组在CPB期间吸入40×10-6NO.CPB前和术后气管插管未拔前0~1 h,1~2 h,2~3 h测定气道压、吸入氧浓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并分别在同时点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死腔率(VDhD/VT)、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肺泡氧合指数(OI),记录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同时各时相点以少量生理盐水灌洗气道,分别测定气道吸出物中总磷脂(TPL)、饱和卵磷脂(SatPC)、总蛋白(TP)值,计算SatPC/TPL和SatPC/TP.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O组VD/VTP(A-a)O2明显下降(P<0.01),OI、CaO2升高(P<0.01);两组CPB后SatPC/TPL和SatPC/TP较CPB前明显降低(P<0.01).NO组SatPC/TPL和SatPC/TP下降的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婴幼儿危重先心病CPB中存在明显的肺损害,表现为一些亚临床性肺功能损伤.吸入一定浓度的NO对CPB期间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体外循环期(CPB)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变化及其意义,并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干预效果,以期为CPB脂质过氧化损伤的防治提供新途径.方法 选取需要CPB下行外科手术的CHD患儿30例,根据术前NAC应用与否分为NAC未处理组和NAC预处理组,每组各15例.NAC未处理组术前常规处理;NAC预处理组患儿在术前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于术前3 d开始口服NAC[10 mg/(kg·次),2次/d,连用3 d].二组分别于入院时(T0)、CPB转流前(T1)、主动脉阻断15 min时(T2)及主动脉开放后30 min后(T3)抽取静脉血,检测各组血浆8-iso-PGF2α水平.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CPB的应用,二组患儿CPB期间血浆8-iso-PGF2α水平逐渐升高.二组患儿8-iso-PGF2α水平在T0与T1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CPB期间,二组患儿8-iso-PGF2α水平在T2、T3时间点水平较T0、T1均明显升高(Pa<0.05),但NAC预处理组在T2、T3时间点血浆8-iso-PGF2α水平均低于NAC未处理组(Pa<0.05).结论 CHD患儿CPB期间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使血浆8-iso-PGF2α升高,NAC预处理可使血中8-iso-PGF2α降低,对CPB期间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