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细胞包涵体病(Cytomegalic inclusion disease,简称CID),是由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简称CMV)引起的疾病。是先天性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亦可通过母亲的子宫颈分泌物传给胎儿或通过喂哺母乳而传播。母亲易感者约为50%,发病者约3%,胎儿受染者为1.5%,可导致死胎、流产、早产,也是影响小儿智能落后的重要原因。病因巨细胞包涵体病早在1926年由Cole及Kuttner确定为病毒感染所致。1930年  相似文献   

2.
近二年来,我院利用尿沉渣法在新生儿和婴幼儿尿中检到巨细胞核内包涵体,确诊为巨细胞包涵体病计28例.男女之比为22:6.患儿大多有黄疸、发热、营养不良Ⅱ度、间质性肺炎、胃肠道症状、惊厥、畸形及肝脾肿大等症状和体征。其中2例在母乳中、10例在其母尿中同时检到包涵体。说明母婴传播在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感染中的重要性,应引起重视,加以预防.作者认为,在目前尚不能广泛开展病毒培养的情况下,对可疑的病例结合尿沉渣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简便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报告20例巨细胞包涵体病,年龄最小3天,最大5岁。其中90%有黄疸(18例),85%肝脾肿大(17例),55%伴有呼吸道症状(11例)。尿沉渣细胞包涵体全部阳性,其中有10例患儿之母亲尿沉渣包涵体检查阳性,2例患儿母亲的乳汁中检查到包涵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合报导婴儿巨细胞包涵体病(CID)61例,占同期收治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1/3以上。发病年龄以0~3月为最多,起病以黄疸,肝脾大、肝功异常、肺炎等多见。也有少数以紫癜及血小板减少入院。以茵枝黄为主配合护肝及支持疗法取得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死亡两例,尸检证实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 virus,CMV)感染。本文对CID 的诊断作了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巨细胞包涵体病(Cytomegalic Inclusion Disease,简称XID)为常见的巨细胞病毒(Cyto megalovirus简称CMV)感染。感染后表现多样,先天性感染可有多脏器损害,获得性感染呈亚临床型,多为自限性。本文对近10年来三个医院收治的巨细胞包涵体病共171例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巨细胞色涵体病(以下简称CID)为常见的病毒感染。先天性感染者可有多脏器的改变.后天性者多数呈亚临床型。近年来我院对有病理性黄疸、长期发热、畸形或抽搐的新生儿和小婴儿,进行了特异性包涵体检查,有28例阳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7例婴儿巨细胞包涵体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细胞病毒(CMV)是宫内和围产儿期病毒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本文报告27例血清 CMV-IgM 阳性和/或 CMV 病毒分离阳性和/或尿沉渣细胞中有典型“猫头鹰眼”特征的核内包涵体的婴儿巨细胞包涵体病,供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8.
病例报告例一,女,出生8小时。因呻吟,面色青紫,以足月小样儿窒息综合症入院。第一胎足月顺产,羊水混浊、未开奶,体重2.29  相似文献   

9.
对巨细胞包涵体病(CID),临床多用尿沉渣找包涵体的方法诊断。为了进一步证实尿沉渣找包涵体对CID的诊断意义,我科自1985年11月至1986年8月对疑诊本病的53例病儿进行了尿沉渣包涵体的检查,其中37例同时进行了血清学检查和尿病毒分离。临床资料疑似CID共53例。男38例,女15例;最小时龄生  相似文献   

10.
巨细胞包涵体病伴无脾症等多发畸形1例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110003)王晓茵,张惠病例女,72天,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因周身黄染2个月,加重2周来诊。查体:T37℃,P100次/分,R38次/分,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不振,哭声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研究CID患儿免疫状态 ,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IL 2 ;采用SIL 2Rα 试剂盒检测SIL 2Rα;以皮肤红润直径大小判断PHA皮试反应强度。 结果  CID患儿IL 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HA皮试反应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SIL 2Rα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CID患儿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在CID的治疗方面除抗病毒疗法外 ,还应注意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巨细胞包涵体病在婴幼儿中以黄疸及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在胎内感染而以瘀点为主要表现者甚为少见,我院尸解见到1例,现报道如下。患儿女,11小时,住院号68721,第一胎第一产,足月急产,生后即发现全身皮肤散在针尖大瘀点。出生时无青紫、窒息,无抢救史。当地卫生院拟诊为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CID患儿免疫状态,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IL-2;采用SIL-2R,试剂盒检测SIL-2Ra,以皮肤红润直径大小判断PHA皮试反应强度。结果 CID患儿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HA皮试反应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IL-2R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ID患儿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在CID的治疗方面除抗病毒疗法外,还应注意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应用同位素~(32)p及生物素标记CMV-AD_(169)株Eco RIJ片段作探针,进行CMV-DNA斑点杂交试验,同时取清洁中段尿作病毒分离。16例新生儿检测结果尿DNA杂交试验及血白细胞DNA杂交试验均阳性6例,单独尿阳性2例,白细胞阳性4例,总计12例,检出率71%。与尿病毒分离相对照,有显著的一致性,根据本组病例检测结果认为本试验具有快速、可靠、简便、稳定、重复性好、敏感性与特异性强的诊断效果,为新生儿CID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提供了良好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围产期病毒感染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可导致流产、死胎、畸形或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CID)。欧洲国家报道孕妇感染率3~28%,感染孕妇分娩的新生儿约50%初生时可无症状,但以后逐渐出现进行性智力减退或脑积水等,15%出生即发生典型的CID。由于CMV感染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常用方法有尿找病毒包涵体、病毒分离、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IgM测定等。但以上检测方法或因敏感性和特异性低,或因所需  相似文献   

16.
巨细胞包涵体病全身性感染者病死率较高,目前我国婴幼儿感染有上升趋势,现将我院自1975年以来解剖的28例病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巨细胞包涵体病的临床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1992年9月至1994年3月我科收治的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34例。部分阳性患儿同时检测母亲PCR-HCMV-DNA阳性率为80%,说明患儿HCMV感染与母亲有明显关系。本文采用了聚合链式反应(PCR)检测患儿血HCMV-DNA的方法,并与血清免疫学方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操作简便,反应周期短,不存在交叉反应,是目前临床检测HCMV感染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在新生儿中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统计,约0.5~2.2%的新生儿先天感染HCMV,另有8~60%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感染该病毒,其中约5%发展为典型的巨细胞包涵体病(Cytomegalic inclusion disease,CID),重者于出生后数天至数周死亡,幸存者也常留有各种后遗症。因此,HCMV先天感染所致的CID是  相似文献   

19.
患儿 ,男 ,8个月 ,因腹泻 10d、柏油便 8d入院。体检 :神萎 ,反应差 ,贫血貌 ,急性病容 ,面色口唇苍白 ,皮肤弹性差 ,前囟凹陷 ,心肺肝脾无异常 ,血白细胞 17× 10 9/L ,血红蛋白75 g/L ,RBC 2× 10 9/L ,PLT 2 10× 10 9/L ,BT 2s,CT 4s,网织红 0 .0 7,按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肠炎、失血性贫血予综合治疗 ,效差 ,反复出现柏油便和暗红色血便、抽搐 ,呼吸心跳停止 ,立即输血等治疗呼吸心跳恢复 ,剖腹探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有一 1.2cm× 1.0cm溃疡 ,并穿破血管 ,鲜血从血管内涌出 ,行溃疡修补术 ,术中 3次出现呼…  相似文献   

20.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种属特异性的疱疹类病毒,新生儿CMV感染率高,是先天性病毒感染重要原因之一,感染后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国内不同地区报道新生儿和婴幼儿CMV感染率不一,差异甚大。本文通过检查新生儿尿沉渣巨细胞包涵体,为间接地了解本地区新生儿CMV的感染发生率提供数据。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自1986年1月和4月在本院产房出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