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细胞癌与细胞凋亡失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宁  叶胜龙 《肝脏》1999,4(1):35-36
在肝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正常肝组织中原有的细胞生长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平衡机制被打破。目前已知肝细胞的凋亡有多种途径,其中TGFβ1所介导的细胞凋亡和肝癌的关系近来尤受瞩目。无论是在正常肝组织,还是在肝癌组织中,TGFβ1都是介导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对于原代培养的成年鼠和胎鼠的肝细胞,TGFβ1均可诱导凋亡;无论是对于正常肝还是退行性肝组织,动物体内静脉给予TGFβ1,均可引起凋亡;在体内处于凋亡或凋亡前期的肝细胞中均可发现TGF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升高。TGFβ1不仅可介导细胞凋亡,还可介导细…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人肝细胞癌中细胞凋的形态与分布规律,探索细胞凋亡标记率和增殖标记率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对21例人肝细胞癌和17例慢性肝病分别作TUNEL标记和PCNA免疫组化检测,采用图像细胞仪作阳性细胞计数。结果:(1)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聚、胞浆嗜酸性变及核周空晕与TUNEL标记有极好的相关性:(2)凋亡细胞多呈弥散分布,以癌坏死区周围多见,包膜浸润处少见;(3)增殖细胞和凋亡细胞率与肝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Ⅲ级组肝细胞癌中增殖细胞率为278±6.4高于Ⅱ级组141±35(P<0.01),又高于Ⅰ级组7.4±0.8(P<0.001),Ⅲ级组肝细胞癌中凋亡细胞率为21±0.97高于Ⅱ级组0.92±O.26(P<0.05),又高于Ⅰ级组0.45±0.08(P<0.001)(4)包膜浸润和门脉癌栓组凋亡细胞率和增殖细胞率均高于无包膜浸润和门脉癌检组结论:本研究提示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包膜浸润和门脉癌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人肝细胞癌中细胞凋亡的形态与分布规律,探索细胞凋亡标记率和增殖标记率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 对21例人肝细胞癌和17例慢性肝病分别作TUNEL标记和PCNA免疫组化检测,采用图像细胞仪作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1)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聚,胞浆嗜酸性变及核周空晕与TUNEL标记有极好的相关性;(2)凋亡细胞胞多呈弥散分布,以癌坏死区周围多见,包膜浸润处少见;(3)增殖细胞率和凋亡细胞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主要是由于其上游信号分子作用于线粒体膜,导致线粒体膜的通透性改变,从而使线粒体内的Cyt C、AIF、Smac等凋亡相关因子释放到线粒体外,引起下游caspase家族蛋白活化或者直接作用于相应底物,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在正常肝细胞的发育和再生过程中,细胞凋亡可清除异常的肝细胞。若异常的肝细胞凋亡不足,可导致肝癌的发生;而肝癌细胞凋亡不足,会诱导癌细胞的恶性化演进。线粒体凋亡通路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而线粒体膜的通透性改变在线粒体凋亡通路中起枢纽作用,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应力刺激激活Bcl-2家族或caspase家族,启动线粒体膜的通透性改变并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通过靶向干预该通路中的相关分子,可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与肝细胞癌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细胞不仅增殖和分化异常,同时细胞凋亡也发生异常,这两方面任一变化,都可能引起肿瘤产生。本对肝细胞凋亡的过程、生物化学活动及其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Fas相关死亡区(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FADD)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HCC中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DD蛋白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检测HCC细胞凋亡。结果 10例(25.6%)HCC表达FADD蛋白,与癌旁非癌肝组织相比(5/8,62.5%),HCC中FA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是细胞自然衰老、死亡的一种形式,其退化或受抑参与包括肝细胞肝癌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许多因素调控和影响着肝癌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应用TdT介导dUTP末端标记技术检测了30例肝细胞凋讯病变,均见不同范围的阳性:单个癌细胞阳性14例,点状阳性7例;小片状阳性6例;大片状阳性3例;偶见胞浆阳性。该技术快速,简便,灵敏,特异,适合于临床研究及实验室开展。  相似文献   

9.
10.
肝细胞癌热休克蛋白70过表达与自发性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s70,HSP70)的表达及其与自发性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68例HCC手术标本中HSP70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以癌旁肝组织作为对照。结果HCC和癌旁组织中HSP70阳性率分别为71%和28%,过表达分别为53%和21%,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HSP70阳性率和凋亡指数有正相关关系(r=0.8765,P<0.05),两者都随HCC组织学分级增高而增加。结论HCC组织中存在HSP70过表达和自发性癌细胞凋亡,两者正相关性机理尚不明了,可能是HCC生物学恶性行为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是一种肿瘤相关蛋白,SCC-Ag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和免疫细胞向肿瘤位置迁移参与恶性生物学过程。在肝细胞癌(HCC)组织,SCC-Ag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HCC患者血清SCC-Ag水平亦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及正常人,SCC-Ag有可能成为新的肝细胞癌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细胞水化状态 ,即容积改变时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动态观察不等渗培养条件下大鼠肝细胞凋亡数 ,[3 H]亮氨酸、[3 H]TdR掺入量 ,及同期培养大鼠肝细胞上清液中ALT、AST、LDH活性。结果 各培养组肝细胞凋亡数随培养时间延长有增高趋势 ,以高渗组较明显 ,于培养 12 0min平均达到了 10 .17个 /每低倍镜视野 ,但与另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低渗组肝细胞凋亡增加数与 [3 H]亮氨酸和 [3 H]TdR掺入抑制量之间均无平行关系 ,R值分别为 0 .2 765和 0 .65 68(P >0 .0 5 ) ;高渗组两者间有明显的平行关系 ,R值分别为 0 .93 0 7(P <0 .0 5 )和 0 .9988(P <0 .0 0 1)。培养上清液ALT、AST、LDH活性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结论 高渗状态可能诱发肝细胞凋亡 ,但仍是肝细胞对环境变化的生理反应之一。  相似文献   

13.
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与凋亡密切相关。肝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可能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脂多糖、细胞因子、死亡因子、线粒体相关蛋白以及肝相关T细胞等因素有关。肝星状细胞(HSC)的凋亡是肝损伤修复的关键。激活的HSC是通过CD95/CD95L系统介导的凋亡来清除过度增生的细胞,TNF-α对激活的HSC也有凋亡诱作用。肝细胞的凋亡与肝星状细胞的凋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激活的HSC有促进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正常的肝细胞也可促进激活的HSC凋亡。  相似文献   

14.
15.
周家俊  王灵台 《肝脏》1999,4(2):101-102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动物实验研究在肝病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对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发生与进展的机理研究有了不少新的认识。现就肝纤维化与肝癌发生及细胞外基质与肝癌进展的研究近况作一介绍。 一、肝纤维化与肝癌发生 众所周知,肝癌大部分是由慢性肝疾患,特别是肝硬化发展而来。1995年日本报道,在2年中被登记的3017例肝癌病例中,伴有肝硬化及肝纤维化者达73%,而由正常肝组织发生肝癌的病例只有7%。与此相反,胆管细胞癌半数以上由正常肝组织发生。这现象提示了肝纤维化与肝癌的发生有着某种关连性。 为了探讨肝纤维化与肝癌发生的关系,坂井田等采用无胆碱的氨基酸(CDAA)饲料喂养大鼠制成肝癌模型。该模型的特征是不用致癌剂,而是以肝硬化(纤维肝)作为基础疚患发展成肝癌的模型。他们对该模型的研究发现,CDAA饲料持续投予期间,可造成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害,在肝组织中见到丙二醛及DNA损害指标 8-羟基脱氧鸟苷升高和ALT、AST增高。在肝细胞坏死、再生病理过程反复进行过程中,肝脏中作为纤维合成的主要细胞 星形细胞被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CC中细胞凋亡情况及其与p53和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细胞凋亡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p53和bcl-2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他方法.细胞凋亡与p53、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采用双标记法进行检测。结果:70例HCC中。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1000个细胞中)分别为3.63士1.96和10.63±3.64,bcI-2和突变型p53置自检出率分别为22.9%和42.9%.bcl-2主要表达在癌周组织中,抑制肝细胞凋亡。而p53则仅表过在癌组织,抑制癌细胞凋亡。双染色显示细胞凋亡与p53或bel-2不同时在一个细胞中表选。结论:HCC癌细胞凋亡减弱一突变型p53蛋白是癌细胞凋亡减弱的主要原因.而be-2则可能在维持HCC的肝脏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凋亡与肝癌癌前病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癌分组织与单纯肝硬变二者在肝细胞凋亡的区别,以探讨癌前病变的特性.方法HCC癌旁标本及单纯肝硬变标本分别为24及对例(A及B组),全部作原位末端标记(ISEL),HBsAg免疫组化及HE观察分析ISEL阳性强度分4级,作A、B组比较,卡方统计.结果A组的肝细胞ISEL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显著高于B组(P<0.01).阳性细胞核深棕色,散在分布,以汇管区及纤维隔周边部为多.A组绝大多数属静息性门脉性肝硬变;而B组尚有慢活肝及侵重肝肝硬变炎症B组较A组明显(P<0.05).HBsAg阳性率A组89.4%,B组93.7%ISEL阳性与HBsAg、肝细胞活跃增生和肝细胞非典型增生无相关性此外,发现A组中有1例“凋亡性肝硬变”,其ISEL及HE均证明50%的肝细胞有凋亡结论HCC癌旁肝硬变的凋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肝硬变者,认为肝细胞凋亡是HCC癌前病变的一种特性,与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人类肝细胞肝癌的细胞凋亡和癌组织内血管形成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CC)中细胞凋亡和血管形成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抗第Ⅷ因子的抗体分别检测HCC凋亡指数和瘤内微血管的密度,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和肝(癌)细胞凋亡启动基因fas的表达.结果VEGF的表达主要见于微血管形成处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周围的瘤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阳性率为827%,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普遍性.平均微血管计数为28~416个/200倍视野.在瘤组织中,微血管的密度越高的区域,VEGF的表达就越丰富.VEGF的受体flt1的表达见于血管内皮细胞和部分窦内皮细胞,特别是新生的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阳性区域很少或不表达Fas抗原.凋亡细胞的分布和凋亡指数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呈明显的负相关(r=-0917,P<001).结论HCC中血管形成主要是由VEGF/flt1系统介导的.血管形成丰富的区域,细胞凋亡的敏感性和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凋亡与肝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与肝细胞凋亡骆抗先教授(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乙型肝炎时有肝细胞凋亡,且在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病毒性肝炎时有众多激发凋亡的因素,包括感染过程中参与的免疫效应细胞和细胞因子、感染后发生的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周期混乱。而HB病毒本身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尚未阐明。作为嗜肝DNA病毒的HBV,如同其它DNA病毒,较可能抑制细胞凋亡。在慢性无症状携带者可有高水平HBV复制,转染的肝癌细胞系中HBV大量复制而生长旺盛,也可能表明HBV复制不会直接诱导肝细胞凋亡。我们用HepG2细胞和及其…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与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病毒性肝炎与肝细胞凋亡骆抗先,朱幼芙一、Fas/FasL与细胞凋亡肝炎病变主要是细胞毒性T细胞(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可以基于Fas的凋亡或者基于穿孔素的坏死,都可经特异抗原激发[1]。CTL介导的两种细胞毒效应是各自独立的:表达Fas的靶细胞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