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9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气管切开术的有关资料。结果:气管切开后的氧分压明显高于切开前(P〈0.01),抢救成功率69.6T,病死率30.4%,无一例因气管切开术直接造成死亡,结论:对于有适应症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行气管切开术可提高氧分压,防治呼吸障碍,并对降低此类伤员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结果本组78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采取气道综合护理措施,治愈54例,好转13例,发生肺部感染8例,死亡4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大大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28例早期气管切开手术指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0):922-92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的相关因素 ,并提出气管切开手术指征 ,以提高该类病例呼吸道并发症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 2 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行一般治疗、原发伤、合并伤治疗的同时 ,着重分析气管切开术前准备 ;气管切开的直接原因 ;气管切开术后处理 ,并视不同情况行机械通气 ( MV)治疗。结果 :死亡 1 2例 ,病死率 42 .86%。死于颅脑损伤、脑疝 9例 ,死于并发症 3例。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颅脑损伤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并提出早期气管切开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时机。方法对2002年至2007年间我科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其中伤后24h以内切开者30例,伤后24~48h切开者22例,48h~7d切开者16例。结果治愈29例(42.6%),好转16例(23.5%),自动出院2例,死亡19例(27.9%)。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早期气管切开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减轻脑水肿和继发性脑损害,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如何在脑损伤早期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预防肺部感染。方法:通过院前急救清除口鼻分泌物、湿化气道、有效吸痰、气管切开等护理措施进行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呼吸道护理。结果: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未发生误吸窒息死亡和肺部感染。结论:创伤早期保持呼吸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呼吸道护理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潘明远  王光绿  罗大山  邓峰 《海南医学》2008,19(3):83-83,56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62例老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伤后12h内行气管切开者为早期气管切开组,伤后12h后行气管切开者为非早期气管切开组。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P<0.05)。结论尽早实行气管切开是抢救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微量注射泵在人工气道湿化中对气切管拔出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阻塞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自1998年—2004年共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中风患者296例,其中行气管切开68例,采用微泵湿化气道与传统湿化法对气切管拔除时间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救治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院后和手术后共67例有适应症的病人早期施行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67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出院时按GCS分级评定:良好23例(40.3%),中残6例(10.5%),重残5例(8.8%),植物生存3例(5.3%),死亡20例(35.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常规采用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其呼吸功能,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能降低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段伟球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793-479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7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果76例患者中68例抢救成功,8例(10.5%)患者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抢救成功率为89.5%。经精心的护理治愈40例(52.6%),好转14例(18.4%),自动出院14例(18.4%)。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的患者施以正确、规范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呼吸并发症的预防和气管切开与吸痰的护理.方法 总结103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呼吸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综合气道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治疗作用.比较不同排痰方法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愈后的影响.结果 综合气道护理组(71例)中9例发生肺部感染,6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平均时间为(7.6±1.35)d;对照组(32例)中14例发生感染,10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平均时间为(13.9±2.03)d.结论 早期预防性气道护理,加强气道清洁,采用合理的排痰方法 ,可减少或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程,并有利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率及临床愈后.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桓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155-156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我院2005年8月~2007年10月收治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31例抢救成功,7例死亡,死亡原因均为脑疝,抢救成功率81.6%。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行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的吸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 对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结果 本组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79.3%.正确呼吸道湿化及吸痰是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能够缩短带管时间,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7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52例早期气管切开(时间≤2h),21例未早期切开或延迟切开(>2h).比较两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52例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死亡17例,病死率32.69%,未经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12例,病死率57.10%. 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呼吸道有梗阻,肺部痰多不易排出及合并胸部外伤者宜早期行气管切开,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高敏 《当代医学》2009,15(28):60-61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具体方法,探讨与总结使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管理更趋科学合理有效,从而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总结106例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具体管理措施方法。结果经采取有效合理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本组106例气管切开患者全程通气道保持通畅,除17例死亡患者外,余89例(占83.9%)病人最终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本组病例仅有8例发生肺部感染,占7.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良好的职业操守、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良好的病房基础环境、以及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生存与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 ,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4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过程。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4例患者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外,36例患者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5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应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降低感染率,提高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周利城  张业司  袁芳 《海南医学》2012,23(24):53-55
目的探讨早期气道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道切开的意义。方法对46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采取气道湿化、气管内吸痰、减少引起气道刺激的因素等呼吸道管理措施。结果按GOS评价标准:1级(良好)9例、2级(轻残)11例、3级(重残)5例、4级(持续植物状态)13例、5级(死亡)8例。气管切开期间,无一例发生脱管或套管堵塞,18例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9.13%(18/46)。46例患者气管切开前PO2、PCO2及SaO2分别为(65.2±8.7)mmHg、(56.2±7.8)mmHg和(92.3±5.1)%,气管切开后分别为(76.5±6.3)mmHg、(46.1±5.2)mmHg和(97.2±3.1)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时,尽早行气道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通气状况,有效降低气管切开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4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过程.结果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4例患者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外,36例患者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5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应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降低感染率,提高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湿化气道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抢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气管切开尤为关键。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现选择我院2003年7月-2006年3月间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00例,以湿化气道的二种方法予以分组对比观察护理,以便为临床探讨气道管理、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及缩短堵管时间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金华 《安徽医学》2003,24(4):23-2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早期诊断、监护及治疗。方法  2 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并发症患者 ,在进行监护同时 ,早期行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控制感染等措施。结果  2 4例中痊愈 15例 ,9例因呼吸衰竭死亡 ,病死率 38%。结论 系统呼吸功能监护 ,早期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治疗是纠正低氧血症 ,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文着重讨论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预防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综合护理方面的各种问题。方法 对34例严重脑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综合分析,从实际出发对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过程中行气管切开术以对呼吸道的有效开放,及减少各种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进行综合、全面的总结分析。结果 气管切开术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过程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手术措施,同时术后极易并发肺部感染。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并发感染的护理,其关键是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