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肿瘤血管新生关系密切 ,VEGF影响肺癌组织的血管新生及其生长、转移、预后。VEGF受多种因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特异性表达CD34,CD133和VEGFR-2,具有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EPCs主要位于骨髓和外周血。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新生。肿瘤细胞可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在不同因子的趋化作用下EPCs从骨髓动员至外周血循环,然后迁移和定居到肿瘤组织,经细胞因子诱导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新生。VEGF/VEGFR-2信号途径在EPCs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VEGF及其受体是肿瘤血管新生过程中最重要的调控因素 ,在抗肿瘤血管新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VEGF在许多肿瘤组织及培养的肿瘤细胞株中均有高水平的表达 ,其主要的作用途径是通过旁分泌的形式作用于内皮上的特异受体flt 1和KDR ,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构建新生的肿瘤血管。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向的抗肿瘤血管新生主要是针对VEGF和受体作用途径的任一环节 ,阻断VEGF对肿瘤血管的作用 ,从而达到遏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这给临床上的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调控血管生成 ,在血管新生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血管新生对于原发癌和转移癌的生长都十分重要 ,在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亢进 ,血管增生显著 ,VEGF还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VEGF阻止剂通过抑制血管增生 ,抑制肿瘤和微小转移灶的形成 ,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VEGF、p53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p5 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血管新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VEGF、p5 3在 76例乳腺癌组织和 2 0例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并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对血管新生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评估VEGF、p5 3表达以及微血管计数 (MVC)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VEGF和 p5 3表达阳性分别为 6 1例 (80 3% )和 4 5例 (5 3 9% ) ,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 (P <0 0 0 5 ) ,VEGF的表达强度在原位癌和浸润癌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但是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关联 (P =0 39) ,p5 3的表达强度与浸润或转移均无明显关联 (P >0 1)。良性病变组织、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的MVC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癌组织的MVC平均为12 8 6± 4 3 7,且随着病变进展有明显增加的趋势。VEGF表达强度与MVC显著关联 (P =0 0 0 7) ,而 p5 3表达强度则与MVC无关 (P =0 34)。浸润性导管癌无论淋巴结是否转移 ,其VEGF、p5 3表达及MVC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VEGF与癌组织的血管新生及浸润生长关系密切 ,联合VEGF表达和MVC检测可提供预示乳腺癌恶性转归和预后更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KDR基因编码的、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的Ⅴ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对VEGF通路信号起反应并调节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VEFGR2主要表达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及血管源性肿瘤,也有大量表达于乳腺癌、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及尿路  相似文献   

7.
Folkman[1]于1971年提出的"肿瘤血管生成依赖学说"使人们对肿瘤生长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其中,研究较多、也最有价值的是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主要受体(VEGFR2)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及血管新生因子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及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及同期来医院健康体检者各100例静脉血肿瘤标志物与血管新生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与肿瘤不同TNM分期及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癌患者CEA、CA19-9、Ang-2、VEGF及IGF-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不同TNM分期间CEA、CA19-9、Ang-2、VEGF及IGF-1水平有明显差异(P0. 05),随着肿瘤进展,CA19-9、Ang-2及IGF-1水平均显著升高(P0. 05),Ⅳ期CEA及VEGF水平较Ⅰ、Ⅱ与Ⅲ期显著升高(P0. 05);肿瘤转移组患者的CEA、CA19-9、Ang-2、VEGF及IGF-1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转移(P0. 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存在肿瘤标志物及血管新生因子水平异常升高,其指标水平检测对评估肿瘤分期及转移预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RNA干涉技术治疗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71年Folkman首先提出肿瘤生长具有血管依赖性假设以来,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途径日益受到重视.肿瘤血管新生是依赖于多因子调节的病理过程,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重要的调节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及其在临床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性的有丝分裂原。它诱导内皮细胞增殖、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并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在调节血管和淋巴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VEGF也是胚胎发育、软骨内骨形成、女性生殖系统、以及肿瘤和眼球内血管新生所必需的。另外,VEGF也可诱导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而出现高凝状态。目前,有许多临床实验正在评价VEGF在血管新生依赖性疾病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和抗血管新生药物用于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从分子水平探讨G蛋白调节信号5(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ing 5,RGS5)、肿瘤血管周细胞及肿瘤微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RGS5是肿瘤组织及血管周细胞高度表达的标记性产物,负性调节G蛋白信号传导途径。肿瘤血管周细胞形态结构异常,缺乏RGS5的肿瘤血管形态恢复正常且血流丰富。根据研究,肿瘤血管对于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血管生成因子VEGF、肿瘤生长因子EGF,放大炎症状态的细胞因子、其他血管原因子如FGF2,炎症趋化因子等)有着较高敏感性,这些炎症因子可以诱导和帮助肿瘤血管生成,而正常脉管却对这种反应不敏感。因此我们可在恶性肿瘤中降低RGS5的表达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使肿瘤周细胞逆转为成熟周细胞,肿瘤血管变得正常化,再采取抗肿瘤治疗可增加药物到达病灶的浓度,提高疗效。为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预后评价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数值模拟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分泌量及分泌来源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肿瘤内外血管生成的二维离散数学模型。围绕VEGF的分泌及其诱导新生血管形成肿瘤富血管区的过程,考虑细胞外基质的旁分泌作用以及对内皮细胞运动的趋触作用,以微血管密度作为定量指标,探讨VEGF的分泌量及不同的分泌来源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肿瘤增殖细胞区、VEGF高浓度区、富血管区三者统一,微血管密度与VEGF的表达有关,随着增殖细胞区域的扩大,即VEGF的表达越来越多,微血管密度也越来越大,但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VEGF不同分泌来源的比重与微血管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模型探讨了VEGF分泌量及分泌来源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其中对VEGF的不同分泌来源的考虑可作为研究靶向VEGF治疗肿瘤的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3)在血管生成中占有重要作用,VEGF有五个成员:VEGF-A、VEGF-B、VEGF-C、VEGFD、以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三种受体:VEGFR1-VEGFR3。VEGF-A主要结合在VEGFR-1和VEGFR-2,VEGF-B和PlGF只结合在VEFGR-1上,VEGF-C和VEGF-D只结合在VEGFR-3上。不同的受体在不同的细胞上表达不一致,VEGFR-1主要表达在造血干细胞上;VEGFR-2主要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上;VEG-FR-3主要表达在淋巴内皮细胞上。VEGF的表达受到低氧转录因子HIF-1的调控,HIF-1是具有PAS环状结构的异二聚体,有三个亚单位:HIF-1α、HIF-2α、HIF-1β,HIF-1蛋白的稳定与降解受上游脯氨酰-4-羟化酶(PHDs)以及抑制因子FIH的调节。VEGF诱导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播散、转移。拮抗VEGF的表达则成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中TGF-β1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2 6例结直肠癌中TGF 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同时应用CD34标记肿瘤间质中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12 6例结直肠癌中TGF β1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2 1%和 6 3 5 %。结直肠癌中TGF β1、VEGF蛋白的表达和MVD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5 ) ;VEGF在TGF β1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TGF β1表达阴性的结直肠癌 (P <0 0 5 ) ,TGF β1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MVD高于TGF β1表达阴性的结直肠癌(P <0 0 5 )。结论 TGF β1可能通过间接或直接刺激肿瘤血管形成而促进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5.
VEGF、bFGF与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 血管新生与肿瘤 血管新生与肿瘤生长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实体瘤要超过 2 mm2以上,必须要有新生血管的支持才能与肿瘤宿主的血管系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而且肿瘤的转移和转移部位的生长也有赖于肿瘤组织血管新生。因此,血管新生是肿瘤增生、扩散和微转移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开发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一个新策略。主要优势在于:(1)血管生成抑制剂针对的是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遗传特性比较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也  相似文献   

16.
血管新生为肿瘤生长和转移所依赖 ,因此抑制血管新生可作为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策略。一系列的血管生长抑制因子已经在离体和活体实验中得到证实 ,其中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是近来研究的热点 ;同时 ,在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血管生长促进因子 ,其中VEGF及其相关受体在肿瘤血管新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 ,我们对血管生长调节因子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作一综述。一、血管生成和血管新生人体血管系统的生成有两处不同的过程 :1 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 ,即胚胎发育早期 ,中胚层来源的内皮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不同肿瘤在新生血管超微结构及其血管生成相关分子表达方面的差异性.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乳腺良恶性肿瘤新生血管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34、VEGF及其受体Flk-1/KDR在两组肿瘤中的表达特性.结果 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基膜不连续,缺乏平滑肌成分.内皮细胞胞体大,细胞核大,畸形,核仁增大、边集,核质比例增大,胞质内吞饮泡多.较多的单个内皮细胞呈裂隙状,血管腔闭塞或明显狭窄.恶性组MVD高于良性组(P<0.05),微血管丰富区位于痛巢边缘.VEGF在乳腺癌性上皮细胞及癌周血管内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Flk-1/KDR在乳腺恶性肿瘤m管内皮细胞旱强阳性表达,VEGF及Flk一1/KDR尤其在癌灶边缘呈强阳性表达,良性组几乎不表达(P<0.05).结论 乳腺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在超微结构及分子表达上具有异质性,VEGF或受体Flk-1/KDR可能是乳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分子靶标,癌灶边缘可能是下一步进行乳腺癌分子影像观察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是VEGF特异性的受体,属于酪氨酸激酶亚家庭中的一个新成员,具有特征性的胞外区和酪氨酸激酶区,因其在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特别是在促进肿瘤生长及转移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概括了3种VEGF受体在体内的不同分布,分析了不同VEGF受体在碱基序列及蛋白质功能结构域的异同,并介绍了可溶性VEGF受体功能差异,以及在肿瘤及与血管生成有关等疾病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肿瘤的形成、生长和侵袭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的生成。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阻止肿瘤进展的重要途径。肿瘤血管的生长受多种促进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胸苷磷酸化酶等)和抑制因子(如血管抑素、内皮抑素、血管生成抑制蛋白等)的共同调节。Vasohibin-1(VASH-1)作为一种新型血管抑制因子,受VEGF诱导表达于内皮细胞,发挥负性调控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VASH-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并发挥作用。该文旨在对VASH-1在一些常见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3例人肺癌中p53蛋白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抗CD34单抗标记血管内皮细胞以测定血管新生,抗p53多抗标记p53蛋白.抗VEGF^165单克隆抗体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所有肺癌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新生,iMVD4~138.7(44.5±29)/×400,p53突变率为54%(34/63),VEGF的表达率为50.8%(32/63)。p53突变率与组织类型、临床分期、病人性别、年龄等临床参数无关;VEGF与组织类型、临床分期、病人性别、年龄等临床参数无关。结论p53蛋白表达与VEGF和血管新生未见相关;人肺癌的发生发展与p53蛋白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