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92例AF患者及60例无AF发生的健康体检者,检测hs-CRP水平、血脂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比较2组间指标.结果 AF组LAD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F组LAD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RP)增高在心房颤动 (房颤 )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79例诊断为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 ,并对房颤按持续时间、病因不同分设亚组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房颤组、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 (4.30± 2 .87)、(1.15± 0 .90 )mg/L ,两组比较p <0 .0 5。器质性、孤立性性房颤者CRP水平分别为 (5 .0 6± 1.92 )、(4.37± 1.32 )mg/L ,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者CRP水平分别为 (5 .6 0± 1.80 )、(5 .0 0± 1.6 0 )mg/L ,均高于阵发性房颤 (3.30± 1.2 0 )mg/L ,p <0 .0 5。 结论 :CRP增高反映的炎症状态可能促进房颤发生 ,以及呈持续发作。  相似文献   

3.
张开凤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077-1077,1079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探讨炎症反应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78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房颤组),以同期门诊和住院的无心律失常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对房颤组依房颤持续时间不同分为阵发性房颤(22例)、持续性房颤(26例)、永久性房颤(30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血清CRP检测。结果房颤组血清CRP达(14.65±3.2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4.41±1.75)mg/L(0.0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为(15.31±4.01)mg/L,永久性房颤组为(16.23±5.34)mg/L,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10.57±2.37)mg/L(〈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清CRP升高,并与房颤持续时间有一定正相关关系,提示炎症反应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在心房颤动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探讨炎症反应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89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房颤组),以同期住院的房性早搏和(或)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对房颤组依房颤持续时间是否>7 d再细分为阵发性房颤组(54例)和持续性房颤组(35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血清Hs-CRP检测。结果房颤组血清Hs-CRP浓度迭(4.38±1.5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1.72±0.59)mg/L(P<0.0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Hs-CRP浓度为(5.23±1.65)mg/L,亦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3.84±1.30)mg/L(P<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升高,并与房颤持续时间有一定正相关关系,提示炎症反应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作为系统炎症因子在心房颤动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入选98例患者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n=34),阵发性心房颤动组(n=31)和持续性心房颤动组(n=33),比较各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心房颤动组CRP水平(18.5±4.4)mg/L比正常对照组高(4.1±1.3)mg/L,P<0.01,在心房颤动组中持续性心房颤动组血清中CRP(20.2±5.4)mg/L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15.5±4.0)mg/L,P<0.01,阵发性心房颤动组(20.2±5.4)mg/L高于正常对照组(4.1±1.3)mg/L,P<0.01,并且不同原因引起的心房颤动CRP不同,冠心病最高,其次为高血压、心肌病最低。结论CRP在心房颤动患者明显升高,其代表的炎症状态在心房颤动中的发生和持续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及阿司匹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阿司匹林对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176例冠状动脉单支狭窄>65%的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40例的CRP浓度,并观察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CRP浓度的影响。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降低CHD患者的CRP浓度(P<0.01),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成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hs-CRP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程仁力  黄涛  张澍  黄利军  孙彤  谢后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357-1358,1361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炎症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将84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组(> 30 d)43例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组(< 48 h)41例,并选择40例水平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hs-CRP。结果: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对照组(P<0.01),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房颤动与炎症有关,炎症参与了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中心钠素、C反应蛋白的浓度,探讨这两种物质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使用放射免疫学方法及双抗体夹心hsCRP ELISA法测定21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于房颤发作时及终止后一周以及23例孤立性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周围静脉血浆心钠素、C反应蛋白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时周围静脉血浆心钠素、C反应蛋白的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增高,房颤发作时及终止后一周的周围静脉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孤立性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高于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而血浆心钠素水平则低于阵发性房颤发作时。结论: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血浆心钠素的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9.
自成文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29-130
目的探讨少数民族地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78例不同民族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冠心病组32例、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24例、单纯房颤组22例)和30名不同民族的健康人采用比浊散射法,检测血浆CRP含量。结果冠心病组和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CRP含量为(5.38±1.95)mg和(5.15±1.13)m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均高于单纯房颤组[(1.65+0.45)mg/L]和正常组[(1.24~0.35)mg/L](均P<0.01);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CRP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0.762,呈正相关(P<0.01)。结论 CR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与阵发性房颤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大多数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少数患者没发现的心脏病史,称为孤立性房颤。本研究用敏感性较高的散射比浊法测定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中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探讨与房颤发作的初步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及阿司匹林、稳心颗粒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102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组)患者和7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CRP、FIB的浓度并进行比较;房颤组分为阿司匹林组(常规组52例)和阿司匹林联用稳心颗粒组(联合组50例),药物治疗3周后再次测定血清CRP、FIB浓度。结果房颤组患者的CRP、FIB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联合组和常规组治疗后CR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CRP、FIB均较常规组降低显著(P<0.05)。结论 CRP和FIB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明显升高,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阿司匹林联用稳心颗粒可明显降低血清CRP、FIB浓度。  相似文献   

12.
黄建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25-1926,1930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将57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阿司匹林组(Ⅰ组,n=28)、洋地黄+阿司匹林组(Ⅱ组,n=29),治疗及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治疗过程中房颤的复发、心律维持及血栓栓塞发生情况。结果:房颤复发Ⅰ组3例(10.7%),Ⅱ组8例(27.6%),Ⅰ组低于Ⅱ组(P<0.05);心室率控制Ⅰ组25例(89.3%),Ⅱ组15例(51.7%),Ⅰ组优于Ⅱ组(P<0.05);血栓栓塞Ⅰ组2例(7.1%),Ⅱ组3例(10.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功能正常者,胺碘酮联合阿司匹林降低房颤复发及控制心室率方面优于洋地黄联用阿司匹林,但在预防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方面无明显差异。就目前来看,胺碘酮联用阿司匹林仍是治疗房颤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王赛英  傅国胜 《浙江医学》2011,33(6):807-809
目的 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硫氧还蛋白(TR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房颤发生、发展中量的变化以探讨房颤的发病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组)4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组)42例,对照组39例,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TRX、SOD表达水平,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左心房内径(LAD),并对各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血清hs-CRP、TRX水平及LAD值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均高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低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LAD与hs-CRP呈正相关(r=0.817,P<0.01),与SOD呈负相关(r=-0.825,P<0.01),与TRX呈正相关(r=0.919,P<0.01).结论 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左心房的电重构及结构重构,并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岑强  杨明  王青 《北京医学》2011,33(1):5-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连续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ECG将患者分为房颤组(AF组,116例)及无房颤组(NAF组,104例),测定2组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其与房颤之间的关系。结果 AF组中阵发性房颤59例,持续性房颤24例,永久性房颤33例。AF组患者的BNP(198.66±118.84pg/mlvs.86.37±66.97pg/ml)与LVMI(127.19±28.05g/m2vs.83.70±17.22g/m2)明显高于NAF组(P〈0.01)。永久性房颤患者BNP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242.45±134.37pg/mlvs.178.95±102.72pg/ml,P〈0.05),而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BNP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hs-CR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房颤患者BNP与患者LVMI、LA、房颤持续时间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房颤的可能性增大。hs-CRP与房颤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BNP与高血压房颤之间关系密切。BNP可作为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Yan H  Chen JZ  Zhu JH  Ni YM  Yu GW  Hu SJ  Tao QM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3):209-213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在心房纤颤(房颤)心房肌的表达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63例接受开胸手术患者(包括慢性房颤、阵发性房颤、窦性心律患者),手术时取心房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心房肌钙调磷酸酶调节亚单位(Calcineurin B)、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细胞外调节激酶1(ERK1)、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1(P-ERK1)、缝隙连接蛋白40(Cx40)、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表达量的改变.结果慢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与右心耳组织Cx40蛋白表达量(左心房2.2±0.8,2.2±0.6;右心耳2.1±0.5,2.0±0.8 ), 与窦性心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慢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患者Cx43蛋白仅在左房组织表达高于窦性心律瓣膜病组(3.1±0.6,2.8±0.7 vs 1.0±0.2,P均<0.05).Calcineurin B mRNA、 MKP-1 mRNA、P- ERK1蛋白在慢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患者各组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慢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患者Cx40、Cx43均分布紊乱,聚集于细胞的侧边、胞浆或核周.结论房颤患者心房肌Cx40、Cx43 蛋白基因表达增高且分布异常,可能与ERK1及一些磷酸酶的异常激活、调控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仝峰  慕春言  王景斌  苏毅  杨琴 《中原医刊》2011,(3):48-49,5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预防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房颤108例分为肠溶阿司匹林组(150mg/d,36例)、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8~2.4(低等强度组,37例)和INR2.5~3.0(中等强度组,35例)三组。观察三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组、华法林低等强度组、华法林中等强度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6%、8.1%、5.7%,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株组较阿司匹林组显著降低血栓栓塞事件(P〈0.05),而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8%、5.4%、11.4%,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严重致死性出血病例。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8~3.0能明显降低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INR1.8~2.4时出血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王清传  苏伟  姚娟 《海南医学》2013,24(11):1634-163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左房内径(LAD)及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探讨其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及乌鲁木齐总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房颤患者42例,包括持续性房颤22例和阵发性房颤20例,另选取42例非房颤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CRP、LAD及D-dimer水平。结果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CRP、LAD及D-dime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CRP与LAD水平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D-dim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LAD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房颤相关,心房重构和炎症反应在患者房颤发生及持续中起重要作用,且D-二聚体水平可用来判断血栓栓塞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在高龄心房颤动(AF)并发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92例高龄CHF病人,其中CHF合并AF病人46例为AF组,CHF窦性心律者46例为窦律组.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成Ⅱ级、Ⅲ级和Ⅳ级.比较2组病人BNP、CRP、D-D、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在相同心功能分级情况下,AF组病人血浆BNP、CRP、D-D水平均明显高于窦律组(P<0.01),且2组心功能分级越高,BNP、CRP、D-D水平越高(P<0.01);AF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窦律组(P<0.01).高龄CHF合并AF病人血清中BNP、CRP检测水平高低与心功能分级水平正相关.结论 :高龄CHF合并AF病人血清BNP、CRP、D-D水平升高,明显高于CHF窦性心律者,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联合检测对诊断疾病严重性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和持续性房颤、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1月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心脏病患者158例,其中房颤组83例,无房颤组75例。以NYHA心功能分级评价心功能,采用双单克隆抗体微粒子酶免疫法测定血浆BNP水平。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心功能相同时,房颤组的BNP浓度为(112±75)ng/L,显著高于无房颤组[(39±26)ng/L,P〈0.05]。阵发性房颤患者的BNP浓度为(113±84)ng/L,与持续性房颤患者的BNP浓度[(110±69)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瓣膜性房颤患者的BNP浓度为(84±73)ng/L,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BNP浓度[(117±76)ng/11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颤患者血BNP水平升高。在心功能相同的情况下,阵发性与持续性房颤、瓣膜性与非瓣膜性房颤的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敏C-反应蛋白评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华兵  杨波 《疑难病杂志》2011,10(3):176-177
目的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与未合并脑栓塞患者间是否存在差异,以探讨hs-CRP对预测房颤合并脑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房颤患者216例,依据有无脑栓塞分为2组,并选择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结果房颤合并脑栓塞组的血清hs-CRP值明显高于房颤未合并脑栓塞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hs-CRP>5.612 mg/L为阳性标准,房颤合并脑栓塞组与未合并脑栓塞组的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明显升高的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是hs-CRP不升高房颤患者的11.32倍。结论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血清hs-CRP明显升高,hs-CRP升高是预测房颤合并脑栓塞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