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的手术切除和修复重建的方法。方法5例老年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手术行局部扩大切除,切缘距病损2cm,深度达跟骨骨膜,足跟部软组织缺损Ф5~9cm,根据缺损大小,用带足底内侧血管神经束的皮瓣移位修复,皮瓣面积8cm×6cm-10cm×8cm。结果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年6个月~5年,患者均健在,肿瘤未见局部复发,皮瓣感觉功能良好,患足功能与对侧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应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切除范围应距肿瘤边缘不小于2cm为宜,在切缘阴性的基础上进行修复重建,应用足底内侧皮瓣移位修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足外侧皮瓣修复足跟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彻底切除后修复提供质地优良的皮瓣。方法 根据足外侧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设计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扩大切除后创面,供瓣区以游离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3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随访3个月至3年,术区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现患者均存活。结论 足外侧皮瓣具有皮肤质地好、富有弹性、有感觉、外形不臃肿、血管易解剖、转移灵活方便等优点;该皮瓣用于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操作方便简单,对足跟部支撑重物、缓冲震荡和耐磨抗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足外侧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的方法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足外侧皮瓣修复足跟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彻底切除后修复提供质地优良的皮瓣。方法 根据足外侧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 ,设计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扩大切除后创面 ,供瓣区以游离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3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 ,随访 3个月至 3年 ,术区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 ,现患者均存活。结论 足外侧皮瓣具有皮肤质地好、富有弹性、有感觉、外形不臃肿、血管易解剖、转移灵活方便等优点 ;该皮瓣用于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操作方便简单 ,对足跟部支撑重物、缓冲震荡和耐磨抗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足外侧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的方法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彻底切除后修复提供质地优良的皮瓣.方法根据足外侧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设计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扩大切除后创面,供瓣区以游离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3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随访3个月至3年,术区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现患者均存活.结论足外侧皮瓣具有皮肤质地好、富有弹性、有感觉、外形不臃肿、血管易解剖、转移灵活方便等优点;该皮瓣用于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操作方便简单,对足跟部支撑重物、缓冲震荡和耐磨抗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足外侧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的方法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6,自引:14,他引:6  
目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方法:应用带血管蒂皮瓣转移、吻合血管皮瓣或肌皮瓣移植修复33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结果:31例获得成功并恢复足功能与外形,2例失败。结论: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应及时修复;皮瓣供区选择应就近避远,修复方法应就简避繁;正确处理创面、合理设计皮瓣、加强术中监护有助于修复成功。  相似文献   

6.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2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各类修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通过6个月-7年随访,分析和比较8种类型的皮瓣:足底内侧岛状瓣7例、小腿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6例、外踝上逆行岛状皮瓣3例、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带蒂足背皮瓣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4例、游离腓动脉皮瓣1例,共29个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效果。结果 29个皮瓣中27个皮瓣完全成活,2个部分坏死。足底内侧皮瓣的外形、质地最佳,有感觉功能,皮瓣与跟骨有良好的贴附,负重后表皮可形成较厚的角化,无冻伤、烫伤及溃疡形成,患足可以正常负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及小腿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等带蒂皮瓣表皮均无明显角化,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水疱或溃疡,皮瓣与跟骨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滑动,影响足跟完全负重。结论 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效果最好,但修复面积有限,采用不同形式的小腿皮瓣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别;游离股前外侧皮瓣适合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7.
三种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各皮瓣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10年3月24例采用皮瓣修复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足跟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采用范围为8 cm×7 cm~14 cm×12 cm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A组),7例采用范围为6 cm×5 cm~8 cm×7 cm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B组),5例采用范围为9 cm×7 cm~15 cm×13 cm的胫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C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期、病变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3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皮瓣质地、颜色等均正常,无继发性溃疡发生。术后1年A、B、C组皮瓣感觉恢复率分别为0、1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足跟部外形基本正常,A组10例(83%),B组6例(86%),C组4例(80%)可不负重无痛行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000,P=0.135)。但负重行走时患足均伴不同程度疼痛,3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侧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术后1个月伤口周围肿瘤复发,其余患者均无复发。结论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和胫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但对缺损范围较小者首选足底内侧皮瓣。  相似文献   

8.
皮瓣移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9.
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创面采用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1例患者中,患恶性黑色素瘤者8例、交界痣恶变者2例、慢性溃疡恶变者1例。对所有患者的肿瘤部位首先行距病灶边缘0.5~2.0cm广泛切除,然后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类型带蒂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至3年10个月,所有皮瓣均存活,皮瓣感觉恢复良好,有2例患者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为避免肿瘤局部复发,切除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时,需距病灶边缘2cm以上行扩大切除。修复切除后的创面不宜应用局部旋转皮瓣。采用足底内侧皮瓣对足跟部负重功能的修复效果较好,足跟部外侧和内侧的创面可采用足外侧皮瓣或内踝上皮瓣修复。腓肠神经伴营养血管蒂皮瓣可修复整个足跟部创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创面采用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1例患者中,患恶性黑色素瘤者8例、交界痣恶变者2例、慢性溃疡恶变者1例。对所有患者的肿瘤部位首先行距病灶边缘0.5~2.0cm广泛切除,然后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类型带蒂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至3年10个月,所有皮瓣均存活,皮瓣感觉恢复良好,有2例患者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为避免肿瘤局部复发,切除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时,需距病灶边缘2cm以上行扩大切除。修复切除后的创面不宜应用局部旋转皮瓣。采用足底内侧皮瓣对足跟部负重功能的修复效果较好,足跟部外侧和内侧的创面可采用足外侧皮瓣或内踝上皮瓣修复。腓肠神经伴营养血管蒂皮瓣可修复整个足跟部创面。  相似文献   

11.
带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6种带血管蒂皮瓣移植进行修复。结果:本组32例,经随访半年~6年,除2例皮瓣部分坏死,其余30例皮瓣成活良好,功能改善。结论:由于足底皮肤缺损修复的特殊性,应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血供丰富,有益于足跟功能重建,根据缺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带蒂皮瓣,并证实了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为修复跟底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趾短屈肌肌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趾短屈肌肌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1984年5月~1997年10月,应用带血管蒂的岛状趾短屈肌肌皮瓣平行后移位予以修复,临床应用26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除1例创缘感染延迟愈合外,其余25例均Ⅰ期愈合;18例获9个月~6年随访,皮瓣痛、温觉正常或接近正常,恢复负重功能。结论由于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特殊性,应用趾短屈肌肌皮瓣修复,具有接近创面、部位隐蔽、皮瓣感觉恢复佳、耐压及耐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足外侧筋膜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足外侧筋膜岛状皮瓣移位修复的方法,对12例外伤、慢性溃疡、慢性骨髓炎、鳞癌及冷冻坏死所致足跟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本组12例,仅2例部分皮缘早期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皮瓣全部成活。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个月~6年6个月,鳞癌未复发,骨髓炎术后无死骨及窦道形成,创面感觉恢复,皮瓣质地近似正常,足功能改善。结论由于足跟部皮肤的特殊性,就近选用足外侧筋膜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缺损,具有组织类似、血运及神经支配可靠、手术方法较简便、切取面积广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Despite the trend in current surgical practice in the treatment of melanoma to produce smaller excisional defects, any technique which can introduce a surgical closure that does not require split skin grafting must be of benefi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illustrates a range of island flap techniques that employ no skin graf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melanoma defects. The new cutaneous island flap described, termed the Bezier or the French Curve, employs a double V-Y appositional closure method, thus giving a more refined reconstructive result that fits into the line of the body curves aesthetically. The design of the Bezier flap is almost identical in size and shape to the excisional defect, with a fascial or muscular base for vascular support. Appropriate guidelines that determine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island flap technique are listed. They are illustrated both diagrammatically and clinically. Other flaps illustrated include fasciocutaneous island flaps and myocutaneous island flaps that use a single V-Y flap appositional closure technique. All these flaps were designed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derma-tomes, which act as an aid memoire upon which the flaps are marked.  相似文献   

15.
16.
This is a report on the periods of survival,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urvival, in a series of 509 patients treated for malignant melanoma in the Peter MacCallum Clinic, Melbourne. Not the least of these factors is education of the public and the medical profession in its early recognition, which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prognosis. In this context, it is also firmly believed that whenever possible, one clinician only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tot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any patient suffering from this diseas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方法 1993 年3月~1998年3 月对9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采用了足底局部带感觉神经的旋转皮瓣移位修复。结果 全部皮瓣成活好,创口Ⅰ期愈合,经4 个月~2年的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前保留有感觉的7例皮瓣术后感觉功能良好,负重行走正常。结论 该皮瓣血运可靠,有良好的感觉功能,切取较其他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逆行岛状腓骨肌皮瓣再造足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逆行岛状腓骨肌皮瓣的血供基础及足跟再造。方法应用解剖学的方法研究腓骨肌皮瓣血供及跟骨的生物力学特征,并在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1998年5月为1例右足跟爆炸伤后2个月,全足跟缺损患者采用腓血管蒂逆行岛状腓骨肌皮瓣移位修复,腓骨瓣长14cm,带部分腓骨肌及(口)/(止)母长屈肌,皮瓣为14cm×12cm。结果①腓动脉下端与胫前、胫后动脉有丰富且粗大的吻合,完全可提供逆流供血;血管蒂旋转点因手术需要而定,最低点为外踝上6cm,此处血管蒂解剖可长达20cm;②该瓣的形态与跟骨的生物力学特征相适应,临床应用者术后腓骨肌皮瓣成活好,随访10个月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逆行岛状腓骨肌皮瓣可修复足跟严重缺损,尤其为跟骨及骰骨完全缺失者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2007年4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MM患者7例.男6例,女1例;年龄18~74岁.5例位于幕上,1例位于脊髓,1例全脑转移.均行CT或MRI检查.病灶位于右额4例,右颢、左颞、左顶和C5~7,各1例.6例行病灶切除术,1例行伽玛刀治疗.病理诊断2例为转移性中枢神经系统MM,5例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MM. 结果 术后1例原发MM失访.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周~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1例转移MM于术后2个月死亡,1例转移MM行伽玛刀治疗后2周死亡;1例原发MM术后2年死亡.3例原发MM分别于术后6、10、24个月健在,生活能自理. 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MM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MRI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建议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