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主升津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脾主升清,乃脾之特性,古今书籍对“清”之诠释,皆指精微物质而言,然脾之升清是其运化职能的一部分表现,脾主运化则赅括运化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二方面,脾主升清实已寓有脾主升津之意。何以言脾主升津?《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相似文献   

2.
按照传统的中医藏象理论,脾有"主升清、主运化、主统血"三大生理功能。其中,脾统血被描述为具有统摄血液于经脉之中循行,并防止其溢于脉外的功能。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实践,针对脾统血理论提出了以下见解:1)脾脏功能具有内在关联性:脾主运化有赖以脾气的推动;主升清有赖于脾气的升发;主统血有赖于脾气的固摄,并指出运化是升清的前提、升清是统血的基础、统血是升清运化的结局。2)主统血理论具有独立性:脾统血生理功能可用"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常态运行,而不溢出脉外"描述;与之对应的"脾不统血"病理特性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证候。主要表现应当描述为:"在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脾气虚基础上,并见慢性出血,如便血、尿血、肌衄、齿衄,妇女可见月经过多、崩漏等"。3)脾主统血理论具有拓展性:狭义的脾统血是指脾脏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循行,而不溢出脉外的生理功能;广义的脾统血应当包括生血、行血、止血、裹血四种生理与病理变化过程。拓展的脾统血理论认为,生血为统血之本,行血为统血之道,裹血为统血之枢,止血为统血之果。  相似文献   

3.
王少平 《光明中医》2004,19(3):15-15
通过临床观察,脾虚也是糖尿病病机的根本,糖尿病从脾辨治,临床效果显著,现作以下探讨,就正于先贤。1 理论探讨脾居于中焦,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通过脾气的健运而实现,尤其是在运化升清,即“散精”方面,脾气的作用更为重要。《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只有脾气健运,饮食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与运输的功能才能旺盛,这样精微才能得以输布,脏腑机体才能得以滋养;脾除运化饮食精微、运化水湿,与肺、肾共同维持体内气血水液的平衡,如…  相似文献   

4.
对“脾主升清”溯源澄流 ,指出萌芽于《黄帝内经》 ,初步发展于金元 ,临床丰富于明清 ,系统归纳于现代。“脾主升清”源于阳气升发与脾气散精之论。东垣详述其理 ,明清医家繁衍于临床 ,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认为 ,金元时 ,张元素开“补脾气佐风药”之先河 ;李东桓创“补中气升清阳”之大法。明清时 ,医家颇有发挥 ,喻嘉言详病机阐发升清 ,张景岳治重危力主升举 ,黄元御阐经旨纵论升降 ,叶天士重胃阴不忘升脾 ,张锡纯论大气巧升拟升陷  相似文献   

5.
对“脾主升清”源澄流,指出萌芽于《黄内经》,初步发展于金元,临床丰富于明清,系统归纳于现代。“脾主升清”源于阳气升发与脾气散精之论。东垣详述其理,明清医家繁衍于临床,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认为,金元时,张元素开“补脾气佐风药”之先河;东东醒创“补中气升清阳”之大法,明清时,医家颇有发挥,喻嘉言详病机阐发升清,张景岳治重危力主升举,黄元御经旨纵论升降,叶天士重胃阴不育升脾、张纯论大气巧升拟升陷。  相似文献   

6.
<正> 脾居中焦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和降,二者互为表里。而倒经是临床常见病,与脾胃密切相关,脾统血,脾气健运,血液在脉道内则生生不息,正常运行。脾的升清运化功能正常与否,又与胃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一升一降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若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情志失调,劳倦过度,寒邪客胃都能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胃失和降,气血化源不足,脾气受阻,脾失健运,则面色  相似文献   

7.
升麻枳壳相须为伍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病是以脾胃消化功能障碍为基础的疾病。脾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人体的消化功能主要依靠脾胃的生理功能。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关键在于脾气的升发畅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关键在于胃气的和降通顺。《素问·五藏别论篇》云:“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也,故实而不能满”。脾为脏、胃为腑,通过经脉相联而为表里。脾主升、胃主降,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精微输布。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得以下行。反之,脾…  相似文献   

8.
脾主升清,主要强调脾气的特点以上升为主。"升"即上升,"清"即水谷精微。脾气上升,可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此所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失健运,大小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发为泄泻,泄泻病与脾胃相关性不言而喻。现通过对2则临床病案分析,阐释此思想在泄泻病中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9.
试题部分一、基础题 (3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多填错填不计分 ,每题 0 .5分 ,共 10分 )1.“阴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使也。”是说明 (   )A .阴阳相互对立B .阴阳互根互用C .阴阳相互消长D .阴阳相互转化E .阴阳相互平衡2 .以下属于“实则泻其子”治则的治疗是 (   )A .肝火旺泻心火B .肝火旺泻脾火C .肝火旺泻脾D .肝火旺泻肺E .肺热旺泻大肠3.脾主升清的确切含义是 (   )A .脾之阳气主升B .脾气以升为健C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D .升已…  相似文献   

10.
有问必答     
〔答〕“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肾气”和“胃气”等都是元气分布于脏腑之中而成、总称为脏腑之气为各脏腑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表现为各脏俯生理功能的一个主要方面,如“心气”,广义指心脏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功能,狭义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肝气”主要表现为肝脏的疏泄功能。“脾气”既指脾的精气,又是指脾的运化及升清等功能。“肺气指肺的功能,它具有朝百脉,通调水道,输精于皮毛,主一身之卫气等作用。“肾气”既指肾所藏之精的一部分,又为肾脏的功能活动,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机能等。“胃气”既指胃的  相似文献   

11.
消渴病,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明确指出其病因为“五脏柔弱”,故消渴当属虚证范畴。《金匮要略》有《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专篇,张圣把消渴与小便不利、淋病并列一篇,可见其同为津液代谢异常病变。《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素问·调经论篇》说:“肾者水脏,主津液。”可见津液输布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主要依赖于脾气升清作用,而津液向四周布散至全身,则完全靠脾…  相似文献   

12.
一、基础题 (30分 )(一 )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多填错填不计分。每题 0 .5分 ,共 10分 )1.“阴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使也。”是说明 (B)A、阴阳相互对立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相互消长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相互平衡2 .以下属于“实则泻其子”治则的治疗是 (A)A、肝火旺泻心火 B、肝火旺泻脾火 C、肝火旺泻脾D、肝火旺泻肺 E、肺热旺泻大肠3.脾主升清的确切含义是 (C)A、脾之阳气主升 B、脾气以升为健 C、脾气散精上归于肺D、…  相似文献   

13.
慢性腹泻多因肠道不能吸收水谷精微、清浊不分、气机升降失常所致。肝主疏泄,助脾运化水谷精微,肺主肃降,协肠道下行糟粕;肝合春生之气,性喜条达而升发,肺合秋收之气,性善敛降而下达。故肝与肺,一疏一宣,一升一降,构成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或曰: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脾胃为升降之枢。岂不知脾胃所升降者,精气也,肝肺所升降者,气机也,精气为体,气机为用,精气的运化有赖运动的气机为动力,气机的运行又需化生的精气为能源。脾胃化生气血,供养肝肺气机的运行,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肝肺得  相似文献   

14.
<正>脾主升清是指脾有吸收水谷精微并上输到心、肺、头目及固定内脏位置的作用,如《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李东垣释之曰:"夫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贯于肺,充实于皮毛,散于百脉,脾禀气于胃,而浇灌四旁,营养气血者也。"并据此创立了"补中气、升清阳"之法,其所著《脾胃论》载方63首,而应用升清法则  相似文献   

15.
脾运初探     
脾为己土,乃阴中之至阴,司湿,主静。而脾的主要生理功能却是主“运化”,所谓“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可见脾的功能是主“动”的。属阴、主静的脾何以完成主“动”之用,其动力源于何处?弄清这一问题,很有必要。一、命门之火为牌运之本脾主运化的功能是由脾气来实现的,而脾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认为“脾”所具备的基本生理功能包括主运化、主升、主统血。因此,“脾”主要指的还是胰、脾两脏。“脾主升”是强调“脾主运化”,能为头面和脏器提供水谷精微,使其得到足够的营养并保持位置固定。这其实是中医学对“脾”胰脏功能的描述。“脾主统血”是指脾气具有控制血液在血脉内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这一理论虽然晚至元明时期才明确提出,但相关的认识则早已有之,不再赘述。这其实是中医学对于“脾”脾脏功能的描述。“脾”的结构虽然分属两脏,功能也不相同,但却殊途同归,共同为人体提供物质来源。同时,两脏的部位相邻也反映了人体在结构上的神奇之处。  相似文献   

17.
升降学说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强调脏腑、经络、器官是气机升降出入的场所,而脾胃则是升降的枢纽,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与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密切关系。若升降失常,气血乖违,则阴阳失衡,百病由生。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水谷精微经脾气转运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说:“脾以升为健”。“胃为水谷之海”,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后,下行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糟粕则排出体外,故说“胃以降为和”。脾胃与肝胆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一、中医基础学试题及答案题一:为什么脾主升,胃主降?试从生理方面说明之。答案:脾主运化。来自胃中的水谷精微物质,必须通过脾气的转输才能上升于心肺,所以脾主升;胃主受纳,饮食营养物质,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吸收后,  相似文献   

19.
脾主运化与临床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主运化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 ,也是脾进行其它生理功能的基础 ,通过临床实践观察 ,笔者认为脾主运化不仅是对脾主运化水谷、水液功能的概括 ,也是对消化系统的整个消化功能的概括。1 脾主运化是机体消化功能的基础《素问·经脉别论篇》曰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合于四时五脏 ,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当饮食进入胃以后 ,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 ,完成对饮食物消化吸收 ,在大小肠内的完成分清泌浊 ,传化糟粕 ,但这一系列生理功能 ,必须依赖脾的运化功能 ,才能将水…  相似文献   

20.
胃主降质疑     
每言及胃腑功能,总谓“以降为和”,每施治胃法,则曰“以通为补”。此说几成定论,其实未必如此,胃居中焦,主受纳腐熟,为气血生化之源,与脾同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因此,胃气有降必当有升,这才合乎胃的生理常态。纵观《内经》及金元各家之论,皆未见明确论及胃气必降而无升,唯《临证指南医案》多处指出“胃宜降则和”,而治胃当用通降之法。其实《内经》就明确提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胃论》则曰“夫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贯于肺”。《血证论》曰:“盖津液足,则胃上输肺”。脾与胃以膈膜相分,胃受纳腐熟水谷,化其精微,然后通过胃气上输入脾,脾气则散布精微归肺而宣发全身。假若胃气不上升,则脾之精微何能散布于肺?可见《内经》的本意,精微输布首由胃气上升为始。脾为阴土,胃为阳土,阴阳协调而使清阳上升也,正如《不居集》所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