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情感障碍及生活相关事件对脑梗死早期智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生活事件量表对178例脑梗死患者及87例对照组进行检查,对比分析其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情感障碍及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结果焦虑情感发生率,智能障碍组74.49%,非智能障碍组60%,对照组14.94%,抑郁情感发生率,智能障碍组78.57%,非智能障碍组51.25%,对照组20.69%。负性生活事件,智能障碍组79.59%,非智能障碍组63.75%,对照组13.79%。结论脑梗死后的抑郁焦虑情感可能与肢体瘫痪相关,并与病变部位也存在一定的关系。生活事件的刺激可致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产生,其对脑梗死后智能障碍的发生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因素、行为人格特征、情感障碍及生活相关事件对脑梗死患者早期智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178例脑梗死患者(男134例,女44例),按入院顺序分为智能障碍组(98例),非智能障碍组(80例);对照组87例,对其应用A型性格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及生活事件量表进行心理学检查,对比分析其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性格特点、个性特征、情感障碍及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结果 智能障碍有98例,其中轻度49例,中度23例,重度26例,智能障碍组、非智能障碍组、对照组3组A型行为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X^21=6.76,X^22=20.16,P&;lt;0.001;EPQ评定结果,神经质偏高和精神不稳定患者,智能障碍组较其他两组多X^21=23.56,X^22=34.49,P&;lt;0.001;有智能障碍者其焦虑情感及抑郁情感的发生均较其他两组高,X^21=21.904,X^22=88.5337,P&;lt;0.001。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者,发生智能障碍者比例较高,X^21=8.248,X^22=114.409,P&;lt;0.001。结论 A型行为是脑梗死的易感行为,对脑梗死后的智能障碍的产生有影响。精神质的个性和不稳定情绪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情绪特征,与脑梗死后智能障碍的发生有关。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情感障碍较一般脑梗死患者更加严重,可能与肢体瘫痪有关,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对脑梗死后智能障碍的发生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3.
行为个性因素对脑梗死早期智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行为个性人格因素对脑梗死患早期智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应用A型性格问卷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78例脑梗死患及87例对照组进行心理学检查,对比分析其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患的的性格特点和个性特征的关系。结果 A型行为智能障碍组63.27%,非智能障碍组47.75%,对照组35.63%。P量表分>60,智能障碍组63.27%,非智能障碍组35%,对照组20.69%。N量表分>55,智能障碍组42.86%,非智能障碍组38.75%,对照组24.14%。结论 A型行为不但是脑梗死的易感行为更为脑梗死后的智能障碍的产生发挥重要作用。精神质的个性和不稳定性情绪特征,特别对脑梗死后智能障碍的发生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为个性人格因素对脑梗死患者早期智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应用A型性格问卷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78例脑梗死患者及87例对照组进行心理学检查,对比分析其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性格特点和个性特征的关系。结果A型行为智能障碍组63.27%,非智能障碍组47.75%,对照组35.63%。P量表分>60,智能障碍组63.27%,非智能障碍组35%,对照组20.69%。N量表分>55,智能障碍组42.86%,非智能障碍组38.75%,对照组24.14%。结论A型行为不但是脑梗死的易感行为,更为脑梗死后的智能障碍的产生发挥重要作用。精神质的个性和不稳定情绪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情绪特征,特别对脑梗死后智能障碍的发生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5.
自杀未遂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研究认为,仅有1/4的自杀未遂到医疗机构就诊,据此估计自杀未遂的年发生率为700~800/10万。几乎所有调查均表明男性自杀未遂发生率高于女性。调查显示女性与男性自杀未遂发生率之比为3.1:l。自杀未遂的发病高峰年龄为15~44岁。55岁以上人群自杀未遂发生率最低。但在不同国家和性别之间有相当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因素及人格个性对脑梗死早期智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行为人格特征、情感障碍及生活相关事件对脑梗死患者早期智能障碍的影响。方法178例脑梗死患者(男134例,女44例),按入院顺序分为智能障碍组(98例),非智能障碍组(80例);对照组87例,对其应用A型性格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及生活事件量表进行心理学检查,对比分析其智能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性格特点、个性特征、情感障碍及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结果智能障碍有98例,其中轻度49例,中度23例,重度26例。智能障碍组、非智能障碍组、对照组3组A型行为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χ21=6.76,χ22=20.16,P<0.001;EPQ评定结果,神经质偏高和精神不稳定患者,智能障碍组较其他两组多χ21=23.56,χ22=34.49,P<0.001;有智能障碍者其焦虑情感及抑郁情感的发生均较其他两组高,χ21=21.904,χ22=88.5337,P<0.001。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者,发生智能障碍者比例较高,χ21=8.248,χ22=114.409,P<0.001。结论A型行为是脑梗死的易感行为,对脑梗死后的智能障碍的产生有影响。精神质的个性和不稳定情绪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情绪特征,与脑梗死后智能障碍的发生有关。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情感障碍较一般脑梗死患者更加严重,可能与肢体瘫痪有关。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对脑梗死后智能障碍的发生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7.
影响老年脑梗死病人康复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脑梗死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中老年性疾病。迁延的病程既影响病人的自身生存质量,又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1,2]。研究表明,脑血管疾病康复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3]。笔者对80例脑梗死病人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影响康复的社会心理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抑郁障碍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等特点,严重损害着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对抑郁障碍的主要相关模型及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早年生活事件对抑郁障碍患者的长期影响可作为今后研究的一个着手点,以丰富抑郁障碍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理论,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偏头痛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50例偏头痛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5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两组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事件量表总分、一过性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长期性事件和正性生活事件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一过性事件、负性生活事件,缺乏社会支持等因素均是诱发偏头痛的危险因素,在控制其生物学病因的同时,还应调整患者的情绪,加强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李幼辉  吴金良 《疾病监测》1999,14(10):389-391
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全世界平均患病率为10%,我国成人中的患病率为3%~11.8%。虽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经大量的研究表明,其发生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遗传,生活方式等有关。我们本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对本病患者进行了医学心理学调查,探索社会心理因素对本病的影晌。对象与方法对象为已经内科确诊为高血压病,血压仍保持在20/12KPa以上,因同时伴有脑衰弱症状群、焦虑,抑郁等症状而就诊我科门诊的患者,共100例。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量表(EPQ)和自拟医学心理学调查表”…  相似文献   

11.
人格、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老龄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侯玉波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23-2525
章分析了人格和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1)人格特征从内部影响着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各种疾病的产生,由此有关的人格包括:A型与B型人格,神经质,敌意与情绪压抑,失望和悲观等,这些特征在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精神疾病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2)社会心理因素中的生活事件、控制感、社会支持和行为习惯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这些分析对今后研究和解决老年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心理因素对癌症病人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杜杏利  彭莉方忠 《护理研究》2007,21(7):1732-1733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的心理因素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运用心理状况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对89例脊髓型颈椎病(研究组)和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脊髓型颈椎病病人SCL-90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PQ中的精神质与神经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ES中生活事件的紧张总值、负性事件紧张总值、生活事件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SRS中的客观支持评分及社会支持总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存在较多的心身健康问题,社会支持低下,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多。  相似文献   

14.
醒脑静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智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后智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58例急性期脑梗死住院患者,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病变部位均选择基底核单发腔隙病灶,排除甲状腺疾病和假性抑郁痴呆。58例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治疗组和丹参对照组,治疗并观察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进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及其10个智能亚项、日常生活功能表(ADL)的测定,同时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MMSE和ADL量表评分以及地点定向、语言复述、阅读理解能力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好转(P&;lt;0、01.0.05);而醒脑静治疗组治疗后MMSE总分为(18.57&;#177;2.8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7.81&;#177;2.61)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时间定向、短程记忆、物体命名能力治疗组有显著改善(P&;lt;0.05),而对照组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醒脑静和丹参对脑梗死急性期智能障碍和生活能力均有改善作用,醒脑静对智能障碍改善方面明显优于丹参。  相似文献   

15.
社会心理因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慢性牙周炎的影响。方法选择10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同期健康正常人100例(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N)、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牙周炎组EPQN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SCL-90结果显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等因子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利用两个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杜杏利  彭莉  方忠 《护理研究》2007,21(19):1732-1733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的心理因素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运用心理状况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对89例脊髓型颈椎病(研究组)和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脊髓型颈椎病病人SCL-90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PQ中的精神质与神经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ES中生活事件的紧张总值、负性事件紧张总值、生活事件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SRS中的客观支持评分及社会支持总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存在较多的心身健康问题,社会支持低下,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多。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刚 《天津护理》2002,10(5):263-265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是精神科临床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抑郁症患者中约90%有自杀行为,重症抑郁障碍的自杀危险率为12%~19%,平均为15%。近年来由于社会心理因素促发的抑郁症自杀行为,已被越来越多的精神医学工作者所关注。本文旨在综述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而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家庭和社会的早期干预,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1 社会心理因素 1.1 生活事件 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发生与生活事  相似文献   

18.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癌症患病前有负性情绪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负性情绪。社会内向、抑郁和不灵活的个性与各种肿瘤的发生可能具有普遍意义。心理因素促使肿瘤发生机制可能是某种精神刺激影响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降低了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而使肿瘤发生的机率增加。这提示我们在预防癌症的工作中除了重视生物,理化因素外,还应重视心理因素对癌症发生发展的影响,另外要求我们在治疗癌症病人的过程中,除手术、放疗、化疗外还应重视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9.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研究,以期发现其智能损害的规律性。方法 广东医学院附属湛江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各类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86例,5l例伴有轻度运动性失语,入院l周内明显改善;肌体瘫痪症状较轻,肌力Ⅳ级左右,并在l周内明显好转。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患者进行测定,根据其影像学特征及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研究。结果 l86例中l30例智能低于正常,占70.0%,严重智能障碍5l例(VIQ&;lt;69分)占27.4%,受教育程度高低与智能损害呈显著负相关(r=-0.6307,P=0.001)。左侧基底节、放射冠区及左侧颞叶脑梗死较右侧更易造成智能障碍(r=-0.217,P=O.003)。Binswanger综合征是造成智能障碍的重要原因(r=-O.26?7,P&;lt;O.O01)。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损害部位不同,其智能损害程度差异较大:左侧半球病变更易造成智能障碍,尤其左侧基底节及颞叶;多发病灶者其智能损害较单发病灶者重,单发的皮质下腔梗死也可造成明显智能障碍。性别、年龄、职业与腔隙性脑梗死后引发的智能障碍无相关性,但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智能障碍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对病情影响的性别差异,作者对社区康复的17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关社会心理因素及病情的调查,并按性别分组比较。结果:家人对女性患者的态度不如男性,照顾不周和歧视占一定比例,更多的女性患者没有得到经济或情感上的支持;女性教育程度比男性低,就业情况比男性差,有显著性差异。而家庭经济、家庭气氛、人际关系都很差,两性间无显著性差异。男女患者的病情都与家人对病人的态度、经济或情感上的支持、家庭气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须改善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以利于患者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