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棓丙酯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所采用的治疗措施外,加用棓丙酯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棓丙酯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纳、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联合应用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91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为低分子肝素纳、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联合应用观察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14d后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及观察组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68.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观察组治疗安全性为100%。结论:低分子肝素纳、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近期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13/次,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d;复方丹参滴丸10粒口服,每日3次,连用15d。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7.9%;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71.8%。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1例单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低分子肝素组);41例应用杏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治疗组).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和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变化.结果:杏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杏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进行观察,评价它们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包括低盐低脂饮食,禁烟禁酒,控制血压及血糖,口服消心痛、阿司匹林、钙离子拈抗剂、倍他乐克、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心绞痛控制的疗效,监测出凝血功能,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缺血性ST下移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出凝血功能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肝素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天宇 《当代医学》2009,15(9):131-13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和单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药物。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华法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治疗组使用低分子肝素2周,此后长期口服华法令,对照组30例硝酸甘油10mg/d。疗程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华法令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秦林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45-46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包括静脉用硝酸甘抽、消心痛等)、β受体拮抗剂或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口服普伐他汀。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0%,观察组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普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合用倍他乐克与常规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P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UP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硝酸甘油10mg+5%GS 500mL静滴,并口服消心痛,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与倍他乐克。结果:两组在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14例,使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低分子肝素组24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 心绞痛缓解率和心电图改善率低分子肝素组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性。结论 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提高疗效,并可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阿斯匹林,β-阻滞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ACEI类等),连用10天。低分子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商品名:尤尼舒)5000腹壁皮下注射,2次/天,连用10天。结果:两组病人用药后,心绞痛日均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较用药前下降,低分子肝素组下降更为明显,有显著差异,且无出血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对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孙习明 《中原医刊》2006,33(14):73-73
目的探讨小剂量噻氯匹啶、低分子肝素与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噻氯匹啶。观察两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率(P<0.01),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噻氯匹啶、低分子肝素与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并优于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魏酸纳、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肠溶阿斯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36例在以上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6%,对照组总有效率56.7%,两组有显著差异(uc=2.64,P<0.05)。结论阿魏酸纳、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刘晓芳  石磊 《吉林医学》2009,30(7):606-60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予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IU皮下注射12h/1次,阿托伐他汀钙10mg,每晚1次,14d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为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 6 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 33例 ,对照组 35例 ,其中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治疗 10天 ,对照组用硝酸甘油治疗 ,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4 85 % ,与对照组的 6 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且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6.
吴家恩 《右江医学》2009,37(5):532-533
目的观察疏血通(水蛭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0例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红花注射液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和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输注,1次/d,连用14 d;低分子肝素0.4 ml皮下注射,2次/d,连用7 d。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为67.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结论丹红注射液联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变化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缓解症状,心电图缺血性S-T段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苦碟子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作为对象.对照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倍他乐克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以上药物加用苦碟子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 组71%,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