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托莫西汀治疗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ADHD多起病于3岁左右[1,2],常持续至青少年期并有60%持续至成人[3],据估计成人ADHD的患病率为2%~7%[4],其中4%需要接受治疗[5]。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注意分散、活动过度和行  相似文献   

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 der,ADHD)是指一种以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的行为表现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APA,1994)。尽管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但很少有随访研究那些儿童期被诊断为ADHD的个体进入成年期(Young,2000)后的情况。成人ADHD的概念于1980年在DSM-Ⅲ中首次得到公认。ADHD成人与儿童一样,均有三种初级特征,包括注意缺陷、活动过多以及冲动等。除了初级特征之外,成人ADHD还存在多种次级特征,包括物质滥用、学习困难、频繁迁居、车祸、监禁、工作记录不稳定以及赌博等。一般认为,30%至50%的儿童ADHD症状会持续进入成年期。Barkley认为追踪研究表明,持续症状学评估的变化为10%到70%,这取决于研究类型及研究者对这一障碍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分析我国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的症状特点、共病及社会功能情况。方法对6~16岁曾就诊于我院的88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ADHD患儿在≥18岁时采用DSM-IV配套的定式会谈工具进行再评估,以满足成人ADHD诊断标准者59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29例不满足ADHD诊断标准且GAF评分70分者,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的不同。结果成人ADHD临床分型以ADHD-I为主,占86.4%(51/59);"经常"出现的症状依次是:"组织事情有困难"(98.3%)、"逃避需要大量持续用脑的任务"(96.6%)、"不能注意细节"(94.9%)、"很难遵从指令且完不成工作"(96.6%)、"注意持续时间短"(88.1%)和"因外界刺激而分心"(72.9%)。成人ADHD中共患任何一种DSM-Ⅳ轴Ⅰ或轴Ⅱ障碍者66.1%(39/59),其中39.0%(23/59)至少共患一种轴Ⅰ精神障碍,49.2%(29/59)至少共患一种轴Ⅱ障碍。成人ADHD组功能大体评定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2.96,P0.001),74.6%(44/59)出现轻或中度社会功能损害。结论成人ADHD的临床表现以注意缺陷型为主,共患其他精神障碍及人格障碍较多,总体社会功能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在成人早期罹患精神障碍的状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就诊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精神科门诊的300例ADHD患儿进行随访,同意参加随访者116例(随访率38.7%),基线至随访为2.0~13.5年;患儿基线年龄为7.5~17.0岁,随访时年龄为18.0~23.5岁;采用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为诊断标准制订的定式会谈工具确定诊断,包括Conners成人ADHD诊断会谈量表(Conners Adult ADHD Diagnostic Interview for DSM-Ⅳ,CAADID)、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Ⅰ)和DSM-Ⅳ轴Ⅱ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Ⅱ)工具.结果 随访时116例中符合成人ADHD诊断者共59例(50.9%),其中单纯符合成人ADHD诊断标准者18例(15.5%),同时符合成人ADHD及精神障碍/人格障碍者41例(35.3%);不符合成人ADHD诊断,但符合精神障碍/人格障碍者17例(14.7%);不符合任何精神疾病诊断者40例(34.5%),其中功能缓解29例(25.0%),功能未缓解11例(9.5%).116例中,40例(34.5%)至少共患1种DSM-Ⅳ轴Ⅰ障碍,其中21例(18.1%)共患情感障碍,12例(10.3%)共患焦虑障碍,6例(5.2%)共患物质滥用;38例(32.8%)符合DSM-Ⅳ轴Ⅱ人格障碍诊断,其中6例(5.2%)符合A组人格障碍诊断,23例(19.8%)符合B组人格障碍诊断,包括20例(17.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18例(15.5%)符合C组人格障碍诊断,6例(6.0%)符合其他人格障碍诊断.结论 ADHD患儿至成人早期预后较差,2/3左右罹患成人ADHD、精神障碍或人格障碍,其中50.9%符合成人ADHD.  相似文献   

5.
朱传福 《四川精神卫生》2007,20(2):I0001-I0003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特点是注意分散,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Wood等于1976年首次报道了成人ADHD。美国大约3%-5%的儿童和4%~5%的成人患有ADHD,最近长程研究表明儿童时患ADHD有50%~70%持续至成年期,但接受治疗的远比儿童ADHD少。根据DSM-Ⅳ诊断成人ADHD的要点有三:①儿童期起病;②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须满足注意分散、多动与冲动等9条主要症状的6条:③症状造成的社会功能损害。目前关于儿童ADHD报道较多,而对成人罹患此症的研究还很有限。为此,本文就成人ADHD治疗方面的情况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6.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特点与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and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ADHD起病于儿童期,临床上以持续存在且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为核心症状,同时患者的学业及其他功能也受到相应的损害。大量的研究提示,儿童ADHD患者的症状会持续到成人[13]。目前,国内对成人ADHD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复习近20余年尤其是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了解国外关于成人ADHD临床特点及诊断的研究现状,为国内开展相关的研究进行铺垫。一、成人ADHD的临床表现与儿童症状的延续性虽然ADHD起病于儿童期,但…  相似文献   

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行为障碍,核心症状包括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冲动三大主征。学龄期儿童患病率为4.31%~5.83%,国外报告为3%~6%。多达70%的患儿症状将持续到青春期,30%可持续终生,最近研究观点认为ADHD可以是终身性的疾病。成年后发展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行为和药物滥用的风险是正常儿童的5~10倍,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业、职业表现和社会功能。因此,ADHD已成为当今儿童精神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改善多数ADHD患儿的教育和社会心理的…  相似文献   

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其核心症状是认知功能缺陷,并且相当一部分患儿的主要症状可持续到青少年、成年,严重影响儿童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国外研究报道ADHD的患病率为0.09%~26%,我国约为3%~10%,占整个儿童心理门诊量的80%[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ADHD进行研究,本文就ADHD的认知神经科学技术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评估和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病程如何发展、是否会持续发展到成人期,儿童精神病学家从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做了大量研究。目前已公认儿童ADHD可随年龄发展进入青春期,甚至成年期;也是成人主要精神障碍之一,并可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社会问题,导致学业、工作、婚姻、社会交往等诸多方面功能损害。美国儿童少年精神病学会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执行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及冲动.西方国家患病率为3%~5%之间,国内患病率为3%~10%.ADHD的症状可以造成儿童的学习、人际关系、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功能明显缺损,部分儿童的症状还可以持续至成年而不愈,成为成人ADHD.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研究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美国儿科协会临床指南指出学龄儿童ADHD的患病率为4%~12%,是一种最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疾病[1].我国选用DSM-Ⅳ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近年调查学龄儿童检出率为3.94%~6.3%[2-4],调查数据普遍低于国外的数据,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儿童ADHD核心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与冲动,它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种心理行为性疾病.近年经许多回顾研究表明,ADHD儿童的不良行为与家庭环境因素和养育方式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现在对此作一综述.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庭环境;教养方式;依恋  相似文献   

1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指一种以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的行为表现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病理障碍.目前将ADHD分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癫痫合并ADHD的发病率普遍高于正常儿童,约为正常儿童的2.5倍[1].国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ADHD在癫痫儿童中的检出率为12%~39%;其中注意缺陷型(ADHD-I)占24%,多动/冲动型(ADHD-HI)占2%,而混合型(ADHD-C)占11% [2].同时ADHD在癫痫发作中和控制良好中的检出率又有很大差异,前者为31%,而后者为6%[3].癫痫合并ADH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标准及治疗仍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儿童中,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可能会持续到成人期,并且往往与多种精神疾病的共病相关。目标:评估患有ADHD的学龄儿童焦虑、抑郁的共病情况,以及ADHD儿童的ADHD症状、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其父母相应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在上海新华医院进行,经过两阶段的筛选入组患有ADHD和未患有ADHD的7-10岁儿童。高年资的临床医师采用学龄期儿童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检查表(Schedule for Affective Disorder and Schizophrenia for School-Aged Children,K-SADS-PL)诊断ADHD与其它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疾病。每一个入组儿童的父亲或母亲完成三个自评量表:成人ADHD自评量表(ADHD Adult Self Report Scale,ASR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Beck抑郁自评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本研究共入组135名患有ADHD的儿童和65名未患有ADHD的儿童作对照组;94名患有ADHD的儿童的父母和63名未患ADHD的儿童的父母完成了针对家长的评估量表。结果:在135名ADHD儿童中,27%的儿童共病焦虑障碍,18%共病抑郁障碍,另外15%同时共病焦虑和抑郁障碍。ADHD儿童的母亲(不是父亲)与未患有的ADHD儿童母亲相比,有更严重的注意力缺陷症状、更严重的特质性焦虑症状以及更严重的抑郁症状。在ADHD儿童中,ADHD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其父母的ADHD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但儿童的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与其父母的相应症状显著相关。结论:学龄期ADHD儿童常伴发焦虑、抑郁障碍。相较于未患有ADHD的儿童的父母,ADHD儿童的父母的自评ADHD症状更为常见。在患有ADHD的儿童父母中,母亲们自我报告的焦虑症状较父亲们更为严重。我们还需要开展随访研究来理清导致这一复杂的相互关系的遗传性、生物性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农村儿童注意和破坏性行为障碍(ADBD)的发生状况及特征.方法:用量表对1 550名儿童进行筛查,阳性者进行当面会谈,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及品行障碍(CD)儿童;同时随机抽查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比较一般人口学资料表.结果:ADB...  相似文献   

15.
多动症即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精神障碍.美国精神病协会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中将ADHD分为3型:1型,是指存在注意缺陷伴有多动,表现出与实际年龄不相称的智力水平的注意困难、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的类型;2型,是指存在注意缺陷不伴有多动,其他症状也较轻的类型;3型,是注意缺陷障碍残留型,是指过去一段时期,患儿出现的症状符合1型标准,但目前活动过多已不存在,而注意缺陷障碍和冲动行为持续存在,从未缓解的类型[1].  相似文献   

16.
卜晓艳  田学红 《四川精神卫生》2007,20(4):I0001-I000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俗称多动症,根据DSM-Ⅳ诊断标准,美国有3%-5%的儿童患ADHD,其中男孩是女孩的3倍以上[1]。ADHD有3个主要症状: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DSM-Ⅳ诊断标准将ADHD分为3种亚型:以注意缺陷为主的ADHD-Ⅰ型、以多动冲动为主的ADHD-H型及混合以上症状的ADHD-C型[1]。ADHD学生不但受主要症状的困扰,而且还有大量共患问题,50%~60%的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如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品行不良(conduct disorder,CD)[2]。ODD学生主要表现为违…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5~15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调查表对上海市闸北区5~15岁儿童进行整群-分层抽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 900份,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ADHD的诊断标准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性访谈,将ADHD患者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和混合型(ADHD-C),并分析ADHD的影响因素。结果 ADHD患病率为4.6%,其中ADHD-I型为2.4%,ADHD-HI型为0.4%,ADHD-C型为1.8%。男童患病率为6.6%,女童患病率为2.7%,男女患病率之比为2.41∶1。各年龄组ADHD各型的患病率存在差异,7~10岁组患病率最高(6.3%)。外地户籍儿童的患病率高于本市户籍儿童患病率。父母间的不同文化程度和人均月收入水平比较,其儿童的ADH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月龄、性别及母亲低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是ADHD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ADHD-I型发病率高,7~10岁组患病率最高,儿童月龄、性别及母亲低文化程度影响ADHD患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与养育方式特点.方法 对湖南省9495名儿童及其家长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部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的患儿采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注意缺陷型40例,多动冲动型52例,混合型39例;对照组58例)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注意缺陷型48例,多动冲动型42例,混合型56例;对照组6例)进行调查.结果 (1)ADHD 3个亚型的现实亲密度、亲密满意度、适应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检验,P均>0.05);理想亲密度、现实适应性和理想适应性各分项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事后(Post Hoc)检验,P均<0.05],尤以多动冲动型更为明显.(2)ADHD 3个亚型父亲情感温暖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注意缺陷型父亲惩罚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0.011);ADHD 3个亚型母亲惩罚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母亲情感温暖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st Hoc检验,P均<0.05).结论 ADHD男性患儿不同亚型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和养育方式特点不尽一致,应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伴与不伴前庭功能失调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使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255例ADHD患儿经严格年龄配对后,分为伴轻度前庭功能失调、伴重度前庭功能失调和不伴前庭功能失调三组(每组各85例),对其临床症状及行为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症状学检测,与不伴前庭功能失调组比较,伴前庭功能失调两组在核心症状中的多动冲动症状评分高(P<0.01);在临床亚型分布中注意缺陷型的比例低,混合型的比例高(均P<0.01);在社会功能损害中伙伴关系受损的比例高(P<0.01)。(2)行为学检测,伴前庭功能失调两组的Rutter量表总分、Conners量表和Achenbach患儿行为问卷的异常率均高于不伴前庭功能失调组,其中伴重度前庭功能失调组的攻击分量表异常率高于不伴前庭功能失调组和伴轻度前庭功能失调组(P<0.01)。结论 伴前庭功能失调的ADHD患儿伴发行为问题多,临床分型中多为混合型;不伴前庭功能失调的ADHD患儿临床分型多为注意缺陷型。是否伴有前庭功能失调及其严重程度能影响ADHD患儿临床症状和行为特点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e disorder,ADHD)患儿症状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的影响。方法纳入233例6~14岁ADHD患儿(ADHD组)和200名同龄正常儿童(对照组),使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父母版(Chinese version Swanson,Nolan and Pelham scale-version IV,SNAP-IV)、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Weiss functional impairment scale-parent form,WFIRS-P)进行评估,分析ADHD疾病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损害与家庭环境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ADHD组FES-CV矛盾性得分高于对照组[4.0(2.0,6.0)vs.4.0(2.0,5.0)],亲密度[7.0(4.0,8.0)vs.8.0(6.0,9.0)]和情感表达[5.0(4.0,6.0)vs.6.0(4.0,6.8)]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控制性别和年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HD患儿学习/学校功能受损与注意分散程度(OR=24.478)、家庭环境中情感表达(OR=0.720)相关联;生活技能受损与注意分散程度(OR=6.504)、家庭环境中情感表达(OR=0.730)相关联;自我观念受损与注意分散(OR=2.384)、对立违抗(OR=2.461)程度及家庭环境中亲密度(OR=0.863)、娱乐性(OR=0.844)相关联(P<0.05)。结论ADHD患儿家庭矛盾性高,亲密度和情感表达更少。ADHD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娱乐性与疾病症状严重程度及导致的社会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