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乳腺癌患者PICC发生异位的正位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异位的正位处理方法。方法重视体位配合,指导、示范并确保患者掌握体位配合方法(即下颌紧贴着胸骨转向穿刺侧肩部),无菌条件下退出导管约5-15cm,边送管边冲生理盐水,将管送至预测长度。结果未撤导丝的5例异位病例,其中3例1次正位成功,1例2次正位成功,1例3次正位成功;已撤导丝的8例异位病例中,6例1次正位成功,1例2次正位成功,1例因血管畸形3次正位均未达上腔静脉,仅达锁骨下静脉。结论选好血管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体位配合、边送管边冲生理盐水有利于送管及正位成功,撤不撤导丝均可正位成功。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肿瘤科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异位的2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导管异位患者中,误入颈内静脉14例,位于锁骨下静脉5例,进入右心房5例,反折至腋静脉4例,经处理后22例置于上腔静脉,5例由于血管条件差或调整失败置于锁骨下静脉,1例反折于腋静脉者调整失败被迫拔管。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摆放正确的体位、准确的导管测量及有效的心理指导可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PICC操作时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原因,总结正位方法。方法:69例患者接受PICC操作时,9例发生导管头端异位至颈内静脉,在超生动态监控下为患者分别采用术中转头压肩、无菌纱布压迫颈内静脉加生理盐水推注法、深吸气并憋气法等纠正导管头端位置。结果:正位均获成功。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PICC操作发生导管异位现象时要积极探查异位位置,采取及时、正确的正位措施。  相似文献   

4.
郭健  )  张莉 《全科护理》2014,12(9):799-800
[目的]分析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提出预防和处理导管异位对策,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方法]对637例PICC置管病人导管异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导管异位58例,头静脉置管导管异位率明显高于贵要静脉和正中静脉,卧位与坐位置管异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时应严格规范操作流程,首选贵要静脉,并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不同的体位,以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探讨防治乳腺癌患者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异位中的有效措施,以达到顺利置管,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提出临床实践中的护理问题,查阅文献,评价相关实证,将实证与临床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后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异位率明显减少。结论循证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异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行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 )异位的最佳正位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行PICC的乳腺癌患者160例,并比较不同正位方法(退管后再送管、拔出部分导管)的一次成功率。结果 PICC异位率为15.00%,头静脉发生异位的概率最大,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再次为贵静脉,三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次正位成功率上,退管后再送管和拔出部分导管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防止乳腺癌患者经PICC异位,首先要选发生异位率低的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一旦发生异位,一定要及时正位,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胸腔积液对PICC异位的影响及处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胸腔积液导致PICC发生异位,处理对策、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PICC异位与胸腔积液,静脉选择等因素有关.结论 临床上遇到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同时伴有频繁剧烈咳嗽时,应特别注意导管异位的发生,再次化疗前推荐摄片检查排除导管异位,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ICC置管颈内静脉导管异位的正位方法。方法将超声导引仪下进行 PICC置管1397例中发生颈内静脉导管异位的69例患者,根据置管日期的单双日分为观察组35例,采用举臂靠头法在无菌操作原则下进行导管正位处理;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的偏头法在无菌操作原则下进行导管正位处理。观察比较两组正位效果。结果两组导管正位1次成功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举臂靠头法是一种科学有效、操作简单、患者安全舒适的颈内静脉导管异位的正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姚辉  宋敏  刘玉莹 《护理研究》2012,26(7):582-584
对成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异位的影响因素、预防、导管尖端异位与并发症的关系及异位后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护理人员应重视穿刺血管的选择、病人的体位及心理、导管置入长度和外固定及导管维护,加强护理操作人员的理论及技能培训,确保置管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采用两种不同送管方法对180例婴幼儿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种送管方法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握力训练在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青田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处理及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增加10min握力训练,包括握拳、翘掌、虎掌、转腕及摆腕等5组动作。比较两组患者带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费用情况及带管舒适度。结果 (1)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0.0%),且严重程度也轻于对照组;观察组上肢肿胀及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观察组患者人均置管费用、并发症处理所致医疗耗材费用、置管期间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带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观察组患者总体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握力训练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癌患者的PICC置管并发症,减少医疗损耗,提高患者的带管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肿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102例肿瘤患者PICC期间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健康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肿瘤患者PICC期间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89.16±19.75)分,80.4%患者处于中等水平;健康行为得分为(98.21±18.90)分,89.2%患者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水平正相关(r=0.632,P<0.01).结论 肿瘤患者PICC期间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均处于中等水平,并且两者正相关,提示在制定和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时,要重视提高肿瘤患者PICC期间自我护理能力,以改善其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扩皮手法在乳腺癌患者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9例乳腺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段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扩皮手法进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术,观察组采用新型扩皮手法进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漏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42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发生淋巴漏患者5例;观察组47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无一例淋巴漏发生。两组淋巴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术应精细操作,新型扩皮手法通过调整扩皮的角度和深度,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组织损伤,减少淋巴漏的发生,该扩皮手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PICC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郭海珍  廖招琴 《护理学报》2008,15(10):70-71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化疗和静脉炎的关联,探索发生原因和预防解决方案。方法对145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分析,以是否发生静脉炎为应变量,插管次数、外周静脉穿刺部位、导管末端静脉位置、导管留置时间为自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PICC插管次数和导管末端静脉位置2大因素是静脉炎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83、0.355,(P〈0.01)。结论PICC置管的技术操作、导管末端理想位置在预防静脉炎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72例 PICC 置管患者带管出院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患者出院后维护不及时,出现问题时处理方法不当以及知识缺乏,不配合治疗是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加强 PICC 置管患者出院后的门诊维护和健康教育对提高导管的留置率和安全性十分重要。72例患者中出现导管局部感染4例,皮肤过敏3例,导管回血2例,堵管2例,导管不完全性脱出1例,经过正确处理后,症状均得到控制并好转。  相似文献   

16.
分析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静脉使用不当的原因包括:患者知识缺乏,不了解静脉保护的意义;护士健康宣教不够,且未重视静脉保护;轮转护士专科知识缺乏,管理方面未对此类患者进行特殊标识,不利于护士记忆与识别。针对此提出对策:(1)组织科室全体人员共同学习如何针对乳腺癌患者合理选择和使用静脉,并制定工作流程。(2)乳腺癌患者入院第1天,采用粉红色病人识别带,并戴在患侧手腕处与其他住院患者相区别,并做好相应的宣教;要求术前采血、静脉治疗选用患侧静脉;手术当日选用健侧静脉为术中补液及用药,但应避免选用肘关节处的静脉;术后加强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共同参与静脉保护。(3)加强科室制度化管理力度,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与赏罚制度,并与护士行为考核相关联。实施静脉保护措施后PICC置管率由以前的73%提高到88%;贵要静脉置管率在PICC置管中的比例由以前的51%提高到66%。实施静脉保护方法后的前3个月有2例在术前选择健侧静脉输液及采血,后3个月全部患者围术期静脉使用均达标,无1例术后在患侧行静脉输液及采血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PICC实施小组管理对置管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09年7月设立由4名已获取PICC单独置管操作证书的护理人员组成PICC置管小组,由专人负责开展PICC置管及其维护的全程跟踪观察服务,按照时间先后选择2009年1-7月(小组成立前)住院的22例恶性骨肿瘤置管患者为对照组;2009年8月-2010年5月(小组成立后)住院的26例恶性骨肿瘤置管患者为观察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出血量及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和置管时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立PICC置管小组,可提高PICC穿刺技术水平和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化疗期间使用PICC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mHealth技术的延续护理在置入PICC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2020年2月—2021年3月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置入PICC并带管出院的癌症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mHealth技术的延续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PICC自我管理能力、PICC专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干预3个月末观察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因导管维护花费的时间和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导管维护依从性、PICC自我管理能力、PICC专项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mHealth技术的延续护理可为置入PICC并带管出院的癌症患者提供及时安全、连续的居家护理,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PICC专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属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知识的认知及态度,以期掌握PICC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推广的难度,便于PICC的普及和工作开展.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对469名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及其家属的个人情况以及PICC相关知识认知和态度情况.结果 患者家属对PICC的认知均存在较大盲区,有90.2%患者家属不熟悉PICC概念;置管对日常活动的影响成为PICC工作开展的主要阻力之一,并且留置PICC患者家属对于患者留置PICC的必要性持肯定态度的明显高于未留置PICC患者家属,不同文化程度和患者住院时间,家属对患者留置PICC的态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属对PICC的认知盲区大,对PICC的了解存在较大空缺,并且需求存在差别,其需求与患者留置PICC情况以及患者住院日、家属文化程度有关,需加强对PICC知识的宣教.  相似文献   

20.
问题管理对肿瘤患者PICC主要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规范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操作、维护和管理,减少置管并发症。方法应用发现问题、回溯分析、解决问题、绩效改进4大步骤的问题管理模式,找出并分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处理中的问题,改进操作流程与质量管理内容。比较主要并发症在实施问题管理前后的发生率,评价其效果。结果实施问题管理模式后,肿瘤患者PICC主要并发症逐年降低,总发生率由2006年的43.03%降低到2008年的1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成功率和置管出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合理有效地运用问题管理模式可降低肿瘤患者PICC主要并发症,对PICC置管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