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震 《海南医学》2007,18(3):6-8
高血压作为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一种异常综合征,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其中的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这使得高血压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需要深化认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念认为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治疗目标仅限于有效地控制血压。新近研究证实,高血压不仅有血流动力学异常,而且常伴有血脂、血糖、尿酸及钙代谢异常,细胞膜结构及功能异常,病变常累及心、脑、肾及血管等靶器官,且靶器官损害是使患者致残或死亡的主要原因,故现确立高血压是一组综合征。所以降压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的,也不是评定药物疗效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4.
传统观念认为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治疗目标仅限于有效地控制血压。新近研究证实,高血压不仅有血流动力学异常,而且常伴有血脂、血糖、尿酸及钙代谢异常,细胞膜结构及功能异常,病变常累及心、脑、肾及血管等靶器官,且靶器官损害是使患致残或死亡的主要原因,故现确立高血压是一组综合征。所以降压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的,也不是评定药物疗效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左室肥厚、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压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自从JNCVI和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发表以来,又有许多关于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的大型临床试验陆续完成,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在百年认识过程中,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的综合征,改变高血压传统的认识对于评价高血压治疗手段和重新评价药物和开发新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高血压药物器官保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血压病在中国的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 ,因其可导致心脏、肾脏、脑血管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并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故其治疗的达标率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近年来 ,在国际高血压循证试验的带动下 ,我国高血压治疗在靶目标值的控制方面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际、国内常用的 6类一线降压药物 ,均能一定程度控制血压水平 ,但是否可以有效的保护重要器官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临床试验将从发病机制、降压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器官保护几方面为临床提供一些新的数据。1 血压水平增高与器官损害的程度相关血压水平对心血管疾病危…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一杀手”,是一种有诸多因素促成的缓慢进展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病变。高血压患者不仅有血压增高和血液动力学的异常,更重要的危害在于长期未经良好控制的高血压会引起心血管系统、脑血管、肾脏、眼睛等靶器官的器质性病变,以及血糖和血脂的代谢紊乱。极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就在于防治高血压对靶器官的进行性损害,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10.
卡维地洛 (Carvedilol)是第 3代 β受体阻滞剂 ,其主要作用是非选择性抑制 β受体 ,还可以抑制α受体 ,高浓度尚有钙拮抗作用 ,从而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1] 。实验和临床证实它是新的抗高血压药物 ,并对冠心病、心绞痛有疗效 ,经FDA批准于 1991年用于临床[2 ] 。 1999年开始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近期研究发现 ,卡维地洛具有抗氧化和抗细胞增殖作用 ,能阻抑氧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损伤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迁移以及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对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血管再狭窄及心血管重构有益[3 …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合并存在,对心血管系统有极强的致病危害。1型糖尿病多为并发肾脏病变后出现高血压。2型糖尿病往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可以在糖尿病发病之前,之时或之后出现,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人群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对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房颤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高危发病因子,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2/3。噻嗪类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5类药物均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并减少其不良后果,但各有其治疗优势。应重视多药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安全性、依从性和经济负担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中95%以上为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其能对心脑肾等靶器官产生损害。原发性高血压与年龄,膳食,烟酒嗜好,肥胖,心理压力及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相关研究的日臻深入及人们对高血压认识的提高,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子女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血压正常子女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抗高血压治疗中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伴随的肾功能下降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升高相关,但其他降压药相关的研究仍较少。本文旨在探究采用一线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后血浆肌酐升高对相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10月—2020年6月至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82例,男性96例,女性86例,年龄为(60.5±6.4)岁。所有患者在此时间段内接受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或噻嗪类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通过治疗前基线肌酐水平及最近一次(≤90 d)的测量值计算血浆肌酐升高的百分比,探究6个月心血管事件(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或和脑卒中)的发生率与肌酐升高的相关性。结果 按照肌酐水平进行分组,分别为A组(0%~9%,79例)、B组(10%~19%,40例)、C组(20%~29%,27例)、D组(30%~39%,20例)、E组(>40%,16例),43.4%(79/182)的患者肌酐升高水平在0%~9%。在随访6个月时间内总计发生心血管事件6例(3.3%),无死亡患者。肌酐升高0%~9%和30%~39%相应的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和1.1%。总随访时间为...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及生活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目前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及时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及其引起的并发症等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但现今在治疗方面还存在误区。在临床治疗中遇到的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病诸多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科学合理治疗高血压可以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老年病人手术所占比例逐步上升,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本文通过观察麻醉诱导期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率、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探讨其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以及术前抗高血压治疗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高血压患者除了少数早期发现、病情很轻、又能遵照科学生活方式的人以外,绝大多数都必须终生服药。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降压药,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和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分析4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伴高血压患者平均每月血肌酐(Scr)上升和平均每月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速度;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的平均时间和需转透析治疗的百分比。结果表明: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平均每月Scr上升和Ccr下降速度显著高于抗高血压治疗血压控制良好患者(P<0.01);前者需转透析百分比显著高于后者(P<0.01);进入ESRD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后者(P<0.01)。提示:高血压加速了CRF的进展,抗高血压治疗有延缓CRF进展速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