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2 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住院病死率有明显下降 ,但病死率的下降并非自然病情的减轻而是治疗进步的结果[1] 。其中溶栓疗法日益受到普遍重视。我们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 15例AMI ,收到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 ,特征性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学检查确诊的AMI 15例 ,其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4 4~ 71岁 ,平均 5 9岁。发病时间 30分钟至 2 2小时 ,其中 3小时以内 4例 ,~ 6小时 5例 ,~ 12小时 4例 ,~ 2 2小时 2例。有以下禁忌证者除外 :① 2周内有各种活动性出血 ;②以前…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的急重表现急性心肌梗死 (AMI)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如何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经过不断实践与探索 ,溶栓疗法脱颖而成为治疗 AMI的主线。今年开始 ,我们联用国产尿激酶 (UK)、肝素、阿司匹林对 5例 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效果满意 (表 1)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AMI患者 5例中全部为男性 ,年龄 30~ 71岁 ,平均 49岁。 2例为再梗死 ,3例为首次发病。梗死部位 :前壁 4例 ,下壁加右室 1例。均符合 WHO关于 AMI的诊断标准。1.2 溶栓条件 1胸痛持续时间≥ 30 min,舌下含服硝… 相似文献
4.
谢德雄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3,(111):57-58
尿激酶静脉溶栓作为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现将我院2000~2003年收治的3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6.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结论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国产尿激酶与进口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国产尿激酶组(15例)和进口链激酶组(12例),两组辅以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溶栓疗效及副作用。结果:尿激酶组及链激酶组冠脉再通率均为66.7%;5周病死率尿激酶组为13.3%(2例),链激酶组为16.7%(2例)(P>0.05);出血并发症尿激酶组13.3%(2例),链激酶组16.7%(2例)(P>0.05),其中1例因出血性脑卒中死亡;低血压发生率尿激酶组6.7%(1例),链激酶组8.3%(1例)(P>0.05);链激酶组1例发生过敏反应。结论:国产尿激酶冠脉再通率与进口链激酶相似,但国产尿激酶价格较进口链激酶低廉,严重出血并发症及过敏反应发生率低,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孙逊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1):153-154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溶栓治疗90分钟内、120分钟内和180分钟内治疗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4.29%、71.43%和82.86%,而对照组分别为14.29%、31.43%和34.29%,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K-MB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达峰时间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确切,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科的多发病,它的特点是发病急,死亡率高。目前,临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达到了冠脉再通、心肌再灌注的目的,预防和减少了肾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现将对58例AMI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31例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急性期护理、溶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和实践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认为在溶栓前、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护士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提前进行护理干预,及早给予对症治疗,在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恢复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早晚与其心肌梗死面积之关系。方法;选取经溶栓后IRA再灌流患者71例,发病2~3周行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测定AMI梗死范围指数,二维超声测定在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57例距发病≤6hIRA再通患者的梗死范围指数低于14例>6h组(0.326±0.075比0.373±0.071,P<0.05);2)梗死范围指数与LVEF中度相关(r=0.5139,P<0.001)。结论: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IRA早开通比晚开通者的心梗范围缩小,心功能得到更好保护。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由于病变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续的缺血、缺氧所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伴有血清心肌酶增高和心电图的改变。患者可在情绪激动、过分劳累、精神紧张时诱发心肌梗死。昂贵的医药费,使这类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故,在治疗过程中,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现记录临床护理18例,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对采用溶栓治疗的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进行Holter监测,以研究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过程和特点。再灌注组与未灌注组比较:两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均为100%;但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只发生于前者,其发生率为76.2%;前者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42.9%,显著比后者的12.5%要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前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在再灌注后的最初8h内发生较频繁,而后者无此现象。作者认为,RA的发生与心肌缺血时间无关,AIVR及一过性窦缓分别为预示再灌注和下壁梗死再灌注的可靠指标。大多数室性RA呈良性经过,不必常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个别患者仍应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16.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血清脂蛋白(a)[Lp(a)]含量,并用饱和盐水沉淀比浊法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的含量。结果显示:AMI病人(n=20)的血清Lp(a)含量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26)及对照组(n=50),并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AMI组病人(n=17)血浆Fbg含量高于UAP组(n=24)及对照组(n=50),并与UAP组及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结果提示:血清Lp(a)及血浆Fbg含量的升高是对AMI病人的两个重要观察指标,冠心病人的血浆Fbg明显增高预示有发生AMI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11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到溶栓时间为232.5±124.0min,其中发病到来院时间144.2±119.2min,来院到溶栓时间(DNT)87.6±52.3min。79例溶栓血管再通患者之DNT短于32例未溶通者(77.4±47.9比112.8±53.6min,P<0.002);DNT中,就诊到入院时间未通组长于溶通组(87.0±48.9比55.1±43.8min,P<0.002)。溶栓延迟原因有:在院外患者对病情认识不足或就诊不便;院内办手续和住院缓慢以及急诊留观等。DNT≤45min的26例AMI中,18例(69.2%)系在急诊室溶栓。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成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检测AMI早期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丙二醛(MDA)浓度的动态变化,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探讨AMI早期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家兔AMI即刻及AMI后1、3、5、6小时与结扎LAD前相比,血浆ET及血清MDA均升高(P<0.05或P<0.01)。ET峰值与MDA峰值呈正相关(r=0.7925,P<0.01),与心肌梗死面积呈正相关(r=0.9097,P<0.01),MDA峰值与心肌梗死面积呈正相关(r=0.7915,P<0.01)。提示AMI早期ET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是加重心肌损害、使心肌梗死面积扩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实验性心肌梗塞犬血液流变性变化及葛根素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启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8,8(3):9-11
本文观察了实验性心肌梗塞犬急性期12项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及中药葛根素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MSCs)移植对合并心力衰竭的冠心病心梗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2004年6月~2005年6月,收治EF〈50%的冠心病心梗患者23例。其中7例通过介入法经冠脉移植MSCs,16例仅行常规治疗。术后通过心脏超声以及核素显像方法全面评价心功能。结果2组患者均健康存活。实验组MSCs移植后2周起EF及CO显著提高,第6周最为明显;SPECT显示心肌梗死面积(MI)2周起明显缩小,第6周最为明显,第8周与第6周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SCs移植应用于冠心病心梗患者能减小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提高患者的心功能。MSCs移植有望为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1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