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087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调查国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临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病例调查方法,收集并分析2002年3月-2005年1月全国11个省市、37家三级医院发生MODS的病例情况。结果MODs原发病因仍然是重症感染、大手术后、休克、心肺复苏后、创伤、重症胰腺炎。1087例MODS患者中,60岁以上所占比例达66.1%;总住院病死率为60.4%,随着年龄增长,病死率逐渐上升。单纯发生脑、呼吸、肾脏、凝血、心血管、胃肠功能障碍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相应器官未发生功能障碍组;MODS病死率随着发生功能障碍器官数目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对患者器官功能支持治疗的手段较为全面,尤其表现在血液净化,以及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的使用率提高。结论住院的MODS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66.1%。虽然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有较大进步,但MODS病死率仍高达60.4%;各器官衰竭的病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心血管、脑、肾脏、胃肠、呼吸系、肝脏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休克、病理产科及心肺复苏后等严重疾病打击发生24 h后,机体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MO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病情凶险,预后差,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是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患者在发生MODS后如经恰当治疗,其功能损伤多是可逆的;若不能及时有效的早期防治,可发展为死亡率更高且功能损伤不可逆的多器官衰竭(MOF)。本文将国内外近年来MODS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的原发病因、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多中心、前瞻性分析462例MODS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ODSE原发病因是重症感染、休克、大手术后、心肺复苏后、严重创伤、重症胰腺炎等。462例MODSE患者病死率为65.8%,发生5~7个器官功能障碍者居多(占77.1%)。病死率随受累器官数目的增加而增高;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依次为肺、胃肠、肝脏、肾脏、凝血系统、脑、心脏,其中脑功能障碍的病死率最高。死亡组年龄、器官障碍数、APACHEⅡ评分、PaCO_2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而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PaO_2、氧合指数、Glasgow评分均低于存活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P<0.01)、平均动脉压(P<0.01)、氧合指数(P<0.05)、Glascow评分(P<0.001)是MODSE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MODSE受累器官多,重要脏器存在慢性基础疾病,病死率较高,年龄和心功能、肺功能、脑功能障碍是MODSE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钩端螺旋体病 (钩体病 )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临床及预后特点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本院 1992年 4月— 2 0 0 0年 4月共 4 3例钩体病合并 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多元对数优势线性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的病死率为 39.5 % ,平均受累脏器数目为 (4.4± 1.4 )个。在各器官功能障碍中 ,以肝脏、肾脏、代谢系统和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最高。患者病死率随受累的脏器数目以及 MODS严重程度评分增加而增加 ,MODS严重程度评分 >10分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MODS严重程度评分 >10分可以作为早期评价钩体病 MODS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国内外急诊医学的常见病,是各类监护病房(ICU)特别是急诊监护病房(EICU)、外科监护病房(SICU)与综合监护病房(GICU)中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MODS是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大手术、休克、脓毒症、心肺复苏和中毒等急性应激性损害24 h后同时或序贯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的临床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达50%~100%[1-14].MODS中呼吸、循环和肾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肝脏、胃肠和血液系统也常受累.近年具有较大临床意义的MODS发病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免疫功能紊乱、弥漫性内皮细胞损伤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修改后的复苏方案对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效果。方法:总结1995年3月至2001年8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7例,对比分析修改后的方案与旧方案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及MODS的发生率与病死率。修改后的方案主要是及时、快速、充分液体复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脏器灌注,氧自由基清除剂减少自由基损害,早期开展肠道内营养保护肠黏膜屏障。结果:采用新方案明显缩短了休克的纠正时间,降低了血浆中内毒素与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减少了MODS的发生率与病死率。结论:修改后的复苏方案显著提高了复苏效率,有助于减少或消除MODS诱因,可显著降低MODS的发病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心搏骤停复苏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相关临床特点的认识,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ICU收治的72例心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心搏骤停地点、心搏骤停首次监测到的心律类型,心搏骤停原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OS)发生率,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的部位及个数,复苏成功率,存活出院率以及出院时脑功能分类评分(CPC).结果 心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男女比例为1.18:1,院内和院外分别为55例和17例,比例为3.24:1.心搏骤停地点分布:院内以ICU、急诊室和手术室为主,共计41例,占74.55%(41/55);院外以来院途中和救护车中为主,共计11例,占64.71%(11/17).心搏骤停首次监测到的心律类型中可电击心律和非电击心律分别为38例和32例,比例为1.12:1;心搏骤停原因中心脏源性和非心脏源性因素分别为37例和35例,比例为1.06:1.72例心搏骤停ROSC患者中16例在24 h内死亡,56例心肺复苏成功,但其中51例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发生SIRS,42例相继合并NODS占75%(42/56),死亡27例占64.29%(27/42);受累器官依次为:脑38例(90.48%),心35例(83.33%),肺28例(66.67%).在56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中,MODS(-)组14例全部存活出院,MODS(+)组42例中存活15例,共计存活出院率为40.28%(29/72).MODS(-)组14例全部为CPC 1分,MODS(+)组CPC 1~2分7例、CPC 3~5分35例.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功能分类评分和存活出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搏骤停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后SIRS发生较为普遍,随之合并MODS的发生率高,且心脑功能障碍位居受累器官前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影响心搏骤停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黄治疗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目的:研究大黄对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及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67例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是否应用大黄治疗分为大黄和非大黄治疗组,观察2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缓解率、缓解时间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67例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34例患者为大黄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缓解率为82.3%;33例患者为非大黄治疗组,胃肠功能恢复率42.4%,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接受大黄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大黄治疗组与非大黄治疗组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29.4%、63.6%,MODS的病死率分别为20.0%、66.7%。2组间相差显著。结论:大黄对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减少休克后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ame,MODS)是由创伤、失血、烧伤、休克、脓毒症、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和心肺复苏后等应激源诱发的致命性临床综合征群。临床上表现为两个以上的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1991年美国危重病学会和胸科医师学会在芝加哥召开的联席会议上,在综合大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统一了MODS的概念。近年来,在我国创伤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MODS是创伤后的主要致命性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最近,英国和德国一项研究表明自主功能障碍可能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展的机制之一。这项前瞻性研究包括:①重症MODS患者自主功能障碍的种类;②接受镇静剂、机械通气以及儿茶酚胺治疗患者自主功能障碍的区别;③MODS患者发生自主功能障碍的年龄相关性;④能否通过自主功能障碍指标预测MODS病死率。研究纳入了在一个大学医院ICU连续收入的90例MODS患者。以心率变异性、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化学感受器敏感性作为自主功能障碍的标志,并记录患者28d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   总被引:80,自引:17,他引:63  
目的 调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病死率及病死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 1991至 1996年的 10 5 6例危重病患者 ,利用队列研究方法对MODS病死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 5 6例危重病患者中 ,339例发生MODS ,病死率 49 3%。 1991~ 1996年 6年期间MODS病死率无明显变化 ,以年龄 ( >6 0 )和APACHEⅡ评分 ( >2 0分 )对病死率进行调整 ,调整率 6年间均无显著变化。 16个因素参与统计学分析 ,结果显示器官衰竭数目、免疫功能低下、转入时的APACHEⅡ评分、非手术、感染性休克等因素与MODS患者的病死关系显著 (P <0 0 5 )。发生 2个器官功能衰竭者病死率 17 8% ,3个器官衰竭者为 47 1% ,4个器官衰竭者为77 0 % ,而发生 5个或 5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者 ,病死率为 87 9%。结论  90年代以来MODS病死率依然很高 ,充分认识MODS病死的危险因素 ,并积极调控机体炎症反应 ,防治感染性休克发生 ,可能是降低MODS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国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病死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现况调查方法,分析2002年3月—2005年1月全国11省市、37家三级医院1 087例MODS患者的病例情况。结果:1087例患者中,发生脓毒性休克的患者占39.7%,28d住院病死率为60.4%,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死率逐渐上升。结论:脓毒性休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年龄≥55岁、黑便、粪便潜血阳性是MODS患者发生脓毒性休克的主要高危因素,而年龄≥50岁、血pH值〈7.35为MODS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ICU病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患者,探讨AKI与各脏器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ICU病房收治的84例MODS的患者,分为非急性肾损伤组(NO-AKI组,56例)和急性肾损伤组(AKI组,28例),观察不同分组患者的预后,AKI与各脏器功能的关系,以及机械通气、完成早期目标性液体复苏、院内感染、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对AKI的影响。结果:AKI组入院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NO-AKI组:AKI组住院期间各脏器功能最差指标与NO-AKI组比较:谷丙转氨酶、白细胞、血糖明显升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偏低,氧合指数(PaO2/FiO2)、白蛋白、血小板水平低于NO-AKI组,有统计学差异;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总胆红素较NO-AKI组升高,但未见统计学差异;AKI组机械通气、院内感染、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O-AKI组;Kendall's相关分析显示院内感染的发生与RIFLE分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发生迟发性肾损伤与机械通气、院内感染、消化道出血有正相关关系,而与是否完成早期目标性液体复苏、胰岛素强化治疗有负相关关系,但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AKI的MODS患者死亡率增加,防治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可能有利于降低肾损伤的程度,改善其它脏器的功能对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包宇旺  罗建雄  史洪辉  胡颖 《华西医学》2009,(10):2588-2590
目的:探讨重度、极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多MODS临床特征和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9年因重度、极重度COPD急性期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而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9.3±5.2岁。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有200例。其次是心血管功能障碍和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各102例。患者的病死率随着器官功能障碍的数目增加而增加。结论:治疗重度、极重度COPD急性加重时,在常规治疗基础的同时防治MODS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ICU中患者严重多发伤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特点、不同程度SIRS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以及对进展为MODS的防治。方法:根据SIRS的诊断标准及参照APACHE评分系统、创伤严重程度、全身感染等指标确定SIRS的严重程度,明确SIRS向MODS发展的渐进过程及分析不同程度SIRS与MODS的关系。结果:EICU中患者严重多发伤364例中轻、中、重度SIRS分别为163例、120例和81例。其中,中、重度SIRS患者MOD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受累器官中,呼吸功能障碍最多见,患病率达27.7%;随着受累器官增多,病死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EICU中患者严重多发伤后SIRS患者由于二次打击因素的存在,MODS发生率明显升高。SIRS的程度与MODS的发病和预后密切相关。高度重视SIRS向MODS演变过程中的高危因素,削弱或阻断二次打击,早期支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是防治MODS、降低病死率最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调查方法,将2004年1月-2007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收治的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COPD患者93例,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老年患者存活组和病死组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在两组之间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基础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下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培养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7.37±5.08)g·L^-1比(34.86±5.60)g·L^-1,88.7%比95.0%,5.7%比40.0%及24.5%比45.0%;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并发MODS是影响机械通气老年COPD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R)值为0.316。结论: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病死率较非老年患者病死率高病死率增加,合并基础疾病和并发MODS多见;MODS是接受机械通气的老年COPD患者院内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发伤伴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救治中,综合应用损害控制理论和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方法随机筛选出94例伴有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的多发伤患者,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一期采用简略手术,止血、清除坏死组织后急诊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待复苏和病情稳定后再行确定性手术;对照组一期采用确定性手术,术后进行复苏和后续诊疗。分析两组间“首次打击”和“二次打击”指标的差异和同MODS和预后的关联。结果试验组术后的体温、休克、酸中毒、凝血功能、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脓毒症等评价指标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致死性三联征(LTD)发生率为14.29%,MODS发生率为7.14%,7d内死亡率为O,7d后死亡率为1.7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应用损害控制理论和负压封闭引流术,可防止患者生理功能进一步紊乱衰竭,同时吸附坏死组织和创面渗出物,对防治感染、MODS和降低死亡率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胃肠功能损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国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胃肠功能损伤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调查方法,分析2002年3月—2005年1月全国11省市的37家三级医院1087例MODS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1087例患者中,胃肠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78.8%、61.7%。其中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其28d病死率为58.9%。MODS患者胃肠功能损伤发生及死亡的高危因素分别为存在腹水、未应用或未适当应用肠内营养,用用肾上腺素等。结论:MODS患者胃肠功能损伤发生率高,其发生高危因素及死亡高危因素与腹水、肠内营养的应用等相关。患有胃肠功能损伤的MODS患者其入住ICU28d病死率较非胃肠功能损伤患者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03~2007年11个省市、36家三级医院的1087例MODS中123例PR—MODS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PR—MODS组(n=123)与非PR—MODS组(n=964)比较,两者的APACHE11分值分别为(28.4+9.7)分以及(23.7+9.7)分(t=4.954,P=0.000),两者的机械通气天数分别为(11.7+16.0)d和(7.7+11.2)d(t=2.611,P=0.010),两者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71.5%(88/123)和57.1%(550/964)(PearsonX2=9.448,P=0.002),两者的血液净化天数分别为2.1+6.1d和2.2+5.6d(t=-0.151,P=0.88),两者的住ICU天数分别为14.8+17.5d和12.8+16.1d(t=1.178,P=0.241),两者的住院天数分别为25.9+34.6d和27.6+41.4d(t=-0.505,P=0.614)。结论PR—MODS组较非PR—MODS组病情更重、机械通气时间更长、住院病死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