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细菌耐药性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37例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多重耐药(MDR)菌株感染相关因素。根据28 d预后分为死亡组(40例)和生存组(9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137例患者,28 d病死率29.2%。单因素分析显示外科手术、动静脉置管、导尿管留置、高白细胞计数、低白蛋白血症、起病时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与MDR菌株感染有关(P值分别为0.023、0.015、0.019、0.013、0.005、0.0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时高APACHEⅡ评分(OR=1.167,P=0.025)、低白蛋白血症(OR=0.785,P=0.004)、感染性休克(OR=5.434,P=0.036)是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DR菌株血流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方案中,含有多黏菌素B的治疗组28 d病死率与不含多黏菌素B的治疗组28 d病死率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病死率高,起病时高APACHEⅡ评分、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感染性休克提示预后差。多黏菌素B治疗MDR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有待大样本临床数据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各科室2006年1月-2015年9月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按照基础病、性别、年龄、血流感染前住院时间、住院科室配对选择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56对,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与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先前使用超过2类抗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OR:4.92,95%CI:1.31~18.44)、抗MRSA药物(OR:9.09,95%CI:1.05~78.99)是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预后分析提示铜绿假单胞菌组的30 d病死率(30.4%)显著高于对照组(14.3%)(χ~2:4.171,P=0.041),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OR:1.23,95%CI:1.08~1.40)、不恰当的经验治疗(OR:6.55,95%CI:1.44~29.72)是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病死率高,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其预后的关键因素,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恰当的经验治疗将有利于降低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 27例患者纳入分析。患者基础疾病评分(Charlson评分)为4.48±2.10;发生血流感染时均有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或升高;9例患者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9例患者住院死亡。患者血流感染来源于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中心静脉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多重耐药(MDR)菌株感染6例。与非MDR组相比较,MDR组患者入院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和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显著升高,入住ICU时间显著延长,入院至血培养阳性前接受2类或2类以上抗菌药物治疗比率显著升高,血培养阳性后的适当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率显著降低;两组Charlson评分、临床表现、抽取血培养时的APACHEⅡ评分与SOFA评分、住院病死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该菌MDR菌株感染患者入院时病情多重于非MDR感染者,两者临床表现相似,应积极行病原学检查,尽早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花都区人民医院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方法 对2008~2010年住院患者细菌培养鉴定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732例,其中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98例(13.6%),2008年18例(12.3%),2009年48例(15.6%),2010年32例(11.5%),2009年感染达高峰.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以痰标本为主,高达96.9%;感染科室则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结论 该院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严重,医院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科室医院感染工作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影响念珠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2-2013-0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8例住院患者的念珠菌血流感染的病历资料。根据出院时的预后分为死亡组(16例)和存活组(32例),收集人口学资料、入住单元、基础疾病、有创操作、血培养菌株及耐药性、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念珠菌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同时通过比较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的差别,分析念珠菌血流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特点与变化。结果:48例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中白色念珠菌14例(29.2%),非白色念珠菌34例(70.8%)。APACHEⅡ评分(OR 1.140,95%CI 1.016~1.279,P0.05)与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OR 25.565,95%CI 2.388~273.695,P0.01)是念珠菌血流感染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结论:念珠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非白色念珠菌为主,尤其是光滑念珠菌,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入院时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ALB)低于25g/L是念珠菌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相关依据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及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798株,其中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217株,分离率为27.2%;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71.9%,感染患者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占52.1%;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10.1%),其次为庆大霉素(29.5%),其余耐药率均超过45.0%;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住院时间超过2周、使用抗菌药物超过2周、使用过碳青霉烯类、糖尿病、入住ICU、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昏迷等是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针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预防及控制耐药菌株在医院内流行。  相似文献   

7.
李霖  黄文治  乔甫 《华西医学》2023,(3):352-357
目的 探究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PA-BSI)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2021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RPA-BSI患者与碳青霉烯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carbapenem-sensitiv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loodstream infection, CSPA-BSI)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CRPA-BS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53例CRPA-BSI患者和175例CSPA-BSI患者,根据年龄校正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aCCI)将患者进行1∶1匹配以控制混杂因素。在aCCI相近时,CRPA-BSI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CSPA-BSI患者[41.5%vs. 18.9%;相对危险度=2.20...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13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85例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94例碳青霉烯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结果 CRPA感染组在神经外科(40.0%)和ICU(22.4%)的占比显著高于CSPA感染组(16.0%和9.6%);CRPA感染组原发疾病主要为脑外伤(30.6%)和脑血管意外(21.2%),显著高于CSPA感染组的11.7%和8.5%;CRPA感染组患者的发热、意识状态改变及严重低蛋白血症占比明显高于CSPA感染组;CRPA感染组39例(45.9%)存在复数菌感染,高于CSPA感染组的23例(24.5%);CRPA感染组抗菌药物治疗有效者38例(44.7%),低于CSPA感染组的74例(78.7%);CRPA感染组病情恶化47例(55.3%),包括死亡14例(16.5%)显著高于CSPA感染组的20例(21.3%)和1例(1.1%)。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临床感染CRPA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先前应用碳青霉烯类、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鼻饲管和机械通气。结论 CRPA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但治疗困难,预后更差,其控制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针对危险因素做好医院感染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耐药性特点。方法检测临床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42例肺部感染患者的药物敏感性,结合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因素和耐药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组中老年患者占59.52%;药物敏感试验显示有多重耐药性,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的耐药率〉97%,对多黏菌素E、阿米卡星的敏感率〉90%;年龄、基础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侵人性操作及应用广谱抗生素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危险因素有关,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等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咳痰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生长了铜绿假单胞菌的咳痰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白细胞与上皮细胞的数量,是否存在白细胞吞噬或伴行G-杆菌现象,同时了解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最终以依据药敏用药的疗效判断铜绿假单胞菌是病原菌还是定植菌.结果 共分离123株铜绿假单胞菌.病原菌53株(43%,53,123),共同特征为患者呼吸道感染症状明显,痰涂片镜检示合格标本,且见WBC吞噬或伴行大量G-杆菌现象.定植菌70例(57%,70/T23):其中病原菌导向错误报告21例(17%,21/123),患者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治疗无效,真正的病原菌为镜检所见WBC吞噬或伴行的其它病原体;临床不认可的报告30例(24.4%,30/123),患者为感染基本治愈后的复查,所生长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认为是污染或是其它原因所致;难以确定的报告19例(15.6%,19/123),痰涂片证实标本合格.G-杆菌极少或未见,生长少量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痰中培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仅43%为病原菌.在合格标本中,93株铜绿假单胞菌有21株为病原菌导向错误报告,19株为难以确定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咳痰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生长了铜绿假单胞菌的咳痰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白细胞与上皮细胞的数量,是否存在白细胞吞噬或伴行G-杆菌现象,同时了解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最终以依据药敏用药的疗效判断铜绿假单胞菌是病原菌还是定植菌。结果共分离123株铜绿假单胞菌。病原菌53株(43%,53/123),共同特征为患者呼吸道感染症状明显,痰涂片镜检示合格标本,且见WBC吞噬或伴行大量G-杆菌现象。定植菌70例(57%,70/T23):其中病原菌导向错误报告21例(17%,21/123),患者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治疗无效,真正的病原菌为镜检所见WBC吞噬或伴行的其它病原体;临床不认可的报告30例(24.4%,30/123),患者为感染基本治愈后的复查,所生长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认为是污染或是其它原因所致;难以确定的报告19例(15.6%,19/123),痰涂片证实标本合格,G-杆菌极少或未见,生长少量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痰中培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仅43%为病原菌。在合格标本中,93株铜绿假单胞菌有21株为病原菌导向错误报告,19株为难以确定的报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构成。方法:收集脑外伤患者83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的病死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分析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分析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肺部的病原学构成。结果:并发肺部感染组患者病死率87.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96.8%,显著高于未并发肺部感染患者(P0.01);机械通气和APACHEⅢ评分是重症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铜绿假单胞菌(25.8%)、克雷伯菌属(19.4%)和金葡菌(16.1%)是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最常见病原体,其中非发酵菌是出现多重耐药的最常见病原体。结论:脑外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会明显增加患者病死率,高APACHEⅢ评分和机械通气是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和金葡菌是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最常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入选57例患者,男34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55.8±17.7)岁,死亡13例,病死率22.8%.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医院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与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162例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以微量稀释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多有医院感染(80.9%)、老年(90.7%)、有基础疾病(92.6%)、低蛋白血症(59.9%)、CD4<35%(69.6%)、留置体内导管(26.5%)、使用广谱抗生素(79.0%)和糖皮质激素(44.4%)的特点.药敏试验结果提示该菌呈多重耐药,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较敏感,敏感率在75%以上.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年龄大,多有基础疾病,医院感染多,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以病原学为主,根据药敏试验并联合应用抗生素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医医院住院患者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耐药状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送检的感染类标本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先后分离的药敏试验结果一致的重复菌株。依据预后不同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详细记录临床资料、检验结果,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132例患者中好转101例,死亡31例,以脑病科患者居多,以痰液(咽拭子)标本检出率最高,占39.39%;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几乎完全耐药,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机械通气史、留置导管装置史、初始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能是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有机械通气史、有留置导管装置史、初始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能是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基因芯片对临床标本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快速检测。方法结合临床检验经验,抽取98例临床标本,其中78例常规细菌培养鉴定疑似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0例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质控菌株(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用研究制备出铜绿假单胞菌筛查的基因芯片进行测定,同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符合率为100%,基因芯片检测的标本需要量少,检验时间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结论针对细菌培养的临床标本特点,采用高效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院内获得性肺炎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基础病是血液病18例(30%),脑血管病9例(15%);临床症状中发热占96.7%,咳嗽占63.3%;痰培养阳性率95.0%,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两个主要致病菌,药敏试验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增加,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人死亡率为58.1%,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为48.4%,混合感染为67.7%.结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人基础病多,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率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因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外排泵机制和外膜蛋白通透性改变等多种耐药机制导致抗感染药物对其所致感染疗效欠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常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所致严重感染患者,为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及减少住院天数,Lodise等根据PK/PD原理采用Monte Carlo方法制定出优化的给药方案,即采用延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滴注时间(3.375gq8h4h滴注)的给药方法,使fT>MIC达到给药间期的60%~70%时,以期获得最佳细菌学疗效。入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194例,其中92例患者为采用3.375g q4h或q6h30min滴注(常规给药方法组),102例患者为采用3.375g q8h4h滴注(延长滴注时间组)。采用分类与回归分析患者获细菌培养后14d病死率及住院时间。上述2组抗菌治疗天数均为8.4d,所有基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是预测患者获细菌培养阳性后14d病死率最重要的因素。常规给药方法组和延长滴注时间组14d的病死率分别为21.5%及5.2%(P<0.01),采样后生存14d以上患者中,APACH...  相似文献   

19.
向东明  周矗 《实用医学杂志》2012,(11):1869-1871
目的:研究外科ICU获得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ICU98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98例患者中29例死亡,病死率29.6%;经过对生存组和死亡组各项特征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流感染时死亡组和生存组在年龄>65岁(62.0%与19.3%)、昏迷(65.5%与33.3%)、APACHEⅡ评分大于18分(79.3%与13.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大于8分(65.5%与21.7%)、深静脉置管时间>5d患者(100%与55.1%)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感染时年龄>65岁、昏迷、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深静脉置管时间大于5d是影响血流感染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江苏省某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中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及耐药现状,并分析ICU医院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ICU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多重耐药菌的病原谱及其耐药情况。根据预后将医院感染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ICU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42例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173例(71.49%),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2019—2021年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并逐年增高,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占比亦逐年增高。242例患者中,生存157例(占64.88%),死亡85例(占35.12%);单因素分析显示,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和胱抑素C、血肌酐水平升高,前白蛋白水平降低,伴有休克、深静脉置管、有创机械通气时间>7 d者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