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8年6月报道】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疾病的相关性:一项回顾性研究(作者Xu MY等)目前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多种疾病相关,但与胆囊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尚不清楚。这项研究主要是为了阐明胆囊疾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及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同时探索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胆结石、胆囊炎和胆囊息肉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肝螺杆菌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螺杆菌,其形态学与生化特征、组化性状、核苷酸序列、致病性等方面均与现已知的螺杆菌不同。它可引起某些种系鼠的肝炎、胆囊炎,并与肝癌有关,其病理变化与人类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理过程相似,这可能会给我们提供一种更接近于人类肝炎向肝癌自然进展的研究模型。人类是否存在肝螺杆菌,它与人类肝炎、肝癌的关系如何,这是人们十分感兴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肝螺杆菌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螺杆菌,其形态学与生化特征、组化性状、核苷酸序列、致病性等方面均与现已知的螺杆菌不同。它可引起某些种系鼠的肝炎、胆囊炎,并与肝癌有关,其病理变化与人类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理过程相似,这可能会给我们提供一种更接近于人类肝炎向肝癌自然进展的研究模型。人类是否存在肝螺杆茵,它与人类肝炎、肝癌的关系如何,这是人们十分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胆囊结石、胆囊炎和胆囊息肉的关联性,探讨根除Hp在预防胆囊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06~2018-12在该院以腹部不适症状就诊并行Hp尿素酶抗体检测的临床病例资料962例。分析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生与Hp感染的关联性,以及不同Hp感染情况下相关胆囊疾病的临床特征。结果 Hp阳性组433例,Hp阴性组529例,Hp感染率为45.01%(433/962)。Hp阳性组的平均年龄、患胆囊结石及胆囊炎的人数比例大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囊结石患者中,Hp阳性者的总胆固醇水平高于H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囊炎患者中,Hp阳性者平均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于H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石性胆囊炎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行胆囊切除术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92例,年龄(49.53±11.96)岁,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记录术前13C呼气试验、术后胆汁和胆囊黏膜Hp DNA及磷脂酶A2(PLA2)活性、胆囊壁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mRNA表达相对量、胃上皮化生率和胆囊排空率,同时,选取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3例为对照组,年龄(50.15±12.32)岁;比较各组患者相关参数异同。结果结石性胆囊炎组患者13C呼气试验、胆囊黏膜和胆汁Hp DNA检测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患者胆汁及胆囊黏膜PLA2活性和胃上皮化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胆囊壁CCK-A受体mRNA表达相对量和胆囊排空率明显低于Hp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结石性胆囊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作用机制涉及多种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石性胆囊炎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行胆囊切除术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92例,年龄( 49.53±11.96)岁,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记录术前13C呼气试验、术后胆汁和胆囊黏膜HpDNA及磷脂酶A2( PLA2)活性、胆囊壁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mRNA表达相对量、胃上皮化生率和胆囊排空率,同时,选取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3例为对照组,年龄(50.15±12.32)岁;比较各组患者相关参数异同.结果 结石性胆囊炎组患者13C呼气试验、胆囊黏膜和胆汁Hp DNA检测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患者胆汁及胆囊黏膜PLA2 活性和胃上皮化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胆囊壁CCK-A受体mRNA表达相对量和胆囊排空率明显低于Hp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结石性胆囊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作用机制涉及多种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石性胆囊炎及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胆囊切除术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32例,年龄22 ~76[平均(48.60±12.36)]岁,根据是否发生PCS将患者分为PCS组和非PCS组,采用Giemsa染色、HP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法检测胆囊黏膜HP感染情况,观察胆汁HP IgG和HP PCR结果.同时,选取同期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3例为对照组,年龄25 ~79[平均(49.50±12.62)]岁,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的异同,以及PCS组和非PCS组患者之间参数异同.结果 结石性胆囊炎组患者胆囊黏膜Giemsa染色、胆囊黏膜HP免疫组化和HP PCR、胆汁HP IgG和胆汁HP PCR方法检测HP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S组患者胆囊黏膜Giemsa染色、胆囊黏膜HP免疫组化和HP PCR、胆汁HP IgG和胆汁HP PCR方法检测HP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PCS组(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结石性胆囊炎形成和其胆囊切除术后PCS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年来,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但这种细菌的传播方式仍不明。幽门螺杆菌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细菌。发达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总发病率约50%,而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就更高。了解其传播方式对于控制感染至关重要。本文就现今有关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流行病学及可能的途径作一回顾。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幽门螺杆菌6S RNA基因敲除菌株,研究6S RNA敲除后对细菌生长及细胞毒力的影响。方法 以幽门螺杆菌6S RNA基因为靶基因,构建6S RNA敲除质粒;利用电转法转化幽门螺杆菌,利用同源重组机制构建6S RNA敲除菌株;分析6S RNA敲除对细菌生长及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幽门螺杆菌6S RNA基因敲除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敲除菌株的生长方式显著改变,对GES-1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毒性显著降低。结论 6S RNA具有调控幽门螺杆菌生长及毒力相关因子的功能,为幽门螺杆菌生物学功能及转录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肝肠源性螺杆菌是否存在于肝细胞癌患者的胆汁内,探讨此菌与肝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4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及24例结肠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胆汁标本。使用特定16SrRNA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DNA测序检测胆汁标本中的螺杆菌属及肝螺杆菌特异性16SrRNA,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胆汁标本中的肝螺杆菌抗体。结果 4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胆汁标本中有12例(25.5%)检测出肝螺杆菌特异性16SrRNA,15例(31.9%)检测出抗肝螺杆菌抗体;24例结肠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胆汁标本中只有1例(4.2%)检测出肝螺杆菌特异性16SrRNA基因,3例(12.5%)检测出抗肝螺杆菌抗体(P<0.05)。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可检测出肝螺杆菌,这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们发现老年脂肪肝合并胆囊炎的患者人数日趋增多,为此我们观察了部分脂肪肝胆囊炎和无脂肪肝胆囊炎患者的餐饮中含脂质成份,并初步探讨脂肪肝并发胆囊炎可能的发病机制。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排除肝炎、糖尿病、药物等致病因素。随机收集6 0例脂肪肝并发胆囊炎患者和6 0例无脂肪肝胆囊炎患者,年龄5 5~75岁,观察脂餐结果及饮食习惯和胃炎发病情况。脂肪肝诊断按超声诊断标准,肝脏前场回声增强细密,后场衰减,并排除局灶型脂肪肝。胆囊炎诊断标准为胆囊壁3~5 mm,并排除胆囊及胆管有梗阻病因存在。胃炎由上消化道钡透证实。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电子胃镜检查及^13C呼气试验(^13C-UBT)检测,以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相应的胃镜表现,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肠道病变提供确切的临床诊断依据。方法对73例有腹痛症状的患儿进行^13C呼气试验(^13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行电子胃镜检查,观察胃镜下胃肠黏膜病变情况,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黏膜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阳性率为43.84%;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学龄期组阳性率高于学龄前组。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肠黏膜病变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比最高,其次为结节性胃炎。结论^13C-UBT及胃镜检查应用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肠道黏膜病变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及多种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冠心病组 (10 1例 )和非冠心病组 (5 3例 )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 ,确诊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法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两组白细胞介素 6及内皮素 1,同时测定冠心病组血糖、血脂。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4 5 .5 %比 2 8.3% ,P <0 .0 5 ) ;冠心病组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血浆内皮素 1水平明显高于非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P <0 .0 5 ) ;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脂、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年龄、性别、饮酒史以及冠心病家族史无关。结论 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与冠心病有关 ,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 ,可能是其导致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湖南省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学术会议定于2005—10中旬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现将征文通知公布如下: 1内容文章内容包括: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及其他传播途径、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理及其分子机制、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幽门螺杆菌与胃肠道外疾病、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研究进展、幽门螺杆菌诊治进展、幽门螺杆菌耐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湖南省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学术会议定于2005—10中旬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现将征文通知公布如下:1内容文章内容包括: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及其他传播途径、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理及其分子机制、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幽门螺杆菌与胃肠道外疾病、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研究进展、幽门螺杆菌诊治进展、幽门螺杆菌耐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是否可导致菌血症。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 0例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的外周血和胃黏膜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DNA检测,并对胃黏膜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结果 在2 0个病例中,9例胃黏膜组织分离培养出了幽门螺杆菌,15例胃黏膜组织PCR扩增出幽门螺杆菌DNA ;2 0份外周血标本中有3份PCR扩增出幽门螺杆菌DNA ,其16SrRNA、cagA基因为阳性,该3例患者的胃黏膜组织也扩增出了幽门螺杆菌DNA ,并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结论 幽门螺杆菌不仅存在于胃黏膜组织中,也可存在于血液中,提示幽门螺杆菌可引起菌血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的内镜表现、相关病因及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胃镜检查确诊的206例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6例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患者的病因有手术史49例(毕I式46例,毕II式3例)占23.79%,合并胆囊疾患60例(胆囊切除术后32例,胆结石18例,慢性胆囊炎10例)占29.13%,不明原因97例占47.09%,H.pylori阳性者90例,阳性率43.69%。内镜以胃黏膜充血为主伴有不同程度胆汁附着。结论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呈逐年增高趋势,胆囊疾患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是主要病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ylori阳性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994年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发生的Ⅰ类致癌因子,胃癌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率。中国是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国家,同时也是胃癌高发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是一个临床问题,更是一个公共卫生层面的健康管理大问题,本共识的制定对我国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防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诊断虽易 ,但治疗尚不理想。清开灵冲剂目前多用于湿热型肝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病 ,根据其药物组成 ,中医辨证论治及异病同治的原则 ,参考现代药理研究 ,认为其适合于胆囊炎的治疗 ,尤其对湿热型胆囊炎更为恰当 (多见于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 )。为此 ,我们对清开灵冲剂治疗胆囊炎进行了系列临床和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 ,清开灵冲剂具有抑菌、消炎、解热、镇痛、解痉、利胆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胆囊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分析了生长抑素对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临床预后及超声表现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62例老年急性化脓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