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17世纪下半叶起,西欧相继出现了柏林皇家医学会、巴黎外科学会、爱丁堡和伦敦医学会等医学团体,它们通过举办会议,编辑期刊,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欧洲医学的进步.19世纪末期,西方在华医学传教士为了更好地进行医学传教及医学教育工作,借鉴西方的医学社团制度,成立了"中国博医会"."博医会"致力从事医学名词的统一与标准化、教会医院...  相似文献   

2.
医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对信息传播、文献编纂和检索以及学术交流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医学界历来重视这项工作,中华医学会在第一次大会时就设立了“名词部”,年年都举行医学名词审定会议,1957年出版了《医学名词汇编》。  相似文献   

3.
医源性疾病是泛指由于医生处理不当对人体造成的损害而引起的各种不良后果。医源性疾病是一个很早即已出现的医学名词,说明古代医生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个事实。自从人类有了医疗活动,就有了医源性疾病,它是与医疗本身相生相伴的事物。在清代名医程国彭所著的《医学心悟》...  相似文献   

4.
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原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审定公布的医学名词 ,已出版了 1~ 6册 ,包括 3 3个医学分支学科的基本名词 1 5 1 3 5条。即将出版的有 7~ 8册 ,准备陆续审定公布出版的有 9~ 1 2册。公布的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使用的医学规范词。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每册的前面都写有前言和编排说明 ,介绍本册各学科基本名词的收集、审定、征求意见以及名词的协调统一工作的过程。这些过程每册都有自己的特点 ,但有一点是每册都要遵循的 ,就是以外国科学家姓氏命名的名词 ,根据“名从主人…  相似文献   

5.
医学名词的统一规范使用在医学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中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对医学期刊及稿件中不规范使用医学名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应提高作者、编辑对规范使用医学名词的重视程度,掌握规范医学名词查询途径,加强医学名词宣传推广,进一步做到用词准确、规范。  相似文献   

6.
早期中医西译者的翻译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谈到中医在西方的早期翻译与传播时 ,人们总习惯将其归功于传教士们的努力。其实真正将中医作为一门医学并有意识、系统地向西方传播和翻译的并不是传教士 ,而是当时随西方殖民者来到亚洲淘金的一些西方医生、植物学家和药物学家。所以 ,当我们回顾中医在西方的早期翻译时 ,就不能不谈一谈 17世纪游历亚洲的几个西方医生。他们是丹麦人旁特 (DaneJacobBondt)、荷兰人瑞尼 (W .TenRhi jne)、布绍夫 (H .Bushof)和甘弗 (E .Kaempfer)等。这些医生均非翻译家 ,也从未研究过翻译 ,就是在向西方传播中医的时候 ,他们似乎也并未探讨过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7.
晚清中国医学统计活动基本经历了3个阶段.最初是传教士医生的个人行为.早在16世纪,西方国家即开始注意收集有关中国的相关资料,包含医疗和公共健康信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来华传教士增多,从事医学信息收集与统计的医生也渐次增多,但比较零散.自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列强窃取了满清政府的海关控制权,在其主导下,中国的医学统计开始了制度化的过程,内容、方法、时间等都有了明显的改进;进入20世纪之后,卫生的现代性成为衡量国家是否具备自主管理资格的标尺,医学统计成为清政府的需求,从而建立了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在这一过程中,依据参与主体的不同,进行的目的也会有所差异,但从影响上来看,医学统计活动促进了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并有利于医学科学研究以及中国现代卫生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社区医学在国外亦称家庭医学、它是以个人为对象、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整体医疗服务体系。社区医生泛旨在社区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各层次)。在我国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工作的乡村医师和乡村医生,还有相当数量的厂矿医院和学校医生均属社区医生。目前我国社区医生占我国卫生技  相似文献   

9.
医学名词并非上层建筑,而属于自然科学和语言范畴之内。十年浩劫中,“左”的思想也影响到医学领域,有人认为医学名词都要用中国名称才算爱国,这实际上是“左”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的反映,致使医学名词出现十分混乱的现象。在全面改革中,对此问题有必要提出,以引起重视。各种专业会议,应就本专业的名词混乱情况进行研究,统一认识,统一名词,以肃清“左”的影响,有利于内外交流,有利于“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从1714年开始,俄罗斯正式向中国派遣东正教传教团,至1917年最后一届传教团撤离中国,共有18届来华传教团。这些传教士的在华工作除了传教之外,还积极翻译中俄著作,编纂工具书,研究中国学问。有些成员在中国不以传教活动为主,而是胡作非为,生活挥霍无拘,影响恶劣,甚至参与了情报搜集和侵华活动,尤以1840-1860年间最为严重。除了传教士以外,一些俄罗斯医生也自1715年起应康熙帝之邀被派往中国,在1820年以前,共有3名医生先后来华。从1820年起,俄罗斯定期向中国派遣医生,随传教团同行,前后共5位。这些在华医生在治病之余,还为中西方医学的交流和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他们还采集和研究中国的生物资源(主要是植物和药材),并参与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1.
从明朝末年开始,西方医学逐渐传入中国,最初由于习惯于传统中医治疗保健方式与对传教士不法行为的仇视心理影响,中国人对西医并不认同,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随着西医优长的显示,中国人从切身医疗实践中感受到了西医的疗效,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西医逐渐地被中国人接受和认同并在中国传播开来.西医在中国由抵触到认同的过程实质上是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16世纪中叶,西医学以天主教传教士为媒介,相继传入中日两国,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差异,西医在两国的传播方式显著不同.在中国,西医的传播是先重理论,后趋实用;而在日本,西医的传播则以临床治疗为肇始,从技术上升到学理.因而,中日两国对西医学知识及医学体制的认识、移植和本土化也明显不同.日本本土西医群体的产生早于中国,其吸纳态度也较为积极主动,并且很快建立了国家医疗卫生体制.中国的相应情况明显落后于日本,并一度效法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16世纪中叶,西医学以天主教传教士为媒介,相继传入中日两国,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差异,西医在两国的传播方式显著不同.在中国,西医的传播是先重理论,后趋实用;而在日本,西医的传播则以临床治疗为肇始,从技术上升到学理.因而,中日两国对西医学知识及医学体制的认识、移植和本土化也明显不同.日本本土西医群体的产生早于中国,其吸纳态度也较为积极主动,并且很快建立了国家医疗卫生体制.中国的相应情况明显落后于日本,并一度效法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16世纪中叶,西医学以天主教传教士为媒介,相继传入中日两国,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差异,西医在两国的传播方式显著不同.在中国,西医的传播是先重理论,后趋实用;而在日本,西医的传播则以临床治疗为肇始,从技术上升到学理.因而,中日两国对西医学知识及医学体制的认识、移植和本土化也明显不同.日本本土西医群体的产生早于中国,其吸纳态度也较为积极主动,并且很快建立了国家医疗卫生体制.中国的相应情况明显落后于日本,并一度效法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中叶,西医学以天主教传教士为媒介,相继传入中日两国,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差异,西医在两国的传播方式显著不同.在中国,西医的传播是先重理论,后趋实用;而在日本,西医的传播则以临床治疗为肇始,从技术上升到学理.因而,中日两国对西医学知识及医学体制的认识、移植和本土化也明显不同.日本本土西医群体的产生早于中国,其吸纳态度也较为积极主动,并且很快建立了国家医疗卫生体制.中国的相应情况明显落后于日本,并一度效法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中叶,西医学以天主教传教士为媒介,相继传入中日两国,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差异,西医在两国的传播方式显著不同.在中国,西医的传播是先重理论,后趋实用;而在日本,西医的传播则以临床治疗为肇始,从技术上升到学理.因而,中日两国对西医学知识及医学体制的认识、移植和本土化也明显不同.日本本土西医群体的产生早于中国,其吸纳态度也较为积极主动,并且很快建立了国家医疗卫生体制.中国的相应情况明显落后于日本,并一度效法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16世纪中叶,西医学以天主教传教士为媒介,相继传入中日两国,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差异,西医在两国的传播方式显著不同.在中国,西医的传播是先重理论,后趋实用;而在日本,西医的传播则以临床治疗为肇始,从技术上升到学理.因而,中日两国对西医学知识及医学体制的认识、移植和本土化也明显不同.日本本土西医群体的产生早于中国,其吸纳态度也较为积极主动,并且很快建立了国家医疗卫生体制.中国的相应情况明显落后于日本,并一度效法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16世纪中叶,西医学以天主教传教士为媒介,相继传人中日两国,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差异,西医在两国的传播方式显著不同。在中国,西医的传播是先重理论,后趋实用;而在日本,西医的传播则以临床治疗为肇始,从技术上升到学理。因而,中日两国对西医学知识及医学体制的认识、移植和本土化也明显不同。日本本土西医群体的产生早于中国,其吸纳态度也较为积极主动,并且很快建立了国家医疗卫生体制。中国的相应情况明显落后于日本,并一度效法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9.
16世纪中叶,西医学以天主教传教士为媒介,相继传入中日两国,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差异,西医在两国的传播方式显著不同.在中国,西医的传播是先重理论,后趋实用;而在日本,西医的传播则以临床治疗为肇始,从技术上升到学理.因而,中日两国对西医学知识及医学体制的认识、移植和本土化也明显不同.日本本土西医群体的产生早于中国,其吸纳态度也较为积极主动,并且很快建立了国家医疗卫生体制.中国的相应情况明显落后于日本,并一度效法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