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草经集注》首次对《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中所载的美容中药进行了注释,便于认识和临床应用。从品种、产地、修治、植物形态、中药形态、质量鉴别、扩大应用、使用方法及注意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初步探讨了《本草经集注》对中医药美容所起的承前启后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吴普本草》、《证类本草》所载“神农药性”勘比分析,揭示出中国本草文献上几个问题。一、《证类本草》“本经药”的药性是不全的,缺少“有毒、无毒”内容。二、古代《本草经》不是一种本子,而是多种本子。其载药数不仅有365种,还有595、441、319种。三、所谓“本经药”、“别录药”也不是固定的,有些药在某些《本草经》中,定为“本经药”,但在《证类本草》类中又定为“别录药”。  相似文献   

3.
《本草经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是陶弘景在《本草经》基础上注的。陶氏所据的《本草经》是一种《本草经》,还是多种《本草经》。从陶氏《集注》序录看,陶作《集注》是据多种同名异书《本草经》注释的。并将多种同名异书中文字糅合为一体,收入《集注》中,用朱字书写,定为“本  相似文献   

4.
古本《本草经》佚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本(本草经).是古人托名神农所著(神农本草经)的简称。当时托名的不止一家,后因战乱损失,只剩下四卷本。梁·陶弘景序云:“汉献迁徙,晋怀奔迸,文籍焚靡,干不遗一,今之所存.有此四卷,是其(本经)。”四卷本(本草经)经过魏、晋名医增补,形成多种(本草经),它frJ在收载药物数目、三品分类、自然属性分类、药性寒热,主治内容多寡,均各不相同。陶弘景将诸家(本草经),统称之为“诸经”。在‘’诸经”中,四卷本(本草经)是最古的本子,其余都是名医增补的本子。陶弘景作(本草经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时,采用“苞…  相似文献   

5.
(四)《名医别录》的特点 (1)本书收录名医增录的药物,其中有很多药在古代文献中,是与《本草经》药物共存的,并无《本经》和《别录》的区分。前面讲过,古代《神农本草经》有很多种同名异书的本子。今日所讲的《神农本草经》,是指陶弘景选定载药365种的本子。其余的本子,包含有名医增录的资料,陶氏对这些资料,称之为《名医  相似文献   

6.
现行《神农本草经》的经文来源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神农本草经》的经文来源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尚志钧(中医文献研究室)明清以来国内外各家所辑的《神农本草经》文,皆出于《证类本草》白字,该白字来源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朱字,此等朱字即是陶弘景将当时流行多种《本草经》文字糅合而成。何以见得《证类...  相似文献   

7.
《本草经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是梁代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草经》)为基础,加上魏晋名医记录,进行注释的资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南京市)人,生于刘宋元嘉29年(公元452年),卒于梁大同2年(536年)。陶氏生平著述极多,大部份属于道家的。医学著作亦有若干种,如《补阙肘后百一方》3卷,《效验方》5卷,《太清草木集要》2卷,《陶隐居本草》10卷,《本草经集注》7卷等。  相似文献   

8.
梁陶隐居序云:“汉献(公元190~220年)迁徙,晋怀(公元307~312年)奔迸,文籍。焚糜,千不遗一,今之所存,有此四卷,是其本经”。由此可知陶弘景所作《本草经集注》依据的是经过战乱后幸存的四卷本《本草经》。从陶本中还可看出,在汉献迁徙之前,和四卷本《本草经》相类似的《本草经》可能还有,只因战乱而遭损失。这些损失的《本草经》,多数是托名之作。所托的名字,都是先秦人物,如神农、黄帝、歧伯、雷公、扁鹊、子仪等。这可从《吴普本草》及汉代郑康成注《周礼》证实之。孙星衍辑《神农本草经》序云:“自梁以前,神农、黄帝…  相似文献   

9.
中药木香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通过考察多种本草文献,发现《神农本草经》中的木香可能不是现代菊科木香类植物,而是沉香,因为从形态、气味、功效等方面综合判断,沉香与《本神农草经》中的木香相吻合。《神农本草经》中只有“木香”,而无“沉香”,陶弘景将“木香”与“沉香”一并记载于《名医别录》中,为后人的误识埋下了伏笔。自《唐本草》始认为“木香”主要为菊科的木香类草本植物,这种认识一直影响至今。马兜铃科藤本青木香在《唐本草》和《本草图经》等本草著作的“木香”条中均有记载,但不做“木香”药用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北齐徐之才撰有《雷公药对》,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引有《药对》。但徐之才死于武平三年(572),而陶氏在500年已完成《集注》。据考证,《纲目》所引“之才曰”资料,是徐之才《雷公药对》中古老的内容,并非徐氏修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新修本草》由唐·苏敬等在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药 730种的基础上 ,增加 114种编纂而成 ,其总数应为 84 4种。但《医心方》收载《新修本草》药物目录记其总数为 85 0种 ,比 84 4种多出6种。所多的原因 ,即由于《新修本草》对 84 4种药物中进行合并和分条所致。将具体合并、分条的资料一一予以查出 ,并加以说明 ,可以证实《新修本章》药物总数 ,并非用《本草经集注》730种 ,和《新修本草》新增 114种相加而成。  相似文献   

12.
“鼠扑”之名,出唐*王焘《外台秘要》引《深师方》,《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在沿袭写刻过程中,有的误作“鼠仆”,与《素问*刺禁论》表示症状、《针灸甲乙经》表示部位的“鼠仆”混淆。经考证,“鼠扑”系“鼠朴”之讹,亦作“鼠璞”,为未经腊制的鼠肉,可外用或内服,是古代治金疮脓肿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名医类案》内科病外治疗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医类案》中对内科病运用外治疗法的病案达78例,所用外治法有19种,涉及的内科病种达41种,使用外治法的医家计40人。在运用外治疗法时,亦体现出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色.根据具体病证施“正治”、“反治”之法,同时给药途径也是多种多样,说明了古代医家对内病外治疗法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窦太师针经》为元代针灸古籍,现存清代及民国两种抄本。清代抄本题作“秘抄杨氏家传针经图”,民国抄本与“玉龙歌”合抄,题作“玉龙歌”。经考证,这两种抄本确系《窦太师针经》的不同传本,但确切书名尚无定论。其作者并非窦汉卿本人,当是窦氏传人整理,又经后人补注。其中清代抄本具有本文、附注、提行集注、眉批等多种构成。由于《窦太师针经》为甄权后又一次,也是唯一次对针灸腧穴基于临床实践的总结,因而极具文献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真朱与真珠的名称沿革与古今错乱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朱是丹砂之末,真珠是蚌珠。真朱和直珠原为二物,二者从基原到命原因,入药年代都不相同;但二者自古至今多有相混。从相近时代古代方中对同方的记载或用“真朱”或用“真珠”、可以看到古代相混已很严重。现代中药书籍中仍然有互相错乱的现象,应予以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6.
吴茱萸因产于吴地而取“吴”字,因果实外形而名“茱萸”,合称“吴茱萸”。此外,还有“薮、檄、莱、横、越椒、荥”等名称,每一名称的得名原因均不相同。如因炮制及用于祭祀,名“菠”;因根皮有杀虫作用,名“檄”。至唐《新修本草》,吴茱萸的名称统一为“吴茱萸”。因吴茱萸可食用,故又列“食茱萸”一条。至宋,由于食用茱萸风气的消逝,人们对“吴茱萸”与“食茱萸”关系的认识产生分歧。时至今日,“炅茱萸”已成为吴茱萸类药用类群的固定名称。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内经》提出的预防医学思想,运用"治未病"理论防治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是符合当前重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战略要求。在貌似"无症可辨"的状态下,并非"无证可辨"。因此,在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成为现代糖尿病主要致残、致死原因的今天,从"治未病"角度来确定对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诊疗方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黎佩兰《时症良方释疑》的学术成就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症良方释疑》为清末广东高要人黎佩兰所撰,是继《鼠疫汇编》后地域最相邻,时间最相近,学术传承最直接的一部岭南鼠疫专著。其内容包括:黄兴鄂序、良方释疑目录、鼠疫方释疑(实为黎佩兰自序)、辨症、治法、方药、加减法、论买药、服药法、居处衣服饮食、思患预防、医案等部分。此书结构严谨,言简意赅,医案详实,经验丰富,辨治博采众法,内外合治,专病专治,早用重用,审时度势,胆大心细。  相似文献   

19.
在头痛的治疗中,历代医家均重视"风"在本病中的作用,"风药"禀赋"风"的特性,具有"升散、透、窜、通、燥、动"的特点,因此"风药"在治疗头痛中为必要之药。"风药"治疗头痛的作用有祛除外风、平熄内风、引经、增效、开通玄府等,但"风药"味辛性燥,走窜力强,不宜久服,用量不宜大,且要注意配伍佐制,应用风药太过时,可以补益脾土,以防木旺克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