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小儿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之一,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8%~10%。NB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节的神经嵴细胞,主要由未分化的交感神经细胞组成。由于本病发病部位隐匿,恶性程度高,及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误诊情况,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0例NB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例NB患儿中,7例经术后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13例经B型超声、CT或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12例在早期诊断中曾被误诊。结论儿童NB早期较易误诊,诊断需结合多种手段,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石金  鲁洁  金雅琼 《肿瘤学杂志》2016,22(5):417-421
摘 要: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常见恶性肿瘤之一。MYCN基因扩增与NB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但MYCN基因作为NB临床诊断重要分子标志物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表明,与MYCN基因邻近的DEAD box 1基因(DDX1)在NB中存在与MYCN共扩增现象。DDX1蛋白是DEAD box家族中一员,目前研究显示其可能是一种依赖ATP的RNA解螺旋酶,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但DDX1基因对NB的作用尚不清楚,且DDX1与MYCN基因共扩增对NB患者预后影响也存在分歧。文章根据目前DDX1基因与NB研究进展,对DDX1与NB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施诚仁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5):1008-1009,1013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中最常见的恶性实体瘤之一,<15岁儿童年发病率10.5/10万,日本、德国、加拿大经婴儿筛选过程可达到10万儿童中20.1的发生率。在儿童中神经母细胞瘤死亡率较高,引起了有关临床、基础研究人员的重视。病理学诊断是儿童NB确诊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除了作为诊断依据外,还可以按照分化情况结合年龄  相似文献   

5.
神经母细胞瘤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B)诊断、治疗与预后特点。方法:分析1994-1999年间收治小儿NB57例,以骨髓细胞形态学、X线、B超、CT及病理检查确诊。结果:57例男性39例,女性18例,各年龄段均可发病,5岁以下尤甚。临床以不规则发热、贫血、腹痛、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NB好发于腹部,其次为后纵隔。确诊后49例予Apec方案化疗,其后手术。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和X线检查是诊断X线检查是诊断NB的较好方法,B超、CT可提高肿瘤检出率。NB经确诊首次化疗效果明显,其后延期手术。血清LDH明显增高化疗敏感性差,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1864年Virchow提出神经母细胞瘤(NB)的神经起源是一种胶质瘤,1910年Wright办称其为NB,此后对NB起源及命名不再争论,并公认是一种发展迅速,很快致死,预后极差的小儿恶性肿瘤。1神经母细胞瘤治疗概况最早应用手术成功地切除肿瘤的是1916年StLouis的Bartlett,术后15年患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儿童多发性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 astoma ,NB)的临床特征及生物学行为,以期对这类肿瘤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1995年1 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 例多发性NB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随访。结果:共收治360 例NB患儿,其中多发NB仅7 例(1.9%)。 患儿平均年龄(19.4 ± 11.9)个月;原发部位胸腹多发3 例,双肾上腺多发4 例;临床分期4S 期4 例(57.1%),3 期2 例(28.6%),4 期1 例(14.3%)。 7 例共15个原发灶:14个手术完整切除;组织学预后良好型(favorable histology ,FH)12个(85.7%),组织学预后不良型(unfavorable histology,UH)2 个(14.3%);13个(92.9%)MYCN 基因无扩增。随访满3 年的5 例患儿,3 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rate ,OS)为100% 。结论:多发性NB极其罕见,具有初次诊断年龄较低、以4S 期为主、手术易完整切除的临床特征,肿瘤细胞分化较成熟、FH居多、少见MYCN 基因扩增等生物学行为。该病多数预后较好,应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国多中心应用CCCG-NB-2015共识方案诊治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期为改进NB诊疗工作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0年7月经统一规范的CCCG-NB-2015共识方案诊治的全国多中心500例NB患儿的临床和预后资料,通过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影响NB预后的关键因素;分别绘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在预测骨髓转移和复发的ROC曲线,明确NSE和LDH的临床价值;比对分析NB两种不同分期系统和危险度分组系统下患儿的预后差异,着重分析中危组人群的队列特征和预后结局。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共确定10个潜在的预后因子,分别为年龄、肿瘤原发部位、INPC分类、骨髓转移、MYCN状态、INSS分期、INRGSS分期、诊断时NSE、LDH水平和影像学定义的危险因素(image-defined risk factors,IDRFs),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  相似文献   

9.
神经母细胞瘤(NB)是一种儿童常见恶性肿瘤,其临床和组织学表现形式有很大变化。多数 NB 较易诊断,通过测定尿中的儿茶酚胺代谢物的水平、骨髓中恶性圆细胞的检查、X 线骨骼检查及用神经节细胞出现的常规组织病理作为判断标准。但有些 NB 以未分化小细胞形式出现很难诊断,尤其是对转移部位的活检.因这些 NB 很易与其他小圆细胞肿瘤相混淆,如  相似文献   

10.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起源于神经嵴,是儿童和婴儿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NB在组织分布、临床特征和病理分子生物学上有较大差异,部分低危NB患儿5年生存率约95%,但高危NB患儿生存率仅40%~50%。因此,对于复发和难治的NB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随着分子生物学进步,对NB的病理分子生物学特点认识进一步提高,出现了许多NB治疗方法和预后标志物,特别是许多用于治疗高危和复发、难治的NB靶向药物。本文对NB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和靶向药物的临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神经母细胞瘤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的常见肿瘤,预后差。本研究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1998年6月至2007年1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37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治疗疗效及不良预后因素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全组生存率,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并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7:1,中位年龄4岁;常见原发部位为腹膜后及肾上腺(78.4%)、纵隔(16.2%)、颈部(2.7%)、盆腔(2.7%);常见首发症状为发热(54.O%)、发现肿块(48.6%)、局部疼痛(45.9%);临床分期:Ⅱa期(5.锄)、1Ib期(2.7%)、Ⅲ期(24.3%)、Ⅳ期(67.6%);全组患者中19例行综合治疗.其中8例行手术+化疗+放疗,10例行手术+化疗,1例行化疗+放疗;全组1年、2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40%及11%。单因素分析显示,综合治疗、手术方式、放疗、化疗疗程数(≥7疗程)及血清LDH(〉800U/L)为影响预后的因素。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疗程数(〉/7疗程)及血清LDH(〉800U/L)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NB临床上应采取以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增加化疗疗程数可以提高NB患者总的生存率.并改善其预后:检测血清LDH对估计NB患者预后进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神经母细胞瘤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小儿常见的胚胎性交感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占儿童实体瘤的第二位,年发率为1~10/10万。其特点是恶性度高,进展快,易发生骨、骨髓及其他组织脏器等多部位转移,预后不良,且早期不易被发现,往往就诊时多数表现为肿瘤转移引起的症状,常易误诊。本文将我院儿科六年来收治的NB6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一种以高度异质性为特征的儿童恶性肿瘤,肿瘤细胞的干性是导致肿瘤内异质性的决定因素之一。NB细胞干性在其发生发展、治疗耐药、复发转移等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Ⅰ型NB细胞被认为是NB中的干性细胞亚群,近年来已有许多可能的NB干性细胞亚群标志物被提出。NB细胞的干性受到包括肿瘤微环境在内的多种因素调控,许多非编码RNA和信号通路也在NB细胞干性的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肿瘤细胞干性在NB中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神经母细胞瘤P-gp和MRP的表达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癌(neuroblastoma,NB)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例NB组织中P-gp和MRP的表达。结果:P-gp和MRP的阳性率分别为61.4%(43/70)和38.6%(27/70)。P-gp与MRP共表达阳性率为32.9%(23/70)。P-gp与MRP具有相关性(r=0.387,P=0.001)。年龄>1岁的NB P-gp和MRP的表达阳性率(72.3%,48.9%)均高于<1岁者(39.1%,17.4%),(P<0.05)。分化性NB P-gp和MRP表达(93.3%和86.7%),(P<0.05)。P-gp和MRP表达与性别和分期无关。年龄>1岁、有转移的NB、MRP阳性及P-gp与MRP共表达者中位生存期和2年累计生存率均降低,(P<0.05)。P-gp表达与生存期无关。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年龄有预后意义(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和P值分别为4.949、1.079-22.694和0.040)。结论:NB原发性耐药与P-gp和MRP共同作用有关,年龄、转移、MRP表达及P-gp与MRP共表达与NB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西方国家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为世界上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为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胃癌的症状元特异性,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属中晚期,预后很差。但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其预后甚好,绝大多数可以治愈,其5年生存率在90%以上。目前,胃癌的筛查仍是早期诊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在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日本,自6O年代以来应用X线系统进行胃癌筛查,使其死亡率明显下降。自80年代初我国学者对胃癌筛查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现就国外应用较多且比较可靠的评价方法进…  相似文献   

16.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儿童胚胎恶性肿瘤,表现为较强的生物学和临床异质性。基因组测序研究显示,NB具有较低的突变负荷和频发突变。NB表现为携带较多的基因组结构性变异,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临床上已将MYCN扩增和11q缺失等基因组结构性变异纳入风险分组中,但目前对于NB基因组结构性变异的了解与NB的生物学、临床复杂性仍存在差距。高通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研究者对NB基因组特征尤其是结构性变异特征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为探索NB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更加精细的风险分层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文就近年来NB的基因组结构性变异特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Aurora-A基因在NB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旨在发现新型、独立有效的预后标记物。方法:本院2005年-2009年20例NB冻存组织和2007年-2010年15例伴有骨髓转移的NB骨髓标本。另取10例节细胞神经瘤冻存组织作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I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Aurora-A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urora-A基因在10例节细胞神经瘤对照组中无表达,在35例NB标本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Aurora-A基因在低分期组中低表达(0.225±0.096),高分期组中高表达(0.659±0.079)(P〈0.01);Aurora-A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年龄有关,小于1岁者表达低(0.392±0.163),大于等于1岁者表达高(0.578±0.237)(P〈0.05);Aurora-A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Aurora-A基因在恶性NB中高表达,可能参与NB的恶性增殖;Aurora-A基因高表达患儿预后不良,可作为NB分子生物学预后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Aurora-A基因在NB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旨在发现新型、独立有效的预后标记物。方法:本院2005年-2009年20例NB冻存组织和2007年-2010年15例伴有骨髓转移的NB骨髓标本。另取10例节细胞神经瘤冻存组织作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I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Aurora-A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urora-A基因在10例节细胞神经瘤对照组中无表达,在35例NB标本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Aurora-A基因在低分期组中低表达(0.225±0.096),高分期组中高表达(0.659±0.079)(P<0.01);Aurora-A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年龄有关,小于1岁者表达低(0.392±0.163),大于等于1岁者表达高(0.578±0.237)(P<0.05);Aurora-A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Aurora-A基因在恶性NB中高表达,可能参与NB的恶性增殖;Aurora-A基因高表达患儿预后不良,可作为NB分子生物学预后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的放射治疗经历了不断的发展,确立了其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为了探索放疗在NB中的确切作用,有必要进行更多的前瞻性随机试验,以提供更多证据来指导制定最佳放疗方案。本文分析了NB的主要多机构前瞻性试验以及大型回顾性研究的证据,以确定当前的放疗标准和诸多争议;对放疗的适应证、辐射剂量分割、时间、靶区和治疗计划进行了回顾;总结了基于证据的共识,并讨论了有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20.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25例儿童NB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5例患者肿瘤位于腹膜后16例,后纵隔6例,后纵隔及腹部交感神经链2例,盆腔1例。病理组织学形态依据肿瘤分化程度不同而不同。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依次为NSE10/12例、S—1009/17例、CgA23/25例、Syn23/23例。[结论]NB好发于腹膜后、后纵隔的交感神经节.病理组织形态要与小圆细胞肿瘤相鉴别。免疫组化在N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