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元时期,以刘完素为代表的河间学派与以张元素为代表的易水学派,因各自的学术思想不同而展开争鸣。据《金史》记载:有一次刘完素罹患伤寒,久治不愈,恰逢张元素途经此地,便前去刘府探望。  相似文献   

2.
易水学派鼻祖张元素在谴药制方方面的主要成就有:药物升降学说,分经论治、药物归经及引经报使学说,三焦用药理论,临病制方理论,运气学说指导方药分类,子母补泻用药等理论.回顾相关文献,其取得杰出医学成就的理论根源,主要来源于谙熟《内经》《难经》《伤寒杂病伦》《神农本草经》《中藏经》等经典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搜集、整理有关金代医家张元素的生平信息,以修正医学界对其生平考证认识上的讹误。[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并认真研读相关医学文献、地方志,对张元素生卒年份、生活背景、社会关系、生平逸事等内容进行考证。[结果]张元素为易州五廻县军士村人,出生于公元1129年,死后葬于易县张氏祖茔。张元素名中"元"字与"完"字音、形均极为相似,故犯"金代统治者"之名讳。此外金代"学正"承沿北宋国子监学正,张元素有涿州任学正之经历。张元素于曾世宗时期任涿州学正,其罢官下第之原因并非科举考试中犯讳,而是因姓名犯讳所致。[结论]考证张元素生平,对理清易水学派学术思想之源流,以及研究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锡纯论治下痢的遣方用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论治下痢的遣方用药特色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马克明,鲁青近代名医张锡纯先生,河北盐山县人。奉业未达,转而攻医,以济世活人为宏愿,遂广求方书,孜孜研究有年,自是临证,几无虚日。晚年悬壶天津,术精验宏,极著盛誉。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系乎生临床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5.
对金代名医张元素的药物气味厚薄阴阳和升降浮沉学说及升降浮沉作用因入药部分而异的理论进行了探讨,对用药物升降浮沉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小结,指出该学说在临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金代名医张元素的药物气味厚薄阴阳和升降浮沉学说及升降浮沉作用因入药部分而异的理论进行了探讨,对用药物升降浮沉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小结,指出该学说在临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张元素在《医学启源》和《珍珠囊》二书中对中药药性理论的独创见解。指出张氏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创制药物升降浮沉学说,并分别从气味厚薄、炮制、药物质地、用药部位,探讨与升降浮沉的关系。首次发明药物归经学说和引经报使学说,将《内经》“苦能坚肾”理论上升为“苦能坚阴”理论。其贡献对后世影响很大,下此以往的元明诸家都未脱张氏学说之窠臼。  相似文献   

8.
“引经报使”理论首创于金代张元素,其尤重视药物归经,率先总结药物与脏腑的归属关系,对后世影响极大,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张元素医术高超,自成一家,创立易水学派,在本草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目前,该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籍整理、临床试验与实验室研究等方面。本文通过追溯中药引经报使的历史源流,阐述引经报使中药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及现代实验研究的成果,并且对引经报使相关中药研究中的问题和验证引经报使理论创新进行综述,以期更好验证中医药引经报使理论的科学内涵,并指导临床合理利用引经药。  相似文献   

9.
宋金元时期是"新学肇兴"与中医理论深入探索的重要阶段[1]。张元素是这个时代医学界不可不提的重要人物。他重视《内经》的运气学说,但不刻板,运用灵活,将运气学说与临床实际相结合[2]。在临证时,他通过辨别脏腑寒热虚实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主张化裁古方,创用新方。此说对后世医家临证诊疗多有启悟。  相似文献   

10.
谭新华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科学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国家首批、第三批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谭教授悬壶杏林50余年,在中医外科领域耕耘不止,硕果累累,尤擅论治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所创制的前炎清方、三草安前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笔者跟师学习两年来,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就谭新华教授治疗男科病遣方用药特色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陆路  李莲  蔡博  顾慧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8):904-906,909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的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2011年6-9月3 486例门诊高血压患者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年龄和性别差异对高血压的影响、联合用药情况,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分析方法分析抗高血压药的临床使用情况。结果:各年龄组间的高血压患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钙离子通道拮抗药(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使用频率最高。联合用药占全部处方的24.07%,其中以二联用药为主。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基本符合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单药治疗以第3代钙通道拮抗药和长效ACEI为主。大部分联合用药方案较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重复用药行为,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药物利用指数等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组间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存在显著性,且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使用频率最高。联合用药占全部处方40.94%,其中以二联用药为主。结论本院抗高血压药应用基本符合2005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单药治疗以第3代钙拮抗剂、ARB、长效ACEI为主。大部分联合用药方案较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重复用药行为,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3.
论《伤寒论》相反相成组方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升降有序、攻补兼施、寒温并用三方面对《伤寒论》相反相成组方特点进行了探讨,指出《伤寒论》组方是根据“病皆与方相应”的原则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  相似文献   

14.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1],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各种心血管疾病一旦发展到心力衰竭阶段,其诊治难度随之极大增加。由于西医、西药治疗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近些年,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独特优势正不断发挥。文章从经方及自拟方两方面对近些年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近况进行简要概述,浅谈心力衰竭中医药治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了解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加强门诊处方质量管理,探讨促进书写质量的措施.方法:调取本院2009年度(10~12)月19892张处方进行了分析.结果:不符合书写要求的处方1026张,占处方总数5.16%,其中有些处方同时存在有多处不合格.结论:处方合格率不高,处方质量有待提高.本院对处方的格式、正规书写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力的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失眠中医证型和方药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1987年6月至2007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失眠文献,通过频度分析总结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失眠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进行证型、方剂统计及药物整理分析,并总结归类,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及所占比例.结果:失眠证型45个,痰火扰神、心脾气血虚、肝郁气滞、阴虚火旺、肝火炽盛和心肾不交为常见证型,占57.13%;证候病位主要在心和肝,虚证实证病机比例相同.共得方剂104首,补益剂、安神剂、清热剂、和解剂、祛痰剂和理血剂共占80.3%,疏肝解郁方和活血祛瘀方居常用方之列.用药206味,按功能归为41类,进一步合并为17大类,补虚、安神和清热类药物使用频次占57.0%,补虚药为第一位,主要是补气、补血和补阴药,清热药次之,其他泻实之药也较常用,安神药酸枣仁使用频次位于所有用药之首.结论:中医诊治失眠证型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失眠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对失眠要从多方面进行辨证,尤其应注意心肝、虚实并重;对失眠施治在运用补益、安神和清热剂的同时,特别要重视疏肝解郁和活血祛瘀方的选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因呕血或黑便就诊并行急诊胃镜检查确诊的144例患者,分为NSAIDs组和非NSAIDs组,将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NSAIDs组患者年龄≥60岁占67.7%、有消化道症状占32.3%、有心脑血管病史占61.3%、胃镜下糜烂性胃炎和胃溃疡占92.0%、HP 阳性占25.8%,与非 NSAIDs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NSAIDs 组患者男性占54.8%、呕血占22.6%,与非NSAID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病史的老年患者多见,多不伴有消化道症状和HP感染,且以胃溃疡居多。  相似文献   

19.
对《温病条辨》27首养阴方剂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在性味上,多选用甘寒、酸甘及咸寒之药,体现了甘寒养阴、酸甘化阴及咸寒滋阴的组方法则。并体现三焦分证用药特点:上焦主选甘、苦、寒之药,以清热生津药配伍甘凉生津之味;中焦主选甘、苦、寒之药,重救胃阴;下焦主选甘、咸、酸、苦、寒、平之药,以滋补肝肾之阴,并顾及肺胃之阴。  相似文献   

20.
门诊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用药使用现状,为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8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门诊处方各30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2009年一季度处方合格率分别为93.6%、95.1%,处方平均用药种数分别为2.5种、2.2种,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0.2%、48.0%,注射剂使用率分别为41.0%、35.0%,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分别为81.5%、65.8%,通用名占处方用药分别为87.8%、96.9%,平均处方金额分别为55.53元、102.10元。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等不合理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