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 6 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临床分析 ,发现误诊 5 9.6 % (40 / 6 7) ,病死率为 34 .3% (2 3/ 6 7) ,治愈率 2 3.81% (16 /6 7) ,两性霉素B联合 5 -氟胞嘧啶治疗 40例 ,治愈 30 % (12 / 40 )。提示该病误诊率及病死率高 ,治愈率低 ,预后取决于早期的确诊及有效的治疗。最佳药选治疗方案为两性霉素B与 5 -氟胞嘧啶的联合方案。  相似文献   

2.
隐球菌性脑膜炎真菌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患者脑脊液的真菌学培养是确诊的金标准。但阳性率一般不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较为少见 ,易与结脑、脑瘤相混淆而导致误诊误治 ,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早期诊治 ,积极预防 ,现把我院近年收治的 6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5岁 2个月~ 12岁。有原发病 4例 ,患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 1例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纵隔肿瘤长时间化疗各 1例 ,淋巴结结核抗痨治疗半年 1例。1.2 临床表现  6例中头痛、呕吐 5例 ,头痛以前额、双侧颞枕部为著 ,4例呈阵发性发作 ,1例呈持续性疼痛 ,进行性加重 ,2例呕吐呈喷射状 ;发热 4例 ,2例为不规则低热 ,视物模糊 2例 ,视乳头水肿 1例…  相似文献   

4.
茅正昌 《中原医刊》2000,27(2):61-62
由于近年来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AIDS),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起病隐袭,症状不典型,易误诊而延误治疗,今将我院收治的23病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7~15岁2例,15~45岁15例,45~71岁6例;肢体瘫痪1例,人格障碍1例,脑膜炎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发热、抽搐、视力模糊及复视,视神经乳头水肿,颈部抵抗及克氏征阳性21例,合并结核感染2例,血液系统肿瘤1例。1.2实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情况 ,对 1992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住院的 6 7例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误诊 40例 ,占同期住院总数的 5 9.7%。提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异性 ,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和实验室对病原菌检测水平不高是误诊的主要因素 ,临床症状不典型也是误诊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克茂 《海南医学》1994,5(2):107-109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酵母样真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征性,头痛是首发症状,呈送行性加剧,伴呕吐、发热及脑膜刺激征,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有的病人出现颅内占位性病变体征,易与脑种癌混淆,个别病例临终时才能确诊。现将我院1980至1993年6月经病原学确诊的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见表1)1.1一般资料: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0岁,其中20岁以下5例,21至30岁5例,31至切岁3例,sl至60岁2例。在13年的15例中,1980年至1990年仅有7例,1991年1例,1992年4例,1993年上…  相似文献   

7.
隐球菌性脑膜炎26例临床分析宁夏银川市妇幼保健院(750001)张云慧严俊英宁夏银川市第三医院(750001)苏德友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在临床上极易误诊,本人在华西医科大进修期间统计到2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9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影响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7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2例 60岁以上患者 1 0例死亡。 2 5例急性起病者 2 1例死亡 ;45例慢性和亚急性患者 1 1例死亡。 1 9例误诊时间≥ 90天者 1 5例死亡。 1 0例长期使用激素患者 7例死亡。结论 起病急骤 ,年龄偏大 ,误诊时间长 ,有多种慢性基础病 ,长期使用激素及抗生素 ,脑脊液中压力、蛋白过高和糖过低以及细胞数以中性为主的患者 ,病死率高 ,后遗症多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近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结果采用二性霉素B、氟康唑和(或)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78.6%。8例无效病人中7例死于脑疝。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仍首选二性霉素B加氟康唑和(或)5-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10.
脑脊液常规检查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脑脊液常规检查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方法细胞计数板直接观察和墨汁染色法确认。结果23例隐脑患者脑脊液中均在脑脊液常规检查中找到隐球菌,后经墨汁染色确认。结论脑脊液常规检查找到隐球菌即可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11.
对6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临床分析,发现误诊59.6%(40/67),病死率为34.3%(23/67),治愈率23.81%(16/67),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啶治疗40例,治愈30%(12/40),提示该病误诊率及病死率高,治愈率低,预后取决于早期的确诊及有效的治疗。最佳药选治疗方案为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的联合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CM)是真菌直接侵犯中枢神经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1 ] ,现将我科从 1973~ 1999年确诊为 CM住院的病人随机抽样 38例作以下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2 4例 ,女性 14例 ,年龄 36 .5±12 .7岁 (9~ 6 3岁 )。病人均具有脑膜炎的症状、体征和脑脊液 (CSF)的改变 ,并经病原学证实。病程多 >1个月 ,最长 3年。本组患者居住农村 2 3例 ,城市 15例。入院前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 10例 ,化脓性脑膜炎 4例 ,病毒性脑膜炎 2例 ,头痛、颅高压待查 11例 ,院外或本院门诊腰穿确诊为 CM收住院仅 11例 ;伴有间质性肺…  相似文献   

13.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其临床特点多无特异性,加之很多临床医生对脑脊液(CSF)的临床评估认识不足,常易误诊,病死率高。我科收治了1例被误诊的CNM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中坚  李育英 《海南医学》2010,21(13):65-66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原因,以提高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8年我院收治的1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病原学检查均确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结论全面询问病史,细致观察和体格检查,及时合理开展相关辅助检查,充分认识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特点,不断提高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才能减少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  相似文献   

15.
结核性脑膜炎并隐球菌性脑膜炎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兆源 《广州医药》1998,29(5):69-70
结核性脑膜炎(下称结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最为常见的类型[1]。隐球菌性脑膜炎(下称隐脑)则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最为常见的疾病。结脑合并隐脑临床上较为少见。其鉴别诊断及治疗更为困难。本院收治过2例。例1男,21岁,因精神异常、呕吐1天于1996...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总结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检测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5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3例确诊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分别采用墨汁染色镜检法、乳胶凝集法、真菌培养法检测脑脊液中的隐球菌,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符合率。并根据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进行组间隐球菌感染率的对比分析。结果 53例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中,真菌培养法阳性23例(43.4%),墨汁染色法阳性25例(47.2%),乳胶凝集法阳性53例(100.0%)。以真菌培养法为标准,墨汁染色法符合率为69.6%(16/23),乳胶凝集法符合率100.0%(23/23)。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在100/μl、101~349/μl及349/μl3组的隐球菌感染率分别为19.5%(39/200),8.4%(11/131),4.1%(3/7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4%的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结论艾滋病患者伴随CD4+T细胞水平的减低,隐球菌感染的危险性增高。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抗原是隐球菌脑膜炎早期的敏感、特异的检测指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疾病的转归有益。  相似文献   

18.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同时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临床上较为少见,其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我们收治5例临床确诊的结脑合并隐脑患者,现就其诊断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1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14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单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B,AmpB)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fluconazole,FCZ)治疗5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5-氟胞嘧啶(5-flucytosine,5-FU)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5-Fu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鞘内注射治疗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5-Fu+鞘内注射治疗2例。脑脊液真菌转阴后,改用氟康唑(fluconazole,FCZ)口服巩固维持治疗。治愈3例,好转3例,死亡1例(死于脑疝),余7例自动出院。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效果较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