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八脉名称最早散见于《黄帝内经》一书。诸如《素问·骨空论》、《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痿论》、《素问·刺腰痛篇》、《灵枢·经脉》、《灵枢·营气》、《灵枢·五音五味》、《灵枢·逆顺肥瘦》、《灵枢·经别》、《灵枢·动输》、《灵枢·脉度》、《灵枢·寒热》、《灵枢·大惑论》等篇章,均分别记载了八脉,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系统。奇经八脉作为完整  相似文献   

2.
·学术探讨·试试《内经》的防治学思想·········……俞长荣①2张仲景在学术上的几项成就·········……周石卿①8谈《伤寒论》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刘友梁①11五运六气与福建异常气候············……郭镜智②2从《内经》、《难经》试探三焦学说 ·”’二””二”·”·························……江中坚②6 ·胎病论”浅议··········……,·······……倪际外②10试论《金医要略》内容若干特点·“·一肖熙③2谈《金脸要略》中的‘脉‘·“······……王秉…  相似文献   

3.
《药性赋》不是金·张元素著作,不同于《东垣珍珠囊》,从所述药性分析,《药性赋》成文年代晚于金·张元素,晚于元·李杲,著者并非金·张元素,亦非元·李杲,而是明·严萃。  相似文献   

4.
《内经》中关于五味之功能,归属脏腑及治疗宜忌等论述甚丰。散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六节脏象论》、《素问·脏气法时论》、《灵枢·五味》等篇章。由于言简意奥,每致阅者困惑。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部分 邱明义·浅谈《伤寒论》中下利的辨证论治·中医杂志1979年第5期 陈大舜·《伤寒论》退黄六法·中医杂志1979年第6期 曲昆·浅谈《伤寒论》猪苓汤证·中医杂志1979年第8期 袁山·附子泻心汤的临床应用·中医杂志1979年第11期 天津中医医院儿科·吴茱萸汤的应用经·中医杂志1979年第2期 吴文清·小些胡苓桂术甘汤治疗心悸和脉不正的经验·辽宁中医1979年第2期  相似文献   

6.
1986年总目录     
《新中医》1986,(12)
庆祝广州中医学院建院兰十周年暨 《断中医》出版一三五期······……陶志达(8),2谈谈我国高等中医教育的发展···……张殿璞(10),1 论粉中医利胆法及其临床运用浅谈……林志甘(1),1试论《内经》的自然科学基础(一) ,.................···.··..··········……黄柳泉(4),1试论《内经》的自然科学基础(二) .................··.·……;..······……黄柳泉(与),1试论《内经》的自然科学基础(兰) .........................···········……黄柳泉(6),1试论“胃与肾”相关··············…  相似文献   

7.
湿热黄疸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成熟于张仲景,叶天士在继承前贤理论基础上,辨治湿热黄疸颇有特色,虽然所留病案并不多,但对后世医家颇有启迪。吴鞠通对其尤为服膺,并将《临证指南医案·湿》《临证指南医案·疸》中湿热黄疸四则医案整理编入《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中。本文首先通过回顾湿热黄疸的历史沿革,分析叶天士辨治湿热黄疸的思路,再从《临证指南医案》所录四则医案及《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湿温》所录条文入手,阐释叶天士辨治湿热黄疸用药特色及吴鞠通对其经验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8.
·学术探讨· 李时珍对中国医药学的贡献……楼之岑(l) 《本草纲目》土部所增药物品种考释 ”‘’‘’‘’·””””.··················……沈保安(7) 西域国药一一时珍笔下的阿魏一李泽南(1。) 《本草纲目》新增药品出处的分析 ””””·”‘”’‘’···················……尚志均(49) 《本草纲目》食疗思想初探 ”····”·“一任大伟林国裕阎红霞(53) 《本草纲目》草石蚕考释~·…陈修源(97) 从‘本草纲目》看李时珍对中医医案学的贡献 ””’‘””二’·”·”二‘二‘··…赵凯薛晓军(…  相似文献   

9.
(期刊:页数) 学术理论浅谈《金匾要略》的异病同治·”一(1,1)“带下”小议·”·“·“····”·””··“二(1:3)温病“直中”初探”··“······““一(1:5)腰腿痛辫证论治的探讨·········……(2:1)《金医要略》的外治法·······“··一(2:3)谈谈“肝开窍于目”·“·······”··一(2:5)对月经不调的点滴体会··········一(2:7)试探《内经》有关妇科的论述·一一(3:1)《温病条辫》“辨汗”初探”··“:(3:4)《伤寒论》重视内因学术 思想浅议·······“···············…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部分※何爱华·略谈我对《伤寒沦》平脉法的认识——兼与赵有臣同志商榷。辽宁中医·1978年第四期※胡建华·程门雪老师对《伤寒论》中“坏病”的见解·中医杂志·1978年第4期※岳美中·泻心汤治疗肝炎腹胀·新中医·1978年第5期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3.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4.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药炮制"火力"与"火候"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药炮制中“火力”和“火候”的概念、意义及最新进展等进行了分析与阐述,结合自身课题研究,提出了以红外非接触测温技术判断中药炮制中的“火力”大小的新方法。引入了在线式红外测温仪,获取了中药炮制中的时间一温度曲线,借以判断中药炮制中“火力”的工艺参数和解决炒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计算机、摄像视频技术应用于中药炮制“火候”研究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6.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高粱之变,足生大丁"的相关记载。在参研医理及结合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发现《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论"足生大丁"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足"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即糖尿病足应隶属于"足生大丁"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经络是"学说"还是"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富春  李铁 《中国针灸》2006,26(6):446-448
目的:明确经络理论的概念。方法:从学说和理论概念差异的对比入手,依据科学理论的实践性特征、抽象性特征和逻辑系统性特征,对经络理论的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结论:经络共有科学理论的各种特征,所以应该是科学理论。把经络定义为科学理论对于经络实质研究、针灸规范化研究和针灸学理论体系创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重要的内容.<藏象体用关系研究>[1]中曾提出了藏象是一对体用关系,本文是在<藏象体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所做的关于"象"与"藏"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内经》明确提出饮食有节的重要性。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又多次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