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上肢功能运动的影响,将75例脑卒中随机分为针康组、康复组、头针组分别进行治疗。结果应用Bobath法合并头针治疗的针康组上肢功能恢复头针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提示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是目前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对3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并采用简化的Fugl-Mgyer(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进行功能评定。结果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体针与眼针相结合、分三步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均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神志正常,处于恢复期,无视网膜下腔出血。将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体针疗法,治疗组应用头体针与眼针相结合治疗,观察两组偏瘫恢复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组43例,基本恢复19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对照组43例,基本恢复8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5例,无变化9例。治疗后治疗组偏瘫水平在上肢、下肢、指瘫方面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与眼针结合对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作用明显好于传统针法。  相似文献   

4.
头针结合康复治疗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007年6月我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2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CT或MRI确诊,男48例,女14例;年龄(59.8±9.9)岁;病程(8.9±4.9)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21.6±7.1)分.62例随机分为综合组33例和头针组2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头针结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头针丛刺方法结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康复组、头针组、对照组 ,每组 2 0例。采用简式Fugl Meyer运动评分法和简易上肢功能评分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针康组、头针组、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 ;针康组优于康复组、头针组 (P <0 .0 5)。结论头穴丛刺方法结合康复技术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的恢复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作用,对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方法为病情稳定即接受训练,包括运动意念训练和被动运动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提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将24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两组在用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实行一般护理,观察组由责任护士指导并对其具体实施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两组均于住院30d后对瘫痪肢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肢体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效果良好且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头皮针治疗对脑血流变化与肢体运功功能恢复的影响,并与未经头皮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方法:选择1994-01/2002-01在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起病3d内施以头皮针治疗,取病灶侧百会透曲鬓、颞三针、头双针等,以28号5.00-6.67cm(1.5-2.0寸)不锈钢毫针沿头皮15&;#176;~30&;#176;斜刺至帽状腱膜下,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深度30mm左右再运针,运针时头针的捻转速度一般为150~250次/min,得气后留针。留针一两个小时,每10分钟行针一次,2次/d,10d为1个疗程。其他常规治疗两组相同。两组患者于治疗前24h及治疗后10d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功功能积分法(上肢33项,下肢17项,各项最高分为2分,总分100分),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结果:60例患者全部进人结果分析。①Fugl-Meyer运功功能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均有提高,治疗组患者在Fugl-Meyer上、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4.57&;#177;3.28)分,(21.51&;#177;3.61)分;(26.23&;#177;7.25)分,(15.86&;#177;6.27)分,(t=6.87,6.02, P〈0.01)]。②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88.46&;#177;9.68)cm/s,(65.22&;#177;11.20)cm/s,(t=6.25,P〈0.01)]。结论:早期头皮针治疗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加快,改善大脑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使运动功能积分提高。  相似文献   

9.
选择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恩即复)和脑复素治疗。两组给予相同的康复训练,经3个疗程的治疗后用Fugl-Meyer评价疗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平均提高(37.0±7.8)分,脑复素组平均提高(32.0±7.6)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42,P<0.05),提示神经生长因子在促进受损伤神经断端的芽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生命体征平稳48h,神经学体征无进展就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进入恢复期锻炼,肢体功能采用Brunnstorm评定和Barthel指数评定评定。治疗前后两组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肢体康复率,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1,3,6个月后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comprehensiveassessment,FCA)评分的变化。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①偏瘫医疗体操。②神经肌肉促进技术。③肌电反馈治疗。④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⑤康复护理。⑥针灸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康复指导。治疗前、治疗1,3,6个月后分别进行FCA评定。并将评定数据加以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FC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67.53±16.81)分,优于对照组(59.96±20.97)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648,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85.50±16.52)分,高于对照组(77.84±16.7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048,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94.73±13.54)分,对照组(85.34±12.81)分,差异有显著性义(t=2.3195,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短期及长期功能恢复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选择5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心理康复及理疗等综合康复方法。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估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出院时各项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证明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96例,抽签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康复组在临床药物 针灸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 针灸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三四周进行Fugl-Meyer积分、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CNS)评定。结果:经三四周治疗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73.63±20.33)分,CNS为(15.32±12.79)分,较治疗前(33.32±12.06),(32.24±12.45)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犤(48.23±16.22),(23.56±15.36)分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9.57,-2.87,P<0.001)。康复组Fugl-Meyer上、下肢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探索减轻其残疾,恢复其上肢功能康复的方法。方法选择2003-03/2004-01在中山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运动再学习技术对实验组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两个月后运动功能采用国际通用的运动功能量表(motorassessmentscale,MAS)评定。结果上肢功能、手部运动、手精细功能,入院时第1次评价:对照组为(3.20±0.45),(1.55±0.89),(1.40±0.59)分;实验组为(3.22±0.55),(1.50±1.00),(1.39±0.52)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第2次评价:对照组为(3.85±0.51),(1.80±0.55),(1.50±0.56)分,实验组为(5.45±0.67),(3.28±0.81),(2.80±0.54)分,实验组两次评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技术可促使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治疗的重要性及其对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病情稳定在1周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药物治疗相同,康复组由专业治疗师给予系统的连续30d训练。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简式Fugl-Meyer评分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在入组时、入组后30d进行评估,评估由康复医师在不知评估对象的组别情况下进行。结果:两组病例在入选时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统计分析,t值分别为0.076,0.1702,0.625,P均>0.05,入选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入选30d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康复组为9.80±4.25,对照组为18.48±9.89,t=4.0316,P<0.01;Fugl-Meyer评分:康复组为72.12±22.34,对照组为49.12±17.69,t=4.0357,P<0.01;Barthel指数评分:康复组为76.00±20.18,对照组为45.20±16.43,t=5.9179,P<0.01。结论:早期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促进功能恢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脑卒中的社区康复方法及意义的,对56例病情稳定,没有明显的认知障碍及严重的并发症的脑卒中患者提供指导性的社区康复治疗,6个月后应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法评定疗效。结果56例脑卒中患者的恢复均有效,且脑出血性改变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脑缺血性改变,康复治疗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刺激对脑卒中神经损伤是否具有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30例,在常规进行促通技术治疗基础上,给予AK-2000型微电脑低频治疗器治疗,取连锤加针灸和推拿加按摩4种模式;治疗时间每种选择模式各15min,30min/次,1次/d,5次/周。对照组不采用上述方法,仅采用常规促通技术。结果:治疗Fugl-Meyer评分(FMA)由治疗前(12.55±9.04)分升至(21.26±8.12)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92,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16.36±8.27)分改善明显(t=2.33,P<0.05),独立功能性测评治字疗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K-2000型低频治疗器提供的电刺激能恢复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可作为瘫痪类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脑卒中偏瘫是由于气血逆乱、风痰、瘀血阻滞经络而为病。针刺头部相应投射区能增加大脑皮质气血流通,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皮层缺血缺氧状态,促进病灶功能的恢复,因此,头针用于脑血管意外偏瘫治疗具有见效快、疗效高的优点。头针和体针相结合可起到通经活络,促使肌肉群产生被动收缩运动,改善血液循环,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动再学习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法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辽宁省友谊医院康复科1998-06/2004-06脑卒中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病情平稳后治疗组开始以运动再学习、综合促通技术为主的康复治疗。1次/d,40min/次,治疗3个月。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4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后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6.34&;#177;7.45),(17.66&;#177;5.34)分;(10.07&;#177;3.45)。(4.17&;#177;2.05)分;61.03&;#177;9.14,36.05&;#177;8.16]。对照组治疗前下肢伸肌痉挛12例,足下垂内翻9例。治疗后分别为10例,8例。治疗组治疗前下肢伸肌痉挛11例,足下垂内翻8例。治疗后分别为5例,4例。结论运动再学习方法为主的综合训练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不同组合模式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瘫痪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电刺激对脑卒中神经损伤是否具有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30例,在常规进行促通技术治疗基础上,给予AK-2000型微电脑低频治疗器治疗,取连锤加针灸和推拿加按摩4种模式;治疗时间每种选择模式各15min,30min/次,1次/d,5次/周。对照组不采用上述方法,仅采用常规促通技术。结果:治疗Fugl-Meyer评分(FNA)由治疗前(12.55&;#177;9.04)分升至(21.26&;#177;8.12)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92,P&;lt;0.05),治疗组较对照组(16.36&;#177;8.27)分改善明显(t=2.33,P&;lt;0.05),独立功能性测评治字疗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AK-2000型低频治疗器提供的电刺激能恢复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可作为瘫痪类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