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芽囊原虫的形态观察及致病性研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2.
人芽囊原虫对小鼠肠粘膜致病性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hominis以下简称Bh)是近年来确认的一种人畜共患肠道寄生性原虫[1]。为了探讨该虫的致病性,作者采用体外培养的虫体感染小白鼠,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对小白鼠肠粘膜的致病性取得了可喜结果。材料与方法一、体外培养B.h源于开封市郊一位26岁女性腹泻病人  相似文献   

3.
人芽囊原虫的形态与超微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人芽囊原虫的形态与超微结构。 方法 对人芽囊原虫培养 4~ 5 d的培养物进行多种染色后置光镜下观察形态结构 ,同时经过 4%的戊二醛固定处理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 结果 人芽囊原虫形态有空泡型、颗粒型、阿米巴型、复分裂型及包囊型等。分裂方式有二分裂方式及孢子分裂方式。透射电镜下可见虫体内含有细胞核、线粒体、粗面内质网、脂滴和溶酶体等细胞器 ,泡状结构内含有糖原颗粒。 结论 人芽囊原虫空泡型的泡状结构可能与储留排泄物有关 ,阿米巴型可能系该虫的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4.
人芽囊原虫的致病性与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芽囊原虫是否具有致病性一直颇有争议,无论是流行病学研究还是实验动物研究均存在相互矛盾的结论。研究发现,人芽囊原虫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近年来,研究者用各种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将人芽囊原虫分成不同的种群,并尝试探讨其遗传多样性与致病性的关系。该文就人芽囊原虫的致病性、遗传多样性及两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人芽囊原虫是一种常见的人和哺乳动物肠道寄生原虫。因在有症状与无症状个体均可发现,故人芽囊原虫的致病性一直存在争议。该文从生物学、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临床表现与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等几方面简要概述近年来国内外对其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人芽囊原虫形态学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人芽囊原虫的不同形态。方法:用生理盐水涂片、碘液染色和苏木素染色法对西藏阿里地区和新疆地区的小学生与腹泻病人肠道内人芽囊原虫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人芽囊原虫形态多变,有空泡型、颗粒型、变形型和二分裂法生殖。结论:人芽囊原虫在肠道中可出现多种形态,但以空泡型为最常见占84%,易与结肠内阿米巴和其它非致病阿米巴合并感染,且与患者的腹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芽囊原虫形态学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人芽囊原虫的不同形态。方法:用生理盐水涂片、碘液染色和苏木素染色法对西藏阿里地区和新疆地区的小学生与腹泻病人肠道内人芽囊原虫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人芽囊原虫形态多变,有空泡型、颗粒型、变形型和二分裂法生殖。结论:人芽囊原虫在肠道中可出现多种形态,但以空泡型为最常见占84%,易与结肠内阿米巴和其它非致病阿米巴合并感染,且与患者的腹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56岁。2017-12-07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进行大便标本检验中发现人芽囊原虫,包囊。患者自述大便次数增加,不成形、无腹痛、有腹胀、腹泻等症状,伴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患者怀疑自身消化不良,曾吃过中药无效果。大便标本稀烂,有黏液,盐水涂片后镜下见类似白细胞大小形状的可疑物,经高倍碘染,显微镜辨认,确诊为人芽囊原虫,包囊。2讨论2. 1人芽囊原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1~3],是寄生  相似文献   

9.
人芽囊原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芽囊原虫是一种常见的人和哺乳动物肠道寄生性原虫。该生物体过去长期被错误地归属于酵母菌,直到1976年才逐渐确立其原虫地位。本文从生物学(分类学、形态学、生活史、体外培养、动物病理)、流行病学、免疫学、临床表现、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等几个不同的方面简要地概述了近年来国外对其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人芽囊原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芽囊原虫长期被误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酵母。近代研究表明:人芽囊原虫是寄生在高等灵长类和人类肠道的寄生原虫,其致病性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人芽囊原虫分类地位与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3种培养基体外培养人芽囊原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芽囊原虫在 3种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情况 ,以探讨最佳的培养方法。 方法 从大学生粪便中分离人芽囊原虫 ,转种至 3种不同培养基 ,定时观察人芽囊原虫的生长繁殖情况 ,根据原虫密度评价培养效果。 结果培养 96h后 ,Locke’s鸡蛋血清 (LES)双相培养基中的人芽囊原虫密度最高 ,改良Jones单相液体培养基次之 ,Locke’s琼脂血清 (LAS)双相培养基原虫密度最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观察 3种培养基中的原虫密度高峰持续时间分别为 3 60h、96h和 72h ,最长存活时间分别为 5 5 2h、3 3 6h和 168h。 结论 Locke’s鸡蛋血清双相培养基较适用于人芽囊原虫体外增殖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人芽囊原虫在腹泻患者中的感染状况及繁殖方式 ,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及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方法 调查腹泻患者临床表现 ;用生理盐水涂片、碘液染色和铁苏木素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其在粪便标本和培养物及动物模型肠内容物中形态、结构及繁殖方式。 结果 健康人群和腹泻人群粪便标本中人芽囊原虫检出率分别为 0 .94% (2 2 13 )和 2 4.73 % (4 6 186) ;人芽囊原虫与其它肠道寄生原虫有合并感染 ;有二分裂、内二芽生殖和裂体增殖 3种繁殖方式。 结论 人芽囊原虫在腹泻患者中有较高的感染率 ;易与结肠内阿米巴和其他非致病阿米巴合并感染 ;以3种无性生殖方式繁殖。  相似文献   

13.
微孢子虫及人芽囊原虫混合感染与病原体形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鉴别微孢子虫和人芽囊原虫及其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学特征,探讨引起腹泻的相关病因。方法取病人排泄物涂片进行活体观察;将涂片固定染色制成永久性标本;对从排泄物中分离的脱落肠组织进行切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观察到该两种病原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基本结构,初步确定了其属性及寄生关系。结论微孢子虫和人芽囊原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寄生于肠组织,其所造成的肠组织坏死是引起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甲硝唑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的疗效。方法115例患者因腹疼、腹泻及粘液血便行肠镜检查,肠镜下取病变粘膜做病理检查,并采集其新鲜粪便,行直接涂片法和三色染色法用光学显微镜检查,确诊人芽囊原虫阳性而其他寄生虫阴性者,予口服甲硝唑0.4 g/d,4次/d,连续服7 d。治疗3周后粪检仍阳性者,再重复用药7 d。30例患者治疗后复查电子肠镜,观察肠粘膜损伤的变化。结果甲硝唑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总有效率为94.65%(230/243),其中服药7 d的治愈率76.54%(186/243);服药14 d的治愈率18.11%(44/243);治疗无效5.35%(13/243)。部分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占4.53%(11/243)。电子结肠镜检查,所检患者的肠道病变部位主要在左半结肠、直肠,表现为粘膜糜烂及溃疡;病理检查多为粘膜慢性炎症或溃疡病变。治疗后复查肠镜30例,肠粘膜损伤均获治愈。结论人芽囊原虫感染可引起肠粘膜糜烂及溃疡,口服甲硝唑治疗该病引起的肠粘膜损伤有较好的疗效,但少数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因产生抗药性而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人芽囊原虫包囊在不同环境中的光学和超微结构的形态特点。 方法 从粪便分离人芽囊原虫 ,转种至改良的Jones培养基培养 72h后 ,再转种至混合纤维素脂微孔滤膜成囊培养基和Suresh成囊培养基中培养。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培养基中与粪便中的包囊进行光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 结果 光镜下观察 ,新鲜粪便中的包囊微小圆球形 ,具有折光性 ,不同的个体大小悬殊 ,HE染色可显示囊壁有 3层。用Suresh成囊培养基培养的包囊圆形或椭圆形 ,中心体色淡 ,内有大小不等的孢子体。混合纤维素脂微孔滤膜培养的包囊均较大 ,有空泡型、颗粒型、薄壁与厚壁包囊之分。透射电镜下观察 ,无纤维层的裸露包囊形态大都是圆形或卵圆形。包囊直径为 14 μm。包囊呈典型的人芽囊原虫核 ,其线粒体较多 ,胞质中糖原呈大小不一块状。 结论 包囊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态基本相同、大小不一、结构多型。  相似文献   

16.
口服甲硝唑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甲硝唑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的疗效。方法115例患者因腹疼、腹泻及粘液血便行肠镜检查,肠镜下取病变粘膜做病理检查,并采集其新鲜粪便,行直接涂片法和三色染色法用光学显微镜检查,确诊人芽囊原虫阳性而其他寄生虫阴性者,予口服甲硝唑0.4g/d,4次/d,连续服7d。治疗3周后粪检仍阳性者,再重复用药7d。30例患者治疗后复查电子肠镜,观察肠粘膜损伤的变化。结果甲硝唑治疗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总有效率为94.65%(230/243),其中服药7d的治愈率76.54%(186/243);服药14d的治愈率18.11%(44/243);治疗无效5.35%(13/243)。部分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占4.53%(11/243)。电子结肠镜检查,所检患者的肠道病变部位主要在左半结肠、直肠,表现为粘膜糜烂及溃疡;病理检查多为粘膜慢性炎症或溃疡病变。治疗后复查肠镜30例,肠粘膜损伤均获治愈。结论人芽囊原虫感染可引起肠粘膜糜烂及溃疡,口服甲硝唑治疗该病引起的肠粘膜损伤有较好的疗效,但少数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因产生抗药性而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芽囊原虫感染引起的肠粘膜病变及其分泌细胞因子IL-8、IL-18、GM-CSF水平变化的病理意义。方法经粪便检查确诊为人芽囊原虫感染的30例患者做电子肠镜检查,取病变粘膜做病理检查。用ELISA法检测人芽囊原虫感染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肠粘膜组织匀浆中的IL-8、IL-18和GM-CSF水平。结果电子肠镜检查人芽囊原虫感染者均出现肠道病理改变,病变部位主要在左半结肠、直肠,病变程度与人芽囊原虫感染度呈正相关(rs=0.8538,P<0.001);病理切片检查多数粘膜呈慢性炎症或溃疡病变。患者肠粘膜组织匀浆中IL-8、IL-18、GM-CS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随人芽囊原虫感染度的加重逐渐升高。结论人芽囊原虫感染能引起患者肠粘膜病理改变和细胞因子IL-8、IL-18、GM-CSF水平的升高,且与感染程度相关。人芽囊原虫感染诱导并调节肠上皮细胞的免疫反应,细胞因子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芽囊原虫病患者肠粘膜损伤及其粘膜细胞因子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芽囊原虫感染引起的肠粘膜病变及其分泌细胞因子IL-8、IL-18、GM-CSF水平变化的病理意义.方法经粪便检查确诊为人芽囊原虫感染的30例患者做电子肠镜检查,取病变粘膜做病理检查.用ELISA法检测人芽囊原虫感染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肠粘膜组织匀浆中的IL-8、IL-18和GM-CSF水平. 结果电子肠镜检查人芽囊原虫感染者均出现肠道病理改变,病变部位主要在左半结肠、直肠,病变程度与人芽囊原虫感染度呈正相关(rs =0.853 8,P〈0.001);病理切片检查多数粘膜呈慢性炎症或溃疡病变.患者肠粘膜组织匀浆中IL-8、IL-18、GM-CS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随人芽囊原虫感染度的加重逐渐升高. 结论人芽囊原虫感染能引起患者肠粘膜病理改变和细胞因子IL-8、IL-18、GM-CSF水平的升高,且与感染程度相关.人芽囊原虫感染诱导并调节肠上皮细胞的免疫反应,细胞因子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