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赤芍茵蓟汤治疗淤胆型肝炎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克诚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1):663-663
淤胆型肝炎属中医黄疸范畴 ,是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以胆红素明显增高、肝脏肿大、皮肤瘙痒、粪色变浅为特征。近 1 0年来 ,笔者用赤芍茵蓟汤治疗淤胆型肝炎 48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8例中 ,男 31例 ,女 1 7例 ;年龄最大 49岁 ,最小 1 7岁 ;病程最长 4个月 ,最短 1 9d。临床表现为黄疸持续不退 ,伴有轻度恶心、食欲减退或皮肤瘙痒 ,随着黄疸加深而症状逐渐减轻。总胆红素 1 70~71 8μmol/ L,麝香草酚浊度异常 9例 ,2 1例 ALT轻度升高 ,血清 HBs Ag测定 ,有 1 5例为阳性。2 治疗方法赤芍 30~ 50 g,茵陈 30 …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报告近5年中用茵栀黄汤加减,分别以清热利湿法和温化寒湿法治疗阳黄型和阴黄型淤胆型肝炎45例,治疗1个疗程(30)天后,其效果满意,总有效率为73.3%,并附治验实例。  相似文献   

4.
吴萍 《西部中医药》2008,21(4):28-29
淤胆型肝炎是指由不同致病因子引起的以肝脏内胆汁长期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肝炎的临床类型,因其表现为黄疸深,病程长,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近3年来采用淤胆汤,治疗淤胆型肝炎28例,退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烨  何鸿雁  唐瑞  张千 《河北中医》2016,(6):920-923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对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所致淤胆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5例戊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进行常规保肝、降酶、对症等治疗。治疗组63例加用茵栀黄颗粒,对照组52例加用苯巴比妥,均连续服用4周。比较2组疗效,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1.43%,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治愈率51.92%,总有效率86.54%。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轻乏力、厌油、黄疸和皮肤瘙痒症状所用时间方面少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 L)、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戊型淤胆型肝炎,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淤胆型肝炎全称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胆红素结合与排泄障碍而导致黄疸持久不退或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值≥171μmol/L的急、慢性病毒性胆汁淤积型肝炎.虽然目前治疗淤胆型肝炎的药物很多,但疗效仍不肯定[1].笔者根据其发病机理及中医病因病机,近几年来以中药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瘀胆型肝炎40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淤胆型肝炎主要表现为全身及巩膜黄染,乏力、尿黄、大便灰白、纳差、厌油、恶心等症状,化验可见GGT、ALP、AST、ACT均明显增高。总胆红索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8.
淤胆型肝炎,国内外一般主张皮质激素治疗,近期退黄效果明显,但减量或停药后仍存有复发的可能。我院从1978年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以“淤胆合剂”为主,治疗22例淤胆型肝炎,未见1例复发,疗效尚称满意,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从1978年4月至1982年12月底,共收治22例淤胆型肝炎。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9岁。  相似文献   

9.
淤胆型肝炎是以部分或完全性胆汁阻滞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病程长,部分患者易于反复发作,预后较差。我们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淤胆性肝炎,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山西省中医研究所(030012)李志荣太原市传染病医院武常青淤胆型肝炎又称小胆管型肝炎或胆汁淤积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个类型。胆汁淤滞在肝脏内,具有梗阻性黄疸的特点,容易误诊为肝外梗阻性黄疸。多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1.
淤胆型肝炎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胆汁分泌、排泄功能异常引起的肝脏病变。该病病因、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较长,后期易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疾病。熊去氧胆酸、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西医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显现出一定优势。根据近5年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实验研究、中药汤剂治疗、中成药治疗及中医其他疗法等方面,论述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淤胆型肝炎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世利  彭云飞  刘晓欣 《陕西中医》2003,24(11):999-1000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凉血退黄类中药配伍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桃仁、红花、川芎、柴胡、枳壳、桔梗、葛根、丹参、茵陈蒿等 )治疗淤胆型肝炎 80例。结果 :总有效率 93.75 %。提示 :本方有活血化瘀 ,凉血退黄功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42例慢性重症肝炎和219例较重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指SB≥58.5umol/L,PT≥正常对照10秒,称为重肝倾向),分为两对观察小组进行药物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其对照组,肝功能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于常规西药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于中医辨证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好转率93%,对照组好转率70%。结论:淤胆型肝炎运用中西结合疗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淤胆型肝炎又称胆汁郁积型肝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笔者在1991年至1995年间,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均根据1990年5月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21例,女11例;年龄在25~45岁;病程2~4周。黄疽高峰期主要症状有:瘙痒、乏力、发热。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升高,且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总胆红素在150~450μmol/L之间;血清谷雨转氨酶均升高,其中150~300U/L19例,301~800U/L13例;HBsAg阳性占70%。2治疗方法中药以活血化瘀、佐以清热为治则,…  相似文献   

16.
17.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淤胆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共62例,均为2000年3月~2005年12月的急慢性淤胆型肝炎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诊断标准。其中急性黄疸肝炎19例,慢性肝炎重度26例,慢性重型肝炎17例。由HAV感染7例,HBV感染38例,HCV感染5例,HEV感染3例,HAV、HBV重叠感染4例,HBV、HCV重叠感染5例。6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36.1±8.4)岁。对照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38.6±10.2)岁。治疗组皮…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95年3月~1999年2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淤胆型肝炎76例,疗效较好。介绍于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所制订的淤胆型肝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在病情、病程、症状、体征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治疗组76例,男50例,女26例;年龄20~62岁,平均40.2岁;总胆红素(TBil)130.6~384.8mol L,血清谷丙转氨酶(ALT)1.25~5.01umol L;黄疸持续最短28天,最长92天,平均39天;其中急性淤胆型肝炎30例,慢性淤胆型肝炎46例。对照组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24~60岁,平均38.5岁;总胆红素(TBil)127~3…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996年,我院用中医药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36例,取得一定疗效,兹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36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6~68岁,平均38.5岁;病程平均30±7天。胃肠道症状不明显,常有明显肝肿大,皮肤瘙痒;肝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20.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淤胆型肝炎3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龙庄 《陕西中医》2005,26(9):880-881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30例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并配合西药常规保肝治疗,平均60d。结果:除1例患者中途改用其它疗法外,其余29例全部治愈。提示:血府逐瘀汤为主加减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优于传统疗法,可以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