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献报道妊高征患外周血中血小板体积(MPV)发生异常改变,为观察正常妊娠及分娩过程中母体外周血中MPV的变化情况,本作采用日本产F-800型血细胞分析仪对50例正常孕产妇不同孕产期母体外周血中的MPV及血小板数量(PLT)进行了动态检测,以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建立几种常见病理妊娠(先兆子痫、妊娠期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血小板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并与正常妊娠组对照。方法:血液标本取自妊娠晚期妇女106名,测量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结果:研究发现在先兆子痫、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感染中,PLT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此外,MPV在先兆子痫和妊娠期糖尿病中亦呈显著变化。结论:本次研究可帮助临床医师通过观察血常规结果的变化来管理相关病理妊娠。当然,血小板的变化极为复杂,只有临床与检验的紧密合作才有可能正确应对相关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常妊娠孕妇分娩前检测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孕妇分娩前检测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50例正常妊娠孕妇(观察组)分娩前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并与50例正常的非孕妇女(对照组)的对应指标进行了临床对比分析。结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降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和凝血酶时间2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妊娠孕妇分娩前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产前血小板和凝血指标检测对临床预防产科的并发症和合并症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时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7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与血小板减少程度、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围生儿情况的相关性。结果: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随血小板减少,出血量增加。所有新生儿均未见颅内出血及其他出血。结论:如无产科手术指征,分娩方式应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30×109/L,应输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5.
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孕妇妊娠晚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妊高征 (PIH )患者和正常孕妇妊娠晚期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CD 370 0SL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 5 0例妊高征患者 (妊高征组 )、15 0例正常孕妇以及 15 0例正常非孕妇女 (对照组 )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以及红细胞压积 (Hct)检测。结果 妊高征组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 (P <0 0 5 ) ,而此二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妊高征组的PLT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三组间的Hct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妊高征患者妊娠晚期由于血小板消耗和破坏增加 ,导致血小板减少 ,MPV、PDW明显增加。检测血小板参数能为临床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小板参数检测对妊娠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n=15)、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组(n=64)与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LLP)组(n=11),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妊娠的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四组患者外周血液标本血小板参数,评估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AT与HELLP组PLT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CT、MPV、PDW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对照组、PAT及HELLP组对比,ITP组PDW及MPV水平明显上升,PCT与PLT水平显著下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T组轻度血小板减少占65.63%,HELLP组占72.73%,均高于ITP组(P0.05),ITP组重度血小板减少占66.67%,显著高于PAT与HELLP组(P0.05);PAT组、HELLP组患者产后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在1周内者分别占96.88%、90.91%,明显高于ITP组,而ITP组产妇产后血小板复常时间有93.33%均超过4周,明显长于PAT、HELLP两组(P0.05)。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产妇动态检测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是明确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的重要途径,可参照PLT、PCT、MPV、PDW参数的变化特点,确定产妇血小板减少病因,指导其治疗。 相似文献
7.
8.
正常孕妇及妊高征患者分娩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们于1994年5月~10月间观察了152例正常孕妇及49例妊高征患者分娩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正常孕妇152例,孕周38~42周,年龄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春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2):90-91,94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3例KD急性期患儿的外周血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动态变化值.结果PLT升高,第2,3周最高,第4周开始下降(F=18.20,P<0.01).MPV和P-LCR第1周最大,其后迅速变小(F分别为17.90,26.04,P<0.01),PDW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68,P>0.05).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异常患儿的最高PLT,MPV和p-LCR值较冠状动脉未发现异常的高(t分别为2.28,2.59,2.25,P<0.05).结论血小板参与KD的发病过程,在KD的全身血管炎反应中起一定作用.动态观察PLT,MPV和P-LCR,对于KD患儿的诊断、治疗、预后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报告患者,25岁。因停经39+2周,规律腹坠痛0.5小时,于2004年2月5月2时入院。G1P0,孕期顺利,无口鼻腔出血史,无阴道流血史。未做过产前检查。患者15岁时因皮肤黏膜有出血点,在我院血液科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愈。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好,无贫血貌,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及瘀斑。血压110/60mmHg。产科检查:宫底剑下3横指,头位衔接,胎心140次/m in;肛查宫口开3 cm,先露棘平;宫缩间隔4~5分钟,持续30秒。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5g/L,白细胞17×109/L,血小板4×109/L;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在正常范… 相似文献
11.
四种伴血小板减少疾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生成不良、血小板分布异常、血小板破坏增加均可造成血小板减少。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 ,仪器检测血小板各项参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价值。本文应用 BT- 2 10 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再生障碍性贫血 (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失代偿性肝硬化、急性白血病 4种疾病的血小板 4项参数的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健康成人 6 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其中女性 35例 ,男性2 5例 ,年龄 18~ 5 6岁。病例组 12 6例为我院血液科及康复科患者 ,其中失代偿性肝硬化 38例 ,男 30例 ,女 8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是产科常见的血液系统合并症,妊娠可使出血机会增多,严重的出血危及母婴生命。现将我院自1996年至今发生的3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 PT)减少症对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入住我院的100例妊娠合并PT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PT计数分为A、B、C三组,同期选择100例PT计数正常的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孕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等指标。结果:引起妊娠合并PT减少症的原因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6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妊高症(5%)、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5%)、巨幼细胞贫血(4%)、地中海贫轿(3%);患者组与对照组在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X2=1.533, P>0.05),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126,P<0.05);A、B、C三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引起妊娠PT计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为妊娠相关性PT减少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合并PT减少患者的分娩方式与PT水平及产科指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文献报道妊娠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宜。我们处理3例经阴道分娩的严重ITP患者,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23岁,第一胎。孕妇全身有散在瘀斑,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压17.3/12 kPa,产科检查正常,Hb 120g/L,PC9×10~9/L。骨髓象显示粒红系统基本正常,巨核细胞显著增多,血小板少见,符合ITP诊断(ITP骨髓象诊断标准: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系统大致正常,巨核细脆显著增多,未见产生血小板期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妊娠38周,顺产一男 相似文献
15.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HSP)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光电681K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40例HSP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测定,并以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HSP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相比及急性期与对照期相比PLT无明显变化,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MPV、PDW均有明显变化,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肾受累患儿PLT、MPV、PDW比无肾受累的患儿明显增大,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参与HSP发病过程,与其预后及肾脏是否受累和累积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意义。方法:西宁地区4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对照组为58例同期本地某单位健康体检人群,对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四项指标作回顾性分析,并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的PLT无明显变化,而MPV、PDW较对照组升高,PCT则明显降低。结论:西宁地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MPV与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促凝活性增强,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因此,临床中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可作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情变化和适时实施抗凝治疗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HSP)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HSP患儿进行临床分期,于急性期进行血小板参数测定,并于恢复期复查,了解其动态变化情况,设30例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HS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总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SP有肾受累患儿PLT比无肾受累患儿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MPV和PDW比无肾受累的患儿明显增大,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态观察HSP患儿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HSP患儿有无肾受累,和肾受累严重程度以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分析了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分娩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对该院就诊的46例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人回顾性分析,通过总结病人的病因、血小板的减少程度、治疗方式及其结果,且对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分娩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分析。以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人为例,如血小板在70×109/L以上,无出血倾向的病人,给予临床严密观察,如病情无进展可不予特殊处理;血小板小于50×109/L以及69×109/L~50×109/L,有出血倾向的病人,需要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等治疗;血小板小于20×109/L的病人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治疗,必要时还需要输注血小板悬液治疗。结果 46例病人中,单纯由妊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病人29例(63.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引起血小板减少病人4例(8.7%),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ELLP综合征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引起血小板减少病人12例(26.1%),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血小板减少病人1例(2.2%)。46例病人中行剖宫产术的有23例,有23例经阴道分娩;其中有4例血小板小于50×109/L,于手术前输注血小板10 U;术后出血的病人有6例。结论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人应该根据不同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生物分析法检测妇女孕38周和分娩后1h血浆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的水平,以了解分娩前后母体PA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潜在关系。结果:正常妊娠组孕38周的PAF活性为(25.00±5.65)μg/L,显著高于轻中度妊高征组[(14.74±4.56)μg/L]和重度好高征组[(11.45±6.08)μg/L](均为P<0.05)。三组孕妇分娩后1h的PAF活性分别为(33.90±4.12)、(32.28±5.93)和(35.93±10.83)μg/L,均显著高于同组孕38周的水平(均为P<0.05)。结果提示,血小板激活因子可能参与好高征的发病机制,而胎盘在血小板激活因子的代谢调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