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GIS RS GPS在山区钉螺调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对山区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进行调查的效果。方法利用GPS收集云南省洱源县新联行政村的钉螺分布沟渠数据,经差分后用RS、GIS软件和该区域遥感影像进行重叠,绘制高质量钉螺分布图,将钉螺调查数据链入电子螺情图,建立GIS数据库。结果绘制了新联行政村及其自然村的历史有螺沟渠分布图,初步建立了该村螺情GIS数据库。结论本方法在大山区平坝亚型流行区钉螺调查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云南省大理市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及钉螺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云南大理市2002~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并输入计算机建立GIS数据库,用ArcGIS9.2软件对7年来大理市的血吸虫病流行状况、钉螺和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分布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08年血吸虫病流行于11个乡(镇)、91个行政村、401个自然村。2008年趋势面分析显示钉螺分布有向西北方向聚集的趋势,而人群感染则向东南聚集。急感病例分布于6个乡(镇),23个行政村;时空聚类分析显示病例分布呈现明显的聚集性。2002年大理市喜州镇的3个流行村为一级聚类区。结论GIS作为数据库和图形管理的工具,能更直观、形象和宏观地描述、分析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收集安徽省2006年血吸虫病疫情调查数据,建立GIS数据库,应用ArcGIS 9.3中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对人群血吸虫病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应用IDW模拟出安徽省人群血检阳性率与感染率的分布图,显示全省人群感染较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长江上中游段疫区相连成片,下游段疫区呈块状分布。对比模拟疫区与感染性钉螺分布及实际疫情分布,人群血检阳性率IDW图要优于人群感染率IDW图。结论应用IDW制作的插值空间分布图能直观地显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分布情况;以人群血检阳性率作为疫情指标进行空间分析,可以更敏感地反映目前安徽省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  相似文献   

4.
GIS制图在云南省疟疾流行态势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省是我国主要的疟疾流行区,近10年来的疟疾发病数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发病率居全国第二。为探讨云南省疟疾流行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作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图对云南省1991~2001年以县为单位的疟疾发病进行分析,为云南省今后的疟疾防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多因素空间复合模型预测我国疟疾流行区分布态势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对全国疟疾流行区分布态势进行预测。 方法 在ArcView 3 .0a软件及spatialanalyst模块的支持下 ,分别对疟原虫年生长发育累积度日 (TGDD)、降雨、相对湿度进行单因素的表面趋势空间分析 ,并根据Delphi法咨询结果 ,按上述 3种气象因素的 5∶3∶2比例进行空间叠加分析 ,以建立GIS复合模型。  结果 获多层GIS空间复合模型 ,在此基础上获TGDD、降雨、相对湿度的全国疟疾影响因素多层分布图 ,预测了全国疟疾流行地区分布态势。 结论 多因素GIS复合模型预测的全国疟疾流行区域分布与以往的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似 ,因此 ,本法可供疟疾传播区进行大范围、多因素预测作参考。目的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对全国疟疾流行区分布态势进行预测。 方法 在ArcView 3 .0a软件及spatialanalyst模块的支持下 ,分别对疟原虫年生长发育累积度日 (TGDD)、降雨、相对湿度进行单因素的表面趋势空间分析 ,并根据Delphi法咨询结果 ,按上述 3种气象因素的 5∶3∶2比例进行空间叠加分析 ,以建立GIS复合模型。  结果 获多层GIS空间复合模型 ,在此基础上获TGDD、降雨、相对湿度的全国疟疾影响因素多层分布图 ,预测了全国疟疾流行地区分布态势。 结论 多因素GIS复合模型预测的全国疟疾流行区  相似文献   

6.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2009年青海省大骨节病流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制作2009年青海省大骨节病空间流行分布图、分析探讨青海省大骨节病流行态势。方法收集2009年青海省7-12岁儿童大骨节病监测资料,以青海省电子地图为背景,运用北京超图有限公司开发的青海省地方病地理信息系统,建立青海省大骨节病空间分布图。结果制作获取青海省2009年大骨节病空间分布图以及大骨节病临床、X线和居民预防性补硒发硒含量测定分布图,分析大骨节病发病流行状况。结论地理信息系统能直观、准确的分析青海省大骨节病分布、流行发病和预防措施的监测时间、空间情况,对今后指导大骨节病防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铜陵市血吸虫病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1~2015年铜陵市血吸虫疫情调查数据,建立GIS数据库,应用Arc GIS的可视化和重分类功能,对铜陵市血吸虫病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应用可视化功能,绘制出铜陵市螺点分布图,并添加各螺点相关螺情信息。利用重分类功能,绘制出铜陵市各乡镇2011~2015年活螺密度分布图,该图与铜陵市各县(区)活螺密度年际变化图高度一致。结论应用Arc GIS制作的螺点分布图和活螺密度分布图,能直观、准确、详细地描述全市钉螺分布状况。可视化数据管理系统便于快速掌握螺点螺情,为因地制宜地制定防治策略提供有效依据,有利于提高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长江下游3省血吸虫病GIS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长江下游江苏、安徽、江西3个省血吸虫病相关数据库和分布图,并对疾病流行状况进行纵向分析。方法 收集3个省近20年的血吸虫病流行学数据及相关的气象、水文数据,在AcrView3.0a软件支持下建立相应GIS数据库。结果 分别获得3个省血吸虫病流行GIS数据库,并作出各年份县界疫情图610幅。对代表年份的重要疫情指标进行GIS分析。结论 GIS制作的图片简洁、直观,支持复杂的空间和属性查询,对历史资料具有保存分析比较价值,为实现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是我国主要的疟疾流行区 ,近 10年来的疟疾发病数一直位居全国首位 ,发病率居全国第二。为探讨云南省疟疾流行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 ,作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图对云南省 1991~ 2 0 0 1年以县为单位的疟疾发病进行分析 ,为云南省今后的疟疾防制工作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根据文献 [1,2 ]统计 1991~ 2 0 0 1年云南省以县为单位的年疟疾病例数、恶性疟病例数、死亡数、各县年均人口数 ,据此计算各县逐年疟疾发病率。云南省县界电子地图 1∶10 0 0 0 0 0。用美国ESRI公司的ArcViewGIS 3 .2和ArcGIS 8.1软件 ,将云南省 1991~ 2 0 …  相似文献   

10.
自然因素与疟疾传播的关系密切,国内外对气温、降雨量、湿度和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与疟疾传播的关系作了大量研究。近年来以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疟疾研究的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等方面广泛应用,本文对3S技术在自然因素与疟疾传播关系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对我国恶性疟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近14年来我国恶性疟流行情况的变化,研究流动人口对该病流行的影响。方法分析2004、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恶性疟病例的年龄组成,推定近年来我国恶性疟的原发地区;分析1992-2005年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病例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流动人口在各地恶性疟疫情中的作用。结果通过分析2004、2005年各地恶性疟病例年龄分布,说明我国恶性疟的原发地区集中在云南和海南,其他地区的病例为输入性病例,且与云南的恶性疟流行动态在年度和季节两个尺度上显示密切关系,而与海南流行的关系不大。输入性病例主要集中在云南周边的一些省份,如四川、广西、湖南、贵州等省(自治区)。输人性病例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从199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所占比例从2%上升至8%左右。结论云南与近邻省份流动人口的增加,会影响相邻省份输入性恶性疟的发病数;而云南的恶性疟流行又和缅甸的恶性疟流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通过数字地球系统应用于疟疾疫情管理和监测, 探索消除疟疾的新模式。方法 方法 对2011年江苏省疟疾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疫点处置, 同时利用集思宝 UniStrong G330 GIS数据采集器采集患者居住地的经纬度, 再利用数字地球系统 (Google Earth)Free 6.2及其图片管理软件, 建立疟疾病例预警点地标库和图片管理系统。结果 结果 2011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374例。其中本地感染间日疟13例, 国内外省输入性间日疟11例, 国外输入性间日疟20例, 国外输入性恶性疟309 例, 国外输入性三日疟7例, 国外输入性卵形疟14例。从Google Earth制图可以清晰地发现, 除输入性三日疟呈高度散发外, 其他疟疾病例都有一定的聚集性。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主要集中在泗洪县, 国内外省输入性间日疟主要集中在苏州市和无锡市, 国外输入性间日疟主要集中在南京市, 国外输入恶性疟主要集中在苏中地区, 国外输入性卵形疟主要集中在溧阳市。结论 结论 Google Earth应用于疟疾疫情管理操作简便快捷, 图文直观清晰, 能为卫生主管部门合理配置疟防资源、 消除疟疾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3种不同检测方法对疟疾无症状感染者的检出能力,并了解中缅边境地区的疟疾无症状感染水平。方法2014年7月在中缅边境地区云南省盈江县选择那邦镇、支那乡和缅甸拉咱安置点等3个调查点,采集调查对象血样,制作厚薄血膜和滤纸血标本,分别采用显微镜观察、荧光定量PCR和超敏PCR检测疟原虫感染情况。结果共采集387份血样,显微镜观察检出6例无症状感染者(间日疟5例、恶性疟1例),感染检出率为1.6%;荧光定量PCR检出13例无症状感染者(间日疟12例、恶性疟1例),感染检出率为3.4%;超敏PCR检出38例无症状感染者(间日疟29例、恶性疟9例),感染检出率为9.8%。以显微镜观察为疟原虫感染诊断的金标准,荧光定量PCR检测无症状感染者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2%;超敏PCR检测无症状感染者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91.6%。超敏PCR结果显示,那邦镇的无症状感染检出率最高,为17.1%(22/129),其次为缅甸拉咱难民安置点,为10.0%(11/110),支那乡最低,为3.4%(5/148),3个调查点的感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虫种以间日疟原虫为主,占76.3%,恶性疟原虫占23.7%;女性无症状感染检出率为10.7%(23/215),高于男性的8.7%(15/17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以15~29岁的无症状感染检出率最高,为17.5%(10/57),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PCR对疟疾无症状感染者的检出率高于荧光定量PCR和显微镜观察。中缅边境地区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疟疾无症状感染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1950–2017年江西省疟疾时空分布特征,为江西省疟疾流行因素研究和消除疟疾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50–2017年江西省以县为单位疟疾疫情和人口数据、历史流行虫种和传播媒介等资料,建立江西省疟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利用ArcGIS 10.3软件进行江西省疟疾发病数据分析和时空展示,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1950–2017年,江西省疟疾发病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1950–1975年高峰期、1976–1997年持续下降期和1998–2017年低水平波动期,期间经历了疟疾发病率下降、流行区范围缩小、流行程度显著降低到无本地感染病例的过程。疟疾流行区在空间分布上经历了由南部山区向北部平原转移,最后在平原聚集、滞留、徘徊和消散的过程;疟疾流行虫种经历了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混合流行向单一间日疟流行,再到输入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混合流行。传播媒介经历了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嗜人按蚊等多种按蚊分布的复合媒介地区向中华按蚊单一媒介的变化过程。结论 自2012年起江西省连续多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阻断了疟疾传播,达到了消除疟疾标准,但输入性疟疾继发本地传播的风险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1950–2017年江西省疟疾时空分布特征,为江西省疟疾流行因素研究和消除疟疾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50–2017年江西省以县为单位疟疾疫情和人口数据、历史流行虫种和传播媒介等资料,建立江西省疟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利用ArcGIS 10.3软件进行江西省疟疾发病数据分析和时空展示,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1950–2017年,江西省疟疾发病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1950–1975年高峰期、1976–1997年持续下降期和1998–2017年低水平波动期,期间经历了疟疾发病率下降、流行区范围缩小、流行程度显著降低到无本地感染病例的过程。疟疾流行区在空间分布上经历了由南部山区向北部平原转移,最后在平原聚集、滞留、徘徊和消散的过程;疟疾流行虫种经历了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混合流行向单一间日疟流行,再到输入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混合流行。传播媒介经历了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嗜人按蚊等多种按蚊分布的复合媒介地区向中华按蚊单一媒介的变化过程。结论 自2012年起江西省连续多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阻断了疟疾传播,达到了消除疟疾标准,但输入性疟疾继发本地传播的风险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江苏省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010年江苏省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订适合本省实际的有效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386例,与2009年病例数基本持平,发病率为0.05/万。其中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100例,较2009年下降了47.92%,主要分布在淮河沿岸的徐州、宿迁和淮安3市,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5%(75/100);输入性疟疾病例286例,其中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207例,较2009年上升了104.95%,主要分布在江苏中部和苏北沿海的南通、泰州、扬州、淮安、盐城和连云港6市。286例输入性病例中,国内其他省输入38例,均为间日疟,其中复发病例11例,复发率显著高于本地感染病人;国外输入248例,207例为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其中82例为回国后再燃,41例间日疟病例中,复发病例23例,复发率显著高于本地感染病例和国内其他省输入病例。结论江苏省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明显下降,但输入性间日疟病例数仍较多,且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逐年成倍上升。因此,要在江苏省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一方面要加强重点地区疟疾防治,进一步降低本地感染病例发病率;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流动人员中间日疟病例的休止期根治方法,降低复发率,减少输入性间日疟病例对本省疟疾防治成果的影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务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并积极开展多部门协作,加强对劳务输出回国人员的监测和管理,做好输入性恶性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Malaria has long been known as one of the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s in West Sumba District, East Nusa Tenggara Province, Indonesia. To obtain baseline data for establishment of a suitable malaria control program in the area, malariometric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two sub-districts, Wanokaka and Loli, during the periods of January, May, and August 2005. The survey included three selected villages in each sub-district, and blood smear analyses of 701, 921, and 894 randomly selected subjects in January, May, and August revealed 30.5%, 25.3%, and 28.2% malaria positives, respectively, consisting mainly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and P. vivax, and in a few cases, P. malariae. Analysis of malaria prevalence at different age groups clearly reflected the common phenomenon that younger individuals are more vulnerable by infection of either P. falciparum or P. vivax. In falciparum malaria, the frequency of cases carrying gametocytes was also relatively high involving all age group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malaria incidence and transmission in the area are relatively high and that further exploration is warranted to establish a precise malaria control progra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分析2012-2014年四川省疟疾流行特点, 为本省消除疟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资料来自中国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四川省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结果 2012-2014年四川省共输入疟疾病例690例, 其中恶性疟376例 (54.49%)、 间日疟290例 (42.03%)、 三日疟4例 (0.58%)、 卵形疟13例 (1.88%)、 混合感染7例 (1.01%)、 死亡5例。境外感染671例, 占全部输入病例的97.25%, 其中非洲输入517 例, 东南亚输入138例。全年均有病例报告, 其中5月和6月共报告病例185例, 占26.81%。病例分布于20个市 (州), 广 安和成都病例较多, 分别报告137例和105例, 2市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35.07%。结论 结论 四川省境外输入性疟疾病 例逐年增多, 应全面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2016-2018年云南省疟疾病例个案和疫点调查处置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的实施效果,为下一步消除疟疾和防止输入疟疾再传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2018年云南省疟疾病例个案和疫点调查处理报告进行提取、录入、整理,分析其中的病例、媒介监测和控制等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腾冲市2000~2015年本地感染疟疾疫情特征,为消除疟疾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腾冲市2000~2015年本地感染疟疾疫情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2000~2015年,腾冲市共报告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39例,间日疟170例,占71.13%(170/239),恶性疟67例,占28.03%(67/239),三日疟1例,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发病年龄最小为1个月,最大为78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85:1。职业以农民和民工为主。6~7月为发病高峰季节,6月发病数最多,占41.88%(124/239)。 结论  腾冲市为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同时存在三日疟,病例以间日疟为主;本地感染疟疾呈低水平、散发趋势,自2013年起已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