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总结73例(85眼)青光眼行Hema房水引流器植入小梁切除术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眼部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注重出院指导,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85眼眼压下降,均形成明显弥散性结膜滤过泡。术后随访6~24月,74眼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示房水引流器植入处结膜下有明显滤过腔,手术滤道通畅,眼压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2.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索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护理原则及技术。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晚期青光眼共 34例 (36眼 )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及近远期随访过程的护理经验与效果评价。结果术后随访 10~ 2 4个月 ,在护理措施配合下 ,术后 1年眼压控制率 (<2 80kPa)为 91 7% ,≤ 2 0 0kPa者占 83 31%。结论术前护理的关键是重视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 ,术中护理的重点是创造良好显微手术配合条件 ,术后护理包括协助医生密切观察滤过泡及前房形成和调整缝线 ,术后长期随访及使患者正确掌握滤过泡按摩方法 ,可以明显地提高晚期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 28例(28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行半导体激光光凝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降眼压效果,对手术并发症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结果]28例虹膜新生血管激光光凝后眼压未降低,维持激光光凝前水平;术后 1周眼压较术前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诊 12个月,眼压控制良好;术后 1年功能性滤过泡24只眼;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总结 28 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激光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激光治疗护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注意保护结膜滤过泡,严密观察眼压变化,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28 例患者经治疗,眼压控制良好,无 1 例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将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先用氩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次日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访1年,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两组病人均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眼压为(12.72±2.47)mmHg,较术前(41.32±5.76)mmHg明显降低(t=20.44,P0.05)。术后1年观察组较对照组眼压控制良好(P0.05)。术后观察1年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20眼(80.00%),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5眼(2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术后前房出血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无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半导体激光行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光凝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结合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在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对20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视力、滤过泡及眼压情况。结果:随访期间除1眼眼压28 mm Hg需用药物控制之外,其余19只眼眼压13.68~20.12 mm Hg,滤过泡均呈弥散型功能性滤过泡,视力提高6眼。结论: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成功率,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较常发生的早期低眼压、浅前房及后期的滤过口疤痕化致滤道堵塞,从而使眼压复升,防止继续损害视功能的发生。方法我科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研究(即小梁切除+丝裂霉素C+可调节缝线)配合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急救、心理护理、滤过泡护理、眼球按摩等护理技术,治疗护理原发性青光眼。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手术前后眼压比较说明复合小梁手术对患者远期的眼压控制得更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及视力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和护理,大大减少了术后早期与滤过过强相关的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再次抗青光眼术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的效果.抗青光眼术后复发高眼压19例(19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情况.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眼压平均为(16.6±3.4)mmHg,用药种类平均为(0.8±0.5)种,眼压控制成功率达84.62%(16眼),可见Ⅰ、Ⅱ型的功能性滤泡.视力维持不变.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并发症少,是抗青光眼术后复发高眼压患者再次手术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洁秀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80-158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改良巩膜瓣的制作方法,观察术后巩膜瓣的大小及缝合与房水滤过量和滤过泡形成的关系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20只眼)不同类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中制作4 mm×6 mm巩膜瓣,巩膜瓣的后缘与巩膜床间作三针跨度为4 mm的闭合式缝合,并形成前房,观察术后早期房水滤过量和滤过泡的形成。术后进行随访,做好相关护理。结果术后随访半年,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14±0.33 kPa,与术前平均眼压3.31±2.04 kPa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4.889,P=0.0001)。滤过泡:7 d内Ⅰ型15只眼,7 d后~半年Ⅰ型13只眼。术后均无前房形成迟缓。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大巩膜瓣的制作及闭合式缝线技术的应用可使术后早期前房自然恢复快,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早,眼压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眼球按摩对眼压的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小梁切除术后的青光眼患者60例(64只眼)随机分成按摩组和非按摩组,按摩组在术后早期予眼球按摩,非按摩组术后不做按摩。结果:按摩组眼压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明显优于非按摩组(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眼球按摩对眼压的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十分重要,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球按摩持续时间长短对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98例(101眼)青光眼患者,分A、B两组,A组为术后3月持续行眼球按摩者,B组为术后眼球按摩不足2 w者,术后6个月后对A、B两组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A组73眼术后6个月门诊随诊67眼为功能性滤过泡,功能性滤过泡占91.78%,B组28眼术后6个月门诊随诊17眼为功能性滤过泡,功能性滤过泡占60.71%.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正规的眼球按摩能显著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球按摩持续时间长短对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98例(101眼)青光眼患者,分A、B两组,A组为术后3月持续行眼球按摩者,B组为术后眼球按摩不足2 w者,术后6个月后对A、B两组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A组73眼术后6个月门诊随诊67眼为功能性滤过泡,功能性滤过泡占91.78%,B组28眼术后6个月门诊随诊17眼为功能性滤过泡,功能性滤过泡占60.71%.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正规的眼球按摩能显著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颞侧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76只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行经颞侧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15个月,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结果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0.2者占65.8%。眼压平均(2.03±0.50)KPa。功能性滤过泡未见明显疤痕化。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采用经颞侧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避开滤过泡保存原有滤过功能,术后反应轻,视功能恢复好,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不同眼球按摩护理方式对眼压及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小梁切除术后的青光眼患者40例(40只眼),根据患者的年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行为特点及健康状况不同分为患者自行按摩组23例(23只眼)及家属协助按摩组17例(17只眼)。住院期间(术后1周)两组患者均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进行按摩,并详细指导患者或家属。于术后1周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出院后两组患者分别由患者自行或家属协助按摩,于术后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及手术成功率。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3个月,自行按摩组眼压明显低于协助按摩组,自行按摩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患者家属协助按摩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后规范、正确的眼球按摩护理方式对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及眼压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PT)对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及护理特点。方法 开角型青光眼患76例(82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38例(41只眼)。实验组患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对照组行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丁达尔征、视力、结膜滤泡、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3-12月术后平均眼压。结果 实验组比对照组术后降眼压幅度降低14.9%;术后并发症下降8.3%。结论 NPT是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较有效 的滤过性手术,且并发症少,可获得较稳定的眼压,远期疗效显。加强非穿透性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的心理护理和疾病宣教,帮助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患达到最佳康复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术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难治性青光眼患者84例(共100眼),将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常规的小切除术。治疗组在完成结膜瓣和板层巩膜瓣后用浸含丝裂霉素C棉片置于巩膜瓣下以及瓣上2~3 min,去除棉片,生理盐水冲洗;对照组只实施常规的小切除术治疗。对2组患者均给予精心观察与护理,对比2组术后滤过泡情况、眼压控制情况。结果治疗组功能性滤过泡为90.38%,高于对照组的5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眼压控制完全成功率为94.23%,对照组为6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丝裂霉素可有效防止术后滤过泡瘢痕组织形成,配合优质的护理,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羊膜移植应用于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对32例(32眼)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分成16例(16眼)治疗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移植术,并设16例(16眼)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并介绍人羊膜的制作和保存等护理方法。结果术后治疗组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及眼压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将无菌处理、无传染病、低温保存的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进一步提高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术后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19只眼)外伤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巩膜瓣下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视力、前房深度、前房积血、眼压及滤过泡情况,实施并总结规范的术后护理。结果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提高2~3行者9只眼(47.4%),矫正视力不变者(含视力增加或减少1行)9只眼(47.4%),矫正视力下降2~3行者1只眼(5.3%)。术后第1天发生浅前房者2只眼(10.5%),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1~4次,第2天前房均恢复正常深度。术后第1周内有19眼眼压值5~16mmHg。3个月时有1只眼呈包囊型滤过泡眼压偏高,眼压36mmHg;维持在9—17mmHg者18只眼。术后3个月滤过泡情况:Ⅰ型者3只眼,Ⅱ型者15只眼,Ⅳ型者1只眼,Ⅰ型和Ⅱ型者共18只眼,占94.7%,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外伤性青光眼术后视力改善、目标眼压稳定。规范的术后护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青光眼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对95例(108眼)青光眼病人滤过术后的浅前房、前房积血、滤过泡形成不良等并发症进行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滤过术后浅前房恢复33眼(占100%)、前房积血吸收7眼(占100%)、滤过泡形成不良好转10眼(占83.33%)。结论术后密切观察、有效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MMC)及经角膜的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69例(72眼)术中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再以角膜缘为基底做5mm×4mm 1/2板层厚巩膜瓣,0.2—0.4mg/ml MMC棉片置于结膜和巩膜瓣下3—5min,再以大量BSS冲洗,继之进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切除小梁2mm×2.5mm,剪除周边虹膜少许。巩膜瓣顶端间断缝合2针,侧面缝经角膜的调整缝线。间断缝合Tenon’s囊,结膜连续缝合。结果平均随访(7.36±4.64)个月,术后视力提高者46眼(63.89%),不变19眼(26.39%),下降7眼(9.27%)。术前平均眼压(28.67±10.69)/mm Hg(1mm Hg=0.133KPa)。术后随访期末眼压21mmHg以下66眼(91.67%),功能性滤过泡91.67%,非功能滤过泡6眼(8.33%)。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浅前房、前房渗出等。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调整缝线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