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D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体积的变化,探讨脑心通对它们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68只,随机分成四组: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MCAO+脑心通胶囊低剂量组;MCAO+脑心通胶囊高剂量组。每组再按照脑缺血再灌注后第3d、第7d、第14d和第21d 4个不同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三组实验鼠在缺血再灌注后4个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具有差异(P〈0.01);不同剂量脑心通组与MCAO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心通高、低剂量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TTC染色发现缺血再灌注后第7d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最大;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的脑心通实验组与模型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对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实验鼠神经功能评分和减轻梗死体积有促进作用,但对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与药物剂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刘和兰  李健哲  梁荣寿 《现代医药卫生》2014,(10):1446-1448,1451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1)假手术组;(2)缺血再灌注组;(3)川芎嗪20 mg/kg处理组;(4)川芎嗪40 mg/kg处理组。每组各16只,8只用于脑梗死体积测定,8只用于mRNA和蛋白的测定。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术后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2,3,5-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核因子-κBp65(NF-κBp65)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Toll样受体4(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脑组织中TNF-α、IL-1β和NF-κBp65水平以及TLR4的表达也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川芎嗪处理组上述指标,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川芎嗪处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损伤,其机制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进而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孙晓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055-2056
目的:探讨丹星通络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丹星通络汤组。采用栓线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乳酸(LD)含量及脑组织FAS、FAS-L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LD含量明显增高(P〈0.05),丹星通络汤组与尼莫地平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LD含量(P〈0.01);模型组大鼠脑组织FAS及FAS-L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丹星通络汤组与尼莫地平组能抑制脑组织FAS和FAS-L的表达(P〈0.01)。结论:丹星通络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组织FAS和FAS-L的表达,降低血清中LD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薛新宏  赵小明  王大力  彭延波  张江 《河北医药》2012,34(14):2087-208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5大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雌激素大剂量组(EC组)、中剂量组(EB组)、小剂量组(EA组),每组40只,然后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元凋亡,比较不同剂量雌激素组和模型组的异同。结果不同剂量的雌激素组,神经元凋亡情况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的表达,探讨藻蓝蛋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只、模型组和给药组各30只.模型组和给药组分别设缺血-再灌注6,12 h,1,3,7,14 d 6个观察时相点.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给药组灌胃给予藻蓝蛋白.观察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不同时间点IGF-1和IGF-1R表达,以及藻蓝蛋白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缺血侧脑组织IGF-1与IGF-1R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主要位于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给药组大鼠缺血.再灌注24~48 h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症状明显改善.皮质区和纹状体区IGF-1与IGF-1R表达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相似,但相同时间点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 藻蓝蛋白可能通过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IGF-1和IGF-1R的表达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NG)对大鼠缺血性脑缺血再灌注中Akt和Bad(ser136)磷酸化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硝酸甘油组。以大鼠四肢动脉结扎脑缺血模型为基础,应用焦油紫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采用免疫印迹检测Akt和Bad(ser136)的磷酸化。结果硝酸甘油组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组Akt、Bad(ser136)的磷酸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酸甘油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明显提高Akt、Bad(ser136)的磷酸化水平,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康脑液1号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分别于缺血2h后再灌注1d、3d、7d。将18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6只):假手术组,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组,康脑液1号A组,康脑液1号B组。观察康脑液1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采用TUNEL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和灶中心区凋亡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和灶中心区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及GFAP阳性细胞数目增多(P〈0.05)。康脑液1号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小梗死灶面积并减轻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P〈0.05);康脑液1号2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和GFAP表达减少,而梗死灶中心凋亡细胞和GFAP表达却增多。结论康脑液1号可能通过调节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和GFAP表达而促进脑损伤修复及重塑,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刚 《中国医药指南》2013,(29):311-312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IR)后早期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脑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缺血再灌注组(观察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随着CIR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增多,缺血组Bcl-2、Bax表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的表达在12h达到最高,Bax的增加一直持续到48h。结论CIR后Bcl-2表达的增加早于Bax,CIR后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Bax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缺血耐受(后适应和预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预适应组(MCAO+preconditioning)、后适应组(MCAO+postconditioning)和尼莫地平组(MCAO+nimodipine),每组10只大鼠。预适应组大鼠在MCAO前24h,双侧颈总动脉夹闭2min,再灌注20min,循环两次。后适应组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开始时,再灌注20s,栓塞20s,循环3次。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1.5h,再灌注24h。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和iNOS、eNOS蛋白表达。结果:与MCAO组比较,后适应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的凋亡细胞显著减少,eN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iNOS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能诱导脑缺血耐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促进eNOS蛋白的表达,抑制iNOS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异氟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4只,分别在异丙酚和异氟醚麻醉下行全脑缺血15min,每组各7只于再灌注后30min和3d测SOD活性和MDA含量或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计数。结果:异丙酚组大鼠海马和皮层SOD活性显著高于异氟醚组(P〈0,01),MDA含量显著低于异氟醚组(P〈0.01)。异丙酚组海马CA1区成活神经元计数显著多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强于异氟醚,其机制与其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陈燕  余广  罗斌  赵春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00-2101
目的 探讨慢性间断性低氧对发育期幼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1日龄SD雄性幼鼠2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慢性间断性低氧(CIH)组.CIH组幼鼠在自制缺氧舱内每天缺氧8h,连续缺氧6周.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幼鼠认知功能的变化;利用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组织学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IH组幼鼠出现认知功能障碍(P<0.05);对照组海马神经元形态正常,CIH组海马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结论 CIH致发育期幼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人参皂苷Rg1对大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引起的肺损伤及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慢性间歇性缺氧组(CIH组)、人参皂苷Rg1低剂量组(CIH+GRg1-L)和人参皂苷Rg1高剂量组(CIH+GRg1-H),每组15只.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与DNA修复蛋白XRCC1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探讨依达拉奉对神经元细胞凋亡与DNA修复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8只,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依达拉奉干预组(ED组)。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干预组经腹腔注射依达拉奉。分别于再灌注后2、6、12、24、48、72 h处死大鼠,提取脑海马部组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NA修复蛋白XRCC1的表达。结果 TUNEL法:SH组凋亡率较低,IR组凋亡率于缺血再灌注6 h开始明显增多,48 h凋亡率达到最高。IR组与SH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D组在6 h后各时点凋亡率较IR组降低(P<0.01)。免疫组化方法:SH组XRCC1在各时点表达较为明显;IR组XRCC1表达在缺血再灌注2 h开始下降,6 h后下降明显,持续到72 h,与S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D组XRCC1表达量降低不明显,各时点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通过减缓XRCC1表达的下降,促进DNA损伤修复,从而阻止锥体细胞凋亡,进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坤  李广平  李健  程立君  杨万松  陈延勋 《天津医药》2015,43(11):1296-1299
目的 研究依折麦布和辛伐他汀单独及联合使用对模拟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 (Ito) 的影响。方法 将 75 只雄性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CON)组、 模拟缺血再灌注(CIR)组、 依折麦布(EIR) 组、 辛伐他汀 (SIR)组和依折麦布+辛伐他汀 (ESIR) 组, 分别予生理盐水或其溶解的药物灌胃 2 周后分离右室心肌细胞,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 Ito。结果 (1) Ito电流密度 (+60 mV): CIR 组较 CON 组下降, EIR 组与 CIR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IR 组、 ESIR 组与 CIR 组比较均升高, SIR 组与 ESIR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to稳态失活曲线最大半数失活电压(V1/2): CIR 组较 CON 组显著增大, EIR 组与 CIR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IR 组和 ESIR 组较 CIR 组均显著减小(P<0.05), SIR 组和 ESIR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率因子(K)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失活后恢复曲线失活时间常数(τ)值: CIR 组较CON 组显著增加, EIR 组与 CIR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SIR 组、 ESIR 组较 CIR 组明显减低 (P<0.05), 而SIR 组与 ESIR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 依折麦布+辛伐他汀预处理可以逆转模拟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 Ito的影响, 且效果相似, 而依折麦布未表现出这种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Caspase-3、Caspase-8)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三七总皂苷(PNS)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三七总皂苷组和尼莫地平对照组,于缺血前5 m in、缺血后12、24、36 h给药,共给药4次。缺血2 h再灌注46 h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Caspase-1、Caspase-3、Caspase-8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2 h再灌注46 h后,可诱导脑组织Caspase-1、Caspase-3表达增强,PNS能下调Caspase-1、Caspase-3蛋白的表达;但对Caspase-8的表达无影响。结论PNS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1、Caspase-3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元存活及损伤后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瑞芬太尼预处理(Rem)组,每组18只。采用大鼠4条血管阻断方法制备大鼠全脑I/R模型,各组在大鼠脑缺血15min后,设再灌注6、12、24h组,相应时间点检测各组脑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均<0.05),与IR组比较,Rem组可显著减少大鼠脑I/R损伤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脑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P-selectin表达及人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CIR)、阿托伐他汀组(ATO).阿托伐他汀采用灌胃的方式给药.CIR组按制作模型后断头时程不同叉分为6、12、24、48、72 h共5个亚组.阿托伐他汀组按给药时间不同分为给药4周、2周、3 d和造模后即时组4个亚组,每亚组分别于造模后12、24 h检测.断头取脑,制作标本,连续切片作PIselectin免疫组化染色,脑组织匀浆测定MPO.结果:CIR组可见P-selectin阳性表达血管数6 h开始上升,12 h达到高峰,至第3天仍有少量表达,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后,P-selectin表达明显下调(P<0.01),阿托伐他汀组内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CIR组MPO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1),P-selectin表达与MPO含量呈线性正相关,给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干预后脑组织匀浆MPO含量下降,阿托伐他汀组内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P-selectin表达和MPO含量明显升高,使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P-selectin、MPO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阿坎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参照Longa报道的方法进行.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坎酸组.缺血2 h后恢复灌注,给药组腹腔注射给药.造模前后进行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变化,应用蛋白质印迹检测大鼠脑组织中NR2B的表达.结果:阿坎酸能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行为,缩小梗死面积,并使脑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同时,阿坎酸能有效降低NR2B的表达.结论:阿坎酸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低氧大鼠体内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导致代谢紊乱发生的机制。方法建立慢性间歇低氧的大鼠模型,模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睡眠中发生的慢性低氧、再氧合病理生理过程。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慢性间歇低氧组(40只)和空白对照组(10只)。将慢性间歇低氧组的大鼠放入自制的间歇低氧动物舱内,提供间歇低氧(最低吸入氧浓度6%~7%,最高吸入氧浓度20%~21%,各维持时间5~7 s);将空白对照组大鼠置于相同规格的间歇低氧动物舱内,给予空气脉冲供气。间歇低氧刺激总时间:8 h/d(9AM~5PM),持续12周。实验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hs-CRP水平;并检测代谢紊乱相关指标如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大鼠尾动脉血压,每一个指标作为一个危险因素,没有危险因素的为正常组,仅有1个危险因素的为低危组,有2个危险因素的为高危组,有3个危险因素的为代谢综合征组(MS组)。结果根据危险因素,将慢性间歇低氧组的大鼠分为正常组,低危组,高危组,代谢综合征组。随着间歇缺氧的时间延长,发生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hs-CRP的水平逐渐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缺氧模型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存在,导致慢性低度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发生代谢紊乱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