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惊风病名创立经过惊风是中医儿科四大证之一。隋唐医书开始专立儿科,但混惊风病于痫证中,北宋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以心主惊、肝主风立论,创惊风病名。谓:“急惊为热甚则生风。体必阳盛阴虚。”其症状:潮热、抽搐、目上视、牙关紧闭、颈项急、手足动摇等。明清医家,如万密斋、王肯堂、喻嘉言、陈飞霞、吴鞠通、石芾南、《医宗金鉴》等,据钱氏之说,  相似文献   

2.
北宋儿科医家钱乙的代表著作《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最早理论联系实际的儿科专著,其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辨治小儿惊风。小儿惊风,责之外因腠理未密,责之内因脏腑娇嫩,又因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感邪之后,易于生热,热盛生痰,痰热生风,风动生惊而成痰、热、惊、风之候。为了保持小儿脏腑功能之间的动态平衡,当适应自然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以调治。中医将时辰与五脏之间进行相互连接,体现"因时制宜"的原则。钱乙据此以一日而论,认为五脏在本脏当旺之时易发疾患,故可随时辰的阴阳消长变化以辨治小儿惊风之证。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肖挹 《四川中医》1998,16(4):37-37
高热、惊风是小儿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具有发病急、来势猛、易于转归的特点,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出现。笔者在临床之余结合已故名老中医——我的老师熊梦周的经验,对小儿外感发热、惊风的临证问题谈点体会。由于小儿“稚阴稚阳”,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感受六淫邪气,皆从热化而出发热,热极生风,而致惊厥。《幼科全书》云:“凡小儿有病皆热。”《古今医鉴》也云:“夫小儿有热,热盛生痰,痰盛生惊,惊盛发搐,搐盛则牙关紧急而此俊生焉。”互.高热老师运用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  相似文献   

4.
喻嘉言儿科学术观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嘉言为我省明末清初著名中医学家,精通临床各科,擅治疑难大证,著有《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医学3书。其在伤寒、温病、内科杂病方面的学术特点,多有评价,但其在儿科方面的学术见解,却少专论。本文对此,略予探讨。1 辟“惊风”病名,力正其误考宋代以前,尚无“惊风”病名,只有“惊痫”之称。至北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始提出小儿急、慢惊风之名。其后医家多宗其说而有所发挥,如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立五脏寒热虚实阴阳之惊风辨治原则,南宋刘日方《幼幼新书》又创“慢脾风”、“慢肝风”等病名,明代虞抟、万全…  相似文献   

5.
程洁 《西部中医药》2009,22(7):33-34
惊风即惊厥,是小儿最常见危急证候之一.凡临床具有频繁抽筋伴有意识不清者,皆称惊风.多见于1~5岁的幼儿. 1 历代对小儿惊风的认识 惊风一名,首见于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以心主惊、肝主风的理论对小儿惊风进行了论述.<古今医鉴>将惊风归纳为搐、搦、掣、颤、反、引、窜、视八候;和惊、风、痰、热四证.<婴童百问>和<证治准绳>中又将惊风分为急、慢惊风和慢脾风三类.  相似文献   

6.
小儿惊风是儿科临床四大病症之一,又称惊厥瘈症,惊癇,抽风等。一至三岁儿童多易发病,其原因乃儿童稚幼之体,气血未实,生理机能发育未全,易因受外感风邪,惊怖或饮食积聚等因素引起此病。惊风其证名首见于宋代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将该症分为急惊风、慢惊风。历代医家著述甚多,病因不外乎风,热、痰、惊。临床以惊风八候进行辨  相似文献   

7.
小儿惊风为儿科四大症(痘、疹、惊、疳)之一。本症多由外感风寒,内挟宿食,生痰化热,热急生风所致,或因致惊未尽,正气已虚,为半虚半实,或因正气耗竭,脾肾阳微或近于“纯阴无阳”等症。笔者自1975~1985年,采用针灸辨证治疗小儿惊风84例,其中急惊风31例,慢惊风29例,慢脾风24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有娥 《光明中医》2000,15(3):25-26
慢脾风是小儿惊风的一种 ,大多由于慢惊风进一步发展严重地损伤小儿阳气 ,出现阳气衰微的危象 ,常见于大病 ,久病之后以及先天禀赋不足 ,脾肾素亏的小儿 ,其临床表现以面色白或灰暗 ,精神萎靡或沉睡 ,口鼻气冷 ,额汗涔涔 ,抚之不温或四肢厥冷 ,手足震颤或蠕动为主。其形成原因和证候属性早在《医宗金鉴·幼科心法》中云 :“心主惊 ,肝主风 ,心热肝风作急惊 ,素虚药峻因成慢 ,吐泻后起慢脾风。急惊阳证有实象 ,慢脾阴证有虚形 ,慢惊半阴半阳证 ,虚实寒热要分明。”因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肌肉与四肢 ,脾健则四肢得养 ,形体壮实…  相似文献   

9.
林季文 《新中医》1993,25(10):50-52
惊风一证,是以抽风为主要证候的总称。常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起病突然,来势凶猛,变化迅速,为儿科急重症之一。正如《幼科释迷》所云:“小儿之病,最重惟惊。”北宋钱氏始以“心主惊风属肝”立论。创立惊风病名,并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二种类型,他认为急惊风是由于热甚生风,慢惊风是由于脾  相似文献   

10.
急惊风为儿科临床常见的急重病证,历来被列为儿科要证之一。《幼科释谜·惊风》说:“小儿之病,最重惟惊。”本病来势急,病情重,如不积极救治,可能危及生命,或形成瘫痪、痴呆、失语、癫痫等后遗症。江育仁教授认为:急惊风在临床上多以高热、昏迷、抽风为主症。病机可归纳为热、痰、风三者的演变与转化,所谓热极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