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尖牙易位、埋伏阻生致上颌牙齿根尖吸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伏阻生牙是临床上常见的错He畸形。近年来对上颌埋伏阻生牙方面的报道较多,但对因上尖牙易位、埋伏阻生致上颌牙齿根尖吸收的报道较少。笔者对46例上尖牙因易位、埋伏阻生致上颌牙齿根尖吸收情况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
上颌埋伏尖牙的外科—正畸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上颌埋伏尖牙进行外科—正畸治疗。方法 先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间隙扩展 ,然后根据上颌埋伏尖牙的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 ,分析其阻生的病因 ,采用外科翻瓣导萌术 ,暴露埋伏尖牙的牙冠 ,粘贴托槽 ,再选择不同的方向和方法对 12例患者的 14颗上颌埋伏尖牙进行正畸牵引导萌。结果  11颗埋伏尖牙均已萌出后排齐 ,牙髓和牙周情况正常。结论 只有通过从上颌埋伏尖牙的位置关系 ,分析其阻生的病因 ,选择正确的外科手术暴露和正畸牵引导萌的方法 ,才能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尖牙。  相似文献   

3.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对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患病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诊治的10505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经CT检查选出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患者215例(汉族),共有埋伏阻生尖牙248颗。统计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在正畸患者中所占比例,χ~2检验分别比较患者性别、唇腭侧阻生以及相应治疗情况的差异。结果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在正畸门诊患者中约占2.05%,女性:男性为1.8∶1,唇侧:腭侧为2.1∶1。“外科手术暴露+正畸牵引”的方式在治疗中占主导地位。“外科手术拔除”的治疗方式在腭侧埋伏阻生尖牙中的应用多于唇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组患者上颌尖牙埋伏阻生以女性、唇侧多见,临床对唇腭侧尖牙埋伏阻生的治疗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应用光测力学实验研究正畸牵引过程中埋伏牙移动机制的方法。方法:采用电子散斑干涉测量方法(e—lectronic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ESPI)分析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周围组织在不同正畸牵引过程中的变形分布。结果:埋伏阻生牙受弹簧牵拉时其根部周围组织表现为应力集中,且受牵拉一侧的应力集中更为明显。结论:利用ESPI能够获取埋伏阻生尖牙受力后的周围组织应变分布,从而为正确诊断、定位和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诊断和治疗是正畸临床的一大难点,正确的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既往采用全景片、根尖片等二维影像诊断存在一定误差,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应用使得埋伏阻生上颌尖牙的诊断更加准确。本文旨在对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诊疗中CBCT的临床指导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冯莉  马松波  唐兵  段义峰 《口腔医学》2012,32(9):574-575
目的 观察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矫治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病例,利用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进行矫治。结果 6例埋伏尖牙,经开拓间隙或减数助萌治疗,3~5个月后自然萌出;24例行牙槽外科开窗术配合正畸牵引,8~12个月后萌出。牙髓活力正常,牙龈形态美观,牙周情况良好。结论 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可快速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相似文献   

7.
埋伏阻生牙好发于上颌前部,其中上切牙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埋伏阻生牙病因复杂,可能由遗传因素、系统因素和局部因素等共同导致。通过锥形束CT(CBCT)等影像学检查对埋伏阻生前牙进行准确定位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条件,外科手术暴露联合正畸牵引治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文章对埋伏阻生切牙的发病情况、病因、临床检查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正畸牵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成人与青少年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采用正畸牵引治疗的成功率及其治疗所需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17例成人和17例青少年患者各21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2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在三维CT片上的位置、三维方向和埋伏阻生程度均相似。对2组正畸牵引治疗的成功率及其治疗所需时间进行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成人组正畸牵引治疗的成功率为85.71%,青少年组为100%,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正畸牵引治疗所需时间,成人组长于青少年组,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正畸加开窗牵引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成功率,成人组显著低于青少年组,且正畸牵引治疗所需时间也显著长于青少年组。  相似文献   

9.
埋伏阻生尖牙是临床上常见的牙齿畸形,多种因素可导致尖牙骨内移位形成颊、腭侧阻生。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埋伏阻生尖牙与上牙弓及腭部形态之间有密切联系,牙弓宽度、长度、腭穹隆深度及腭面积、腭体积均可能与埋伏阻生牙相关。对上颌形态的研究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对尖牙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减少治疗并发症。本文就埋伏阻生尖牙相关的上牙弓及腭部形态改变作一综述,为尖牙埋伏阻生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在临床上很常见,它会影响上颌牙列的功能和美观。为消除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对牙颌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应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本文就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发病率、病因、诊断、临床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除第三磨牙外,上颌尖牙最常见发生异位埋伏阻生,发病率约1%~2.5%,且女性发病率要高于男性约2~3倍。尖牙埋伏阻生的病因较多,如牙列拥挤、缺乏间隙、软硬组织疾病、萌出通道最长、侧切牙牙根异常或缺失、根骨黏连等[1,2]。尖牙埋伏阻生治疗主要包括:自体牙移植、拔除阻生尖牙联合正畸关闭间隙、拔除阻生尖牙联合修复治疗、外科手术开窗联合正畸牵引和姑息治疗等[3-5]。本文将报道1例尖牙高位埋伏阻生患者多学科联合治疗病例。  相似文献   

12.
利用改良Nance弓矫治唇侧水平埋伏阻生上颌尖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颌骨埋伏阻生尖牙是正畸临床中常见的错(he)畸形,其发病率为0.92%-2.2%,唇侧阻生者约占30%,其中唇侧水平埋伏阻生是其中一种特殊类型,其埋伏尖牙冠位于侧切牙根的近中,矫治难度大,而且其后牙区常前移,牙弓间隙不足,以往常采用拔阻生牙矫治。  相似文献   

13.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外科-正畸联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尖牙埋伏阻生的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方法。方法:20例患者28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先用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初步排齐牙列后,再局部间隙扩展,采用外科闭合式助萌技术,暴露埋伏尖牙牙冠,粘贴托槽,再进行正畸牵引导萌。结果:24颗埋伏尖牙均牵引入正常牙列,牙髓、牙周情况正常。有4颗尖牙因横位阻生和根冠成角采用外科拔除。结论:通过外科手术暴露和正畸牵引导萌联合治疗,能有效矫治埋伏阻生尖牙。  相似文献   

14.
尖牙与颌面部美观和咀嚼功能关系密切,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发生率约为1.5%~2%,保存尖牙并引导其到正常的位置至关重要。本文对成人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行开窗术联合正畸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上颌恒尖牙的埋伏阻生较常见,且影响美观及功能。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对上颌阻生尖牙的综合处理.讨论了上颌阻生恒尖牙的发生原因,阻生尖牙的定位方法,阻生尖牙矫治方案的确定,阻生尖牙的外科协助处置以及正畸矫治阻生尖牙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埋伏阻生牙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易发部位为下颌第三磨牙和上颌尖牙[1].常常导致牙列不齐,咬合关系紊乱,邻牙牙根吸收以及牙弓长度减小等.阻生的牙囊还可能形成囊肿[2].阻生尖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牙齿畸形,埋伏阻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其中因尖牙阻生导致前磨牙发育异常的病例较少见.轻微阻生时牙齿可能萌出迟缓或错位...  相似文献   

17.
阻生牙是口腔中较常见的一种发育畸形,以尖牙、第三磨牙、中切牙、前磨牙及第二磨牙的阻生多见,尤以下颌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阻生的患病率最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阻生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颌尖牙和第三磨牙方面,对阻生前磨牙的研究甚少。临床上,很大一部分正畸患者需要进行拔牙矫治,且拔牙牙位主要位于前磨牙区,可见阻生前磨牙对正畸矫治设计及预后影响极大。本文对阻生前磨牙现有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对阻生前磨牙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定位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正畸医生制定正畸矫治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下颌尖牙埋伏阻生进行正畸-外科联合治疗,探讨下颌尖牙埋伏阻生的病因、外科手术暴露部位及正畸牵引导萌方向。方法对2003—2007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的5例患者的6颗下颌埋伏阻生尖牙进行正畸-外科联合治疗,先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间隙扩展,然后根据尖牙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采用外科翻瓣导萌术,暴露埋伏尖牙的牙冠,粘接托槽,再选择不同方向和方法对其进行牵引导萌。结果6颗埋伏尖牙均经牵引后排齐,牙髓和牙周情况正常。结论分析下颌尖牙埋伏阻生的病因,选择正确的外科手术暴露部位和正畸牵引导萌方向,可有效地进行矫治。  相似文献   

19.
<正>尖牙埋伏阻生在口腔正畸临床中较为常见,表现为尖牙萌出位置不足或完全不能萌出,易导致邻牙牙根吸收、牙源性感染、口角塌陷等[1],对面部美观及口牙合功能影响较大,上颌尖牙是阻生牙中除智齿外发病率最高的阻生牙位,发病率约为1%~4%[2]。其矫治难度较大,常需多学科协同治疗。现报道1例以非对称拔牙及导萌为主要治疗策略的牙列拥挤伴尖牙阻生的患者,旨在为此类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正畸导萌的力学原理,探讨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的矫治力方向设计以及改良Nance弓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Nance弓辅以直丝矫治器,对5例上颌唇侧水平埋伏阻生尖牙进行正畸一外科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了直接牵引和改良Nance弓辅助牵引二种方式的矫治力方向,埋伏牙的移动方式及其力学原理。结果:5例上颌唇侧水平埋伏阻生尖牙顺利萌出至正常位置,尖牙及邻近侧切牙牙髓、牙周健康。力学原理分析显示采用改良Nance弓矫治方法,埋伏牙的移动方式更合理,所需矫治力更轻,支抗负荷更小。结论:矫治上颌唇侧水平埋伏阻生尖牙时,要合理设计矫治力方向,改良Nance弓是一种符合生理力学需要的辅助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