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染色体t(14:l8)易位为恶性淋巴瘤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是恶性淋巴瘤发生的初始致病因子。在t(14;18)易位的淋巴瘤细胞中,正常bcl-2基因表达明显受抑,而含bcl-2的异常转录本异常高表达。bcl-2蛋白是正常日淋巴细胞的功能蛋白,表达量的不同其t(14;18)易位淋巴瘤的致病性亦不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t(14;18)易位和bcl-2蛋白表达对淋巴瘤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近年国内外均报道[1,2]淋巴瘤存在染色体t(1418)的易位,同时有bCI-2蛋白的过度表达。并认为该蛋白在滤泡性淋巴瘤与反应性滤泡增生的鉴别中有重要价值。我们就bC12蛋白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淋巴瘤中的分布、表达作初步探讨。一、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原发性CNS淋巴瘤16例,经病理组织学观察、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试剂LCA、L26、UCHLI、GFAP均系DAKO公司产品)及常规透射电镜观察。按Hems等’‘’淋巴瘤最新分类,形态、免疫表型符合B细胞性滤泡中心淋巴瘤14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2例。取上述肿瘤存档蜡块,切4pm薄…  相似文献   

3.
日益了解到白血病和淋巴瘤与染色体异常有关,常常是由于染色体易位或者缺失。人体肿瘤临床发展的各个阶段也与种种复发性染色体缺陷有关系。对71名滤泡性淋巴瘤的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其存在15种类型的非随机的染色体异常。其中10种类型似乎关系到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病程和对治疗的反应。在85%的病人中见有t(14;18),这似乎是决定滤泡型的主要决定因素。10名单纯有t(14;18)缺陷者,呈现为小核裂细胞的滤泡性淋巴瘤组织学特点。由于这种类型的肿瘤最初呈惰性病程,发展缓慢,故在最初1~4年内,大多数无需治疗。相反,小核裂  相似文献   

4.
利用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对28例滤泡型淋巴瘤和18例反应性滤泡增生进行了bcl-2/IgH融合基因和bcl-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发现不仅57%的滤泡型淋巴瘤中t(14:18)易位,而且在33%的滤泡反应性增生也存在这种易位。二者经X ̄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本实验中仅采用mbr引物对的条件下,bcl-2蛋白异常表达与bcl-2/IgH融合基因的形成之间并无相互对应的关系。在肿瘤性滤泡与反应性滤泡中bcl-2蛋白表达的不同分布,有助于对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bcl-2基因家族对淋巴造血组织及其肿瘤凋零的调控(摘要)黄高日升陈协群白庆咸(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2)bcl-2(B-cellymphoma/leukemia-2)首先在t(14∶18)的滤泡性淋巴瘤中发现。近年来又先后发现,一...  相似文献   

6.
滤泡型淋巴瘤的t(14:18)染色体易位与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对28例滤泡型淋巴瘤的18例反应性滤泡增生进行了bcl-2/IgH融合基因的bcl-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发现不仅57%的滤泡泡型淋巴瘤不t(14:18)易位,而且在33%的滤泡反应性增生也存在这种易位。  相似文献   

7.
应用淋巴结改良直接法、短期培养法及骨髓短期培养法对24例小儿恶性淋巴瘤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23例获得满意分裂相。结果表明:全部淋巴结染色体及4例骨髓染色体显示克隆性异常。非何杰金淋巴瘤染色体众数多为二倍体及亚二倍体,分布似与组织学分型有关;何杰金淋巴瘤染色体众数从亚二倍体到四倍体。最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为6q-。本文出现的染色体相互易位大都涉及到14q32及其附近,证实14q32的断裂重排与恶性淋巴瘤的发生有关。此外,本文还提示分别定位于1p13、6q22-24及17p上的癌基因NRAS,c-myb,及肿瘤抑制基因P53在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bcl—2癌基因蛋白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滤泡性淋巴瘤与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的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22例滤泡性淋巴瘤和14例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进行bcl-2肿瘤基因蛋白表达测定。结果显示22例滤泡性淋巴瘤中,19例bcl-2阳性,3例bcl-2阴性;14例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中,12例bcl-2阴性,2例bcl-2弱阳性。X2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提示bcl-2对滤泡性淋巴瘤与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例宫颈滤泡性淋巴瘤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本例患者主要因异常阴道出血就诊,形态学检查显示在黏膜深层可见片状淋巴滤泡样结构,滤泡密集,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滤泡样结构区CD20,BCL-6和CD10阳性表达;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结论:宫颈滤泡性淋巴瘤罕见,诊断需结合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时恰当的治疗将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外套细胞淋巴瘤(Mantlecellymphoma,MCL)是一种较少见的B细胞来源的非Hodgkin淋巴瘤,由于其组织学形态缺乏特征性,光镜下易与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及滤泡性淋巴瘤(FL)相混淆,我们对MCL进行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一...  相似文献   

11.
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起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细胞,是一类西方国家较常见的恶性淋巴瘤,发病构成约占成人恶性淋巴瘤的20%,我国也不少见。FL主要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病程进展缓慢,而且治疗后易复发,典型病例病程长,呈慢性经过,平均生存期为8~10年,部分患者随病情进展,可转化为弥漫性大细胞性淋巴瘤(DLBCL)。形态学上,FL是由滤泡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构成的至少有一个滤泡结构的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2.
312例反复流产夫妇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文对312对反复自然流产的夫妇进行了遗传咨询及G显带染色体研究,发现32例染色体异常(5.13%),其中常染色体平衡易位7例(1.12%),罗伯逊易位11例(1.76%),易位核型涉及1、2、4、6、7、9、11、13、14、15、17、18、21、22各号染色体,其它异常14例。  相似文献   

13.
报道655例孕早期(7-10周)直接法绒毛染色体检查结果。实验失败14例,成功率为97.86%(641/655)。核型异常者35例,占5.46%(35/655-14);其中不平衡者19例。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为指征的绒毛核型异常率最高,为53.33%(16/30);其次为生过染色体异常儿者,绒毛核型异常率为9.09%(6/66)。提示这些类型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cellymphoma,MCL)是近年来确定的一种特殊类型B细胞淋巴瘤,过去曾将该肿瘤命名为中间淋巴细胞性淋巴瘤(Rapaport),中心细胞性淋巴瘤(Kei)或归入弥漫性小裂细胞淋巴瘤(WF)。现已知该肿瘤起源于滤泡套内层...  相似文献   

15.
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已经发现许多染色体异常,其中多数为染色体易位,较常见为t(8;14)(q24;q32)、t(5;14)(q31;q32)、t(11;14)(q13:q32)、t(14;18)(q32;q21)、t(14;19)(q32;q13)、t(1;19)(q23;p13)、t(17;19)(q22;p13)、t(4;11;)(q21;q23)。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染色体易位的一方累及免疫球蛋  相似文献   

16.
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已经发现许多染色体异常,其中多数为染色体易位,较常见为t(8;14)(q24;q32)、t(5;14)(q3l;q32)、t(ll;14)(ql3:q32)、t(14;18)(q32;q21)、t(14;19)(q32;q13)、t(1;19)(q23;pl3)、t(17;19)(q22;l713)、t(4;11)(q21;q23)。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染色体易位的一方累及免疫球蛋白(Ig)基因或E2A基因,而另外一方累及一个潜在的原癌基因。已知Ig和E2A基因都是与B淋巴细胞密切关联的基因,由于染色体易位,导致这些原癌的基因的活化,可能与B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于新宇  王士平 《解剖学报》1998,29(1):106-110,I019,I020
对BALB/c小白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从胚胎14d(E14d)至成年期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化学与立体主量学研究。结果表明:(1)E14d ̄15d,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团和索状。E16d ̄E17d,细胞围成原始的甲状腺滤泡。E18d,滤泡腔内出现PAS反应阳性胶体,成熟的甲状腺滤泡结构基本形成。(2)胚胎期滤泡上皮细胞核较大,核/质比大于1.0,分裂像易见,出生后21d,核/质比稳定在0.35,滤泡  相似文献   

18.
对有1次或多次孕早期自发性流产,而排除明显的生殖器异常的39对夫妇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极,发现15.4%对夫妇中的一方是一种明显的染色体异常携带者。t(13;14)罗伯逊易位4例,t(4;21)平衡易位1例,7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例。最后,本文讨论了各种类型染色体畸变可能产生的配子。  相似文献   

19.
48例无精症或少精症患者的染色体检查有14例异常,异常率29.2%。其中47,XXY10例,47,XXY/46,XY1例,46,X(Yq-)1例,46,X(Yq+)2例。重点讨论了异常染色体与表型之间的关系以及畸变机理,指出对无或少精症患者的染色体检查是很重要为。  相似文献   

20.
bcl-6与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细胞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Bceldifuselargecellymphoma,BDLCL)是淋巴瘤的常见类型,占B细胞淋巴瘤的40%。近来,人们发现BDLCL中,3、14号染色体存在较高频率的易位,涉及原癌基因bcl6的过度表达。1b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