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眶上"锁孔"入路的内窥镜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眶上“锁孔”入路的内窥镜局部解剖学并测量有关解剖数据 ,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参考信息。方法 :测量 10 0例成人颅骨标本额骨颧突距同侧和对侧前后床突的距离和角度 ;用手术显微镜和硬质内窥镜交替使用通过 2 5具成人尸头 ,探讨眶上“锁孔”手术入路 ,并测量颧突与颅内血管的距离和角度。结果 :通过使用不同角度窥镜和在不同解剖间隙内操作可达到Willis环双侧及鞍区、岩斜区。结论 :锁孔技术是一种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解剖数据结果对于选择手术器械的长度有参考价值 ;窥镜辅助手术可达Wills环及鞍区、岩斜区 ,配合特殊手术器械可完成上述区域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眶上锁孔入路提供临床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1例福尔马林固定尸头上测量各有关解剖结构距离及夹角,在9例新鲜尸头上进行模拟手术,进一步验证其观察及操作范围。结果:提供了角突及眶上孔至盲孔、视神经管颅口、前床突尖、后床突尖距离,两点与上述结构连线与中线的成角,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距离,视神经颅内段长度,颅口处视神经内侧缘之间距离,第一间隙面积,颈内动脉床突上段长度等数据及入路的观察、操作范围。结论:眶上锁孔入路有广泛的视野及充足的操作空间,熟悉入路到各结构的距离对术中定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锁孔入路治疗基底动脉瘤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眶上、颞下锁孔入路到达基底动脉顶端的入路解剖 ,探讨其治疗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在 2 1例福尔马林固定尸体头颅标本上测量入路相关数据 ,在 9例新鲜尸体头颅标本上模拟行内窥镜辅助经眶上锁孔入路、经颞下锁孔入路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夹闭的手术操作 ,观察显露范围及操作范围 ,入路中各解剖结构对手术区显露及操作的影响。结果 :眶上孔、角突及颧弓上缘颞颧缝处与同侧及对侧后床突尖的距离分别为 (61.5± 1.7)mm、(92 .1± 3 .6)mm、(3 3 .5± 3 .1)mm、(73 .6±1.1)mm、(95 .6± 1.7)mm、(5 2 .3± 2 .2 )mm ;眶上孔、角突及颧弓上缘颞颧缝处与同侧及对侧后床突尖分别连线与中线的夹角分别为 (3 6.6± 1.2 )°、(8.5± 2 .3 )°、(82 .6± 3 .0 )°、(4 5 .1± 3 .0 )°、(3 0 .5± 3 .4)°、(83 .5± 4.0 )°。眶上、颞下锁孔入路均能通过多种神经血管间隙达到靶区 ,显露良好 ,照明充分 ,操作空间充分。结论 :采用内窥镜辅助的锁孔入路能满意的治疗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临床应用眶上锁孔入路治疗眼动脉段颈内动脉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2 1例福尔马林固定尸体头部标本上观察测量前床突周围的神经血管位置关系 ,分析其对手术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克服方法 ;在 9例新鲜尸体头部标本上模拟眶上锁孔入路治疗眼动脉段颈内动脉瘤手术 ,验证其可行性及优势。结果 :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距离为 (7.0± 1.8)mm ,视神经颅内段长度 (11.4± 2 .7)mm ,颅口处视神经内侧缘之间距离为 (12 .8± 0 .7)mm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长度 (14 .5± 1.3 )mm。两侧前床突根间距 (2 1.2± 0 .8)mm ,两侧前床突尖间距为 (2 6.1± 1.7)mm ,视神经管颅口水平前床突长 (10 .1± 0 .2 )mm ,宽 (11.6± 1.4)mm ,厚 (4 .9± 0 .7)mm。手术时通过磨除前床突、鞍结节 ,切开镰状襞等能松解视神经、颈内动脉 ,形成较宽敞的操作空间 ,良好的控制近端动脉。视野细节显露清楚。结论 :眶上锁孔入路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良好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经蝶骨嵴锁孔入路显露鞍周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探讨该入路治疗颅内病变的可行性.方法:14例(28侧)10%甲醛溶液固定尸体头颅标本模拟蝶骨嵴锁孔入路,借助手术显微镜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鞍区重要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结果: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其分支、基底动脉顶部、垂体柄等鞍周重要结构进行良好的显露和观测,并获得重要参数.结论:蝶骨嵴锁孔入路适用于显露大部分前循环动脉瘤及前颅底后方、鞍旁、蝶骨嵴、颞极、中颅窝底前部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眶外侧锁孔入路颈内动脉眼动脉段的解剖结构特点及手术意义。方法 15例(30侧)经甲醛固定的国人成年尸体头颅标本,其中2例标本为新鲜经红蓝乳胶灌注,模拟眶外侧锁孔入路开颅,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颈内动脉眼动脉段的形态特点、毗邻关系及重要的穿支结构,离断人脑取出脑组织后测量相关数据。结果颈内动脉眼动脉段起于海绵窦顶壁远侧硬膜环,止于后交通动脉起始处近侧,其前半段被前床突和视神经阻挡,常发出纤维结构与周围组织牵连。眼动脉起点位于前床突尖端前方5 mm范围内28侧(82.4%),床突内侧5 mm范围内22侧(64.7%),垂体上动脉可发出2~3级穿支血管供应视神经、视交叉的下前方和垂体柄。结论经眶外侧锁孔入路处理鞍区病变,特别是夹闭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时,应熟练掌握该处的解剖结构特点,注重穿支血管的保护,对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垂体腺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30具成人尸体头颅,按经蝶入路、经额入路、经翼点入路三种手术入路方式逐层解剖入路的邻近血管、神经并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颈内动脉内口间距(21.73±3.72)mm、视神经管内口间距(11.77±3.34)mm、海绵窦间距(20.92±4.58)mm、鞍底横径(13.57±4.21)mm、鞍底纵径(13.61±3.18)mm、蝶窦前壁至鼻孔的深度(92.91±17.81)mm、眉弓上缘中点到鞍结节的距离(62.24±14.17)mm、眉上缘中点到同侧视神经管内口距离(53.45±16.91)mm、眉上缘中点到对侧视神经管内口距离(62.24±20.80)mm、眉弓上缘中点到同侧颈内动脉入口的距离(69.81±21.96)mm、眉弓上缘中点到对侧颈内动脉入口的距离(78.40±27.46)mm、眉弓上缘中点到同侧颈内动脉膝部的距离(56.43±15.31)mm、眉弓上缘中点到对侧颈内动脉膝部的距离(64.53±17.01)mm、翼点到垂体柄末端距离(59.24±17.17)mm、翼点到前床突的距离(45.51±10.55)mm、翼点到海绵窦的距离(43.72±9.48)mm。结论应用这些解剖学测量结果可指导与鞍区相关的手术,安全显露鞍区解剖结构,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眶外侧锁孔入路颅内段视神经、视交叉的供血特点及手术意义。方法15例(3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头颅标本模拟眶外侧锁孔开颅,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供应颅内段视神经、视交叉的穿支血管的起源、数量和分布特征,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经眶外侧锁孔入路观察,视神经、视交叉上方的穿支血管平均5.2支,其中起源于前交通动脉的(0-2支)占视神经、视交叉上方穿支总数的16.7%,起源于大脑前动脉A1段的(1-4支)占83.3%;颈内动脉床突上段(C2段)每侧发出1-3支不等的穿支血管供应视交叉侧方,平均每侧1.7支,属于视交叉侧方的专线动脉;垂体上动脉可发出2-3级穿支血管供应视神经、视交叉的下前方。结论熟悉供应颅内段视神经、视交叉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特点,注重眶外侧锁孔手术治疗鞍区疾病时加以保护,对于减少视觉传导通路的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暴露颅底中线区域的解剖结构,为临床该术式切除颅底中线区域肿瘤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解剖5具成人尸头标本,观察该入路暴露的颅底中线区域脑组织、血管及神经。 结果 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可充分暴露前床突及其内侧前颅底硬脑膜、嗅沟及嗅神经;蝶鞍区可显露视神经、视交叉、视交叉前间隙、垂体上动脉、眼动脉、颈内动脉及其周围间隙;上斜坡区域可显露鞍背硬脑膜、乳头体、基底动脉末端、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及脑桥腹侧。 结论 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切除颅底中线区域肿瘤在解剖学上可行,临床上可作为常规显微镜手术及经鼻内镜入路手术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0.
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鞍区的内镜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鞍区手术提供入路及相关内镜解剖学资料.方法:本组采用15具10%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和1例新鲜尸头标本,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用显微镜和内镜(0°镜、30°镜),对鞍区各间隙进行解剖观察并录像.结果: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开颅可达到经典翼点入路对骨窗的基本要求,通过使用内镜不同角度的操作,可清晰的显露间隙Ⅰ、Ⅱ、Ⅲ、Ⅳ及Willis'环,尤其对重要穿通血管的显露更明确.结论:经眶上缘外侧锁孔入路创伤小,暴露好;而内镜在鞍区的应用可弥补手术显微镜的不足,对显微外科手术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