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形态与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理论认识。方法:应用直径4.5mm,5.5mm,6.25mm和7.0mm4种不同直径的椎弓根螺钉16具T6~S1节段的新鲜尸体脊柱标本上观察:(1)穿钉失败率;(2)椎弓根膨胀变形率;(3)椎弓根螺钉把持力;(4)椎弓根椎体损伤分类。结果:穿钉失败率与操作技术和椎弓根横径相关,在下胸椎失败率高主要与椎弓根横径密切相关,没有发生穿钉失败的椎弓根膨胀率28.6%~  相似文献   

2.
钉道强化提高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椎弓根钉道局部强化技术及其结合膨胀式椎弓根螺钉提高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效果.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及加工的钉道局部强化装置,向钉道周壁点状注入CaSO4骨水泥以强化椎弓根钉道.5具新鲜冻存人体脊柱标本,每具随机选取4个腰椎共20个腰椎标本,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分为10个区组.设计四种固定方法:A组(普通椎弓根螺钉)、B组(普通椎弓根螺钉+钉道局部强化)、C组(膨胀式椎弓根螺钉+钉道局部强化)、D组(普通椎弓根螺钉+钉道内灌注CaSO4骨水泥),随机应用在每个区组的2个椎体共4个椎弓根钉道.分别测试每个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及能量吸收值.从剩余腰椎标本中任意取两个腰椎,应用钉道局部强化技术后利用Micro-CT观察钉道周壁微观结构变化.结果 C、D两组的最大轴向拔出力均值及能量吸收值均值高于A组(P<0.01)及B组(P<0.05),B组最大轴向拔出力均值及能量吸收值均值高于A组(P<0.01),C、D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钉道局部强化技术可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强度,结合使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可进一步提高螺钉的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枢椎椎弓根、椎体的骨密度分布规律及其对内固定的影响。方法取30枚人尸体骨干骨标本,测量每一块枢椎的椎弓根、椎体的骨密度,对比两者骨密度的大小,得出枢椎两部位的骨密度分布规律。分别以椎体中心点矢状位、椎弓根背侧中点冠状位为扫描中心,用双能射线法分别测量其椎体、椎弓根骨密度,从前路打入椎弓根钉,以椎体为中心打入椎体螺钉,生物力学测量仪测量其椎弓根钉、椎体钉拔出力。结果测得椎弓根螺钉抗拔出力519.31 N,椎体螺钉拔出力455.14 N。结论①椎弓根的骨密度高于椎体骨密度;②骨密度与螺钉拔出力有相关性;③枢椎两部位的骨密度分布规律:椎弓根骨密度〉椎体骨密度,是造成椎弓根钉拔出力优于椎体钉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通过放射解剖学研究及标本上的模拟手术操作来验证上胸椎(T1~T4)前路逆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在放射科CT数据库中选取40例层厚为0.625mm的正常上胸椎薄层CT扫描数据(男20例,女20例,年龄18~68岁,平均39.7岁),对数据进行MPR重建,在每侧椎弓根轴心上选取其横切面和矢状面进行观察和测量,测得每侧椎弓根的横径、高度、横切面进钉点距离、进钉角度、矢状面进钉点距离、进钉角度、钉道长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选取10具(男5例、女5例,年龄不详)完整的成人上胸椎防腐标本(包括C7~T6),外观无畸形和破损,完整保留T1~T4两旁肋椎关节及椎旁软组织,于椎体前方逆向置入椎弓根螺钉,通过X线透视、CT扫描、剖面观察、测量,参照Rao等的椎弓根螺钉穿破分级标准对置钉优良率进行评测。结果:T1~T4椎弓根横径逐渐减小8.14~3.47mm;椎弓根高度逐渐增大6.89~10.29mm;横切面进钉角度逐渐减小32.96°~11.64°;横切面进钉点距离逐渐增大1.80~5.50mm;矢状面进钉角度逐渐增大104.95°~115.74°;矢状面进钉点距离逐渐增大5.95~8.76mm;钉道长度32.95~35.96mm。T3、T4椎弓根横径过于细小,不适合逆向椎弓根螺钉的置入,但在T3、T4逆向置入椎弓根-肋骨复合体螺钉是可行的。T1、T2前路逆向椎弓根螺钉的规格为:直径4.0mm、长度35mm左右,T3、T4前路逆向椎弓根-肋骨复合体螺钉的规格为:直径5.0mm、长度35mm左右。在10具上胸椎标本上共置钉80枚,根据Rao等的椎弓根螺钉穿破分级标准,总体优良率达90%,其中椎弓根侧壁穿破小于2mm未造成脊髓压迫的共7枚;椎弓根内侧壁穿破距离在2~4mm的共有5枚,分别为T1椎体1枚,T3椎体1枚,T4椎体3枚,有不同程度脊髓压迫;椎弓根内侧壁穿破距离大于4mm的2枚,其中T2椎体1枚,T4椎体1枚,脊髓受压严重;T2椎体有1枚椎弓根外侧壁穿破。结论:T1、T2椎体前路逆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和T3、T4椎体前路逆向椎弓根-肋骨复合体螺钉内固定技术可达到双皮质固定的目的,但其安全性及临床实用性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脊柱外科~([1-2]),但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由于螺钉对椎体的把持力不足,常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甚至脱出。有研究通过对骨质疏松患者术后随访发现,椎弓根钉松动率高达60%~([3])。如何增加椎弓根钉的把持力成为脊柱外科医师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有学者尝试了不同方式解决这一问题:(1)增加椎弓根钉的长度和直径~([4-5]);(2)改进螺钉设计~([6]);(3)使用可膨胀式椎弓根钉~([7]);(4)骨  相似文献   

6.
椎弓根螺钉把持椎弓根皮质骨对其固定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椎弓根螺钉把持椎弓根皮质骨对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影响。方法:将成年羊腰椎椎弓根48个依据椎弓根皮质骨内径和椎弓根螺钉直径(6.25mm)的相对关系分为三组:A组,螺钉直径小于椎弓根皮质骨内径:B组.螺钉直径超出椎弓根皮质骨内径0.01~0.50mm;C组,螺钉直径超出椎弓根皮质骨内径0.51~1.00mm。每组再根据进钉深度与椎弓根长度(平均约8mm)的相对关系分为Ⅰ(进钉深度为16mm)、Ⅱ(进钉深度为8mm)两组。将椎弓根螺钉置入椎弓根中,观察钉道结构、膨胀情况,测量椎弓根螺钉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椎弓根螺钉置入后,椎弓根发生不同程度膨胀;椎弓根螺纹能够切入皮质骨中;C Ⅰ组最大轴向拔出力比A Ⅰ组和B Ⅰ组大(P〈0.05),C Ⅱ组最大轴向拔出力比A Ⅱ组和B Ⅱ组大(P〈0.05),B Ⅱ组比A Ⅱ组大(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把持椎弓根皮质骨能够增加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强度;且椎弓根螺钉把持椎弓根皮质骨量越大,固定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multi-spiralCT,MS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8具防腐处理颈椎标本,MSCT扫描后采集信息传送至工作站,根据下颈椎椎弓根植钉需求,进行容积成像(volume rendering,VR)以判断病情,多平面重组(multi-plannar reformation,MPR)行个体化分析,设计各个椎弓根螺钉的理想通道,测量相关参数。然后参照测量数据,分别在8具标本植入椎弓根螺钉。植钉完成后,再次对标本扫描,通过MPR对所植螺钉进行准确性评估。2007年5月-2009年11月,对28例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常规颈椎MSCT检查并行VR/MPR重建,评估病情,确定最短固定节段,采集目标椎弓根植钉数据。结果单枚螺钉植入时间为(392±62)s。植钉前测量除1个椎弓根闭锁(1.25%,1/80)、5个椎弓根冠状位直径3mm(6.25%,5/80)不适于植钉外,共植钉74枚。一次植钉成功率为95.95%(71/74)。其中68枚(91.89%)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6枚(8.11%)发生穿破,按Richter分级标准:1级5枚(6.76%),2级1枚(1.35%);该椎弓根螺钉穿破率与文献报道解剖标志定位法穿破率(47.37%)以及椎板开窗探查法穿破率(2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umi法(6.70%)、漏斗技术(7.10%)、管道疏通法(5.20%)及计算机导航技术(1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应用28例,术前测量发现1个目标椎弓根部分缺失、1个裂纹骨折,调整手术方案,术中共植钉121枚。术后17例(76枚)MSCT复查见67枚(88.16%)完全位于椎弓根内;9枚(11.84%)发生穿破,其中1级6枚(7.89%),2级3枚(3.95%)。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可对下颈椎椎弓根固定理想钉道进行术前个体化准确测评,术中严格按照个体化参数植钉,可提高植钉的精确度和安全性;利用MPR图像对螺钉植入的准确性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解剖学上研究胸腰椎骨折椎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为胸腰椎骨折椎提供一种新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方法 利用50例配套T11、T12 L1、L2脊柱干骨标本,测量各椎弓根宽度和高度.设定改良骨折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方法,确定椎弓根正中轴矢状面在椎体前下缘的交点为a点,椎弓根中点为b点,连接a b点,以此连线作为改良椎弓根钉轴.此连线延长线于附件后面的投射点为改良椎弓根钉进钉点.测量改良进钉点位置,钉轴长度、下斜角度和内斜角度等.结果 T11、T12L1和L2椎弓根上下1/2横径平均为7.5 mm、7.7mm、6.9 mm和6.7 mm,绝大部分可置人直径5 mm螺钉:改良椎弓根钉置入点位于Magel法进钉点上方5~6.5mm,进钉方向下斜(以下终板为参照)约25°,内倾约100°结论胸腰椎骨折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骨折椎改良椎弓根钉置入方法可以应用于椎体后壁1/2处至椎体前下缘连线以上的椎体骨折,以增强固定的稳定性或减少固定节段.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钉固定在10岁以下小儿胸腰椎疾患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10岁以下小儿胸腰椎椎弓根钉固定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9例平均年龄6.5岁的胸腰椎疾患患儿,2例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3例肿瘤患者采用后路切除肿瘤、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10例先天性半椎体患者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矫形固定或前后联合手术;4例脊柱侧凸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矫形固定。椎弓根钉置入点及方向与成人相似,螺钉直径为拟固定椎弓根横径的80%~90%,长度达椎体的70%~80%。手术后观察各螺钉位置,随访观察内固定稳定性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共置入83枚椎弓根钉,术中3个椎弓根破裂造成矫形时螺钉松动,均上移或下移一个节段完成固定;术后检查3枚螺钉位置不良,因未造成神经损害,对固定的稳定性无影响,未做处理。无脊髓神经和血管损伤及感染。18例获得平均24个月随访,1例术后1年螺钉断裂进行了翻修,其余患者无内固定松动。3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在详细的术前计划,选择恰当直径的椎弓根钉、精湛的外科技术下行小儿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胸椎椎弓根形态测量研究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38  
目的:观察不同节段胸椎椎弓根形态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量40具国人胸椎标本的椎弓根横径、矢状径、矢状面夹角、椎弓根间距、椎弓根后缘皮质到椎体前缘皮质距离及椎弓根-椎板夹角,观察椎弓根后缘中点与相应横突根部的关系。结果:(1)除T1外,各节段椎弓根矢状径均明显大于横径(P<0.01);(2)椎弓根矢状面夹角从T1到T9逐渐减小,T10以下为负角;(3)椎弓根后缘皮质沿其轴线到椎体前缘的长度从T1到T7逐渐增加,T7到T12基本相同;(4)T1与T12椎弓根螺钉拟进钉点位于横突根部中点,T2及T11位于横突根部中上1/3点,其余各节段均位于横突根部上缘。结论:进行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时,应根据不同节段椎弓根形态特点,结合X线片或CT片,选择相应的螺钉直径、长度、进钉部位及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下肢大段骨缺损治疗中Ilizarov技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体会,探讨不同病例的术式选择。[方法]14例下肢大段骨缺损,平均8.5cm,其中股骨2例;胫骨12例;创伤11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感染和(或)软组织缺损,骨肿瘤切除3例?分别采用肢体短缩加骨段截骨延长,或加骨段输送延长,或单纯骨段截骨输送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1a以上随访,骨缺损治愈,骨感染消失,皮肤创面消灭,肿瘤无复发,无附加神经血管损伤症状:[结论]Ilizarov技术是治疗骨大段缺损的简单而有效方法,根据不同病例,选择不同术式可简化治疗过程.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2.
活骨移植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长段骨与关节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四肢骨肿瘤的广泛或边缘切除后,长段骨关节缺损的修复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四肢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4~37岁。骨巨细胞瘤4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韧带样纤维瘤1例,骨纤维结构不良3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1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瘤样病损致骨溶解1例。14例四肢侵袭性良性骨肿瘤行肿瘤广泛或边缘切除,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带腓骨头腓骨近端和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修复骨缺损、重建桡腕关节和重建肩关节。移植体行简单内固定加外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多普勒血管超声,其中3例行ECT核素骨扫描,并作关节功能评定。结果:随访3个月~5年,13例均于手术后3个月后达Ⅰ期愈合,其中1例因内固定松动再次手术而愈合。1例肿瘤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切刮与植骨术后愈合;2例畸形愈合行截骨矫形后愈合。关节功能评定:优9例,良3例,差2例。结论:骨肿瘤切除后行骨移植修复骨缺损、重建关节,手术切除彻底,复发率低,植骨愈合可靠,重建后的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Hao L  Cai Y  Niu X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9):665-668
目的:探讨应用异体松质骨移植治疗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生物材料填充方法。方法:总结应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异体松质骨移植治疗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57例。年龄6-56岁,平均年龄17.4岁。结果:除1例因感染异体骨取出外,其余56例均取得满意的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依骨腔大小或植骨量的不同愈合时间 亦有所不同。单纯异体松质骨移植与异体松质骨加自体松质骨混合移植相比,愈合时间没有明显不同。植骨量越大,骨愈合时间越长。此组患者中未见明显排异反应及并发感染者。肿瘤复发率为7%。结论:同其他骨缺损填充方法和大块异体骨的使用相比,此种方法可行性较好,安全性较高。在骨愈合率,骨愈合时间上及复发以外并发症的发生上同自体松质骨植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修复长骨骨缺损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SDBMG)移植治疗长骨大块骨缺损9例,结果,除1例因适应证选择不当而失败外,其它8例均得到治愈,患健肢等长。说明SDBMG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和可靠的生物力学性能,是修复长骨大块骨缺损的理想移植材料,可作为自体骨合适的替代材料推广使用,但对急性感染性骨缺损应慎用  相似文献   

15.
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现代骨组织库,观察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深度冷冻、物理脱脂、真空包装和辐照灭菌等现代技术处理人类大段骨组织,临床应用24例,包括创伤性肢体骨重建、半侧骨盆重建、半侧骶骨移植、四肢大段骨或骨关节移植等,观察近期临床结果。结果:骨移植材料的无菌检测合格,生物力学强度无明显下降,可远程运输和短期保存.全部病例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成功率为100%.结论:深度冷冻大段同种骨临床使用安全可靠,保存和运输方便.  相似文献   

16.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骨肿瘤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骨肿瘤骨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总结15例骨肿瘤巨大骨缺损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病灶处理:切刮12例,段截3例。作带血管蒂的的骨块转位移植12例,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3例。结果:全部病例获长期随访,平均随访3年。所有病例在术后3~4月达骨愈合,无一例复发。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骨肿瘤巨大骨缺损,能缩短骨愈合时间,复发少,患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7.
冷冻干燥同种骨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建立现代骨组织库,观察系列冷冻干燥同种骨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深度冷冻、真空冷冻干燥和辐照灭菌等现代技术处理人类骨组织,临床应用系列冻干骨94例,包括骨缺损填充、骨不连植骨、脊柱和关节融合、人工关节翻修、髋臼造盖等,观察近期临床结果。结果:冻干同种骨的理化性能、无菌检测和生物性能完全符合体内植入物的相关国家标准,常温下可保存2年。94例中的90例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优良率为95.76%,成功率为97.87%。结论:冷冻干燥同种骨使用安全,保存和运输方便,可替代临床自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18.
骨基质明胶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骨基质明胶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同种异体骨联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疗效。方法:76例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损患者,彻底刮除病灶或作肿瘤骨段切除,并对瘤壁作灭活处理,以同种异体骨作支架,周围填充骨基质明胶和自体红骨髓复合物,术后观察机体反应及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机体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无1例发生感染,所有病例随访时间为5~16个月,X线显示新骨形成时间为术后1.5~4月,完全骨化的时间为术后5~9月,骨缺损骨性愈合74例,并获得较好的关节功能,肿瘤复发2例。结论:骨基质明胶、自体红骨髓、同种异体骨复合物能有效修复骨缺损,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Male rats weighing 100 g were assigned to groups and injected daily for 10 days with vehicle (control), 0.4, 2.0, 4.0, 10.0, or 20.0 mg/kg/day of ethane-1-hydroxy-1,1-diphosphonate (EHDP) or dichloromethylene diphosphonate (Cl2MDP). The proximal tibial metaphysis and epiphysis were assayed for changes in percentage of hard tissue and bone formation parameters. From the data, information about hard tissue resorption was deduced.All doses of Cl2MDP and doses of 2.0 mg EHDP/kg/day and greater caus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percentage of hard tissues with Cl2MDP being more effective than similar doses of EHDP in decreasing bone resorption.Osteoclast population parameters were increased with all doses of both Cl2MDP and EHDP with Cl2MDP having a greater effect than similar doses of EHDP. Decreases in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osteoprogenitor pool parallel the decreases in osteoblasts and bone formation parameters. These decreases in osteoprogenitor pool proliferation do not account for the increases with diphosphonates in osteoclast population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D-半乳糖对1月龄及3月龄雌性小鼠骨干重、骨羟脯氨酸、骨钙及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1月龄及3月龄昆明种雌性小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O00mg·mg·d-1,连续42d,取右侧股骨测定骨干重、骨羟脯氨酸、骨钙、骨微量元素.结果 D-半乳糖对1月龄小鼠骨干重、骨羟脯氨酸、骨钙和微量元素无明显影响;可使3月龄小鼠骨干重、骨羟脯氨酸和骨钙减少,骨干重与体重比值,骨镁与骨干重比值降低.结论 D-半乳糖不能导致1月龄小鼠骨质丢失,但可导致3月龄小鼠骨质丢失,提示D-半乳糖对处于骨生长期及已进入骨维持期的雌性小鼠具有不同的骨药理作用.D-半乳糖导致3月龄小鼠骨质丢失可能与骨镁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