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淋证,即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者称之。历代医家一般将淋证分为五种:即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劳淋,故合称“五淋”。西医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一部分病证可隶属其范畴之中。临床上运用西医诊断,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分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超 《广西中医药》2017,40(1):56-5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淋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4例淋证患者,予中医辨证分为热淋、劳淋、血淋、气淋、膏淋、石淋,并给予相应的中药内服,用药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热淋8例,总有效率为100.00%;劳淋7例,总有效率为85.71%;膏淋6例,总有效率为83.33%;气淋5例,总有效率为100.00%;石淋4例,总有效率为75.00%;血淋4例,总有效率为100.00%;共34例淋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淋证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症。《中藏经》已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类型,《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五淋之名,现代中医教材中将其分为气淋、血淋、热淋、膏淋、石淋、劳淋等六种类型。然在淋证中,许多病人并不单纯表...  相似文献   

5.
某男,47岁,小便尿道灼热涩痛1年余,多次做血、尿常规及B超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曾服多种抗菌素无效。后又求治于中医,服用八正散、猪苓汤等清热利湿之剂,小便灼热感减轻,但头晕目眩,停药后小便短少、灼热加重。于1996年5月求诊于余,病者面色萎黄,小便量...  相似文献   

6.
王琴  陈国光 《世界中医药》2013,8(11):1292-1294
前人有“淋属肝胆”之说,本文根据肝脏之生理病理特点及经络走行与淋证之关系提出“淋证从肝论治”,从“疏肝解郁、清利肝胆湿热、疏肝健脾、滋补肝肾”四个方面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从而提示我们:临证中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相关性,重视病因分析,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对于女性患者临证时药注意询问经带胎产情况,根据不同年龄施以相关方药必要时加以心理疏导将会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浅析从脾论治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证为临床的常见病,医家多以三焦膀胱和肾立论治疗,鲜有从脾胃论治者。本文以古代医籍为基础,从痰湿困脾、脾胃气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四个方面对淋证从脾论治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疗淋证药物配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迄今为止,鲜见有从病证入手,分析治疗淋证的古今系列方剂的大规模研究,从而也难以准确地揭示中医治疗淋证古今医家遣药组方的规律.本课题对中医治疗淋证的古今系列方剂进行了归纳性的回顾,探讨其治疗用药的核心药物,分析药物间的配伍规律,以期提高中医药方药理论与医疗实践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性膀胱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膀胱逼尿肌不稳定、过度活动的疾病,是指膀胱充盈期自主地或诱发地产生一种患者无法自主控制的无抑制收缩。既往也称不随意性膀胱、自主性膀胱、痉挛性膀胱等。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  相似文献   

10.
胡业芳 《四川中医》2008,26(9):121-122
目的:总结对淋证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的经验.方法:根据淋证的证候,实施辨证施护与辨证施治同步,采用日常生活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情志护理,膳食调护的方法进行辨证施护.结果:108例惠者治愈83例,好转18例,无效7例.结论:对淋证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淋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分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按中医辨证分型,服用汤药。对照组服用左氧氟沙星。[结果]中药治疗组效果显著。[结论]中药治疗淋证起效快,无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2.
从肺论治淋证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证为临床的常见病,医家多以三焦膀胱和肾立论治疗,鲜有从肺论治。以古代医籍为基础,从肺失宣降、相傅蕴热、肺气虚弱三个方面对淋证从肺论治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淋证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淋閟”,即《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的“淋秘”,其同时记载:“其病中热胀,……小便黄赤,甚则淋。”这种湿热致淋的病机认识是论述慢性肾盂肾炎的理论渊源。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热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说明淋证是以小便不爽,尿道刺痛为主症,也对本病的症状表现和病因病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中藏经》将淋证分为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为淋证临床分类的雏形,…  相似文献   

14.
15.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直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周围血管病等病症。历史上,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等病都曾属于外科范围。传世的战国秦汉时期中医外科学文献资料匮乏,从出土涉医简帛并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探析战国秦汉时期中医外科学概况。  相似文献   

16.
介绍李明权教授治疗淋证的经验。李教授认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是淋证的共性病机,清利湿热是其基本治疗原则。其在临床上参考《千金要方》中对淋证的分类,通过辨证论治,审证求因,合理选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四逆散载于《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指出本方可用于气郁所致种种病证,体现了疏郁通阳,宣达气机的治法。笔者通过学习《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在其基础方上辨证加味,治疗淋证数例,效果确凿,现介绍于下。基本方药:柴胡15克,白芍15克,枳实10克,  相似文献   

18.
淋证从肺论治机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疗淋证,历来以清热利湿通淋为大法,医家见仁见智多有发挥,临床几成定论.笔者通过对中医传统理论的复习与思考,认为从肺论治淋证有其新意.  相似文献   

19.
仲昱 《江苏中医药》2012,44(10):63-65
邹燕勤教授辨治淋证从虚实、脏腑入手。标实证辨明热重于湿,湿重于热,或湿热并重;本虚辨清气虚,阴虚或阳虚之候;病位分清在肺、在脾、在肾之不同,或兼夹并存。治疗上采用苦寒直折、清热解毒、清热利湿通淋、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清源洁流、健运中焦及补益肾元之淋证八法,临床配伍应用,并将清热利湿解毒法贯穿治疗始终。祛除湿热重视选择甘寒淡渗之品,补益脾肾选择以甘补为主,药性平和为上,用药上处处顾护脾肾,以防伤脾败胃,戕伐肾气。邹师遣方用药于"平淡之中见神奇",充分体现了孟河医派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姜良铎通利三焦治疗淋证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淋证病机为湿热蕴于下焦导致气化不利所致,其治疗多从肾与膀胱立论。临床宗此观点施治,虽疗效尚可,但乏效者亦不少。姜良铎老师临证以三焦为切入点,运用通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