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对颈椎病分型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颈椎病患者的CT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160例颈椎病中,神经根型84例(52.5%),椎动脉型32例(20%),其中26例为该两型混合型.脊髓型49例(30.6%),食管型2例(1.2%).主要CT表现:(1)钩突及关节突骨质增生;(2)椎间盘突出;(3)椎管、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4)椎体后缘骨赘形成;(5)横突孔变小、变形;(6)黄韧带肥厚;(7)椎体前缘特大骨赘.结论: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椎体、椎间盘及椎管内微细结构,对颈椎病的诊断、分型及选择治疗方法上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老年颈椎病临床分型及CT平扫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铭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13-113
目的探讨CT扫描对不同临床分型老年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临床诊断为不同分型的老年颈椎病患者的CT资料,分别统计不同分型颈椎病的CT表现特征。结果(1)神经根型病例81.0%表现为侧隐窝狭窄,90.5%表现为椎间孔狭窄,平均累及(2.8±1.2)个椎间隙;椎动脉型病例51.5%表现为横突孔狭窄;脊髓型病例76.2%有一个或多个椎间隙层面椎管狭窄。(2)交感神经型颈椎病CT表现不能显示直接征象;混合型颈椎病表现为多种病变累及多个椎间隙层面。结论CT平扫对于协助老年神经根型、脊髓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分型帮助较大,对于混合型和交感神经型的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仅报道腰 4~ 5、腰 5骶 1两个椎间盘间隙的侧隐窝、椎间孔 (即神经根管 )正常结构与异常结构改变的CT扫描影像特征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隐窝、椎间孔正好在相邻两个椎体间盘同一水平。腰神经根起始部于侧隐窝。正常解剖结构 ,其横切面构成一个近“等边三角形”。侧隐窝及神经根通道有足够空间 ,神经根一般不会受挤压或刺激。但一旦侧隐窝空间缩小 ,神经根管狭窄 ,就会出现不同程度坐骨神经痛症状。通过CT扫描影像所示 ,结合手术所见有如下诸因素可致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狭窄。1 先天或后天性椎管骨性畸形。如“三…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的X线、CT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椎病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73例颈椎病的回顾分析。结果 颈椎病的X线及CT表现主要是生理屈度改变(变直或反曲);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及钧椎关节退变增生,致侧隐窝及椎问孔、横突孔变窄;椎体前缘及后缘骨质增生。结论 由于上述改变致硬膜囊,神经根、椎动脉受压及交感受神经受压、刺激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形成颈椎病;CT在其诊断上虽较X线平片优越,但平片仍是基础和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综合治疗措施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2例,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或颈椎CT检查,且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给予所有患者牵引、推拿、药物等综合治疗,并观察其效果。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112例患者中65例(58.04%)达到临床治愈,33例(29.46%)达到显效,11例(9.82%)达到有效,3例(2.68%)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7.32%。结论牵引、推拿按摩、功能锻炼及药物热敷等治疗措施可互补不足,相互协调,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CT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253例颈椎病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颈椎病以颈椎间盘突出为主要表现,本组253例,颈椎间盘突出238例,中央型218例(91.6%)。侧方型20例(8.4%)。92)后纵韧带钙化和(或)后缘骨质增生181例(71.5%),其中15例为颈3-6椎体后纵韧带连续骨化。(3)小关节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58例(22.9%)。致横突孔狭窄21例(8.3%)。侧隐窝狭窄26例(10.3%)。(4)单侧横突孔先天性狭窄6例(2.4%)。直径均≤5mm,且均为颈6椎体右侧横突孔。(5)前缘骨折增生178例(70.4%)。生理曲度改变238例(94.1%)。未见异常23例(9.1%)。结论:CT显示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钩椎关节及小关节骨质增生,横突孔狭窄清晰,准确,直观,快捷,可作为颈椎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次手术入路:椎板开窗2例,半椎板切除2例,全椎板切除1例。术后与再次手术间隔时间最短20天,最长15个月,平均8个月。 再次手术前均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4例作了CT检查显示:侧隐窝狭窄1例,腰椎间盘突出2例;2例行硬膜外造影检查,显示硬膜囊及神经根与周围软组织广泛粘连。结合首次手术情况及再次手术探查所见,主要失败原因有:突出椎间盘摘除不全2例,侧隐窝狭窄1例,神经根周围瘢痕粘连压迫2例。 2.讨论 侧隐窝狭窄 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应常规探查神经根,如遇神经根受压则应给予侧隐窝或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或粘连松解。本组2例由于首次手术时只注意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再次手术发现侧隐窝明显狭窄,黄韧带肥厚,相应神经根因长期受压而水肿增粗,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腰椎侧隐窝填塞和神经根湮没征的CT特点及其与各型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 从820例(863个椎间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择CT横断面表现为腰椎侧隐窝被异常密度影填塞或神经根被湮没,手术或病理证实为突出或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并压迫神经根的病例232例(241个椎间盘).全部图像从CT图像工作站调取,由2名具有脊柱脊髓疾病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患者的CT片进行仔细研读并达成一致结果.结果 侧隐窝填塞和神经根湮没征共232例(241个椎间盘),均为单侧.其中侧隐窝填塞和神经根湮没征发生在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为82.2%(198/241),发生在中央型和游离型分别为12.4% (30/241)和5.4%(13/241).发生部位:侧隐窝填塞及神经根湮没征发生在L5和S1为90.9% (219/241),发生在L4为9.1% (22/241).结论 侧隐窝填塞和神经根湮没征好发于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其次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具有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16排螺旋CT对颈椎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16排螺旋CT检查及临床证实的颈椎病130例,并对其CT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病的主要表现为:1.椎间盘脱出伴部分钙化;2.钩椎及小关节增生肥大;3.椎体后缘骨质增生;4.颈项韧带及前、后纵韧带钙化;5.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后突;6.椎管、侧隐窝及椎间孔、横突孔受压变窄.结论 16排螺旋CT,由干具有大角度倾斜、超薄层扫描及多方位重建等功能,故对颈椎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 (L PMN)的 CT特征 ,及其对周围结构的影响。方祛 :回顾性分析 2 4例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的 CT资料。结果 :根据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的部位将其分为两型 :后正中型 ,易压迫硬膜囊或双侧神经根 ,双侧隐窝狭窄。后旁侧型 ,主要引起同侧侧隐窝狭窄 ,同侧神经根受压 ,并易压迫硬膜囊外前部。结论 :CT能清楚显示 L PMN的改变及其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影响 ,是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